鍾靈宮。
淑妃疲憊不堪地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木桐跪在腳踏上,動作輕柔地為她捶腿。
半月前皇後突然病了,太後發話暫時將協理六宮之權交由她和嫻妃,於是平日最會躲閑的她也不得不沾手這後宮的各種事務了。
嫻妃倒是愛攬權,可太後吩咐了是共同掌管後宮,若是嫻妃那裏出了紕漏,自己這裏也落不了好,所以就連偷懶也偷不得。
見主子如此疲乏,木桐柔聲道:“娘娘,不如請太醫來給你看些安神的藥吧。”
淑妃擺擺手,隨手翻開桌上的話本,看了兩頁又覺得無趣。恰逢宮人來稟二公主和餘三姑娘來了,她連忙點頭讓人進來。
二公主性子活潑,一見到淑妃就撲到她懷裏撒嬌,餘葉珠則是規規矩矩地先行了禮。
“怎麽還是這麽沒規矩。”淑妃笑著捏了捏安和的鼻子,然後叫起餘葉珠,讓木梧賜座。
安和公主撒嬌道:“母妃,我帶表姐去我院裏玩好嗎?”
“怎麽,剛來就要走,不想和母妃說說話?”淑妃斜睨她一眼,故作生氣。
“那我們先說說話再走。”安和笑嘻嘻地順杆子往上爬,一點也不怕淑妃裝出來的冷臉。
自己這個女兒最是調皮,淑妃拿她沒辦法,一時沒忍住,破功笑了出來。她抬手叫宮人上茶,轉頭看著餘葉珠關切問道:“你母親和近來可好?”
“母親一切都好,勞娘娘掛念。”
聞言,淑妃點點頭沒說話,過了一會兒便換了個話題。
不知為何,餘葉珠覺得自己每次來鍾靈宮,姑母總是要問一問母親的近況,然而從沒問過關於父親的事。她私下裏也向母親側麵打聽了一番,隻知道兩人自小相識,但交情不深,姑母未出閣前是母親的小姑子,那兩年關係倒很好。旁的也就沒有了。
二公主急著帶餘葉珠去看她新養的波斯貓,實在不耐煩聽這些寒暄,坐了不到半刻鍾就開始轉動圓溜溜的眼珠子,一副坐立不安的模樣。
淑妃無奈一笑,打發兩個小姑娘下去了。
過了一會兒,木蘭捧著冊子進來,輕手輕腳地放在案上。
淑妃拿起來看了兩眼,是這屆秀女的名單。采選在即,各地來的秀女都已住在了采芳宮,這會子名單才整理好呈上來。
她看著這些名字就頭疼,扔下冊子就往貴妃榻上躺。木桐還以為主子是因為采選的事不高興,小心翼翼地在一旁打扇。
“畫像呢?”淑妃閉著眼淡淡地問了一句。
木蘭低著頭,“采芳宮的姑姑說,畫像先送到嫻妃娘娘那裏去了。”
榻上之人仍閉著眼睛沒說話,許久才道:“下去吧。”
木蘭默默退下,心裏卻為主子抱不平,暗道那嫻妃也太目中無人,同是妃位卻非要壓娘娘一頭。她哪裏知道,自己的主子隻想著,畫像送到鍾靈宮時怕是不堪入目了。
果不其然,第二天宮人從毓秀宮送來一卷畫像,淑妃展開一看,幾乎都是皺巴巴的,有些甚至還染上了點點墨跡,可見嫻妃的氣有多大。她心中無語,翻了一遍就丟開了,懶得再看那不成樣子的美人圖,反正一月後就要大選,到時候直接見人吧。
她懶懶地翻看著手裏的冊子,心思卻不知飛到何處。主子不說話,宮人們提心吊膽,動作越發輕了,不敢擾了清淨。過了許久,淑妃才合上冊子,聲音飄忽地說了一句:“要回來了。”
三日後,西北傳來捷報,匈奴節節敗退,獻上土地和美人請求休戰。聖上龍顏大悅,下令召西北大將軍回京,朝中大臣一片嘩然,隻因從未聽說過有一位西北大將軍的存在。
半月後,西北大將軍入京,聖上設宴為其接風洗塵。
蕭氏坐在位子上,看著此時在半跪在聖上跟前的人,隻覺得頭暈目眩,一雙玉手緊緊地抓住衣擺,麵色蒼白。
餘葉蓁和餘葉珠都注意到了她的異樣,兩人對視一眼,同時伸手搭在蕭氏手上,低聲問道:“母親,你怎麽了?”
蕭氏恍若未聞,直直地望著那人。餘葉蓁咬了咬牙,總覺得再不做點什麽就會出大麻煩,她借著袖子的遮掩將自己的酒杯挪到邊上,酒桌似乎抖了一下,酒杯一下倒在蕭氏身上將她驚醒。
酒水很快在她裙上暈開,蕭氏反應過來,在宮女的引導下悄悄起身離開了宴席。聖上還在大肆誇獎著大將軍,那人卻仿佛有所感,餘光往蕭氏離開的方向瞥了一眼。
直到宴席結束,蕭氏也沒回來,淑妃帶著落單的餘葉蓁姐妹回了鍾靈宮,蕭氏正在偏殿呆呆地坐著。
淑妃走過去在她身邊坐下,兩人一句話也沒有說。
第二日,大臣們才知道,這位西北大將軍就是十幾年前寧陽伯府那位不知所蹤的三公子,一時間遞進寧陽伯府的拜帖絡繹不絕。
從那日回府後,蕭氏就病了,家事暫時又交給了秦氏。
樂竹端著藥碗進來,小聲道:“太太,該喝藥了。”
榻上之人麵如金紙,衣衫單薄地靠在軟枕上,望著院子裏的那棵老鬆出神。
樂竹不忍再看,低著頭又喊了一聲,帶著些許哭意。
蕭氏回神,接過藥碗放在小桌上,拉著樂竹的手,輕飄飄地問:“你哭什麽?”
樂竹搖頭,淚流不止,仿佛又回到了姑娘那年病重的時候。
“他回來了。”蕭氏拿帕子替她拭去淚水,神情冷淡地開口。她原也以為自己會流淚,可見到他的那一刻,她才發現自己的眼淚沒有了,也許在出嫁的那一年就已流盡了。
“姑娘……”樂竹抽噎著喚了一聲,隨即跪了下來,“姑娘聽我一句勸,再怎麽樣也別糟踐自己的身子。我知道姑娘難受,可姑娘如今還有三小姐有五少爺,姑娘如今病了難道就打算一直病著,再不管三小姐和五少爺了嗎?”
蕭氏一時怔住,過了半晌,她端起藥碗一飲而盡,啞著嗓子道:“下去吧。”
半月後蕭氏病愈,重新開始管家。去榮安堂請安的時候,老太太遞給她一張帖子,是來自寧陽伯老夫人辦的賞花宴,還請了餘家的三位姑娘一起。
一場秋雨一場寒,如今正是初秋,昨夜還下了雨,樂竹特意多帶了一件披風出門。
馬車車廂空間很大,正中間還擺了一張小幾,放了些糕餅和茶水。車廂兩側有暗格,裏麵放著一些常備藥物、幾方帕子及零食幹果等。餘葉蓁和二妹妹、三妹妹坐在車廂右側,蕭氏坐在左側。
因為是賞花宴,半夏特意早早地把餘葉蓁叫起來,替她梳了個飛仙髻,再配上一套珍珠頭麵,顯得端莊大方。
她如今也十一了,不能再像小孩子一樣做稚氣打扮,餘葉菡也是類似的裝扮,隻不過戴的是寶石頭麵,看起來比餘葉蓁更成熟些。餘葉珠年紀小些,雙螺髻上隻戴了一朵粉色珠花和粉色珍珠單簪,倒是符合她的年紀。姊妹三人衣裙類似,皆是淺色對襟衫裙,綴有蘭花刺繡。
一路上三姐妹有說有笑,蕭氏在一旁品茶,偶爾接幾句話,嘴裏一直噙著淡淡笑意。
秋季自然是賞菊為佳,故而寧陽伯府特意擺了好些名貴的品種。餘葉蓁也養花,而且還是個精通的,自然看得出這些花的好壞。
賞花宴雖是老夫人辦的,迎來送往的卻是伯府的二太太,老夫人則是坐在花廳,和眾位夫人說話。來赴宴女客都帶了家中的女孩子來,有像餘葉珠一般八九歲的,也有十七八歲左右的,年齡差距著實太大了些。
二太太帶著姑娘們沿著花盆擺放的位置在院子裏逛了一圈,然後姑娘們各自結伴,單獨賞花去了。餘葉蓁覺得寧陽伯府養的菊花倒是不錯,一時看入了神反倒落了單。
她也不著急,沿著那幾盆墨菊獨自欣賞。一個略有些高挑的姑娘紅著臉走過來,十分不好意思道:“你……你能給我講講這些花的種類嗎?”
餘葉蓁溫柔一笑,“自然可以。”
她指了指最近的這幾株白菊,道:“此花名為瑤台玉鳳,通體雪白,花瓣層疊緊簇,恍若瑤台仙子,所以叫瑤台玉鳳。”
有了話題聊起天來就容易了,餘葉蓁也成功和這位姑娘結識,原來她叫李玉茹,是戶部左侍郎的女兒,隻是因體弱自幼養在蘇州,今年才回京。兩人年紀相仿,相談甚歡,這位李姑娘雖然容易體弱但性子豁達,而且也不是那等喜歡標榜自己的才女,正好投了餘葉蓁的氣味。
待餘葉菡找來時,見到的就是大姐姐正和一個陌生姑娘聊得興起,她好奇地上前,餘葉蓁見了她便介紹兩人認識。
那頭餘葉珠則是在跟大理寺左少卿之女趙璿說話。
趙璿前世是太子側妃,但卻並非自願嫁給太子,她自小與表哥有婚約,當初太子覬覦她的美色便請皇後指了她當側妃。左少卿欣然嫁女,直接背棄婚約,火急火燎地將趙璿送到了太子手上。
嫁進東宮後不過一年,她便香消玉殞,如今餘葉珠有心幫她躲過這一劫,隻因當初她不曾對自己有過敵意。
趙璿知道餘葉珠是有名的才女和神童,她如今不過半大孩童,對天才自然有著崇拜之情,所以當餘葉珠向她搭話時,她便興高采烈地接過話頭。
兩個小姑娘越聊越投機,餘葉珠也覺得趙璿性子可愛,有什麽說什麽,而且也並不嬌氣。
在兩人相約以後互相到府上玩耍的時候,一陣爭執聲從後麵傳來。
淑妃疲憊不堪地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木桐跪在腳踏上,動作輕柔地為她捶腿。
半月前皇後突然病了,太後發話暫時將協理六宮之權交由她和嫻妃,於是平日最會躲閑的她也不得不沾手這後宮的各種事務了。
嫻妃倒是愛攬權,可太後吩咐了是共同掌管後宮,若是嫻妃那裏出了紕漏,自己這裏也落不了好,所以就連偷懶也偷不得。
見主子如此疲乏,木桐柔聲道:“娘娘,不如請太醫來給你看些安神的藥吧。”
淑妃擺擺手,隨手翻開桌上的話本,看了兩頁又覺得無趣。恰逢宮人來稟二公主和餘三姑娘來了,她連忙點頭讓人進來。
二公主性子活潑,一見到淑妃就撲到她懷裏撒嬌,餘葉珠則是規規矩矩地先行了禮。
“怎麽還是這麽沒規矩。”淑妃笑著捏了捏安和的鼻子,然後叫起餘葉珠,讓木梧賜座。
安和公主撒嬌道:“母妃,我帶表姐去我院裏玩好嗎?”
“怎麽,剛來就要走,不想和母妃說說話?”淑妃斜睨她一眼,故作生氣。
“那我們先說說話再走。”安和笑嘻嘻地順杆子往上爬,一點也不怕淑妃裝出來的冷臉。
自己這個女兒最是調皮,淑妃拿她沒辦法,一時沒忍住,破功笑了出來。她抬手叫宮人上茶,轉頭看著餘葉珠關切問道:“你母親和近來可好?”
“母親一切都好,勞娘娘掛念。”
聞言,淑妃點點頭沒說話,過了一會兒便換了個話題。
不知為何,餘葉珠覺得自己每次來鍾靈宮,姑母總是要問一問母親的近況,然而從沒問過關於父親的事。她私下裏也向母親側麵打聽了一番,隻知道兩人自小相識,但交情不深,姑母未出閣前是母親的小姑子,那兩年關係倒很好。旁的也就沒有了。
二公主急著帶餘葉珠去看她新養的波斯貓,實在不耐煩聽這些寒暄,坐了不到半刻鍾就開始轉動圓溜溜的眼珠子,一副坐立不安的模樣。
淑妃無奈一笑,打發兩個小姑娘下去了。
過了一會兒,木蘭捧著冊子進來,輕手輕腳地放在案上。
淑妃拿起來看了兩眼,是這屆秀女的名單。采選在即,各地來的秀女都已住在了采芳宮,這會子名單才整理好呈上來。
她看著這些名字就頭疼,扔下冊子就往貴妃榻上躺。木桐還以為主子是因為采選的事不高興,小心翼翼地在一旁打扇。
“畫像呢?”淑妃閉著眼淡淡地問了一句。
木蘭低著頭,“采芳宮的姑姑說,畫像先送到嫻妃娘娘那裏去了。”
榻上之人仍閉著眼睛沒說話,許久才道:“下去吧。”
木蘭默默退下,心裏卻為主子抱不平,暗道那嫻妃也太目中無人,同是妃位卻非要壓娘娘一頭。她哪裏知道,自己的主子隻想著,畫像送到鍾靈宮時怕是不堪入目了。
果不其然,第二天宮人從毓秀宮送來一卷畫像,淑妃展開一看,幾乎都是皺巴巴的,有些甚至還染上了點點墨跡,可見嫻妃的氣有多大。她心中無語,翻了一遍就丟開了,懶得再看那不成樣子的美人圖,反正一月後就要大選,到時候直接見人吧。
她懶懶地翻看著手裏的冊子,心思卻不知飛到何處。主子不說話,宮人們提心吊膽,動作越發輕了,不敢擾了清淨。過了許久,淑妃才合上冊子,聲音飄忽地說了一句:“要回來了。”
三日後,西北傳來捷報,匈奴節節敗退,獻上土地和美人請求休戰。聖上龍顏大悅,下令召西北大將軍回京,朝中大臣一片嘩然,隻因從未聽說過有一位西北大將軍的存在。
半月後,西北大將軍入京,聖上設宴為其接風洗塵。
蕭氏坐在位子上,看著此時在半跪在聖上跟前的人,隻覺得頭暈目眩,一雙玉手緊緊地抓住衣擺,麵色蒼白。
餘葉蓁和餘葉珠都注意到了她的異樣,兩人對視一眼,同時伸手搭在蕭氏手上,低聲問道:“母親,你怎麽了?”
蕭氏恍若未聞,直直地望著那人。餘葉蓁咬了咬牙,總覺得再不做點什麽就會出大麻煩,她借著袖子的遮掩將自己的酒杯挪到邊上,酒桌似乎抖了一下,酒杯一下倒在蕭氏身上將她驚醒。
酒水很快在她裙上暈開,蕭氏反應過來,在宮女的引導下悄悄起身離開了宴席。聖上還在大肆誇獎著大將軍,那人卻仿佛有所感,餘光往蕭氏離開的方向瞥了一眼。
直到宴席結束,蕭氏也沒回來,淑妃帶著落單的餘葉蓁姐妹回了鍾靈宮,蕭氏正在偏殿呆呆地坐著。
淑妃走過去在她身邊坐下,兩人一句話也沒有說。
第二日,大臣們才知道,這位西北大將軍就是十幾年前寧陽伯府那位不知所蹤的三公子,一時間遞進寧陽伯府的拜帖絡繹不絕。
從那日回府後,蕭氏就病了,家事暫時又交給了秦氏。
樂竹端著藥碗進來,小聲道:“太太,該喝藥了。”
榻上之人麵如金紙,衣衫單薄地靠在軟枕上,望著院子裏的那棵老鬆出神。
樂竹不忍再看,低著頭又喊了一聲,帶著些許哭意。
蕭氏回神,接過藥碗放在小桌上,拉著樂竹的手,輕飄飄地問:“你哭什麽?”
樂竹搖頭,淚流不止,仿佛又回到了姑娘那年病重的時候。
“他回來了。”蕭氏拿帕子替她拭去淚水,神情冷淡地開口。她原也以為自己會流淚,可見到他的那一刻,她才發現自己的眼淚沒有了,也許在出嫁的那一年就已流盡了。
“姑娘……”樂竹抽噎著喚了一聲,隨即跪了下來,“姑娘聽我一句勸,再怎麽樣也別糟踐自己的身子。我知道姑娘難受,可姑娘如今還有三小姐有五少爺,姑娘如今病了難道就打算一直病著,再不管三小姐和五少爺了嗎?”
蕭氏一時怔住,過了半晌,她端起藥碗一飲而盡,啞著嗓子道:“下去吧。”
半月後蕭氏病愈,重新開始管家。去榮安堂請安的時候,老太太遞給她一張帖子,是來自寧陽伯老夫人辦的賞花宴,還請了餘家的三位姑娘一起。
一場秋雨一場寒,如今正是初秋,昨夜還下了雨,樂竹特意多帶了一件披風出門。
馬車車廂空間很大,正中間還擺了一張小幾,放了些糕餅和茶水。車廂兩側有暗格,裏麵放著一些常備藥物、幾方帕子及零食幹果等。餘葉蓁和二妹妹、三妹妹坐在車廂右側,蕭氏坐在左側。
因為是賞花宴,半夏特意早早地把餘葉蓁叫起來,替她梳了個飛仙髻,再配上一套珍珠頭麵,顯得端莊大方。
她如今也十一了,不能再像小孩子一樣做稚氣打扮,餘葉菡也是類似的裝扮,隻不過戴的是寶石頭麵,看起來比餘葉蓁更成熟些。餘葉珠年紀小些,雙螺髻上隻戴了一朵粉色珠花和粉色珍珠單簪,倒是符合她的年紀。姊妹三人衣裙類似,皆是淺色對襟衫裙,綴有蘭花刺繡。
一路上三姐妹有說有笑,蕭氏在一旁品茶,偶爾接幾句話,嘴裏一直噙著淡淡笑意。
秋季自然是賞菊為佳,故而寧陽伯府特意擺了好些名貴的品種。餘葉蓁也養花,而且還是個精通的,自然看得出這些花的好壞。
賞花宴雖是老夫人辦的,迎來送往的卻是伯府的二太太,老夫人則是坐在花廳,和眾位夫人說話。來赴宴女客都帶了家中的女孩子來,有像餘葉珠一般八九歲的,也有十七八歲左右的,年齡差距著實太大了些。
二太太帶著姑娘們沿著花盆擺放的位置在院子裏逛了一圈,然後姑娘們各自結伴,單獨賞花去了。餘葉蓁覺得寧陽伯府養的菊花倒是不錯,一時看入了神反倒落了單。
她也不著急,沿著那幾盆墨菊獨自欣賞。一個略有些高挑的姑娘紅著臉走過來,十分不好意思道:“你……你能給我講講這些花的種類嗎?”
餘葉蓁溫柔一笑,“自然可以。”
她指了指最近的這幾株白菊,道:“此花名為瑤台玉鳳,通體雪白,花瓣層疊緊簇,恍若瑤台仙子,所以叫瑤台玉鳳。”
有了話題聊起天來就容易了,餘葉蓁也成功和這位姑娘結識,原來她叫李玉茹,是戶部左侍郎的女兒,隻是因體弱自幼養在蘇州,今年才回京。兩人年紀相仿,相談甚歡,這位李姑娘雖然容易體弱但性子豁達,而且也不是那等喜歡標榜自己的才女,正好投了餘葉蓁的氣味。
待餘葉菡找來時,見到的就是大姐姐正和一個陌生姑娘聊得興起,她好奇地上前,餘葉蓁見了她便介紹兩人認識。
那頭餘葉珠則是在跟大理寺左少卿之女趙璿說話。
趙璿前世是太子側妃,但卻並非自願嫁給太子,她自小與表哥有婚約,當初太子覬覦她的美色便請皇後指了她當側妃。左少卿欣然嫁女,直接背棄婚約,火急火燎地將趙璿送到了太子手上。
嫁進東宮後不過一年,她便香消玉殞,如今餘葉珠有心幫她躲過這一劫,隻因當初她不曾對自己有過敵意。
趙璿知道餘葉珠是有名的才女和神童,她如今不過半大孩童,對天才自然有著崇拜之情,所以當餘葉珠向她搭話時,她便興高采烈地接過話頭。
兩個小姑娘越聊越投機,餘葉珠也覺得趙璿性子可愛,有什麽說什麽,而且也並不嬌氣。
在兩人相約以後互相到府上玩耍的時候,一陣爭執聲從後麵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