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7月是畢業季,方遠和顧蔓各自的大學生活終於結束了。他們一直以為他們畢業會遙遙無期,但沒想到大學四年時間就這麽快過去了。
早在1月的時候,方遠和顧蔓就一直在投遞簡曆找工作了。他們花了長達六個月的時間總算找到了合適且月薪穩定的工作,方遠是在一家大醫院裏擔任助理醫師,顧蔓則是正式擔任一家博物館裏的古玩鑒定師。
原來大學畢業之後的生活並不像在學校裏一樣自由自在了,每個從學校裏走出來的人都必須學會獨立自主了。方遠認為大學就像是一個小社會,在大學裏學到很多知識,將來大學畢業後出來混跡的才是真正的社會。
方遠正式上班是在七月中旬,他是在一家大醫院擔任助理醫師,他第一次接觸這個職位時還覺得挺新鮮,但他後來才發現助理醫師最辛苦了。
他應該立誌當上一名主治醫師,而不是一名助理醫師。因為助理醫師的工作量很大,不過這件事在圈子裏算是再正常不過了。當年主治醫師是需要考證的,而助理醫師並不需要。
主治醫師一般都按點上班、偶爾加班,但是助理醫師就要天天加班了。就比如主治醫師不在的情況下,一般病人的臨床工作都是由助理醫師完成。
就住院部來說,主治醫師基本上隻有上班時間才會在醫院裏,也就早上的時候查個房看看病人的情況而已,其它時間很少找得到他的人影。
助理醫師就不同了,他負責把主治醫師的病人一一了解並摸清病人的全部病情,隻有出現無法自我主張的問題時,他才會通知主治醫師到場。
方遠第一次見到他的主治醫師是在下午三點,他來到主治醫師的辦公室時根本就沒見裏麵有人。方遠很有耐心地坐在沙發上等他,直到好久那個主治醫師才推門而入。
主治醫師推開門便看見方遠,他把門緩緩關上之後就滿臉驚奇地問他:“你是?”
方遠連忙從沙發上站起來,然後對這個身穿白大褂的男醫生文質彬彬地說:“呃,您就是於修醫生吧?”
於修說:“是呀,你來找我有事嗎?”
方遠說:“於修醫生,您忘了嗎?您當初可是應聘我過來擔任您的助理醫師的,我叫方遠呀。”
於修聽到“方遠”這個名字時開始絞盡腦汁地回味,他後來恍然大悟,說:“哦哦,我記起你來了,你是畢業於醫學部的方遠,你當時給我們醫院投遞簡曆,我看你在學校裏的表現優秀和各方麵的成績都很不錯就錄用你了。”
方遠還虧於修還能記得起他,他一直以為醫生都很忙,忙到根本沒法對一個人記那麽深刻。方遠受寵若驚地說:“於修醫生還記得住我太好了。”
於修來到他的辦公桌前的轉椅坐下,他麵向方遠,他看著方遠還傻愣愣地站著便笑咧咧地說:“你還傻站著幹嘛,坐吧。我跟你講講工作要求。”
“哦哦,好。”方遠很聽話地坐下來了,然後他一臉嚴肅地看著坐在辦公桌前的於修。
那還是方遠第一次這麽認真地看於修,他覺得於修這個人不僅長相標致且高冷,甚至給人氣質也很高冷。
於修鄭重其事地說:“我先給你自我介紹一下,我叫於修,你知道的。我今年三十歲,我也是畢業於醫學部的,之所以能相中你,不單是因為看你是跟我畢業同一個院校的,還更多是因為你是所有給我投簡曆的學生中最出類拔萃的一個。”
方遠能讓於修這麽器重,他也很開心,這也大大地說明了——在學校裏的各方麵表現對以後求職有很大幫助。他正兒八經地跟於修說:“謝謝於修醫生的厚愛。”
於修繼續說:“你是我的助理醫師,你也應該知道助理醫師是幹嘛的吧?助理醫師雖然一天裏忙得七上八下的,但月薪能有七十塊錢,你覺得還行吧?”
1982年的中國尚未發達,各方麵的物價也並不高。那一年中國一個工人階級的公民年平均工資有798元,如果按照一年12個月、每個月22天工作日來計算,一天的平均工資也就三塊錢。所以1982年的中國每個公民月平均工資最起碼有60元。
方遠聽到這個月薪時顯然心滿意足,這在那個年代能有七十塊錢就算是富裕人家了。方遠很爽快地答應了:“可以呀。”
於修說:“嗯,既然你覺得滿意的話,那你跟我來吧。我帶你去參觀我們的管轄區。”說完於修就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嗯,好。”方遠看到於修站起來後也跟著站起來。
於修不緊不慢地走出了他的辦公室,方遠也緊跟其後。
……
而另一邊,顧蔓也已經安排上崗了。她的月工資隻有六十五塊錢,但這筆錢在那個年代都能夠豐衣足食了,畢竟物價根本不貴。
可是顧蔓並不滿足現狀,因為她以前想的是能和好多誌同道合的人組成一個隊伍,然後大家一起興高采烈地去考古。結果夢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她居然淪落到在一家博物館擔任古玩鑒定師。
她在博物館工作的時候並不單單隻是古玩鑒定,她也時刻督促來博物館參觀的遊客要愛護每一件文物。她的日子過得很無聊,她每天都在幻想著能組織一個考古隊到大千世界考古。
有一天她拿著掃帚在博物館打掃衛生的時候,有一個高大魁梧的男人突然出現在她的眼前。顧蔓好奇地抬頭看去,她發現原來這個男人是她認識的一個好朋友。
顧蔓跟他打招呼:“陳孝恩,你怎麽在這?”
陳孝恩穿著西裝西褲黑皮鞋顯得倍有範兒,他說:“顧蔓,我就猜到你在這裏上班。”
顧蔓說:“廢話,當初推薦我來這上班不正是你嗎?”
陳孝恩尷尬地笑了笑,說:“呃,我那隻是一個建議而已,沒想到你還采納了。”
顧蔓無奈地說:“迫不得已就來上班了。話說你穿這麽正式要幹嘛?”
陳孝恩說:“我爸要我到美國留學,他說以後要我繼承他的小學學校。”
顧蔓就是羨慕這種家裏有錢的人,在1982年那個較為貧困的年代,出國留學對顧蔓而言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顧蔓說:“你家真有錢,居然有錢出國留學。不像我,每天都是暗無天日地上班下班又上班。”
陳孝恩說:“你也別這麽氣餒嘛,我回國那一天沒準不會接受我爸的威逼呢。”
顧蔓就納悶了,繼承一所學校不正是一件很好的事嗎?別人要還求不得呢。顧蔓訕笑著說:“陳孝恩,你別在我麵前跟我炫了好嗎?你爸是學校校長,你出國留學學點東西,然後回國安安心心繼承你爸的衣缽不是一件挺好的事嗎?”
陳孝恩說:“可是我的初心是考古啊,要不然我報考這個考古學是報考著玩呢?”
顧蔓以前覺得有夢想的人很偉大,但其實很可笑。在冰冷的現實麵前,什麽狗屁夢想都隻能在夢裏有。顧蔓心情低落地說:“唉,夢想這種東西隻有資本家才配擁有。”
陳孝恩說:“顧蔓,我們拿到考古學家資格證後,你願意跟我組織一個考古隊一起去考古嗎?我記得你以前喜歡的郭沫若先生也是一位考古學家。”
顧蔓一直都在夢寐以求能夠實地考古,她差的不是資格證,她差的是夥伴。在1982年,考證對隻要有毅力的人來說都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但顧蔓很糾結,如果她放棄博物館的工作陪陳孝恩他們一起去考古,方遠該怎麽辦。可是顧蔓不想放棄她這個理想,在愛情和理想兩者間,她左右為難了。
顧蔓內心糾結地說:“這個……容我考慮一會兒。”
陳孝恩說:“明年十二月,我就回國了。到時我希望你能給我一個答案,你這個答案將決定我是否願意繼承我爸的學校。”
顧蔓幹笑著說:“嘿嘿嘿,你怎麽把我說得像一個千古罪人一樣,搞得我會把你的一生給毀了一樣。”
陳孝恩也沒時間和顧蔓再開玩笑了,不過相比之下,他更好奇方遠現在在幹嘛。他問顧蔓:“對了,方遠現在在做什麽?”
顧蔓如實地回答了:“在城裏一家大醫院擔任助理醫師,他說他往後兩年要籌備考證了,他說他考完證之後就可以結束他助理醫師的沉痛生涯並成功晉升為主治醫師了。”
陳孝恩說:“嗯,挺好的。每個人都懷揣著夢想並為之奮鬥,這不都挺好的嗎。”
顧蔓鬱悶地說:“好個鬼啊,隻有有錢人家才配擁有夢想,不過我相信方遠能實現他的夢想成為一名偉大的醫生的,我嘛,就說不定了,隻能在博物館裏幹幹活來維持生活這個樣子啊。”
陳孝恩說:“這可不一定呢,我有資金和手段,我可以迅速湊齊一個考古隊,隻要你願意就行。”
顧蔓不想在和陳孝恩糾結這種事情了,其實她畢業之後才發現懷揣夢想這種東西簡直太可笑了。她對陳孝恩說:“好了好了,你不是有很多事要忙嗎?你趕緊去忙吧。”
陳孝恩一臉驚奇地說:“哇,你居然知道我有好多事要忙。”
顧蔓撇著嘴,賤笑著說:“哈哈哈,我胡亂猜的。”
陳孝恩說:“那我就先走了,你就忙去吧。”
顧蔓說:“好呀,再見。”
陳孝恩在離開之前還不忘跟顧蔓說:“明年十二月中旬我就回國了,你要堅定地給我一個答案。”
顧蔓著急地說:“哎呀呀,你趕緊離開這裏吧,我會考慮清楚的。”
“哈哈,那我走了。”說完,陳孝恩就嘻嘻哈哈著離開了博物館。
顧蔓拿著掃帚、站在原地看著陳孝恩的背影消失在她的視野裏,她茫然了。現在在她麵前的隻有兩個選擇——愛情和理想,她必須從這兩個選擇中選擇一個。
一直懷揣著夢想的人一點兒也不可笑,胸無大誌的人才是最可憐的。有了理想卻總不付出行動的人是最可悲的,有了理想卻總抱怨資本不夠的人是最可惜的。人一旦有了理想應該先想著該怎麽實現,而不是想著會不會實現。
早在1月的時候,方遠和顧蔓就一直在投遞簡曆找工作了。他們花了長達六個月的時間總算找到了合適且月薪穩定的工作,方遠是在一家大醫院裏擔任助理醫師,顧蔓則是正式擔任一家博物館裏的古玩鑒定師。
原來大學畢業之後的生活並不像在學校裏一樣自由自在了,每個從學校裏走出來的人都必須學會獨立自主了。方遠認為大學就像是一個小社會,在大學裏學到很多知識,將來大學畢業後出來混跡的才是真正的社會。
方遠正式上班是在七月中旬,他是在一家大醫院擔任助理醫師,他第一次接觸這個職位時還覺得挺新鮮,但他後來才發現助理醫師最辛苦了。
他應該立誌當上一名主治醫師,而不是一名助理醫師。因為助理醫師的工作量很大,不過這件事在圈子裏算是再正常不過了。當年主治醫師是需要考證的,而助理醫師並不需要。
主治醫師一般都按點上班、偶爾加班,但是助理醫師就要天天加班了。就比如主治醫師不在的情況下,一般病人的臨床工作都是由助理醫師完成。
就住院部來說,主治醫師基本上隻有上班時間才會在醫院裏,也就早上的時候查個房看看病人的情況而已,其它時間很少找得到他的人影。
助理醫師就不同了,他負責把主治醫師的病人一一了解並摸清病人的全部病情,隻有出現無法自我主張的問題時,他才會通知主治醫師到場。
方遠第一次見到他的主治醫師是在下午三點,他來到主治醫師的辦公室時根本就沒見裏麵有人。方遠很有耐心地坐在沙發上等他,直到好久那個主治醫師才推門而入。
主治醫師推開門便看見方遠,他把門緩緩關上之後就滿臉驚奇地問他:“你是?”
方遠連忙從沙發上站起來,然後對這個身穿白大褂的男醫生文質彬彬地說:“呃,您就是於修醫生吧?”
於修說:“是呀,你來找我有事嗎?”
方遠說:“於修醫生,您忘了嗎?您當初可是應聘我過來擔任您的助理醫師的,我叫方遠呀。”
於修聽到“方遠”這個名字時開始絞盡腦汁地回味,他後來恍然大悟,說:“哦哦,我記起你來了,你是畢業於醫學部的方遠,你當時給我們醫院投遞簡曆,我看你在學校裏的表現優秀和各方麵的成績都很不錯就錄用你了。”
方遠還虧於修還能記得起他,他一直以為醫生都很忙,忙到根本沒法對一個人記那麽深刻。方遠受寵若驚地說:“於修醫生還記得住我太好了。”
於修來到他的辦公桌前的轉椅坐下,他麵向方遠,他看著方遠還傻愣愣地站著便笑咧咧地說:“你還傻站著幹嘛,坐吧。我跟你講講工作要求。”
“哦哦,好。”方遠很聽話地坐下來了,然後他一臉嚴肅地看著坐在辦公桌前的於修。
那還是方遠第一次這麽認真地看於修,他覺得於修這個人不僅長相標致且高冷,甚至給人氣質也很高冷。
於修鄭重其事地說:“我先給你自我介紹一下,我叫於修,你知道的。我今年三十歲,我也是畢業於醫學部的,之所以能相中你,不單是因為看你是跟我畢業同一個院校的,還更多是因為你是所有給我投簡曆的學生中最出類拔萃的一個。”
方遠能讓於修這麽器重,他也很開心,這也大大地說明了——在學校裏的各方麵表現對以後求職有很大幫助。他正兒八經地跟於修說:“謝謝於修醫生的厚愛。”
於修繼續說:“你是我的助理醫師,你也應該知道助理醫師是幹嘛的吧?助理醫師雖然一天裏忙得七上八下的,但月薪能有七十塊錢,你覺得還行吧?”
1982年的中國尚未發達,各方麵的物價也並不高。那一年中國一個工人階級的公民年平均工資有798元,如果按照一年12個月、每個月22天工作日來計算,一天的平均工資也就三塊錢。所以1982年的中國每個公民月平均工資最起碼有60元。
方遠聽到這個月薪時顯然心滿意足,這在那個年代能有七十塊錢就算是富裕人家了。方遠很爽快地答應了:“可以呀。”
於修說:“嗯,既然你覺得滿意的話,那你跟我來吧。我帶你去參觀我們的管轄區。”說完於修就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嗯,好。”方遠看到於修站起來後也跟著站起來。
於修不緊不慢地走出了他的辦公室,方遠也緊跟其後。
……
而另一邊,顧蔓也已經安排上崗了。她的月工資隻有六十五塊錢,但這筆錢在那個年代都能夠豐衣足食了,畢竟物價根本不貴。
可是顧蔓並不滿足現狀,因為她以前想的是能和好多誌同道合的人組成一個隊伍,然後大家一起興高采烈地去考古。結果夢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她居然淪落到在一家博物館擔任古玩鑒定師。
她在博物館工作的時候並不單單隻是古玩鑒定,她也時刻督促來博物館參觀的遊客要愛護每一件文物。她的日子過得很無聊,她每天都在幻想著能組織一個考古隊到大千世界考古。
有一天她拿著掃帚在博物館打掃衛生的時候,有一個高大魁梧的男人突然出現在她的眼前。顧蔓好奇地抬頭看去,她發現原來這個男人是她認識的一個好朋友。
顧蔓跟他打招呼:“陳孝恩,你怎麽在這?”
陳孝恩穿著西裝西褲黑皮鞋顯得倍有範兒,他說:“顧蔓,我就猜到你在這裏上班。”
顧蔓說:“廢話,當初推薦我來這上班不正是你嗎?”
陳孝恩尷尬地笑了笑,說:“呃,我那隻是一個建議而已,沒想到你還采納了。”
顧蔓無奈地說:“迫不得已就來上班了。話說你穿這麽正式要幹嘛?”
陳孝恩說:“我爸要我到美國留學,他說以後要我繼承他的小學學校。”
顧蔓就是羨慕這種家裏有錢的人,在1982年那個較為貧困的年代,出國留學對顧蔓而言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顧蔓說:“你家真有錢,居然有錢出國留學。不像我,每天都是暗無天日地上班下班又上班。”
陳孝恩說:“你也別這麽氣餒嘛,我回國那一天沒準不會接受我爸的威逼呢。”
顧蔓就納悶了,繼承一所學校不正是一件很好的事嗎?別人要還求不得呢。顧蔓訕笑著說:“陳孝恩,你別在我麵前跟我炫了好嗎?你爸是學校校長,你出國留學學點東西,然後回國安安心心繼承你爸的衣缽不是一件挺好的事嗎?”
陳孝恩說:“可是我的初心是考古啊,要不然我報考這個考古學是報考著玩呢?”
顧蔓以前覺得有夢想的人很偉大,但其實很可笑。在冰冷的現實麵前,什麽狗屁夢想都隻能在夢裏有。顧蔓心情低落地說:“唉,夢想這種東西隻有資本家才配擁有。”
陳孝恩說:“顧蔓,我們拿到考古學家資格證後,你願意跟我組織一個考古隊一起去考古嗎?我記得你以前喜歡的郭沫若先生也是一位考古學家。”
顧蔓一直都在夢寐以求能夠實地考古,她差的不是資格證,她差的是夥伴。在1982年,考證對隻要有毅力的人來說都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但顧蔓很糾結,如果她放棄博物館的工作陪陳孝恩他們一起去考古,方遠該怎麽辦。可是顧蔓不想放棄她這個理想,在愛情和理想兩者間,她左右為難了。
顧蔓內心糾結地說:“這個……容我考慮一會兒。”
陳孝恩說:“明年十二月,我就回國了。到時我希望你能給我一個答案,你這個答案將決定我是否願意繼承我爸的學校。”
顧蔓幹笑著說:“嘿嘿嘿,你怎麽把我說得像一個千古罪人一樣,搞得我會把你的一生給毀了一樣。”
陳孝恩也沒時間和顧蔓再開玩笑了,不過相比之下,他更好奇方遠現在在幹嘛。他問顧蔓:“對了,方遠現在在做什麽?”
顧蔓如實地回答了:“在城裏一家大醫院擔任助理醫師,他說他往後兩年要籌備考證了,他說他考完證之後就可以結束他助理醫師的沉痛生涯並成功晉升為主治醫師了。”
陳孝恩說:“嗯,挺好的。每個人都懷揣著夢想並為之奮鬥,這不都挺好的嗎。”
顧蔓鬱悶地說:“好個鬼啊,隻有有錢人家才配擁有夢想,不過我相信方遠能實現他的夢想成為一名偉大的醫生的,我嘛,就說不定了,隻能在博物館裏幹幹活來維持生活這個樣子啊。”
陳孝恩說:“這可不一定呢,我有資金和手段,我可以迅速湊齊一個考古隊,隻要你願意就行。”
顧蔓不想在和陳孝恩糾結這種事情了,其實她畢業之後才發現懷揣夢想這種東西簡直太可笑了。她對陳孝恩說:“好了好了,你不是有很多事要忙嗎?你趕緊去忙吧。”
陳孝恩一臉驚奇地說:“哇,你居然知道我有好多事要忙。”
顧蔓撇著嘴,賤笑著說:“哈哈哈,我胡亂猜的。”
陳孝恩說:“那我就先走了,你就忙去吧。”
顧蔓說:“好呀,再見。”
陳孝恩在離開之前還不忘跟顧蔓說:“明年十二月中旬我就回國了,你要堅定地給我一個答案。”
顧蔓著急地說:“哎呀呀,你趕緊離開這裏吧,我會考慮清楚的。”
“哈哈,那我走了。”說完,陳孝恩就嘻嘻哈哈著離開了博物館。
顧蔓拿著掃帚、站在原地看著陳孝恩的背影消失在她的視野裏,她茫然了。現在在她麵前的隻有兩個選擇——愛情和理想,她必須從這兩個選擇中選擇一個。
一直懷揣著夢想的人一點兒也不可笑,胸無大誌的人才是最可憐的。有了理想卻總不付出行動的人是最可悲的,有了理想卻總抱怨資本不夠的人是最可惜的。人一旦有了理想應該先想著該怎麽實現,而不是想著會不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