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大師實在是太厲害了。
他這身謀略,靈活機變,從不拘泥於一招一式,這次用這招,下次就又變招了。
三月,新皇帝登基這事,燕王必須得去。而五月拜祭太祖皇帝(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是朱元璋的忌日)那事,燕王可以不去,也不能再去。
再去萬死無生,神仙無救。
上次那招隻能使一次,不能使第二次。
然而老爹的忌日不去,總得拿出合適的理由,於是在道衍大師的教誨下,燕王“大病不起”。為表誠意,他一下子派出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這三個兒子同時去京師拜祭。
其實他也不想全派出去,但他也有他的難處,他怕別人挑出毛病來:你有病來不了,你兒子們前來祭祖表示一下孝心也行,但為啥有的來,有的不來?
這是一步不得不走的險棋。
四月,他們上路了。
與此同時,建文帝一邊準備著祭祖大禮,削藩之事也沒閑著。
這回倒黴的是湘王朱柏,罪名是私印寶鈔。這事皇帝本人也沒少幹,可偏偏到朱柏這,就是罪過。
逮捕他的軍隊來到城下駐紮,湘王又恨又怒,仰天長歎:“唉!我觀前代大臣,在太祖麵前獲罪下獄,多有自盡而亡者。本王身為太祖之子,父皇逝世,抱憾沉痛,活在這世上還有什麽樂趣!今日又將受辱於奴仆之輩嗎?如此苟且求生,不如一死!”
說罷痛哭不止,在與家人飲酒訣別後,湘王親手舉火,焚燒宮室妃妾,並穿戴好親王衣冠,騎著白馬躍入火中自盡,闔宮人眾皆從朱柏而死。
沒多久,齊王朱榑、代王朱桂亦被廢於庶人。
燕王三子就在這時來到了帝都。
此三人剛一進城,兵部尚書齊泰就立勸建文帝即行抓捕,建文帝也同意了。
這是一個正確到不能再正確的策略。
燕王這三子,全有領兵打仗的經驗,是他的左膀右臂。扣此三人為人質,可以嚴重削弱燕王的實力,最大限度的牽製住他的命門。
遺憾的是,天底下最不缺的就是蠢豬。
編修、修撰、太常寺卿兼翰林學士黃子澄這時跑出來對他們說,不可抓捕,這樣會打草驚蛇的!應該放還三人,讓燕王認為朝廷無削藩之意。
雙方都已經劍拔弩張到這個地步了,他竟然還能放出這種神屁。
人要是笨到這個地步,真是讓人無話可說。
這位朝廷重臣,科舉考試成績放到全國也是一流的天才,我是實在想不通他為什麽能笨到這個地步。一大堆藩王都被皇帝搞掉了,連大街上掏大糞的都知道馬上就要輪到燕王了。他黃子澄竟然還在那一葉障目。
不怕神一般的敵人,就怕豬一樣的隊友。以今日事觀之,方知此言不謬。
這位弱智說的話,建文帝偏偏還就信了!
這時魏國公徐輝祖也站出來阻止:“臣這三個外甥身負大才,陛下萬萬不可放虎歸山,否則後患無窮!尤其是這老二朱高煦,野心勃勃,他不但不會忠於皇上,也不會忠於他父親。”
事後證明,這位徐達長子確實不是浪得虛名之輩,他的話,每一個字都應驗了。
按說徐輝祖這個和朱棣有親戚的人,都不向著他說話,足以證明對皇帝忠心耿耿了吧?他這番椎心泣血之語,你總得采納吧?
沒有。
祭祖己畢,這邊建文帝的大臣們不讓放,那邊燕王先是裝病,後又裝瘋,擺出一幅活不了幾天了的樣子,竭力上書請求放還他的三個兒子,給自己辦後事。
建文帝最終還是放走了燕王三子。
如果不放,曆史一定會改寫。
燕王三子一走,齊泰、黃子澄又來勁了,建議皇帝趁燕王病危之際發兵襲之,皇帝又恐燕王智勇,雖病恐難猝圖,乃止。
據說三子回府後,燕王高興的從床上跳了起來,抱著三個兒子大叫道:“父子團聚,乃天助我也!”
六月初七,決斷的時刻到了。
燕王在密室中召集了手下所有親信,大賞金銀,和他們推演造反的詳細步驟。
大家靜靜的聽著。
燕王這些台詞應該了背了好多次了,講的眉飛色舞,痛快淋漓。
下麵那些炮灰一個個都聽的很入迷,雖然提心吊膽,卻仍然沉浸在升官發財的美夢中。
正在雙方都興致勃勃的時候,突然天公不作美,先是電閃雷鳴,緊接著暴雨如注,狂風大作,吹的樹枝斷折,瓦片紛飛!
那風似從地獄吹來,轟隆隆的響,好像要把大地掀起一般。
燕王的三個兒子嚇的麵如土色,張玉、朱能、譚淵等殺人不眨眼的名將亦是心有戚戚,瞠目結舌。
畢竟現在燕王在給大家講這些不可告人的勾當,莫非這事已經惹得天庭震怒,連老天爺都要大發脾氣?
古人迷信,再加上本來就心裏有鬼,大家覺得心都要跳到嗓子眼了!
一絲不祥的感覺融進眾人的心頭,早不刮風晚不刮風非要在誓師大會上刮風,難道此行必定不順?
就連陳義楓這個熟讀曆史,預先知道此時會有這場大風的人,如今突然親身處之,冷不丁還是被嚇了一個激靈!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心驚膽戰,燕王亦瞪大雙眼,大張著嘴半晌不敢閉上之際,道衍大師挺身而出,大聲喝彩道:
“真龍飛天,必有風雨相隨,現在吹落瓦片,真乃大吉大利之兆也!”
精彩!
萬分精彩!
值此緊要關頭,僅用隻言片語,便給主公解了圍。
小兵和大老粗武將沒文化,那些掌控話語權的人說啥他們就信啥。聽道衍這麽一說,大家才放下心來,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正如當年太祖皇帝和太子朱標在世之時,道衍整日勸朱棣造反,朱棣當著一眾親信的麵問道:“老百姓都支持朝廷,我真能成功嗎?”
道衍答道:“臣隻知天道,不管民心。”
一句話,把張玉、朱能等人全都折服了。
隻要人們對未知的事充滿恐懼,道衍這類擅長“夜觀天象,熟知天文”的家夥就肯定能混的開。就如同當年的劉伯溫一樣,隻要他說不打,大家就不打,他說打,大家就知道此戰必勝。
他這身謀略,靈活機變,從不拘泥於一招一式,這次用這招,下次就又變招了。
三月,新皇帝登基這事,燕王必須得去。而五月拜祭太祖皇帝(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是朱元璋的忌日)那事,燕王可以不去,也不能再去。
再去萬死無生,神仙無救。
上次那招隻能使一次,不能使第二次。
然而老爹的忌日不去,總得拿出合適的理由,於是在道衍大師的教誨下,燕王“大病不起”。為表誠意,他一下子派出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這三個兒子同時去京師拜祭。
其實他也不想全派出去,但他也有他的難處,他怕別人挑出毛病來:你有病來不了,你兒子們前來祭祖表示一下孝心也行,但為啥有的來,有的不來?
這是一步不得不走的險棋。
四月,他們上路了。
與此同時,建文帝一邊準備著祭祖大禮,削藩之事也沒閑著。
這回倒黴的是湘王朱柏,罪名是私印寶鈔。這事皇帝本人也沒少幹,可偏偏到朱柏這,就是罪過。
逮捕他的軍隊來到城下駐紮,湘王又恨又怒,仰天長歎:“唉!我觀前代大臣,在太祖麵前獲罪下獄,多有自盡而亡者。本王身為太祖之子,父皇逝世,抱憾沉痛,活在這世上還有什麽樂趣!今日又將受辱於奴仆之輩嗎?如此苟且求生,不如一死!”
說罷痛哭不止,在與家人飲酒訣別後,湘王親手舉火,焚燒宮室妃妾,並穿戴好親王衣冠,騎著白馬躍入火中自盡,闔宮人眾皆從朱柏而死。
沒多久,齊王朱榑、代王朱桂亦被廢於庶人。
燕王三子就在這時來到了帝都。
此三人剛一進城,兵部尚書齊泰就立勸建文帝即行抓捕,建文帝也同意了。
這是一個正確到不能再正確的策略。
燕王這三子,全有領兵打仗的經驗,是他的左膀右臂。扣此三人為人質,可以嚴重削弱燕王的實力,最大限度的牽製住他的命門。
遺憾的是,天底下最不缺的就是蠢豬。
編修、修撰、太常寺卿兼翰林學士黃子澄這時跑出來對他們說,不可抓捕,這樣會打草驚蛇的!應該放還三人,讓燕王認為朝廷無削藩之意。
雙方都已經劍拔弩張到這個地步了,他竟然還能放出這種神屁。
人要是笨到這個地步,真是讓人無話可說。
這位朝廷重臣,科舉考試成績放到全國也是一流的天才,我是實在想不通他為什麽能笨到這個地步。一大堆藩王都被皇帝搞掉了,連大街上掏大糞的都知道馬上就要輪到燕王了。他黃子澄竟然還在那一葉障目。
不怕神一般的敵人,就怕豬一樣的隊友。以今日事觀之,方知此言不謬。
這位弱智說的話,建文帝偏偏還就信了!
這時魏國公徐輝祖也站出來阻止:“臣這三個外甥身負大才,陛下萬萬不可放虎歸山,否則後患無窮!尤其是這老二朱高煦,野心勃勃,他不但不會忠於皇上,也不會忠於他父親。”
事後證明,這位徐達長子確實不是浪得虛名之輩,他的話,每一個字都應驗了。
按說徐輝祖這個和朱棣有親戚的人,都不向著他說話,足以證明對皇帝忠心耿耿了吧?他這番椎心泣血之語,你總得采納吧?
沒有。
祭祖己畢,這邊建文帝的大臣們不讓放,那邊燕王先是裝病,後又裝瘋,擺出一幅活不了幾天了的樣子,竭力上書請求放還他的三個兒子,給自己辦後事。
建文帝最終還是放走了燕王三子。
如果不放,曆史一定會改寫。
燕王三子一走,齊泰、黃子澄又來勁了,建議皇帝趁燕王病危之際發兵襲之,皇帝又恐燕王智勇,雖病恐難猝圖,乃止。
據說三子回府後,燕王高興的從床上跳了起來,抱著三個兒子大叫道:“父子團聚,乃天助我也!”
六月初七,決斷的時刻到了。
燕王在密室中召集了手下所有親信,大賞金銀,和他們推演造反的詳細步驟。
大家靜靜的聽著。
燕王這些台詞應該了背了好多次了,講的眉飛色舞,痛快淋漓。
下麵那些炮灰一個個都聽的很入迷,雖然提心吊膽,卻仍然沉浸在升官發財的美夢中。
正在雙方都興致勃勃的時候,突然天公不作美,先是電閃雷鳴,緊接著暴雨如注,狂風大作,吹的樹枝斷折,瓦片紛飛!
那風似從地獄吹來,轟隆隆的響,好像要把大地掀起一般。
燕王的三個兒子嚇的麵如土色,張玉、朱能、譚淵等殺人不眨眼的名將亦是心有戚戚,瞠目結舌。
畢竟現在燕王在給大家講這些不可告人的勾當,莫非這事已經惹得天庭震怒,連老天爺都要大發脾氣?
古人迷信,再加上本來就心裏有鬼,大家覺得心都要跳到嗓子眼了!
一絲不祥的感覺融進眾人的心頭,早不刮風晚不刮風非要在誓師大會上刮風,難道此行必定不順?
就連陳義楓這個熟讀曆史,預先知道此時會有這場大風的人,如今突然親身處之,冷不丁還是被嚇了一個激靈!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心驚膽戰,燕王亦瞪大雙眼,大張著嘴半晌不敢閉上之際,道衍大師挺身而出,大聲喝彩道:
“真龍飛天,必有風雨相隨,現在吹落瓦片,真乃大吉大利之兆也!”
精彩!
萬分精彩!
值此緊要關頭,僅用隻言片語,便給主公解了圍。
小兵和大老粗武將沒文化,那些掌控話語權的人說啥他們就信啥。聽道衍這麽一說,大家才放下心來,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正如當年太祖皇帝和太子朱標在世之時,道衍整日勸朱棣造反,朱棣當著一眾親信的麵問道:“老百姓都支持朝廷,我真能成功嗎?”
道衍答道:“臣隻知天道,不管民心。”
一句話,把張玉、朱能等人全都折服了。
隻要人們對未知的事充滿恐懼,道衍這類擅長“夜觀天象,熟知天文”的家夥就肯定能混的開。就如同當年的劉伯溫一樣,隻要他說不打,大家就不打,他說打,大家就知道此戰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