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3日,室外氣溫三十度。


    豫西南小城鷹市,星華區新市大道北與淩雲路交叉口西北角某單位家屬院。


    星華小區七號樓二單元頂樓東戶,一處78平方小三居裏,位於東北向,夾在主陽台改成的廚房與占了西南角的衛生間中一間小小的臥室裏。


    空調開得很低,23度。


    靠著朝北開的窗戶,舊式席夢思床上鋪著麻將席。躺在床上的人裹著一床厚冬被,沉沉睡著。


    光線很暗,盡管是早上九點多,但房間裏唯一的窗戶上卻掛著冬天才用的深色厚窗簾。


    “還不快起?你小哥都打電話過來催了!”突然砰砰兩聲敲門響,一道地的方言口音在外大喊——


    喊的人是一家之主,也是咱們這故事的女主角,鳳丹丹姑娘的媽。


    單位集資房的牆都薄得跟紙糊的也似。誇張點說,客廳有個針頭線腦的掉下去,臥室裏也能聽見動靜。


    所以就算鳳丹丹想裝聽不見也沒法,隻能心不甘情不願地坐起來。


    昨晚小哥大哥還有白叔他們仨喝酒喝到後半夜,她跟金滿玉堂也足足陪到了兩點多……


    老媽是真不知道還是裝的?


    花了足足十分鍾在老媽的催促聲裏穿好衣裳(其實就是套件大睡裙),趿著拖鞋慢吞吞地開門,她探頭問:


    “啥時候打的?”


    老媽正在廚房裏搨菜饃熬小米稀飯,聽她問,竹蔑子挑著翻下電餅鐺裏的菜饃,頭也不回地應了句:


    “十來分鍾了!你給回個(電話)去!就是自己親戚這也是上班嘞!瞅瞅你像啥樣!幾點了還懶在床上不起來……”


    “砰”地一聲,老媽念叨聲被關在門外,同時防止冷氣外泄(老媽堅信要搨好菜饃就不能開冷氣……奇怪的論點),她拿起手機開始找號碼。


    “喂,哥?你找我呀?”


    鳳丹丹一直說普通話,雖然號稱不會說河南話,其實天天聽怎麽不會?


    隻是現在不想說。至於為什麽……剛開始是因為虛榮,後來,就真的不習慣說了。


    “還在睡吧?吵著你啦?”小哥的普通話比她更標準,並且語聲溫柔平和,甚至還有點兒柔似春風的味道在裏麵。


    “沒……怎麽,有活兒了?”


    她悄無聲息地打個哈欠,一邊到布衣櫃裏找衣服準備換。


    “嗯,昨天剛吃進的黃貨(古玩行話,吃是買進,黃貨就是真古玩),還是你最喜歡瞧的俏貨(古玩行話,精美瓷器,珍品瓷器。)呢。


    你也過來看看吧?正好白叔說你想喝胡辣湯,一大早就起弄了,蒸的也是你最愛吃的香菇雞肉包子。”


    聽得滿口流水的她,下意識地看看自己身高163,重達85公斤的身體,再想想老媽正在搨的菜饃……


    果斷地,她答應了。


    就是要減肥也得吃飽了再說!


    掛電話,用剛才一倍半的速度換好外出的行頭(其實就是運動短裝加一雙低跟人字拖,她胖,也穿不上別的衣裳。)拿好包開門扔句不吃早餐了去店裏,就急衝衝地出去了。


    出小區門,過大馬路,站牌邊兒等了還沒一分鍾,39路車就來了。


    上了開了冷氣的車,她長舒口氣,投倆硬幣進投幣箱,就近坐在了靠南邊兒的單個位子上。


    昨天端午,今兒頭天上班,現在又是九點多,車人並不多。整個車廂就她跟另外三四個乘客,倒也清靜。


    剛想戴上耳機想聽點音樂,電話就來了,是大哥的號。


    “哥?”


    “哪兒呢?”


    “車上呢,剛上來。”


    “噢!淨夜跟你說了?”


    “啊……說有活兒。什麽貨呀?看他激動得。”


    “你就快點兒來吧,這東西你一定得見見。”


    “到底什麽呀?”


    “來你就知道了。對了,吃西瓜不?剛下樓我看路上有人賣西瓜,挺好。”


    “吃……不過冰箱不是壞了嗎?”


    “今天早上我去買了個新的,下午就到……再說了傻丫頭,那冰箱冰出來的東西哪兒有井裏鎮出來的好吃?你忘了家院子裏那口井了?”


    “那行啊,我吃點。”


    ……


    囉嗦了會兒,她掛了電話。看著窗外風景。


    從家到店裏所在的保東區國貿廣場旁邊的龍庭小區,整整是從東向西把鷹市給坐了一個對穿,所以至少得四十五分鍾路程。


    其實大哥小哥也說要她跟著他們一起,就住龍庭算了。橫豎房子大有的是臥室。再說離店也近。可她總覺得雖說是親戚,畢竟之前沒有怎麽來往,再加上剛上班半個月還沒幫什麽忙呢,就住去人家不太好。


    沒錯,她是半月前才被大哥龍清辰,小哥鳳淨夜兩個人找著幫忙的。


    說叫哥,其實他們仨輩份差很遠。


    跟她同姓的小哥是她太叔爺(就是她太爺爺的親弟弟,她爺爺的親小叔)近四十上才得的寶貝獨子。


    在這裏,得解釋下。鳳家在當地是一姓一村的大族,加上鳳丹丹太爺爺的爸爸是民國末年時期的大地主,妻妾有好幾房。


    所以才會出現她太爺爺的爸爸在18歲上由正妻所出當老大的太爺爺,跟60整上最末一房五姨太所生的,年紀最小的太叔爺就錯了42歲。(汗,好大的年齡差,好強的生產力……)


    總之,小哥鳳淨夜在同族兄弟裏排行老九,跟最年長的鳳丹丹的爺爺年紀相差快六十歲(再次感歎好大年齡差啊,好強生產力……)要說她該喊九叔公。可他不願意,因為覺著隻大兩歲憑什麽被喊老了?於是就被強迫著叫了小哥。


    叫了他小哥,跟鳳淨夜是姨表兄弟的龍清辰就得喊大哥。雖說姨表兄弟不同姓,但龍家村跟鳳家村相距不過五裏地,所以通婚也是很平常。誰也說不清龍清辰是不是就跟她真沒一點兒血緣……


    所以,她隻能也認下這個比她大三歲,比小哥大一歲的大哥。


    這一大一小兩個哥哥挺能幹。


    自小他們就是十裏八村出名的聰明;年歲稍長就跟著各自父母一塊兒遷居首都,定居下來做古玩生意,多年熏陶也頗得點兒名堂。


    於是長大後專業就都學了考古,然後理所當然地接了家裏的生意。


    半月前,這兩位家境不壞對鳳丹丹來說基本上隻聞其名不見其人的哥哥,突然跟一個被老媽尊敬地稱為白大哥的老爺子,還有兩個分別叫金滿玉堂的小夥計到了她們家,拎著一大堆禮物說要認認親。


    為嘛?因為他們要在鷹市開店!


    奇怪了……這首都好好的潘家園子不呆,跑到鷹市這麽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來開什麽店?


    他們自有他們的理。


    據白叔說古玩這一行,已經進入白熱化狀態。想賺錢隻有一條路,就是找新窩兒——後來丹丹才知道,這新窩兒的意思,就是古玩行話裏指還沒被古玩商們開發的,世存很多寶貝的地域。


    鷹市有古應國墓這樣的大窩(寶貝多的地方叫大窩),又是中國五大窯之中享譽內外的宋汝窯舊址;又臨近幾個大的風水墓葬群……


    最重要是因為1952年才建市,之後一直做為工業城市存在,從根本上來說,古文物保存是達到了最完美的天時,地利,人和三合一的境界。


    之所以不被重視是因為一直以來除建市後應王墓出了幾件玉器青銅器外,就再沒出過什麽重器大器的原因。


    加上名滿天下的汝瓷也沒完器再出過土,台灣和南方各省的高仿品技術也更先進,高仿都不為世人認可,因此就失去了被深度發掘古玩這一行潛力的機會。


    不過對生意人來說,越是這樣越有開發價值。


    所以大哥小哥就把新店定在鷹市最高檔的住宅小區龍庭的商用門麵底層商鋪裏,也是白叔朋友公司所承建銷售的新盤小區所有商鋪裏,最靠近旁邊鷹市古玩市場的地方。


    鳳丹丹一直以來因為體型的原因沒正經工作可做,加上年已三十遲遲沒出嫁,急壞她媽,自己也煩透天天拚死累活地打工也隻能拿個一千塊,連自己都養活不了的情況。於是很痛快地答應一見她就特別喜歡,非叫她來幫忙的大哥小哥還有白叔,去他們店裏幫忙。


    至少一個月三千五百的工資,是肯定有的。小哥這麽說。


    老實說,剛開始她很高興,不過進了店三天之後又開始害怕拿不著。


    為什麽?


    開門三天,基本沒什麽人氣。


    這店麵很大,裝修也是各種高端大氣上檔次。可開張頭三天,就隻在第一天見過三撥客人,還都是來閑逛的……


    這生意,能好麽……


    不過很快她就不擔心了。


    因為她發現這間名叫軒轅居的古玩鋪,雖說行外幾乎沒人知道,而且行內也知之不甚詳細,可卻有很多看起來就相當有來頭的大客戶,甚至是行內一些名揚天下的古玩行老板們托了熟人,常常找著大哥小哥白叔甚至是玉堂金滿他們來這裏收寶。


    並且出手相當大方,基本上都是一叫盤子(賣主或者商家報價)就當場包起來(買主願意當場成交,就會說請店主或者物主給包起來)了。


    最讓她覺得安心的理由是,大哥小哥還有白叔甚至是金滿玉堂兩個人,似乎都在收貨上相當有門路也有辦法。


    基本上每隔兩天就見他們請了(買古玩不叫買,叫請了)些連她這個完全的新伴子(店裏的新人新夥計)都能看得出是好東西的大開門(這個大家應該知道,就是一眼就能看出是真貨老東西的古董)抱進店裏來,叫她入進店後麵那個被金滿他們倆叫成“龍宮寶庫”的小倉庫裏。並且價格,也都低得驚人。


    另外,大哥常常在網上或者各處搜些海內外珍品圖片,然後把一些有價值的東西的詳細參數和規格列印出來,交給擅長仿製的玉堂和金滿製成高仿工藝品,然後掛上新仿高仿的牌子,擺在店裏一個專櫃裏賣。


    說也奇怪,很多沒人領的顧客,一進店直接就奔著這些明標著是新仿(新近仿製的古玩)貨來。


    其中很多人還一臉“你們店裏都是棒槌(不精於此道,完全不懂古玩的人)嗎?居然把這麽好的開門(真品古玩)當新仿,活該走寶(賣家把好東西當成次品或者是贗品賣,賣太虧了)讓我撿了個大漏”……這樣的表情,歡天喜地地掏錢,把可能是兩個小夥計剛做出來不到三分鍾的東西捧走……


    而且到了最近幾天,不止他們,就是那些被認識小哥大哥或者是白叔,玉堂金滿,甚至是太叔爺他們的人,或者是這些熟人領著來的客戶們也對這些東西嘖嘖稱奇。


    接著就會在按大哥小哥或者是白叔他們的建議下,包走一兩件甚至三五件東西後,也會裝成不在意地點著這些標了新仿或者是高仿牌子東西中的一件幾件,甚至是全部,要來個一腳踢(一批貨好壞,真贗一起收)……


    總之就是這樣,她進這個店到現在半月了,客人真的不是很多,可生意卻做得相當不錯。


    最主要還是利潤相當豐厚——


    出最多的貨是那些新仿。平均下來一天至少三件出去。至於水頭(利潤)……


    就拿水頭最小的石頭仿(仿製古玉)來說,也在三成五到四成之間。


    也就說一件全店貨品裏最便宜的,叫盤子一個半指頭(就是15000塊人民幣,一個指頭指一百,一千,有時也是一萬,看東西了)的,明嘉靖五蝠童子佩的新仿和田玉掛件,也能拿到最低五個指頭多,就是5200塊錢左右的水頭。


    當然,在她看來,這跟這些東西料好工精,力求神形兼備,最主要是明打明地說透不欺瞞的經營風格有關。


    最近,那些真把這些高仿新仿當老貨買回去的,大多數都回頭來,告訴店裏說得到了各種高人或者是專家的勸誡:


    東西是新仿不假,但能仿成這樣的東西你才花了這麽點錢……值了。


    甚至還開始有些專家高人跟著那些人來,當起了顧客了。


    當然,那些第二次來甚至是第三第四次來買高仿的人不再是鄙視的表情,而是一臉佩服了。


    甚至還有個江浙的古玩老板買了件高仿明代官造紫檀梳妝台之後,拐回來要挖製成這件東西的金滿走的,結果被大哥拎著領子給扔了出去……


    咳咳,扯遠了。總之,軒轅居的新仿生意真心不錯。不過比新仿更賺錢的終究還是老貨的交易。


    畢竟,那些熟人介紹來的客戶嘴裏說得最多的,就是軒轅居裏的東西絕對打不了眼。而收這些東西的時候,小哥他們的成本,卻是相當相當的低廉……


    因為這些走下去收荒(指下農村或者民間收到的古玩)得來的東西,都是在附近收到的。很多次,大哥小哥他們甚至是在收廢品那裏,用幾乎是買塊廢銅爛鐵的價錢,收到了這些寶貝。


    能不好嗎?這生意。


    生意好了,做為一家古玩鋪子,自然就得有個好倉庫。


    沒錯,鳳丹丹在這裏就光管倉庫和出入貨。


    說管倉庫,其實基本上就不用管,因為那個倉庫實在太過安全。


    龍庭小區做為鷹市最高檔的小區,所有底商店麵都安排了一間小倉庫,並且保全也好得出奇。


    但白叔那位朋友一聽說是要拿來做古玩生意的,還是叫人又給做了幾道防備。


    別的不說,單是這占地一百二十多平方的小倉庫上下左右前後六個麵兒,全給裝上了直徑十厘米粗,間距不過三厘米的精鋼筋格柵板這一條,就足讓那些有心人頭疼不止了。再加上門上德國產的精工鎖……一個詞,安全。


    頭回說讓她來幫忙,大哥小哥白叔就當著她媽的麵說明白了:東西絕對不會丟,她也根本不用操心。就是真丟了,那肯定也是有原因跟她沒關係。


    所以她才敢在這兒幹。不然滿倉庫沒一件兒少得了一個指頭數的寶貝,她怎麽敢擔這個責?


    就是大哥小哥他們說沒事兒她也不敢呀!


    這樣一來,她就等於是個閑職。入個貨,出個貨,再記個帳就能輕輕鬆鬆一個月拿三千五。


    這在平均工資兩千,還得是很辛苦才能拿得到的鷹市裏,是相當不錯的收入了。


    再說大哥小哥對她也好得沒點兒,店子開門十點,考慮到她家住得遠,先是提議讓她住在龍庭小區後屬於白叔名下的房裏被婉拒,於是索性就跟她說晚點兒來也沒事。


    因此往往她來店裏已經是十一點,東摸摸西碰碰一遍,第一件事就是吃午飯。接著飯後品嚐下熱愛茶藝和下廚的白叔整治的茶點,一邊大家說會子閑話。


    喝完茶水吃完點心,關上店門,跟著回被稱為“家裏”的,白叔名下龍庭小區的躍層式大屋裏,一開始就留給她的房間美美睡上一會。


    到了下午三點店門才真正拉開,她才會跟著大哥小哥白叔一塊兒到店裏來坐著,時不時幫些閑忙。


    最多的,還是在一邊搗鼓著修複東西一邊講來曆的小哥和白叔身邊幫個下手,同時學點兒知識。


    這就是她平常的一天工作,吃吃喝喝,玩玩樂樂。


    當然,做為培訓一個新伴子的必要工作,每次店裏搞到一些非常珍貴的老貨,他們就一定會打電話叫丹丹過去開開眼……但這也正是她最喜歡的工作。


    因為她喜歡看這些有曆史,有來頭的東西,那種神秘感,是你完全想不到的。


    進軒轅居的半個月來,這已經是丹丹第四次被叫去開眼了。之前見的三次都是難得的寶貝。不知道這一次會是什麽呢?


    她想著這些的時候,車子已經穩穩地停在了國貿廣場前的公交站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宗文德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定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定霄並收藏太宗文德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