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丹丹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自己瘦下來,瘦成一道閃電。
她覺得雖然自己不是什麽美女,但要能瘦些的話肯定也會很好看。
雖說達不到某某知名黃金比例第一人那樣的地步吧……
至少當個回頭率頗高的美女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不過自從看到這個被白叔從雄觚上抓出來的器靈。她又覺得如果要萬一減肥過度,瘦成跟他這樣的話……
嗯,還是不要的好。
真的。
他太瘦了。
看到他,就好像看到“瘦得能被一陣風吹走”這個短語。
所以他一出來,鳳丹丹是吃了好大一驚的。但接下來更讓人吃驚的是,她居然能聽懂他說的話。
或者說,他說的居然都是她能聽懂的話。
就見這個瘦得跟張紙片,一身白袍也寬得直蕩的家夥睜著眼,一臉茫然又警惕地看著眼前這群穿著奇怪的現代人:
“爾等……何人?”
看得出,白叔也很吃驚。
不過薑畢竟是老的辣。
他挑了挑眉,把手裏捏著的三根香頭種進香爐裏,然後才捋捋山羊胡子慢慢問:
“閣下在問我們之前,是不是先說說您的身份?”
“白叔白叔,你忘了他聽不懂咱們的話……”
鳳丹丹額上淌著一滴汗急忙小聲打通知,結果白叔頭也不回地應她一句:
“活了幾百年的老東西了,要連最起碼的,跟當代人交流溝通的本事都沒有,那它還怎麽能在之前主家裏鬧那麽大的事兒?”
白叔話一出口,男人——我們估且這麽稱呼它吧——就立刻皺起眉:
“爾等……與那佞徒相識?”
眨眨眼,鳳丹丹一時沒反應過來。倒是鳳淨夜看得好笑,告訴她:
“就是問咱們是不是認識那個奸詐小人的意思。
這人看起來不怎麽聰明啊……要是我們真跟那個物主是一夥兒的,這會兒還聽不出來好歹話了?”
“他說的那個小人是……”
“就是說之前的物主吧?”
淨夜沒猜錯,這男人的確是對之前的物主極為痛恨,並且也帶著幾分避忌。
因為這樣,白叔接下來花了好大一番口舌去說服他相信自己。直到說雌觚就在這兒,並且牡丹可以證明軒轅居並非與想拆散他們謀利的那夥子奸徒是一道的,他才放鬆了警惕。
“爾等……要助……助吾與牡丹相聚?”
男人一聽說牡丹也在這兒,眼睛立馬放光。不過話還是說得很謹慎,看來剛剛鳳淨夜的話,他是聽到了。
同時,人也繼續在空中飄飄飄。隻不過速度稍稍快了點兒。
說實話,鳳丹丹從剛開始起,就覺得這人說話的口氣有點兒怪怪的。
而且看起來,覺得他說話怪的還不隻她一個。
龍清辰也帶著一臉怪異的表情湊上來,跟鳳淨夜嘀咕:
“覺不覺得這小子有點兒奇怪?我怎麽覺得他說話古裏古怪的。”
鳳淨夜不動聲色地點點頭:
“先看看再說吧!”
“倒不是為了助你……我隻是答應了牡丹姑娘讓她與你再見一麵,不過……”
白叔這話一出口,立刻男人眼裏就露出狂喜的表情,然後又被接下來的一聲不過打斷,並且再次露出了警惕的表情:
“什麽?”
“事情不搞清楚,我也不能貿貿然答應你呀。誰知道……”
白叔故意做出一臉懷疑的表情:
“你是不是牡丹姑娘要找的人?畢竟她說這幾百年裏一直沒見過你。
可現在的情況依我來看,你是一直呆在她身邊的……”
淨夜在一邊兒小聲地告訴丹丹:
“以疑抵疑。這人的嘴巴,要開了。”
其實不用他說,她也明白。
讓一個人放下警惕最好的辦法,就是表示出對他的警惕和懷疑。
“唉……一言難盡……”
果然,一臉警惕的男人突然變得有些淒愴起來,並且慢慢地在白叔麵前停下,開始講起古來。
隆慶六年五月二十五(公曆1572年7月4日),當時的大明朝舉國皆憂。
主上的病已是斷乎好不得了。這一點,隻怕沒有幾個人不知道的。從兩個月前開始,人們就已經得到了這樣的消息。
而現在,據說連飲食也是難進了。看來,離先帝龍去(皇帝死亡的好聽說法),新主登基,已然不遠矣。
可是……太子他……還隻是個十歲的弱冠少年啊!能穩得住這大明江山嗎?
唉……
滿宮裏皆盡惶然哀歎之聲。
而這其中最張惶的卻還屬皇貴太妃沈氏。
為什麽?
皇貴太妃沈氏與當今隆慶帝雖非親生母子卻勝似親生。
這一點在宮闈之中是出了名的。
所以,倒也沒有人對她異常的驚惶感到吃驚。
事實上,也隻有她自己一個人知道,為什麽隆慶將歿,會給她帶來如此大的恐懼感——
因為,她的夫君,也就是先帝(明世宗朱厚熜,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明嘉靖帝)在位時,最信任的陶仙人(道士陶仲文)在十二年前去世時,曾經留下的一隻錦匣,昨天終於到了需要開封的時刻。
而按照陶仙人的囑咐,她打開了錦匣,看到了裏麵的內容,也很快地感到了巨大的恐慌:
原來……
詛咒從來不止是除了“二龍不相見”這一個。
原來……
近三代的皇室之中,還有另外一個詛咒存在著。
隻不過這一個,是由她的丈夫,先帝世宗立下的。
詛咒立下的原因,是因為他在臨終的時候,被她這個世宗最信任的妃子,和另外一幫最信任的親信給欺騙了。
所以,這個詛咒,就是嘉靖帝送給他們的,臨終“禮物”。
可……可她不是故意的呀……
她惶惶然麵如紙色的神情,被宮人們想當然地認為是因當今聖上的龍體有恙,而大為憂慮的原因。
於是,一票宮人們不停地寬解著她,說著一些連五歲小兒都不會相信的好聽話。
不過畢竟她是聰明謹慎的沈貴妃,先帝最信任的妃子。
在宮人們的寬解之下,略一思忖,她很快就平靜下來,然後向宮人們下達命令:
她,要去見已然隻餘下一口氣的隆慶帝,那個她名義上的兒子。
皇貴太妃的這一舉動倒也沒引起太多人懷疑。
隻是接下來,在進了皇帝寢宮後,沈氏就摒退所有宮人隻留司禮太監馮保,和一名從她入宮起,就一直陪在身邊的貼身老宮嬤。
這次皇貴太妃與皇帝之間的臨終談話,足足進行了兩個時辰(四個小時)。
這也是唯一讓人們感到吃驚的地方:
在隆慶帝最後的日子裏,皇貴太妃與隆慶帝到底說了些什麽,為了什麽事情花了這麽長的時間?
除了當時在場的四人之外沒人知道。連隆慶帝的皇後陳氏,和貴為太子生母的皇貴妃李氏,也不得而知。
不過,也不是不可以想像的。畢竟,一個即將去世的兒子,和一個即將看著自己的“兒子”去世的母親,是有很多話要說的。
畢竟,他們是皇家中人,這個帝國地位最高的兩個人。
就算是馬上要死了,他們也要好好地考慮一下,這個帝國怎麽辦,皇帝的位子該怎麽辦……
皇室的人,就是死的時候,也是要比平民百姓們辛苦的。
就在宮人們,以及滿朝大臣都在私下議論著這次長談內容的當晚,大內司茗房裏一個名叫牡丹的,皇貴太妃身邊的小司茗突然被派去造辦處,說要她替皇貴太妃瞧瞧新下的東西合不合用,能不能趕在皇帝殯天之前完工。
要知道,做為皇貴太妃,在國祭之時,有些東西,是必須要提前準備的。
牡丹也沒有覺得奇怪,跟著來報信的小太監就走了。
她這一去就再也沒回過司茗房。
當然,對當時到處充斥即將易主的惶然氛圍的宮廷來說,這樣的事情隻是小事一樁。甚至就連查夜的管事太監發現少了牡丹時,也被皇貴太妃的老宮嬤說不必在意。而他想記下牡丹今晚漏值的記錄時,又被“正好”來查驗當值記錄的馮保大總管說了一句:“無需關緊的事,不記也罷。”
於是,這個叫牡丹的小司茗,下場就成了謎。至少從那以後,宮裏再也沒有人見過她。她就像一粒微塵,被遺忘在曆史和大明皇家的洪流中。
她到底去了哪兒?
隻有牡丹自己,和那些帶走她的人知道。
當天晚上,她跟著那個小太監剛走出司茗房,就被什麽人給打昏了。
當她醒來時,人已經在造辦處下屬的一處官窯場。
麵前,是一座烈火熊熊的火爐。
灼熱的火光,照得她臉都痛了,也烤幹了眼裏流下來的淚。
“你們……是誰……”她哭泣著,看著眼前的這群人,以及為首的那個,表情怪異的的中年男人。
她覺得雖然自己不是什麽美女,但要能瘦些的話肯定也會很好看。
雖說達不到某某知名黃金比例第一人那樣的地步吧……
至少當個回頭率頗高的美女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不過自從看到這個被白叔從雄觚上抓出來的器靈。她又覺得如果要萬一減肥過度,瘦成跟他這樣的話……
嗯,還是不要的好。
真的。
他太瘦了。
看到他,就好像看到“瘦得能被一陣風吹走”這個短語。
所以他一出來,鳳丹丹是吃了好大一驚的。但接下來更讓人吃驚的是,她居然能聽懂他說的話。
或者說,他說的居然都是她能聽懂的話。
就見這個瘦得跟張紙片,一身白袍也寬得直蕩的家夥睜著眼,一臉茫然又警惕地看著眼前這群穿著奇怪的現代人:
“爾等……何人?”
看得出,白叔也很吃驚。
不過薑畢竟是老的辣。
他挑了挑眉,把手裏捏著的三根香頭種進香爐裏,然後才捋捋山羊胡子慢慢問:
“閣下在問我們之前,是不是先說說您的身份?”
“白叔白叔,你忘了他聽不懂咱們的話……”
鳳丹丹額上淌著一滴汗急忙小聲打通知,結果白叔頭也不回地應她一句:
“活了幾百年的老東西了,要連最起碼的,跟當代人交流溝通的本事都沒有,那它還怎麽能在之前主家裏鬧那麽大的事兒?”
白叔話一出口,男人——我們估且這麽稱呼它吧——就立刻皺起眉:
“爾等……與那佞徒相識?”
眨眨眼,鳳丹丹一時沒反應過來。倒是鳳淨夜看得好笑,告訴她:
“就是問咱們是不是認識那個奸詐小人的意思。
這人看起來不怎麽聰明啊……要是我們真跟那個物主是一夥兒的,這會兒還聽不出來好歹話了?”
“他說的那個小人是……”
“就是說之前的物主吧?”
淨夜沒猜錯,這男人的確是對之前的物主極為痛恨,並且也帶著幾分避忌。
因為這樣,白叔接下來花了好大一番口舌去說服他相信自己。直到說雌觚就在這兒,並且牡丹可以證明軒轅居並非與想拆散他們謀利的那夥子奸徒是一道的,他才放鬆了警惕。
“爾等……要助……助吾與牡丹相聚?”
男人一聽說牡丹也在這兒,眼睛立馬放光。不過話還是說得很謹慎,看來剛剛鳳淨夜的話,他是聽到了。
同時,人也繼續在空中飄飄飄。隻不過速度稍稍快了點兒。
說實話,鳳丹丹從剛開始起,就覺得這人說話的口氣有點兒怪怪的。
而且看起來,覺得他說話怪的還不隻她一個。
龍清辰也帶著一臉怪異的表情湊上來,跟鳳淨夜嘀咕:
“覺不覺得這小子有點兒奇怪?我怎麽覺得他說話古裏古怪的。”
鳳淨夜不動聲色地點點頭:
“先看看再說吧!”
“倒不是為了助你……我隻是答應了牡丹姑娘讓她與你再見一麵,不過……”
白叔這話一出口,立刻男人眼裏就露出狂喜的表情,然後又被接下來的一聲不過打斷,並且再次露出了警惕的表情:
“什麽?”
“事情不搞清楚,我也不能貿貿然答應你呀。誰知道……”
白叔故意做出一臉懷疑的表情:
“你是不是牡丹姑娘要找的人?畢竟她說這幾百年裏一直沒見過你。
可現在的情況依我來看,你是一直呆在她身邊的……”
淨夜在一邊兒小聲地告訴丹丹:
“以疑抵疑。這人的嘴巴,要開了。”
其實不用他說,她也明白。
讓一個人放下警惕最好的辦法,就是表示出對他的警惕和懷疑。
“唉……一言難盡……”
果然,一臉警惕的男人突然變得有些淒愴起來,並且慢慢地在白叔麵前停下,開始講起古來。
隆慶六年五月二十五(公曆1572年7月4日),當時的大明朝舉國皆憂。
主上的病已是斷乎好不得了。這一點,隻怕沒有幾個人不知道的。從兩個月前開始,人們就已經得到了這樣的消息。
而現在,據說連飲食也是難進了。看來,離先帝龍去(皇帝死亡的好聽說法),新主登基,已然不遠矣。
可是……太子他……還隻是個十歲的弱冠少年啊!能穩得住這大明江山嗎?
唉……
滿宮裏皆盡惶然哀歎之聲。
而這其中最張惶的卻還屬皇貴太妃沈氏。
為什麽?
皇貴太妃沈氏與當今隆慶帝雖非親生母子卻勝似親生。
這一點在宮闈之中是出了名的。
所以,倒也沒有人對她異常的驚惶感到吃驚。
事實上,也隻有她自己一個人知道,為什麽隆慶將歿,會給她帶來如此大的恐懼感——
因為,她的夫君,也就是先帝(明世宗朱厚熜,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明嘉靖帝)在位時,最信任的陶仙人(道士陶仲文)在十二年前去世時,曾經留下的一隻錦匣,昨天終於到了需要開封的時刻。
而按照陶仙人的囑咐,她打開了錦匣,看到了裏麵的內容,也很快地感到了巨大的恐慌:
原來……
詛咒從來不止是除了“二龍不相見”這一個。
原來……
近三代的皇室之中,還有另外一個詛咒存在著。
隻不過這一個,是由她的丈夫,先帝世宗立下的。
詛咒立下的原因,是因為他在臨終的時候,被她這個世宗最信任的妃子,和另外一幫最信任的親信給欺騙了。
所以,這個詛咒,就是嘉靖帝送給他們的,臨終“禮物”。
可……可她不是故意的呀……
她惶惶然麵如紙色的神情,被宮人們想當然地認為是因當今聖上的龍體有恙,而大為憂慮的原因。
於是,一票宮人們不停地寬解著她,說著一些連五歲小兒都不會相信的好聽話。
不過畢竟她是聰明謹慎的沈貴妃,先帝最信任的妃子。
在宮人們的寬解之下,略一思忖,她很快就平靜下來,然後向宮人們下達命令:
她,要去見已然隻餘下一口氣的隆慶帝,那個她名義上的兒子。
皇貴太妃的這一舉動倒也沒引起太多人懷疑。
隻是接下來,在進了皇帝寢宮後,沈氏就摒退所有宮人隻留司禮太監馮保,和一名從她入宮起,就一直陪在身邊的貼身老宮嬤。
這次皇貴太妃與皇帝之間的臨終談話,足足進行了兩個時辰(四個小時)。
這也是唯一讓人們感到吃驚的地方:
在隆慶帝最後的日子裏,皇貴太妃與隆慶帝到底說了些什麽,為了什麽事情花了這麽長的時間?
除了當時在場的四人之外沒人知道。連隆慶帝的皇後陳氏,和貴為太子生母的皇貴妃李氏,也不得而知。
不過,也不是不可以想像的。畢竟,一個即將去世的兒子,和一個即將看著自己的“兒子”去世的母親,是有很多話要說的。
畢竟,他們是皇家中人,這個帝國地位最高的兩個人。
就算是馬上要死了,他們也要好好地考慮一下,這個帝國怎麽辦,皇帝的位子該怎麽辦……
皇室的人,就是死的時候,也是要比平民百姓們辛苦的。
就在宮人們,以及滿朝大臣都在私下議論著這次長談內容的當晚,大內司茗房裏一個名叫牡丹的,皇貴太妃身邊的小司茗突然被派去造辦處,說要她替皇貴太妃瞧瞧新下的東西合不合用,能不能趕在皇帝殯天之前完工。
要知道,做為皇貴太妃,在國祭之時,有些東西,是必須要提前準備的。
牡丹也沒有覺得奇怪,跟著來報信的小太監就走了。
她這一去就再也沒回過司茗房。
當然,對當時到處充斥即將易主的惶然氛圍的宮廷來說,這樣的事情隻是小事一樁。甚至就連查夜的管事太監發現少了牡丹時,也被皇貴太妃的老宮嬤說不必在意。而他想記下牡丹今晚漏值的記錄時,又被“正好”來查驗當值記錄的馮保大總管說了一句:“無需關緊的事,不記也罷。”
於是,這個叫牡丹的小司茗,下場就成了謎。至少從那以後,宮裏再也沒有人見過她。她就像一粒微塵,被遺忘在曆史和大明皇家的洪流中。
她到底去了哪兒?
隻有牡丹自己,和那些帶走她的人知道。
當天晚上,她跟著那個小太監剛走出司茗房,就被什麽人給打昏了。
當她醒來時,人已經在造辦處下屬的一處官窯場。
麵前,是一座烈火熊熊的火爐。
灼熱的火光,照得她臉都痛了,也烤幹了眼裏流下來的淚。
“你們……是誰……”她哭泣著,看著眼前的這群人,以及為首的那個,表情怪異的的中年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