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影響是巨大的。


    這是建國以來黨的曆史的偉大轉折,實現了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重新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政治路線上,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全會討論未來兩年國民經濟計劃安排時,提出了要注意解決國民經濟重大比例失調,搞好綜合平衡的要求。


    全會還討論了農業問題,認為農業這個國民經濟的基礎就整體來說還十分薄弱,隻有大力恢複和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才能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


    12月24日早晨,林曉光看著新出版的《人民日報》,報紙頭版——全會會議公報,沿萬泉河走著,低頭深思。


    他從上述一些關於經濟和農村的語句,聯想曆史進程,便能察覺到國家要啟動農村改革進程。


    他現在在猶豫一件事,要不要參與到包產到戶這件農民心中開天辟地的大事上。


    這並不是博政治資產。


    他從來沒有當官的想法,對於未來,隻有一件事,賺錢賺錢再賺錢,但賺錢也是有一個方向的,賺哪門子錢?


    一直抄書,先不說心裏會不會愧疚,隻說一件事,每天抄那麽幾千字,天天都抄,不累嗎?


    林曉光也累,心裏也有負罪感。


    打定主意,賺到差不多,就停止這門行當,接下來,當然是做一個企業家。


    但現行的體製下,隻有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沒有民營經濟,眼下的個體、私營、外資,三資企業還未出現。


    他想要在這個領域發展,還得借助集體經濟。


    集體經濟不是好借的。


    他從小都在縣城長大,但老家在雲台公社南窯大隊,老頭子更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出身,這一點上可以借力。


    眼下就有一個好機會,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


    這個政策要到明年9月份,才會被國家肯定為社會主義性質,所以他有些遲疑,遲疑南窯大隊的幹部會不會聽他的。


    不敢包產到戶也行,包產到組敢不敢?


    事實上,包產到組在很久就有人在做。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在西川省光漢縣金魚公社,一些生產隊就嚐試過包產到組,不過很快因為一些原因停止。


    77年,金魚公社涼水村生產隊,悄悄把隊裏所有的田埂分了,社員擁有田埂的經營權,收成歸自己所有。


    78年,嚐到甜頭的社員,將“擦邊球”進一步向前推進,把公田一分為二,每戶分到近半畝私田。


    同年3月,在光漢縣書記的帶領下,金魚公社進行“分組作業,定產定工,超產獎勵”的生產責任製試點。


    終於,78年12月16日,《人民日報》報道了光漢縣金魚公社實行生產責任製。


    這說明,包產到組的問題,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大。


    趙子瑜很久都沒見他來編委會,便叫人來找,誰料他在路上慢悠悠走著。


    他暫時放下這事,去編委會。


    清文社編委會是一個聽名頭很響的組織,但實際上,人隻有幾個,青年文摘的權利在他這個總編手裏,下麵是主編白楊,還有其他幾個主編,各負責一個欄目,以及手下幾名責編,負責欄目下的幾篇文章。


    沒有主任,林曉光既沒答應編委會主任由潘虹兼任,也沒答應由趙子瑜擔任。


    這事一度讓趙子瑜耿耿於懷。


    在編委會,林曉光是說一不二的存在。


    不過自從聯合編委會成立後,這個情況大有改變,以前他是乾綱獨斷,現在實行民主集中製,一些他反對,聯合編委會委員們同意的事,也不得不遵從。


    就比如《青年文摘》十二月刊。


    林曉光這一次沒有想寫的,正好劉震雲同學向讀協投稿,寫了一部關於農村生活的小說,寫得特別棒,他打算十二月刊主打這個。


    誰料,同學們參與政治的熱情很高,很多人都反對,想推選一首政治抒情詩作為主打。


    全會召開在即,這個緊要關頭,林曉光怎麽會允許他們亂來,所以否決了,但同學們還是很支持。


    最後舉行投票,這首名為《黎明》的政治抒情詩獲得超過半數同意。


    於是,刊載著《黎明》的《青年文摘》十二月刊發行。


    “總編好!”見他進來,主編查建英立刻問候。


    “總編辛苦了!”白楊也笑著打趣。


    林曉光微笑著,跟同學們打招呼:“你們好,你們也辛苦了。”


    今天是周日,十二月刊發行一周時間,聯合編委會今天要開一場會,針對十二月刊的發行情況,總結經驗和教訓,同時對一月刊進行工作部署。


    林曉光在編委會不要趙子瑜,可她卻在組建聯合編委會時,偷偷加入,等他發現時木已成舟。


    會議由秘書長趙子瑜主持,委員丁抗美做代表發言。


    “我們十二月刊,發行超過一萬份,引起學生群體廣泛注意,贏得同學們一致好評,這是一個勝利的戰役,這是一個團結的戰役,這證明,我們北平大學生讀者協會和《青年文摘》編委會,是一個有戰鬥力的組織……”


    大院子弟丁抗美很有政治天賦,繼續說著。


    “下一步,我們要在有限的經費下,盡可能的擴大《青年文摘》的影響力,立足於北平數萬大學生,輻射十多萬中學生,以及更多的市民。”


    來自二十多個院校的代表,如今的聯合編委會委員們,紛紛鼓掌,都激動不已。


    從無到有,幾乎是一夜之間,《青年文摘》便覆蓋北平大學生圈,這一次的影響是轟動性的,《未名湖》盡落下風。


    經此一役,《青年文摘》大勢已成,在北平大學生中,已經確保不可動搖的地位。


    很多人都在會議上發言,氣氛極為火熱。


    末了,丁抗美發現林曉光沒說話,便問:“林總編還有什麽要補充的?”


    一眾與會人員,齊刷刷的盯著他。


    他當然不能坐視這幫人蠶食他的權利,想了想,便說道:“十二月刊已經是過去式了,現在要為一月刊做準備,爭取在學校放寒假之前,一月刊順利發行。”


    有的人眼露失望之色,還以為會說些有建設性的發言,誰料還是老生常談。


    林曉光繼續說著:“不過,寒假結束,就是第二學期了,我認為應該繼續擴張,不能局限於北平,我們要向全國發展,麵向全國近百萬大學生。”


    同學們很驚訝,以前不是沒人想過,不過在代表大會上提起,這還是第一次。


    如果這事能做成,在青年文學史上,他們足以名載史冊。


    想想都興奮了。


    “怎麽說?”丁抗美也有些激動。


    “大家回家過年後,聯係一下外地念書的同學,以《青年文摘》為基礎,依托當前運營模式,打造一個麵向全國大學生的文學刊物。”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時代1977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寧中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寧中南並收藏大時代1977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