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密折以極快的速度從勇衛營中發出,直接遞到了京城皇宮的宮門處。
而當那些一天到晚在宮門處閑的百無聊賴的宮門處內侍們,見到跑的快斷了氣的勇衛營親兵時,都被那親兵的樣子嚇了一跳。幾個人知道這八成是有要事,所以誰也沒敢耽擱,接過那隻密折盒子後,一路小跑的將這本密折送進了乾清宮。
而此刻的乾清宮,氣氛壓抑而沉悶。徐應元和高時明這兩個乾清宮正副總管太監,都低眉順眼的站在暖閣的角落之中不敢出聲。崇禎皇帝則坐在寬大的書案之後,抿著嘴生著悶氣。
這兩天也不知道是怎麽了?連出了好幾檔子事,而且每一件事都讓崇禎覺得心煩。。。。。。
第一件,今年北方持續的幹旱,尤其是在山西陝西一帶,從入春開始幾乎就是滴雨未下。兩省大部以及周邊局地,湖塘幹涸,河流斷流。當地報災求賑的折子雪片似的飛向京城。為此,崇禎一連幾天召見戶部尚書畢自嚴商量賑災救濟之事。雖然最後連減免帶撥銀總算將救災的事情安排了下去。但是就在這幾天裏,畢自嚴那個老家夥可是沒少給崇禎苦瓜臉看,並且,在話裏話外的都是惦記著內賬房查抄閹黨後得的那些銀子。
崇禎當然知道現在西北民生的淒苦,但是他更知道大明官員貪腐的厲害。此刻即使將前些時日得的那些銀子都撒出去,山陝的百姓該挨餓還得挨餓,該死人還是要死人。撒出去的那些銀錢,最多不過是肥了上上下下裏裏外外的那群貪官罷了,崇禎可不願意卻做這個冤大頭。再者說,此時大明的天災不過僅僅隻是個開始,此後綿延數十年的天災兵禍不僅會耗盡大明最後一絲元氣,而且也會給更多的百姓帶來更加悲慘的命運。如果不能趁此時相對平靜的時期,用這些有限的錢財打好基礎。恐怕自己就是再穿兩回也救不了這個多災多難的大明。
崇禎知道畢自嚴算得上一個好官,而且能力也很強。但是正因為心裏有這些想法,崇禎咬緊牙關就是不鬆口。不管畢自嚴是曉之以理,還是動之以情,崇禎要麽就是裝傻裝聽不懂,要麽就是橫著脖子生懟—“沒錢。”氣的畢自嚴這個大明戶部尚書,回家之後在書房中一邊寫辭呈,一邊大罵大明又出了一個比萬曆還摳的皇帝。
崇禎好不容易死皮賴臉的把戶部的畢自嚴對付走。畢自嚴前腳剛出宮門,後腳禮部尚書孟紹虞就在宮門求見。而當崇禎將孟紹虞招進乾清宮兩人還沒說上兩句,那個孟紹虞就掏出一份折本遞了上來。
在孟紹虞遞上來的那折本中說的竟然也是鬧災的事。不過,孟紹虞倒是沒盯著崇禎的錢袋子,而是直接盯上了崇禎皇帝本人!
在那本奏折中,孟紹虞大講了一通什麽天人合一啊,什麽人主修德,天時相應啊,看的崇禎五迷三道雲裏霧裏。不過,最終崇禎總算是搞明白孟紹虞的意思,原來這個禮部尚書是希望皇帝能夠像曆史上的那些明君那樣,自苦齋戒祭天求雨。
崇禎看看那道差不多快有一米長的本章,又看了看孟紹虞那張滿是渴求的老臉,咬了半天的牙。崇禎真想告訴他,幹旱少雨是因為小冰河期,小冰河期啊!氣候異常跟自己這個皇帝沒有半毛錢的關係。求雨?求個屁!自己要有那能耐,在後世也不會隻做一個體育老師了,至少氣象局得給自己一個公務員編製!
不過,這些話崇禎也就敢在肚子裏想想。說實話,崇禎對於自己餓上幾天,再趴在地上磕個頭,天上就能下雨這事,沒有一點信心。他可不想費半天勁,最終連個雨毛都求不下來,那可就既費事受累又丟人現眼了。
最終好說歹說這才將這個一心為皇帝考慮禮部尚書勸走。可是這邊剛剛把一臉痛心的孟紹虞糊弄走,那邊卻傳來了一個讓人咋舌的消息,不久前崇禎皇帝發下的聖旨竟然被內閣擱置了。並且,內閣的幾位大學士為此還專門聯合上了一道折子。也就是因為內閣上的這道折本,讓本來就因為天災和求雨這些事心中煩躁的崇禎,不禁心中火起,抬手就將那隻一直都舍不得摔的,龍紋青花茶盞摔在了地上。
這次被內閣擱置的是一道有崇禎親自擬定的官員升遷的聖旨。在這道旨意中,崇禎原本打算升遷三個人。
第一個,便是那個給崇禎留下不錯印象的監察禦史郅承都。在崇禎後世的記憶中,郅承都所說的那個郅家的祖先--郅都,不僅是一個以嚴刑峻法鎮壓不法豪強的酷吏,而且還是一名威震邊關名將。所以,當郅承都在早朝上說出那句:“為正法不徇私情,為國家不避生死”的話時,崇禎便決定給這個人一次機會,一個像他西漢祖先那樣做一個酷吏的機會。
酷吏,在《史記》、《漢書》等正史中都有單獨的列傳,這是一群為了達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標,不惜破壞被社會廣泛認同的道德規矩約束的一群人。縱觀曆史,酷吏往往有三個特點,一是比較廉潔;二是喜用重典不畏豪強,對不服從法律的人,特別是豪門貴族,敢於痛下辣手;三是幾乎都沒落得個好下場。
這段時間崇禎一直再琢磨,明末大明的官場上什麽人都有,有忠臣,有奸佞,有清官,有髒官,有闔家為國盡忠不避生死的,也有投靠異族為虎作倀的什麽人都有,可是再這眾多的官員之中唯獨缺少幾個酷吏。有時候崇禎會想,如果在明末朝堂中有幾個像郅都張湯這樣的酷吏,那大明會不會還能多延續幾年?
不過郅承都這個預備酷吏的位置並不好找,而且崇禎也一直在猶豫是將他放到刑部好還是大理寺好。正巧此時刑部浙江清吏司郎中出缺,崇禎便想將郅承都調任刑部。
而當那些一天到晚在宮門處閑的百無聊賴的宮門處內侍們,見到跑的快斷了氣的勇衛營親兵時,都被那親兵的樣子嚇了一跳。幾個人知道這八成是有要事,所以誰也沒敢耽擱,接過那隻密折盒子後,一路小跑的將這本密折送進了乾清宮。
而此刻的乾清宮,氣氛壓抑而沉悶。徐應元和高時明這兩個乾清宮正副總管太監,都低眉順眼的站在暖閣的角落之中不敢出聲。崇禎皇帝則坐在寬大的書案之後,抿著嘴生著悶氣。
這兩天也不知道是怎麽了?連出了好幾檔子事,而且每一件事都讓崇禎覺得心煩。。。。。。
第一件,今年北方持續的幹旱,尤其是在山西陝西一帶,從入春開始幾乎就是滴雨未下。兩省大部以及周邊局地,湖塘幹涸,河流斷流。當地報災求賑的折子雪片似的飛向京城。為此,崇禎一連幾天召見戶部尚書畢自嚴商量賑災救濟之事。雖然最後連減免帶撥銀總算將救災的事情安排了下去。但是就在這幾天裏,畢自嚴那個老家夥可是沒少給崇禎苦瓜臉看,並且,在話裏話外的都是惦記著內賬房查抄閹黨後得的那些銀子。
崇禎當然知道現在西北民生的淒苦,但是他更知道大明官員貪腐的厲害。此刻即使將前些時日得的那些銀子都撒出去,山陝的百姓該挨餓還得挨餓,該死人還是要死人。撒出去的那些銀錢,最多不過是肥了上上下下裏裏外外的那群貪官罷了,崇禎可不願意卻做這個冤大頭。再者說,此時大明的天災不過僅僅隻是個開始,此後綿延數十年的天災兵禍不僅會耗盡大明最後一絲元氣,而且也會給更多的百姓帶來更加悲慘的命運。如果不能趁此時相對平靜的時期,用這些有限的錢財打好基礎。恐怕自己就是再穿兩回也救不了這個多災多難的大明。
崇禎知道畢自嚴算得上一個好官,而且能力也很強。但是正因為心裏有這些想法,崇禎咬緊牙關就是不鬆口。不管畢自嚴是曉之以理,還是動之以情,崇禎要麽就是裝傻裝聽不懂,要麽就是橫著脖子生懟—“沒錢。”氣的畢自嚴這個大明戶部尚書,回家之後在書房中一邊寫辭呈,一邊大罵大明又出了一個比萬曆還摳的皇帝。
崇禎好不容易死皮賴臉的把戶部的畢自嚴對付走。畢自嚴前腳剛出宮門,後腳禮部尚書孟紹虞就在宮門求見。而當崇禎將孟紹虞招進乾清宮兩人還沒說上兩句,那個孟紹虞就掏出一份折本遞了上來。
在孟紹虞遞上來的那折本中說的竟然也是鬧災的事。不過,孟紹虞倒是沒盯著崇禎的錢袋子,而是直接盯上了崇禎皇帝本人!
在那本奏折中,孟紹虞大講了一通什麽天人合一啊,什麽人主修德,天時相應啊,看的崇禎五迷三道雲裏霧裏。不過,最終崇禎總算是搞明白孟紹虞的意思,原來這個禮部尚書是希望皇帝能夠像曆史上的那些明君那樣,自苦齋戒祭天求雨。
崇禎看看那道差不多快有一米長的本章,又看了看孟紹虞那張滿是渴求的老臉,咬了半天的牙。崇禎真想告訴他,幹旱少雨是因為小冰河期,小冰河期啊!氣候異常跟自己這個皇帝沒有半毛錢的關係。求雨?求個屁!自己要有那能耐,在後世也不會隻做一個體育老師了,至少氣象局得給自己一個公務員編製!
不過,這些話崇禎也就敢在肚子裏想想。說實話,崇禎對於自己餓上幾天,再趴在地上磕個頭,天上就能下雨這事,沒有一點信心。他可不想費半天勁,最終連個雨毛都求不下來,那可就既費事受累又丟人現眼了。
最終好說歹說這才將這個一心為皇帝考慮禮部尚書勸走。可是這邊剛剛把一臉痛心的孟紹虞糊弄走,那邊卻傳來了一個讓人咋舌的消息,不久前崇禎皇帝發下的聖旨竟然被內閣擱置了。並且,內閣的幾位大學士為此還專門聯合上了一道折子。也就是因為內閣上的這道折本,讓本來就因為天災和求雨這些事心中煩躁的崇禎,不禁心中火起,抬手就將那隻一直都舍不得摔的,龍紋青花茶盞摔在了地上。
這次被內閣擱置的是一道有崇禎親自擬定的官員升遷的聖旨。在這道旨意中,崇禎原本打算升遷三個人。
第一個,便是那個給崇禎留下不錯印象的監察禦史郅承都。在崇禎後世的記憶中,郅承都所說的那個郅家的祖先--郅都,不僅是一個以嚴刑峻法鎮壓不法豪強的酷吏,而且還是一名威震邊關名將。所以,當郅承都在早朝上說出那句:“為正法不徇私情,為國家不避生死”的話時,崇禎便決定給這個人一次機會,一個像他西漢祖先那樣做一個酷吏的機會。
酷吏,在《史記》、《漢書》等正史中都有單獨的列傳,這是一群為了達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標,不惜破壞被社會廣泛認同的道德規矩約束的一群人。縱觀曆史,酷吏往往有三個特點,一是比較廉潔;二是喜用重典不畏豪強,對不服從法律的人,特別是豪門貴族,敢於痛下辣手;三是幾乎都沒落得個好下場。
這段時間崇禎一直再琢磨,明末大明的官場上什麽人都有,有忠臣,有奸佞,有清官,有髒官,有闔家為國盡忠不避生死的,也有投靠異族為虎作倀的什麽人都有,可是再這眾多的官員之中唯獨缺少幾個酷吏。有時候崇禎會想,如果在明末朝堂中有幾個像郅都張湯這樣的酷吏,那大明會不會還能多延續幾年?
不過郅承都這個預備酷吏的位置並不好找,而且崇禎也一直在猶豫是將他放到刑部好還是大理寺好。正巧此時刑部浙江清吏司郎中出缺,崇禎便想將郅承都調任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