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一個人旅行,一個人走走停停,一個人承包風景
30歲單身的我37歲就走的你 作者:夕夜之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現在一個人坐在景區旅館的吊床上,喝著啤酒,寫下這篇關於旅行的文章,頗為放鬆。
如果說旅行的意義在於放鬆自己,重新出發,那麽一個人旅行的意義在於擁抱自己,感受當下。
跟很多人一起旅行的時候,是很難靜下心來投入到環境和景點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同行的人,誰走的慢了,誰又拍照了,誰在買東西,誰的鞋濕了,誰想上廁所……最不喜歡關注別人的人也無法不受他人的影響。可是自己一個人旅行的時候就不會碰到這樣的情況。
隨便走到哪裏,景點就在哪裏,從不苛求一定要看到什麽。
走累了就停下啦,一個什麽風景都沒有的地方,也可以自在的待上幾個小時。
想幾點鍾起床就幾點鍾起,起床後待在陽台發呆,也不覺得浪費時間。
自己跟自己相處才是最自在。
由於不會開車,想去一些周邊的景區,又沒有交通可以達到,我就會選擇報名驢友團,他們隻負責按時接送,接下來怎麽玩都隨便。我最喜歡的就是到了景區,跟所有人分開走,走到一個沒有人的地方,好好的待上一會。
還記得有一次,那個景區不大,所有的人到了之後都去看那個最有名的景點,可是我偏要背道而行,繞到一條小路上去。這條小路看著不像是年久失修,也沒有很多落葉,應該還算安全,我大著膽子往前走。兩旁的樹叢裏不時會蹦出幾隻獼猴,隻是前麵和後麵都沒有人。我加快步伐,想要知道前麵到底有什麽。
哇的一聲,我看到了一潭清澈見底的池水。這裏三麵環山,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屏障,正對著道路的地方,形成了一潭池水,零星還可以看到從山上掉落下來的水滴,在水麵激起了小小的波瀾。水底有幾顆海草在輕微的晃動,幾乎看不到;還有幾粒石頭安靜的待著,上麵已經布滿了青苔。唯一不安分的就是水裏的小魚了,它們數量不多,也沒有成群結隊,隻是自己遊來遊去。池子不大,它們遊不到一會就要掉頭。看著它們忙碌的身影,我真想跟它們一起,體驗一下安靜的待在水中的感覺。於是,我忍不住俯身摸摸水的溫度,嗯,被太陽照射後,竟然還有一點溫溫的感覺。我又陸續激起了幾朵水花,小魚仿佛感受到了我的驚擾,快速調轉方向,更加無厘頭的遊來遊去。我停下了拍打水麵的動作,這片安靜和祥和還是留給這池水、這些魚吧,我隻需要靜靜的感受就好。我坐在岸邊曬著太陽,小魚在水裏遊著曬著太陽,我們沐浴同一片陽光,隻是我們所想不是同一件事情。我在這裏時而放鬆,時而欣喜,時而害怕,害怕有人跟我一樣不喜歡熱鬧,如果一路前行,闖入到這裏,那這份安靜就被徹底的破壞掉了。我貪婪的吸收著這裏的能量,不敢浪費一分一秒。過了一個多小時,還是有人發現了這裏,不過他們待了幾分鍾就走了,後來陸陸續續有人過來,看到這裏的景色後大失所望,稍作停留就走了。
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安靜的待著,所以就讓這份風景被我承包了吧。
拍在手機裏的美景是為了讓別人記住,留在心裏的美景是為了讓自己回憶。我喜歡把當下的感受刻畫在心裏,什麽時候回憶起來,都是一份滋養。
旅行應該是一件放鬆的事情,但是有時候我們放鬆不起來。比如,路上總是很趕時間,大部分的行程都在路上;比如景區人總是很多,好看的風景大家都要看,擠都擠不動,哪裏還有心情繼續觀賞;比如要住在哪裏總是很糾結,看似選擇很多,卻都大同小異;比如景區的岔口太多,總是找不到繼續前行的道路等等。
我是一個非常怕麻煩的人,以前一想到出去玩要做好多準備就想要放棄。定車票,定酒店,定路線,定行程,真是麻煩,還是在家躺著舒服,何苦非要出去受罪。
可是當我習慣了這些動作,做起來也就毫不費力。更關鍵的是,我放棄了做規劃、定路線,不再拘泥於到什麽時間點一定要看什麽風景,到達什麽地方,總之,隻要在路上,看到什麽都好。
第一次出去旅行,選擇的目的地是西安,離家不算太遠,景點又都在市中心,不會很偏遠和荒僻,所以比較適合我這種新手。
為了省錢,我選擇住的是太空艙,一晚上四十幾塊。三室一廳的房間裏,放著三十多個太空艙的床位,一個房間全部是男生,一個房間全部是女生,一個房間是混住。我選擇的是女生的房間,進去的時候看到大部分艙裏麵的燈都是開著的,應該是住了很多人的吧。當時也算新鮮玩意,大家都想要嚐試一下。不過我看到有些艙門口堆積的東西比較多,跟老板的關係也比較熟,就問老板他們怎麽像待了很久的樣子。老板說他們是常住的,為了複習考研或者工作出差,或者幹脆居無定所。我當時就想,我會不會也有一天要這樣流浪在外呢?如果會的話,我的安身之所又在哪裏呢?
太空艙雖然小,但是“五髒俱全”,裏麵有燈,有換氣的風扇,有充電的插座,有鏡子,有掛毛巾的杆子,當作晚上睡覺的地方完全足夠了。隻是裏麵的空間很小,左右翻身沒有問題,但是沒有辦法直立著坐,隻能彎著腰半躺在裏麵。
太空艙也沒有太空門,隻有一個簾子,晚上睡覺的時候把簾子放下來,就當作是關了門了。現在想想,其實還是很不安全的。新聞上也爆出來過,單身女孩晚上睡著之後有人用手摸她,看了監控才知道也是同住的客人,恐怕這個女孩要留下一輩子的陰影了。
想想都後怕,我還是給自己花點錢,住在一個相對安全的酒店吧。我一直都是一個保守派,所以還是安全第一。
算起來,我現在已經自己去過十幾個城市了,也帶媽媽去過七八個地方了,也跟同事和朋友一起出去玩過,但是還是跟自己在一起更放鬆。
一開始帶媽媽出去玩的時候,我還能細細打算、好好規劃,媽媽什麽都不會,所以什麽都聽我的,什麽都讓我拿主意,這樣也真的很辛苦。我不能隻考慮自己的感受,隻玩自己想玩的,也不能隻吃自己想吃的,可是問媽媽想玩什麽,想吃什麽,她又不說,老要猜測她想幹嘛,真的很辛苦。漸漸的我感覺好累,所以後來帶媽媽出去玩,我就開始莫名的發脾氣,她隻要開始跟我說話我就煩,她讓我拍照我也故意不拍,媽媽也終於忍不住,來了一次大爆發。我們倆鬧了一天的別扭,後來雖然慢慢和好,但是我卻感覺更累了。
最後一次帶媽媽出去玩的時候,我開始間斷性的發燒。晚上睡一覺起來之後好一點,但是白天玩了一會就又開始發燒,一點勁兒都沒有,隻想在酒店躺著。好不容易恢複了一點精神,去到一個遠一點的景點,我也懶懶的,不想拍照,不想說話。
自從這次之後,我再也沒有帶著媽媽出去玩了,因為我知道我的心裏和身體都已經出現了排異反應,我需要調整和媽媽的關係了。
所以,我喜歡跟自己待著,不知道是因為我的話變少了,還是可以說話的人變少了,出來玩的時候我幾乎不用說話,看到其他旅行的人嘰嘰喳喳隻覺得煩,隻想快快的離開,保持安靜的距離。
以前出去玩,還喜歡在朋友圈同步自己遊玩的景點,走在景點之間顧不上看風景,因為要思考自己發什麽內容才能清新和別致,要說什麽詞來搭配什麽圖片。等到發了幾條朋友圈,收獲了一堆點讚,遊玩的意義才算沒有辜負。可是現在我已經半年沒有發過朋友圈了,竟然也覺得舒適自在,出來遊玩也隻剩下跟自己對話,一路上聽著風聲、雨聲、鳥叫、流水聲,實在愜意。
我的星座說我是戀家的,不喜歡出去玩,隻喜歡在家待著。可是我有兩個極端,平時上班的周末隻想在家裏待著,誰叫都不想出門,誰來也不想說話,賴在沙發上給自己充電。但是節假日就想出去玩,待在家裏隻覺得束縛,哪怕全在火車上渡過也好,隻要能呼吸著陌生的空氣,就有勇氣重新開始。
還有一個媽媽講過的,你跟媽媽結婚度蜜月的小插曲。
當時你們去的上海度蜜月,說是度蜜月,也基本是在給家人和朋友捎帶各種禮物和紀念品,你和媽媽手裏都拿了好多東西。當時馬路上人來人往,一下子你們就被人流衝散了。雖然出發前,你千叮嚀萬囑咐媽媽,不要離開你半步,可是還是沒有預估到巨大人流的衝擊力。當時那個年代,沒有電話、沒有bb機,出門在外隻能靠暗號或者提前的約定。
你跟媽媽的約定就是待在原地,你發現她不見了之後,就會回來找她。這個方法確實好用,媽媽找不到你之後就待在原地等你,可是你走了好遠之後才發現媽媽不見的,回頭找的時候也費了好長的時間。等你找到她的時候,還責怪她怎麽站在這裏不去找你,媽媽也氣勢洶洶的反駁,“你自己說的,讓我在這裏等!”
“那你也要學會變通,不會往前麵走走去找我嗎?”
“什麽都是你說的,你說的都對。”
“我錯了好不好,我這不是擔心你嘛!”
哈哈,認慫,在什麽時候都管用。
如果說旅行的意義在於放鬆自己,重新出發,那麽一個人旅行的意義在於擁抱自己,感受當下。
跟很多人一起旅行的時候,是很難靜下心來投入到環境和景點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同行的人,誰走的慢了,誰又拍照了,誰在買東西,誰的鞋濕了,誰想上廁所……最不喜歡關注別人的人也無法不受他人的影響。可是自己一個人旅行的時候就不會碰到這樣的情況。
隨便走到哪裏,景點就在哪裏,從不苛求一定要看到什麽。
走累了就停下啦,一個什麽風景都沒有的地方,也可以自在的待上幾個小時。
想幾點鍾起床就幾點鍾起,起床後待在陽台發呆,也不覺得浪費時間。
自己跟自己相處才是最自在。
由於不會開車,想去一些周邊的景區,又沒有交通可以達到,我就會選擇報名驢友團,他們隻負責按時接送,接下來怎麽玩都隨便。我最喜歡的就是到了景區,跟所有人分開走,走到一個沒有人的地方,好好的待上一會。
還記得有一次,那個景區不大,所有的人到了之後都去看那個最有名的景點,可是我偏要背道而行,繞到一條小路上去。這條小路看著不像是年久失修,也沒有很多落葉,應該還算安全,我大著膽子往前走。兩旁的樹叢裏不時會蹦出幾隻獼猴,隻是前麵和後麵都沒有人。我加快步伐,想要知道前麵到底有什麽。
哇的一聲,我看到了一潭清澈見底的池水。這裏三麵環山,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屏障,正對著道路的地方,形成了一潭池水,零星還可以看到從山上掉落下來的水滴,在水麵激起了小小的波瀾。水底有幾顆海草在輕微的晃動,幾乎看不到;還有幾粒石頭安靜的待著,上麵已經布滿了青苔。唯一不安分的就是水裏的小魚了,它們數量不多,也沒有成群結隊,隻是自己遊來遊去。池子不大,它們遊不到一會就要掉頭。看著它們忙碌的身影,我真想跟它們一起,體驗一下安靜的待在水中的感覺。於是,我忍不住俯身摸摸水的溫度,嗯,被太陽照射後,竟然還有一點溫溫的感覺。我又陸續激起了幾朵水花,小魚仿佛感受到了我的驚擾,快速調轉方向,更加無厘頭的遊來遊去。我停下了拍打水麵的動作,這片安靜和祥和還是留給這池水、這些魚吧,我隻需要靜靜的感受就好。我坐在岸邊曬著太陽,小魚在水裏遊著曬著太陽,我們沐浴同一片陽光,隻是我們所想不是同一件事情。我在這裏時而放鬆,時而欣喜,時而害怕,害怕有人跟我一樣不喜歡熱鬧,如果一路前行,闖入到這裏,那這份安靜就被徹底的破壞掉了。我貪婪的吸收著這裏的能量,不敢浪費一分一秒。過了一個多小時,還是有人發現了這裏,不過他們待了幾分鍾就走了,後來陸陸續續有人過來,看到這裏的景色後大失所望,稍作停留就走了。
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安靜的待著,所以就讓這份風景被我承包了吧。
拍在手機裏的美景是為了讓別人記住,留在心裏的美景是為了讓自己回憶。我喜歡把當下的感受刻畫在心裏,什麽時候回憶起來,都是一份滋養。
旅行應該是一件放鬆的事情,但是有時候我們放鬆不起來。比如,路上總是很趕時間,大部分的行程都在路上;比如景區人總是很多,好看的風景大家都要看,擠都擠不動,哪裏還有心情繼續觀賞;比如要住在哪裏總是很糾結,看似選擇很多,卻都大同小異;比如景區的岔口太多,總是找不到繼續前行的道路等等。
我是一個非常怕麻煩的人,以前一想到出去玩要做好多準備就想要放棄。定車票,定酒店,定路線,定行程,真是麻煩,還是在家躺著舒服,何苦非要出去受罪。
可是當我習慣了這些動作,做起來也就毫不費力。更關鍵的是,我放棄了做規劃、定路線,不再拘泥於到什麽時間點一定要看什麽風景,到達什麽地方,總之,隻要在路上,看到什麽都好。
第一次出去旅行,選擇的目的地是西安,離家不算太遠,景點又都在市中心,不會很偏遠和荒僻,所以比較適合我這種新手。
為了省錢,我選擇住的是太空艙,一晚上四十幾塊。三室一廳的房間裏,放著三十多個太空艙的床位,一個房間全部是男生,一個房間全部是女生,一個房間是混住。我選擇的是女生的房間,進去的時候看到大部分艙裏麵的燈都是開著的,應該是住了很多人的吧。當時也算新鮮玩意,大家都想要嚐試一下。不過我看到有些艙門口堆積的東西比較多,跟老板的關係也比較熟,就問老板他們怎麽像待了很久的樣子。老板說他們是常住的,為了複習考研或者工作出差,或者幹脆居無定所。我當時就想,我會不會也有一天要這樣流浪在外呢?如果會的話,我的安身之所又在哪裏呢?
太空艙雖然小,但是“五髒俱全”,裏麵有燈,有換氣的風扇,有充電的插座,有鏡子,有掛毛巾的杆子,當作晚上睡覺的地方完全足夠了。隻是裏麵的空間很小,左右翻身沒有問題,但是沒有辦法直立著坐,隻能彎著腰半躺在裏麵。
太空艙也沒有太空門,隻有一個簾子,晚上睡覺的時候把簾子放下來,就當作是關了門了。現在想想,其實還是很不安全的。新聞上也爆出來過,單身女孩晚上睡著之後有人用手摸她,看了監控才知道也是同住的客人,恐怕這個女孩要留下一輩子的陰影了。
想想都後怕,我還是給自己花點錢,住在一個相對安全的酒店吧。我一直都是一個保守派,所以還是安全第一。
算起來,我現在已經自己去過十幾個城市了,也帶媽媽去過七八個地方了,也跟同事和朋友一起出去玩過,但是還是跟自己在一起更放鬆。
一開始帶媽媽出去玩的時候,我還能細細打算、好好規劃,媽媽什麽都不會,所以什麽都聽我的,什麽都讓我拿主意,這樣也真的很辛苦。我不能隻考慮自己的感受,隻玩自己想玩的,也不能隻吃自己想吃的,可是問媽媽想玩什麽,想吃什麽,她又不說,老要猜測她想幹嘛,真的很辛苦。漸漸的我感覺好累,所以後來帶媽媽出去玩,我就開始莫名的發脾氣,她隻要開始跟我說話我就煩,她讓我拍照我也故意不拍,媽媽也終於忍不住,來了一次大爆發。我們倆鬧了一天的別扭,後來雖然慢慢和好,但是我卻感覺更累了。
最後一次帶媽媽出去玩的時候,我開始間斷性的發燒。晚上睡一覺起來之後好一點,但是白天玩了一會就又開始發燒,一點勁兒都沒有,隻想在酒店躺著。好不容易恢複了一點精神,去到一個遠一點的景點,我也懶懶的,不想拍照,不想說話。
自從這次之後,我再也沒有帶著媽媽出去玩了,因為我知道我的心裏和身體都已經出現了排異反應,我需要調整和媽媽的關係了。
所以,我喜歡跟自己待著,不知道是因為我的話變少了,還是可以說話的人變少了,出來玩的時候我幾乎不用說話,看到其他旅行的人嘰嘰喳喳隻覺得煩,隻想快快的離開,保持安靜的距離。
以前出去玩,還喜歡在朋友圈同步自己遊玩的景點,走在景點之間顧不上看風景,因為要思考自己發什麽內容才能清新和別致,要說什麽詞來搭配什麽圖片。等到發了幾條朋友圈,收獲了一堆點讚,遊玩的意義才算沒有辜負。可是現在我已經半年沒有發過朋友圈了,竟然也覺得舒適自在,出來遊玩也隻剩下跟自己對話,一路上聽著風聲、雨聲、鳥叫、流水聲,實在愜意。
我的星座說我是戀家的,不喜歡出去玩,隻喜歡在家待著。可是我有兩個極端,平時上班的周末隻想在家裏待著,誰叫都不想出門,誰來也不想說話,賴在沙發上給自己充電。但是節假日就想出去玩,待在家裏隻覺得束縛,哪怕全在火車上渡過也好,隻要能呼吸著陌生的空氣,就有勇氣重新開始。
還有一個媽媽講過的,你跟媽媽結婚度蜜月的小插曲。
當時你們去的上海度蜜月,說是度蜜月,也基本是在給家人和朋友捎帶各種禮物和紀念品,你和媽媽手裏都拿了好多東西。當時馬路上人來人往,一下子你們就被人流衝散了。雖然出發前,你千叮嚀萬囑咐媽媽,不要離開你半步,可是還是沒有預估到巨大人流的衝擊力。當時那個年代,沒有電話、沒有bb機,出門在外隻能靠暗號或者提前的約定。
你跟媽媽的約定就是待在原地,你發現她不見了之後,就會回來找她。這個方法確實好用,媽媽找不到你之後就待在原地等你,可是你走了好遠之後才發現媽媽不見的,回頭找的時候也費了好長的時間。等你找到她的時候,還責怪她怎麽站在這裏不去找你,媽媽也氣勢洶洶的反駁,“你自己說的,讓我在這裏等!”
“那你也要學會變通,不會往前麵走走去找我嗎?”
“什麽都是你說的,你說的都對。”
“我錯了好不好,我這不是擔心你嘛!”
哈哈,認慫,在什麽時候都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