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沒應鐵坊之事,直接把這事推到了大宋朝堂之上。
“好。”蕭太後心說,有基礎的部分就夠了。
遼國對鐵的需求量沒有想像之中那麽多。
接下來換成劉安輕輕一拍手,鐵頭立即將一隻盒子放在劉安手邊,劉安輕輕的推到了蕭太後麵前:“這是我承諾的遼北糧倉,作價黃金三千斤,可分五年用黃金,或是珍寶支付,值與不值,相信太後拿回去讓懂的人一看便知。”
“好。”
蕭太後根本就沒問過劉安你就不怕我不給錢這種廢話。
因為蕭太後把這個抄一份,原版派人送給大宋皇帝,再說一句劉安私通敵國可比欠錢狠多了。
可蕭太後並沒有打算這麽作。
不是因為誠信,也不是因為仁慈。
而是她清楚的看到了劉安帶給自己的那種狂妄,那份野心。她信心劉安敢給這份東西,不怕讓人知道。
更重要的是,她看出了劉安對大宋的不臣之心。
劉安甚至都沒有掩飾過。
錢是可以私鑄的嗎?
僅這一條,劉安就夠滅族的。
這些都可以不用提,隻說當下,宋遼兩國在正式談判,劉安就敢私下約見自己這個遼國真正的掌權者,同樣也是滅族的死罪。
但蕭太後沒在劉安眼中看到劉安有一絲的緊張,卻有著無邊的狂妄。
足可見,劉安有所持。
他不怕。
劉安內心不怕嗎?
事實上,劉安這會怕個鬼。
倭島勢力已成、高麗握在手中、占城是嶽父的一言堂。就是現在反了,廣州、明州劉安也相信嶽父能拿下。
所以,怕個鬼。
更何況,劉安此時並無不臣之心,隻是想自己作事能不受人影響。
而且皇帝對劉安有信任,否則以自己這個年齡怎麽可能成為帶兵出征的人,雖然仗不是自己打的,自己隻是提供方向,因大元帥虎符在自己手中所以也可以稱為主帥了。
盟約已經簽訂。
足足一萬五千字的盟約細則,張齊賢雖然貪吃,雖然怕死,可這事他辦的漂亮,把能想到的都寫上了。
遼國割讓的四分之一幽州城,連街道圖都畫了出來,詳細的有標注。
而後,還有一份副圖。
就從這四分之一,大宋要在城外再建城,範圍大小約有長三裏、寬兩裏。遼國卻沒打算再建城,他們維持原樣。
終於,李繼隆與披黑紗的石保吉踩進了幽州城。
他們都是參加過第二次宋遼幽州大戰的人,能在有生之年進入幽州,而且是屬於大宋的幽州,李繼隆老淚縱橫。石保吉捧著自己兄長的靈位,一步步的走過了每一條屬於大宋的街道。
次日,幽州城開始大興土木。許多靠近宋屬幽州這一邊的遼國貴族都開始加高自家的圍牆,甚至有數家聯合起來修一截城牆的。
而宋屬這邊,劉安吩咐,除了幾處原本就豪華的大宅之外,全部推平、重建。
“街寬十丈,主道二十丈,拆除城門,我大宋一邊永不閉門。城內皆為商鋪,居在新城。公告天下,幽州關市招商,十萬貫資產以下商戶、年上稅低於六千貫的商戶無資格。商會最低標準三千萬貫總資產、年上稅五十萬貫以上。”
“是,下官這就行文。”
“代官家令,調馮拯權知幽州、河間二府,駐幽州。”
負責的文吏拿著筆的手都抖了一下,這事難道不應該上報朝堂,議過之後再由吏部負責發布嗎?
這就定了?
李沆在旁補充了一句:“寫公文上報尚書省,請派幽州駐守文武,臣等僅為權益之計。”
這還行,臨時安排這可以解釋過去。
可劉安連這種解釋都不想有,他已經拿到了允許整頓北方三路吏治的授權,劉安會讓整個北方三路人頭滾滾。
但凡是與北方三路即將迎來的新變化不符的人會調職。
若有貪汙、瀆職、為惡之官,流、徒、斬!
劉安又準備繼續發布命令,李沆攔了他一把,李沆感覺讓劉安繼續說下去,有些話傳回汴梁之後朝堂上能罵死劉安。
所以李沆來發布命令:“代官家令,楊延昭暫為保塞軍團練使,駐保州刺史。曹瑋為武清軍團練使,領武清刺史(後世的天津)。張環鎮易州、高繼勳鎮蔚州、康……”
左右防禦幽州的兩大重鎮交給了兩員名將,其餘的輔助州府交給了二線將軍。
大宋這次是勝了,可對北防卻沒敢有半點鬆懈。
劉安這份名字是關起門來五個人商量好的,李繼隆老了肯定不能駐守北方,也正因為李繼隆老了,汴梁需要一位坐鎮的大將軍,石保吉是最合適的人選。
這裏,唯有苦守北方十六年的楊嗣空下了,沒給他任何的位置。
回京被閑置嗎?
楊嗣是一個腦袋簡單的人,他想的很清楚,怎麽安排都行。自己也六十八歲了,弄重孫為樂也是一件喜事。
更何況這次自己的長子調任大同,長孫調靈州,都是連升三階,他知足了。
在公開的場合宣布的新的布防以及文武任命。
楊嗣的淡然讓劉安內心佩服,這個時候沒升官反而被閑置,卻沒有任何過激的反應,老將軍不尋常。
傍晚的時候,劉安親自到了楊嗣的住所。
見劉安到,楊嗣起身就要施禮:“末將楊嗣……”沒等楊嗣說完劉安就去扶。
楊嗣是上一任保塞軍團練使,知保州刺史。
官職從五品,低於劉安的秘書省正監的正四品。
更何況劉安掌大元帥虎符,代天子巡北,劉安的級別更高,楊嗣是要施禮的。
劉安扶住了楊嗣:“晚輩特來拜訪,非公務。”
“安哥兒請!”既然劉安說了是私人來拜訪,楊嗣也不客氣,很大氣的一擺手。
分賓主落坐,劉安說道:“聽聞楊老將軍這幾天每天寒冷的天氣傷口就疼。”
“小事。身為武將,誰身上沒幾道傷。”楊嗣笑著一擺手。
劉安也不打算繞圈子:“晚輩密信官家,請官家進楊老將軍為侯爵,但估計這事辦不下來,朝堂之上會有人反對,最終的結果是伯。”
“好。”蕭太後心說,有基礎的部分就夠了。
遼國對鐵的需求量沒有想像之中那麽多。
接下來換成劉安輕輕一拍手,鐵頭立即將一隻盒子放在劉安手邊,劉安輕輕的推到了蕭太後麵前:“這是我承諾的遼北糧倉,作價黃金三千斤,可分五年用黃金,或是珍寶支付,值與不值,相信太後拿回去讓懂的人一看便知。”
“好。”
蕭太後根本就沒問過劉安你就不怕我不給錢這種廢話。
因為蕭太後把這個抄一份,原版派人送給大宋皇帝,再說一句劉安私通敵國可比欠錢狠多了。
可蕭太後並沒有打算這麽作。
不是因為誠信,也不是因為仁慈。
而是她清楚的看到了劉安帶給自己的那種狂妄,那份野心。她信心劉安敢給這份東西,不怕讓人知道。
更重要的是,她看出了劉安對大宋的不臣之心。
劉安甚至都沒有掩飾過。
錢是可以私鑄的嗎?
僅這一條,劉安就夠滅族的。
這些都可以不用提,隻說當下,宋遼兩國在正式談判,劉安就敢私下約見自己這個遼國真正的掌權者,同樣也是滅族的死罪。
但蕭太後沒在劉安眼中看到劉安有一絲的緊張,卻有著無邊的狂妄。
足可見,劉安有所持。
他不怕。
劉安內心不怕嗎?
事實上,劉安這會怕個鬼。
倭島勢力已成、高麗握在手中、占城是嶽父的一言堂。就是現在反了,廣州、明州劉安也相信嶽父能拿下。
所以,怕個鬼。
更何況,劉安此時並無不臣之心,隻是想自己作事能不受人影響。
而且皇帝對劉安有信任,否則以自己這個年齡怎麽可能成為帶兵出征的人,雖然仗不是自己打的,自己隻是提供方向,因大元帥虎符在自己手中所以也可以稱為主帥了。
盟約已經簽訂。
足足一萬五千字的盟約細則,張齊賢雖然貪吃,雖然怕死,可這事他辦的漂亮,把能想到的都寫上了。
遼國割讓的四分之一幽州城,連街道圖都畫了出來,詳細的有標注。
而後,還有一份副圖。
就從這四分之一,大宋要在城外再建城,範圍大小約有長三裏、寬兩裏。遼國卻沒打算再建城,他們維持原樣。
終於,李繼隆與披黑紗的石保吉踩進了幽州城。
他們都是參加過第二次宋遼幽州大戰的人,能在有生之年進入幽州,而且是屬於大宋的幽州,李繼隆老淚縱橫。石保吉捧著自己兄長的靈位,一步步的走過了每一條屬於大宋的街道。
次日,幽州城開始大興土木。許多靠近宋屬幽州這一邊的遼國貴族都開始加高自家的圍牆,甚至有數家聯合起來修一截城牆的。
而宋屬這邊,劉安吩咐,除了幾處原本就豪華的大宅之外,全部推平、重建。
“街寬十丈,主道二十丈,拆除城門,我大宋一邊永不閉門。城內皆為商鋪,居在新城。公告天下,幽州關市招商,十萬貫資產以下商戶、年上稅低於六千貫的商戶無資格。商會最低標準三千萬貫總資產、年上稅五十萬貫以上。”
“是,下官這就行文。”
“代官家令,調馮拯權知幽州、河間二府,駐幽州。”
負責的文吏拿著筆的手都抖了一下,這事難道不應該上報朝堂,議過之後再由吏部負責發布嗎?
這就定了?
李沆在旁補充了一句:“寫公文上報尚書省,請派幽州駐守文武,臣等僅為權益之計。”
這還行,臨時安排這可以解釋過去。
可劉安連這種解釋都不想有,他已經拿到了允許整頓北方三路吏治的授權,劉安會讓整個北方三路人頭滾滾。
但凡是與北方三路即將迎來的新變化不符的人會調職。
若有貪汙、瀆職、為惡之官,流、徒、斬!
劉安又準備繼續發布命令,李沆攔了他一把,李沆感覺讓劉安繼續說下去,有些話傳回汴梁之後朝堂上能罵死劉安。
所以李沆來發布命令:“代官家令,楊延昭暫為保塞軍團練使,駐保州刺史。曹瑋為武清軍團練使,領武清刺史(後世的天津)。張環鎮易州、高繼勳鎮蔚州、康……”
左右防禦幽州的兩大重鎮交給了兩員名將,其餘的輔助州府交給了二線將軍。
大宋這次是勝了,可對北防卻沒敢有半點鬆懈。
劉安這份名字是關起門來五個人商量好的,李繼隆老了肯定不能駐守北方,也正因為李繼隆老了,汴梁需要一位坐鎮的大將軍,石保吉是最合適的人選。
這裏,唯有苦守北方十六年的楊嗣空下了,沒給他任何的位置。
回京被閑置嗎?
楊嗣是一個腦袋簡單的人,他想的很清楚,怎麽安排都行。自己也六十八歲了,弄重孫為樂也是一件喜事。
更何況這次自己的長子調任大同,長孫調靈州,都是連升三階,他知足了。
在公開的場合宣布的新的布防以及文武任命。
楊嗣的淡然讓劉安內心佩服,這個時候沒升官反而被閑置,卻沒有任何過激的反應,老將軍不尋常。
傍晚的時候,劉安親自到了楊嗣的住所。
見劉安到,楊嗣起身就要施禮:“末將楊嗣……”沒等楊嗣說完劉安就去扶。
楊嗣是上一任保塞軍團練使,知保州刺史。
官職從五品,低於劉安的秘書省正監的正四品。
更何況劉安掌大元帥虎符,代天子巡北,劉安的級別更高,楊嗣是要施禮的。
劉安扶住了楊嗣:“晚輩特來拜訪,非公務。”
“安哥兒請!”既然劉安說了是私人來拜訪,楊嗣也不客氣,很大氣的一擺手。
分賓主落坐,劉安說道:“聽聞楊老將軍這幾天每天寒冷的天氣傷口就疼。”
“小事。身為武將,誰身上沒幾道傷。”楊嗣笑著一擺手。
劉安也不打算繞圈子:“晚輩密信官家,請官家進楊老將軍為侯爵,但估計這事辦不下來,朝堂之上會有人反對,最終的結果是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