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淳三十九年冬,帝崩於上林苑。
丞相江迢為秦王晟所殺,太尉曾賀生出逃川中。太傅胡雲龍共秦王立太子渢為帝,改元新和。
閩人薛氏勾連匈人入侵中原。
十二月,薛軍圍洛陽,大將軍泉開城投降。薛軍據閩,江,豫,兗,荊,青,司隸。曾氏據益州,馮氏據江東。
新和元年元月,薛禮之敗於潼關。二月,薛軍舉主力西攻,再敗。
四月,薛首於洛陽稱帝,國號魏。五月,偽帝死於洛陽,拜薛敬之為大將軍,攝七州軍事。敬之奉偽帝之子為帝,遷都陳留。封徐大將軍趙泉楚王,兼徐州刺史。封敬之部將黃嵩趙王,兼冀州刺史。
四月,薛禮之敗於薛敏之,北逃並州,自號晉王。
五月,薛敏之據南陽,豫州,自號韓王。徐青州刺史謝俊自號齊王。徐幽州刺史趙誠自號燕王。
七月,秦王晟渡河東擊禮之,大破晉軍於河東。禮之奔亡太原,為部將所殺,餘部降晟。
九月,敏之連接敬之,嵩,俊,四鎮西向擊秦。三鎮未動而晟軍已破南陽,敏之東奔汝陰,韓軍自此不振。
十一月,晟軍東出武關,崤山,合擊洛陽。魏軍死戰不利,趙軍為晟軍破於河內。齊,楚遂止兵不前。月餘,魏軍不濟,退守陳留,洛陽遂為晟所有。
新和二年元月,燕軍襲河間常山,趙軍大敗,割常山河間中山章武四郡。
四月,晟軍再攻譙郡,敏之求援於魏,楚,齊,趙。趙以國弱軍疲,魏以新敗於晟而無力救之。齊陳兵不動,坐視成敗。唯楚王泉發兵七萬救之,兵未到而城已破,擒敏之於深宮,剮於洛陽明堂。
六月,涼州護羌校尉李森反。晟率南軍萬人往平,三月乃反。
七月,燕軍南下,與齊戰於樂陵,大勝。齊據河自守,趙絕魏向燕。
八月,敬之以精兵三萬西向攻洛陽,圍滎陽三月而不得破,聞晟東歸,乃反。
九月,敬之與齊,楚盟於琅琊,共拒晟,燕。
十月,燕王誠亡,子燁繼之。遼東太守杜嘉自立為遼,盟匈人南下侵燕。
十一月,趙王嵩亡,晟出兵冀州,與齊,魏戰於清河,大勝,斬魏首級千餘,俘萬餘。趙亡。
新和三年,二月,晟再以十萬之眾東向攻魏。中原自永淳以來用兵三年,民力已盡,軍勢亦疲,三敗於齊楚軍,東還。
三月,齊東出河水,複立趙王嵩之子嶽為趙王。齊魏反目。
五月,遼兵破燕於臨渝,燕割遼西北平求和。
八月,敬之突襲平原,擒殺嶽,再滅趙。魏複有冀州。
九月,荊州楚王韜王,吳取荊州,晟取襄陽。
十一月,晟軍南下,敗於竟陵,失襄陽,退守鄧州。
新和四年,三月,吳王淵盟楚,魏,齊三國共伐晟。
五月,魏軍攻河內,楚軍取譙,沛,吳軍破汝南,合圍洛陽。
六月,晟棄滎陽,東取陳留,迫魏軍東救而破之於半渡。敬之退守魏郡。
吳王淵為部將所殺,吳軍南反。楚軍亦棄豫州東還。齊出兵攻魏,下東平高平濟陰諸郡,魏僅有陳留濮陽魏郡三郡。
丞相江迢為秦王晟所殺,太尉曾賀生出逃川中。太傅胡雲龍共秦王立太子渢為帝,改元新和。
閩人薛氏勾連匈人入侵中原。
十二月,薛軍圍洛陽,大將軍泉開城投降。薛軍據閩,江,豫,兗,荊,青,司隸。曾氏據益州,馮氏據江東。
新和元年元月,薛禮之敗於潼關。二月,薛軍舉主力西攻,再敗。
四月,薛首於洛陽稱帝,國號魏。五月,偽帝死於洛陽,拜薛敬之為大將軍,攝七州軍事。敬之奉偽帝之子為帝,遷都陳留。封徐大將軍趙泉楚王,兼徐州刺史。封敬之部將黃嵩趙王,兼冀州刺史。
四月,薛禮之敗於薛敏之,北逃並州,自號晉王。
五月,薛敏之據南陽,豫州,自號韓王。徐青州刺史謝俊自號齊王。徐幽州刺史趙誠自號燕王。
七月,秦王晟渡河東擊禮之,大破晉軍於河東。禮之奔亡太原,為部將所殺,餘部降晟。
九月,敏之連接敬之,嵩,俊,四鎮西向擊秦。三鎮未動而晟軍已破南陽,敏之東奔汝陰,韓軍自此不振。
十一月,晟軍東出武關,崤山,合擊洛陽。魏軍死戰不利,趙軍為晟軍破於河內。齊,楚遂止兵不前。月餘,魏軍不濟,退守陳留,洛陽遂為晟所有。
新和二年元月,燕軍襲河間常山,趙軍大敗,割常山河間中山章武四郡。
四月,晟軍再攻譙郡,敏之求援於魏,楚,齊,趙。趙以國弱軍疲,魏以新敗於晟而無力救之。齊陳兵不動,坐視成敗。唯楚王泉發兵七萬救之,兵未到而城已破,擒敏之於深宮,剮於洛陽明堂。
六月,涼州護羌校尉李森反。晟率南軍萬人往平,三月乃反。
七月,燕軍南下,與齊戰於樂陵,大勝。齊據河自守,趙絕魏向燕。
八月,敬之以精兵三萬西向攻洛陽,圍滎陽三月而不得破,聞晟東歸,乃反。
九月,敬之與齊,楚盟於琅琊,共拒晟,燕。
十月,燕王誠亡,子燁繼之。遼東太守杜嘉自立為遼,盟匈人南下侵燕。
十一月,趙王嵩亡,晟出兵冀州,與齊,魏戰於清河,大勝,斬魏首級千餘,俘萬餘。趙亡。
新和三年,二月,晟再以十萬之眾東向攻魏。中原自永淳以來用兵三年,民力已盡,軍勢亦疲,三敗於齊楚軍,東還。
三月,齊東出河水,複立趙王嵩之子嶽為趙王。齊魏反目。
五月,遼兵破燕於臨渝,燕割遼西北平求和。
八月,敬之突襲平原,擒殺嶽,再滅趙。魏複有冀州。
九月,荊州楚王韜王,吳取荊州,晟取襄陽。
十一月,晟軍南下,敗於竟陵,失襄陽,退守鄧州。
新和四年,三月,吳王淵盟楚,魏,齊三國共伐晟。
五月,魏軍攻河內,楚軍取譙,沛,吳軍破汝南,合圍洛陽。
六月,晟棄滎陽,東取陳留,迫魏軍東救而破之於半渡。敬之退守魏郡。
吳王淵為部將所殺,吳軍南反。楚軍亦棄豫州東還。齊出兵攻魏,下東平高平濟陰諸郡,魏僅有陳留濮陽魏郡三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