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佑勍對父母的記憶是多年前的零星片段,記憶中母親過得辛苦,眉間撫不開的憂愁。確切地說,江家婦都不容易的,丈夫常年征戰,自個在府中擔驚受怕,每一次信使來那份忐忑與害怕明顯比歡喜更強烈。外祖母常說:不堅強的女子入不了江家的門。
父親長年在外征戰,一年到頭回不了幾次家的,每年的一封平安信,能讓母親從年初看到年尾,紙因長期翻看都變得柔軟。那時他知曉母親牽掛著父親,所以他以為父母是相愛的。
可是後來偶然聽府中的老嬤嬤聊天,才知曉父親愛的另有其人,那是他第一次聽到昌榮公主的名號。
他失望的去向母親求證,母親愕然,而後笑的淡然,給他講了他們的故事:因愛成全,因愛分離。
他不是很懂,但知曉母親並不怨恨。
記得第一次見昌榮大長公主的時候,是父親的靈堂。他們孤兒寡母還沉浸在父親離去的巨大傷痛中,哭了不知多久,有人走到他麵前,握起他的手,滿麵淚光哽咽的問道:“你就是江弛?”
他淚眼婆娑的看向她,這人與母親的溫婉不同。濃麗的眉眼透著大氣,氣質高貴,是個別致的美人。因她的到來,堂下有竊竊私語聲,所有人都在偷偷注視這邊,因她的身份,無人敢放肆。她全然不在意,哭的滿麵淚痕,悲傷的不能自已。
一身素簡掩不住風華,將他抱在懷中,無聲哭泣了好一會才停下來。他手足無措的望向母親,母親靜坐一旁拭淚並未阻止。她身上的溫暖讓人沉靜,就這麽被抱著,將悲痛隔在懷抱以外。
從那以後,昌榮公主時常來看他們母子,問他功課,看他習武。總是透過他去尋找父親的影子,總是望著他濕了眼角,恍了神。
後來母親病重她從封地連夜趕來,為母親請了宮中的禦醫問診,多日陪伴床前,甚至親自送服湯藥。母親將他托付於她,她回握著母親的手一口應下。即使父母故去,他還有祖母、還有伯叔、還有江家的庇護,他不會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無人問津,他還是江家二公子,並不會有所改變。
但她想給與的關愛顯然更多,更多。
為母親守夜時,她前來看望,滿目擔憂,陪他坐在靈堂前靜靜的抄寫《佛說阿彌陀經》。他側首看著她,神情虔誠。
忍不住問:為何對我與母親這麽好?
她一怔,停筆笑了笑,頰邊有兩個大大的酒窩,目光滿是慈愛,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說:因為你們是他的家人啊!
這個‘他’,儼然指的是父親,他垂淚不語。也明白了母親的不怪、不爭、不怨。就像母親說的,愛上了他們的愛情。
昌榮公主理解父親的‘男兒當戰死沙場’的豪情,所以斷了與父親的情,曾此不再相見;被父親的豪情吸引的不隻有公主,還有母親。定親前便知曉父親心中另有佳人,卻還是義無反顧的嫁給了他,所以這份孤獨,早已預料。母親一早便知曉他們的愛情,可還是愛上了父親,愛上了他的愛情。父親對母親是家人的愛,無關情愛。
隨著年齡增長,他漸漸理解這份感情。昌榮公主帶他入宮,他成了太後宮中的常客,連明皇見了他也會說:江弛來了,又長高了,過來讓朕看看。
昌榮公主帶他到七皇子麵前,說年齡相仿,一同入學好作伴。並與辛家少爺辛徹、杜家公子杜謙行成了至交。
連祖母都說,若是公主能嫁與父親,那是多麽羨煞旁人的一對佳偶,定比翼連枝,伉儷情深。可惜世間的感情哪能讓人左右,相愛不一定相守。明皇對江家的忌憚日劇加深,公主的選擇是對的。
按江家的規矩,他需跟著叔父在軍中曆練。離京時,她亦步亦趨的握著他的手,將他一直送到城門外。神情掩不住擔憂之色,就像望著蹣跚學步的稚兒,離開視線一刻都不行。直問他:一定要做將軍嗎?做文臣不好嗎?一副欲哭的模樣。
他心中因離家而有些低迷的情緒,因她緊張與不舍的絮叨而煙消雲散了。
“我會平安回來的,你莫要擔憂。”他忍不住出言哄她,又岔開話題,想漠北有什麽可以給她帶回來的:“想要什麽?”
她想也不想的出口說道:“你的平安無恙。”
他聽口轉頭一側,好一會努力平了情緒,回頭望著她笑言承諾:“好。”
他每年會給她寫四封書信以報平安,會將他身邊的趣事寫下來,會在信中放一顆紅豆,就像父親那樣。
他羨慕他們愛的無私,他不知曉將來會不會也遇到這麽個重情的姑娘。
昌榮公主有個比他稍小兩歲的兒子,她時常說,若是韞錚是個女兒便將她許給他做婦。所以當公主的兒子牧韞錚見他第一麵的時候,捏著嗓子戲虐道:你便是我那未曾謀麵的郎君嗎?
他被囧在當場,公主以及眾人笑得直不起身。
——
江右勍剛與承滎郡主定下婚約之時,到端王府做客,端王夫婦看著長相俊美,盤正條順的江二郎自是喜歡。猶數王妃,眼中掩不住的滿意,果真應驗那句老話‘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順眼。’
昌榮大長公主知曉這門婚事很是滿意,她說別看她皇兄不靠譜,卻十分重情。他自是相信的,因為端王回憶父親最後一戰還忍不住紅了眼角,也說起父親與昌榮公主無果的愛情,唏噓遺憾不已。並對他軍中生活不厭其煩的一一問到,多有擔心之意。
江佑勍在王妃與王爺的盛情招待後,見著長的細皮嫩肉的世子,多年前他曾見過一麵,其中還有一段故事。
胥門之變後,新皇登基,大赦天下。江家死裏逃生,不幸中的萬幸。
叔父官複原職,卻不能輕易回京。江家男子駐守邊疆,老太君也就是他的祖母,領著江家一群孤兒寡母留在京中,說得好聽久居西京,實則是當人質。
他父親戰死沙場多年,母親也跟著病故,至親離去。如今聽聞祖母病重,他怎麽能不回京一趟,不得已喬裝打扮,還是江玦給他打掩護。
父親長年在外征戰,一年到頭回不了幾次家的,每年的一封平安信,能讓母親從年初看到年尾,紙因長期翻看都變得柔軟。那時他知曉母親牽掛著父親,所以他以為父母是相愛的。
可是後來偶然聽府中的老嬤嬤聊天,才知曉父親愛的另有其人,那是他第一次聽到昌榮公主的名號。
他失望的去向母親求證,母親愕然,而後笑的淡然,給他講了他們的故事:因愛成全,因愛分離。
他不是很懂,但知曉母親並不怨恨。
記得第一次見昌榮大長公主的時候,是父親的靈堂。他們孤兒寡母還沉浸在父親離去的巨大傷痛中,哭了不知多久,有人走到他麵前,握起他的手,滿麵淚光哽咽的問道:“你就是江弛?”
他淚眼婆娑的看向她,這人與母親的溫婉不同。濃麗的眉眼透著大氣,氣質高貴,是個別致的美人。因她的到來,堂下有竊竊私語聲,所有人都在偷偷注視這邊,因她的身份,無人敢放肆。她全然不在意,哭的滿麵淚痕,悲傷的不能自已。
一身素簡掩不住風華,將他抱在懷中,無聲哭泣了好一會才停下來。他手足無措的望向母親,母親靜坐一旁拭淚並未阻止。她身上的溫暖讓人沉靜,就這麽被抱著,將悲痛隔在懷抱以外。
從那以後,昌榮公主時常來看他們母子,問他功課,看他習武。總是透過他去尋找父親的影子,總是望著他濕了眼角,恍了神。
後來母親病重她從封地連夜趕來,為母親請了宮中的禦醫問診,多日陪伴床前,甚至親自送服湯藥。母親將他托付於她,她回握著母親的手一口應下。即使父母故去,他還有祖母、還有伯叔、還有江家的庇護,他不會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無人問津,他還是江家二公子,並不會有所改變。
但她想給與的關愛顯然更多,更多。
為母親守夜時,她前來看望,滿目擔憂,陪他坐在靈堂前靜靜的抄寫《佛說阿彌陀經》。他側首看著她,神情虔誠。
忍不住問:為何對我與母親這麽好?
她一怔,停筆笑了笑,頰邊有兩個大大的酒窩,目光滿是慈愛,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說:因為你們是他的家人啊!
這個‘他’,儼然指的是父親,他垂淚不語。也明白了母親的不怪、不爭、不怨。就像母親說的,愛上了他們的愛情。
昌榮公主理解父親的‘男兒當戰死沙場’的豪情,所以斷了與父親的情,曾此不再相見;被父親的豪情吸引的不隻有公主,還有母親。定親前便知曉父親心中另有佳人,卻還是義無反顧的嫁給了他,所以這份孤獨,早已預料。母親一早便知曉他們的愛情,可還是愛上了父親,愛上了他的愛情。父親對母親是家人的愛,無關情愛。
隨著年齡增長,他漸漸理解這份感情。昌榮公主帶他入宮,他成了太後宮中的常客,連明皇見了他也會說:江弛來了,又長高了,過來讓朕看看。
昌榮公主帶他到七皇子麵前,說年齡相仿,一同入學好作伴。並與辛家少爺辛徹、杜家公子杜謙行成了至交。
連祖母都說,若是公主能嫁與父親,那是多麽羨煞旁人的一對佳偶,定比翼連枝,伉儷情深。可惜世間的感情哪能讓人左右,相愛不一定相守。明皇對江家的忌憚日劇加深,公主的選擇是對的。
按江家的規矩,他需跟著叔父在軍中曆練。離京時,她亦步亦趨的握著他的手,將他一直送到城門外。神情掩不住擔憂之色,就像望著蹣跚學步的稚兒,離開視線一刻都不行。直問他:一定要做將軍嗎?做文臣不好嗎?一副欲哭的模樣。
他心中因離家而有些低迷的情緒,因她緊張與不舍的絮叨而煙消雲散了。
“我會平安回來的,你莫要擔憂。”他忍不住出言哄她,又岔開話題,想漠北有什麽可以給她帶回來的:“想要什麽?”
她想也不想的出口說道:“你的平安無恙。”
他聽口轉頭一側,好一會努力平了情緒,回頭望著她笑言承諾:“好。”
他每年會給她寫四封書信以報平安,會將他身邊的趣事寫下來,會在信中放一顆紅豆,就像父親那樣。
他羨慕他們愛的無私,他不知曉將來會不會也遇到這麽個重情的姑娘。
昌榮公主有個比他稍小兩歲的兒子,她時常說,若是韞錚是個女兒便將她許給他做婦。所以當公主的兒子牧韞錚見他第一麵的時候,捏著嗓子戲虐道:你便是我那未曾謀麵的郎君嗎?
他被囧在當場,公主以及眾人笑得直不起身。
——
江右勍剛與承滎郡主定下婚約之時,到端王府做客,端王夫婦看著長相俊美,盤正條順的江二郎自是喜歡。猶數王妃,眼中掩不住的滿意,果真應驗那句老話‘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順眼。’
昌榮大長公主知曉這門婚事很是滿意,她說別看她皇兄不靠譜,卻十分重情。他自是相信的,因為端王回憶父親最後一戰還忍不住紅了眼角,也說起父親與昌榮公主無果的愛情,唏噓遺憾不已。並對他軍中生活不厭其煩的一一問到,多有擔心之意。
江佑勍在王妃與王爺的盛情招待後,見著長的細皮嫩肉的世子,多年前他曾見過一麵,其中還有一段故事。
胥門之變後,新皇登基,大赦天下。江家死裏逃生,不幸中的萬幸。
叔父官複原職,卻不能輕易回京。江家男子駐守邊疆,老太君也就是他的祖母,領著江家一群孤兒寡母留在京中,說得好聽久居西京,實則是當人質。
他父親戰死沙場多年,母親也跟著病故,至親離去。如今聽聞祖母病重,他怎麽能不回京一趟,不得已喬裝打扮,還是江玦給他打掩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