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太後怒火中燒,早就亂了方寸,隻知道尋個人撒氣,也不管是不是胞弟了,冷笑著:“安?如何安得了,本宮小瞧了獻宗,還留了這麽一手。邕王為攝政王,還有本宮的出頭之日!賢妃的死,還是個忌諱。”說到最後聲音小了下去。
隻要邕王沒回京,一切還未成定局。這是唯一的機會,若是錯過了,陸家就真的無出頭之日了。陸銘遠倒是沉靜,可是隻有他自個清楚心中的翻湧起伏。若是信使送的快,邕王恐怕該啟程來長安了,不能再遲疑。陸銘遠白淨的麵上滿是冷硬,眼中眯起,狠毒又帶著殺氣的盯著前方香爐,暗自籌劃。
“你想想辦法!”陸太後瞧他不言,起身催促道。
陸銘遠猛然抬頭看向陸太後,肅聲說道:“娘娘,不能讓邕王有機會回到長安!”
人出門在外,怎麽著能不遇上個意外。實在不行,還有拿虎符調兵這條路可走,無論如何,不能讓邕王回京執政。
昔日,陸瑩珍沒少給賢貴妃使絆子,不成想她的兒子竟然有一日掌權,這可不妙。陸太後默許,陸大人急著去安排,便匆忙退下出太後寢宮。
陸太後氣的不輕,越想越怒。自小成兒就不及七皇子,想想賢妃哪點比得上她,可偏偏兒子爭氣,想到這壓不住火氣:“一群死物!將涇王給本宮招回來,抬也得抬回來!”
陸太後許是因心中不安,咆哮著發令。她的兒子到底是不是親生的,為何總是跟她對著幹。竟然同邕王平叛亂,從小到大,沒一絲野心,你把他扶上皇位,他也能毫不猶豫的給別人讓座。
辛府
辛貴妃的父親辛文賢急匆匆回來,將此事告與叔伯,辛家子嗣除卻皇城中當值的,不在長安的,都已經回府了。書房中有十幾人,可安靜的針掉落在地都能聽著響聲。以往長輩訓誡不敢想,但當真得勢,三皇子將登大寶,幾名小輩還是忍不住眼底浮現喜色。
十年前,明皇為邕王賜婚,訂得就是江家嫡女。胥門之變後,江家僥幸活下來,可朝中舉步維艱,忍辱負重,期間邕王一直多有照拂。好在江家男兒爭氣,尤其三子江玦,軍事奇才,天賦過人,戰無不勝,聖眷正濃。徹兒與江家二公子自**好,偶然得知江家擁護邕王。
依著祖訓,本不應幹涉皇位繼承一事,隻忠於陛下。可因小女任性,進宮參選秀女,又誕下皇子,而不得已謀劃。
天家膝下幼子,皆是大字不識的奶娃娃們,聖躬抱恙,局勢動蕩。所以辛家一早就已跟江家言明,擁護邕王,隻是如今因這道遺詔,有些左右為難。
就這緊要關頭,娘娘能帶著三皇子離宮,竟然去求陸太後,這不是與虎謀皮,焉有其利!指不定人家歡喜不已。知女莫若父,他姑娘,這脾氣呦,到底是隨了誰?有徹兒一半的沉穩理智就好了。還要做太後的人,是真沒有那份穩重城府啊!
辛家老太爺已經辭官頤養天年,聽遺詔大驚,暗道不好。東都別宮路途遙遠,若是有心之人做些什麽,還真是難以提防,恐有性命之憂。徹兒跟隨邕王在外地,他舅舅左威衛將軍能幫著照拂,但依舊無法放心。孫女這性子,真是無人能管了。看著嬌柔順從,實則性情偏執。當年進宮,此番離宮,皆不計後果。
辛文賢愁容滿麵心中想著,進宮,就是因愛而不得的衝動之舉,他家娘娘眼中別說天下,連那後宮都放不下!這些話,哪好意思跟叔侄們明說。百官道謝,他愁啊!真是古往今來尋不著這麽個任性的主了,他趟上了。
天家以為有辛家支持,三皇子的皇位便可坐得安穩,可是這太後沒有識大體、顧大局的賢德,也是徒勞。邕王幫著操心國事,總不能將後宮也一並照料了吧!陸太後,王皇後,哪個是省油的燈?以為坐上皇位就放心了,錯,大錯特錯,這才是剛剛開始。
辛文賢同輩堂兄弟們看出他的擔憂,以為是因娘娘、三皇子沒回宮的原因而憂,帶著寬慰之意說道:“徹兒如今在十二衛所任職,好事,辛家有了武將,娘娘、皇子,不對,是新皇”說到最後唇角掩不住笑意,畢竟是天大的喜事。拱手繼續說:“也有底氣了。”
另一叔父言:“天家英明,邕王睿智勇武,堪托付重任。”邕王為攝政王,宏國定國泰民安。
以往,邕王風花雪月的情事時常傳入帝都,但傳言不可信,皆是為掩蓋鋒芒。再者,人不風流枉少年。
“邕王殿下不在宮中,無人主持大局。”也有冷靜的,比如靖安侯——辛徹的大伯。年輕時亦領兵打仗,戰功無數,後來受了重傷,但好在撿回一條命,長居府中,不再處理軍務。
娘娘與皇子還在行宮,安危令人擔憂。即使十六衛去了人,但以陸太後與王皇後為首的兩大家族派別,對皇權可是虎視眈眈,怎麽可能不做些什麽。
“你先莫擔憂這些,有徐太尉,有汾陽老王爺,雖不敢說穩住局勢,可也不能叫那群野心家亂了朝綱。但娘娘那邊,可派人同行,好有個照應。”辛家老太爺急道。
“一早給徹兒去了書信,可是再快也不及從長安直接到東都啊。”不怕是假的,辛文賢說完又坐回去,長歎一口氣。
天子駕崩,國喪期間,亦不敢出京。可還是放心不下,找了些習武的家丁,侄子帶著這些人連夜離開,趕往東都洛陽。
朱明門門口
風塵仆仆趕進宮的淮王世子李行臻,一臉憔悴疲憊,連夜兼程,累的給床被子,能直接倒地睡在這兒。還未來得及換素服,好在一身深灰瞧著也不紮眼,走到甘露殿正衝著的後宮門——朱明門門口。一宮女也不管禮數了,抱著膝蓋蹲在角落,黑燈瞎火的沒人注意。
“何人?”行臻覺得可疑,上前出聲問。
小宮女淚眼婆娑的抬頭看此人,先瞧令牌又瞧穿戴,還是認不出是誰。行臻無奈的報了家門:“淮王世子。”
隻要邕王沒回京,一切還未成定局。這是唯一的機會,若是錯過了,陸家就真的無出頭之日了。陸銘遠倒是沉靜,可是隻有他自個清楚心中的翻湧起伏。若是信使送的快,邕王恐怕該啟程來長安了,不能再遲疑。陸銘遠白淨的麵上滿是冷硬,眼中眯起,狠毒又帶著殺氣的盯著前方香爐,暗自籌劃。
“你想想辦法!”陸太後瞧他不言,起身催促道。
陸銘遠猛然抬頭看向陸太後,肅聲說道:“娘娘,不能讓邕王有機會回到長安!”
人出門在外,怎麽著能不遇上個意外。實在不行,還有拿虎符調兵這條路可走,無論如何,不能讓邕王回京執政。
昔日,陸瑩珍沒少給賢貴妃使絆子,不成想她的兒子竟然有一日掌權,這可不妙。陸太後默許,陸大人急著去安排,便匆忙退下出太後寢宮。
陸太後氣的不輕,越想越怒。自小成兒就不及七皇子,想想賢妃哪點比得上她,可偏偏兒子爭氣,想到這壓不住火氣:“一群死物!將涇王給本宮招回來,抬也得抬回來!”
陸太後許是因心中不安,咆哮著發令。她的兒子到底是不是親生的,為何總是跟她對著幹。竟然同邕王平叛亂,從小到大,沒一絲野心,你把他扶上皇位,他也能毫不猶豫的給別人讓座。
辛府
辛貴妃的父親辛文賢急匆匆回來,將此事告與叔伯,辛家子嗣除卻皇城中當值的,不在長安的,都已經回府了。書房中有十幾人,可安靜的針掉落在地都能聽著響聲。以往長輩訓誡不敢想,但當真得勢,三皇子將登大寶,幾名小輩還是忍不住眼底浮現喜色。
十年前,明皇為邕王賜婚,訂得就是江家嫡女。胥門之變後,江家僥幸活下來,可朝中舉步維艱,忍辱負重,期間邕王一直多有照拂。好在江家男兒爭氣,尤其三子江玦,軍事奇才,天賦過人,戰無不勝,聖眷正濃。徹兒與江家二公子自**好,偶然得知江家擁護邕王。
依著祖訓,本不應幹涉皇位繼承一事,隻忠於陛下。可因小女任性,進宮參選秀女,又誕下皇子,而不得已謀劃。
天家膝下幼子,皆是大字不識的奶娃娃們,聖躬抱恙,局勢動蕩。所以辛家一早就已跟江家言明,擁護邕王,隻是如今因這道遺詔,有些左右為難。
就這緊要關頭,娘娘能帶著三皇子離宮,竟然去求陸太後,這不是與虎謀皮,焉有其利!指不定人家歡喜不已。知女莫若父,他姑娘,這脾氣呦,到底是隨了誰?有徹兒一半的沉穩理智就好了。還要做太後的人,是真沒有那份穩重城府啊!
辛家老太爺已經辭官頤養天年,聽遺詔大驚,暗道不好。東都別宮路途遙遠,若是有心之人做些什麽,還真是難以提防,恐有性命之憂。徹兒跟隨邕王在外地,他舅舅左威衛將軍能幫著照拂,但依舊無法放心。孫女這性子,真是無人能管了。看著嬌柔順從,實則性情偏執。當年進宮,此番離宮,皆不計後果。
辛文賢愁容滿麵心中想著,進宮,就是因愛而不得的衝動之舉,他家娘娘眼中別說天下,連那後宮都放不下!這些話,哪好意思跟叔侄們明說。百官道謝,他愁啊!真是古往今來尋不著這麽個任性的主了,他趟上了。
天家以為有辛家支持,三皇子的皇位便可坐得安穩,可是這太後沒有識大體、顧大局的賢德,也是徒勞。邕王幫著操心國事,總不能將後宮也一並照料了吧!陸太後,王皇後,哪個是省油的燈?以為坐上皇位就放心了,錯,大錯特錯,這才是剛剛開始。
辛文賢同輩堂兄弟們看出他的擔憂,以為是因娘娘、三皇子沒回宮的原因而憂,帶著寬慰之意說道:“徹兒如今在十二衛所任職,好事,辛家有了武將,娘娘、皇子,不對,是新皇”說到最後唇角掩不住笑意,畢竟是天大的喜事。拱手繼續說:“也有底氣了。”
另一叔父言:“天家英明,邕王睿智勇武,堪托付重任。”邕王為攝政王,宏國定國泰民安。
以往,邕王風花雪月的情事時常傳入帝都,但傳言不可信,皆是為掩蓋鋒芒。再者,人不風流枉少年。
“邕王殿下不在宮中,無人主持大局。”也有冷靜的,比如靖安侯——辛徹的大伯。年輕時亦領兵打仗,戰功無數,後來受了重傷,但好在撿回一條命,長居府中,不再處理軍務。
娘娘與皇子還在行宮,安危令人擔憂。即使十六衛去了人,但以陸太後與王皇後為首的兩大家族派別,對皇權可是虎視眈眈,怎麽可能不做些什麽。
“你先莫擔憂這些,有徐太尉,有汾陽老王爺,雖不敢說穩住局勢,可也不能叫那群野心家亂了朝綱。但娘娘那邊,可派人同行,好有個照應。”辛家老太爺急道。
“一早給徹兒去了書信,可是再快也不及從長安直接到東都啊。”不怕是假的,辛文賢說完又坐回去,長歎一口氣。
天子駕崩,國喪期間,亦不敢出京。可還是放心不下,找了些習武的家丁,侄子帶著這些人連夜離開,趕往東都洛陽。
朱明門門口
風塵仆仆趕進宮的淮王世子李行臻,一臉憔悴疲憊,連夜兼程,累的給床被子,能直接倒地睡在這兒。還未來得及換素服,好在一身深灰瞧著也不紮眼,走到甘露殿正衝著的後宮門——朱明門門口。一宮女也不管禮數了,抱著膝蓋蹲在角落,黑燈瞎火的沒人注意。
“何人?”行臻覺得可疑,上前出聲問。
小宮女淚眼婆娑的抬頭看此人,先瞧令牌又瞧穿戴,還是認不出是誰。行臻無奈的報了家門:“淮王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