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乙緊張的看樺緔坐在崖邊,雙腿垂下懸空,低著頭,正無神的看著裙擺輕輕飄蕩。
哭夠了,心空落落的。這一年經曆太多,遠不是她能承受的。什麽都不想聽,也不想管,讓她靜一會,就一會兒。
小乙小聲問她:“殿下,天熱了,回去吧!”唇幹裂,哭了許久也沒進水。嗓子還啞著,可別又加重了。
“小乙,跳下去,我會死嗎?”樺緔轉過頭,輕飄飄的一句話,令小乙大驚。
小乙緊繃神情,連眼都不敢眨:“殿下。”
“我也就是說說。”低頭呢喃。
大道上,一行車馬北行。樺緔躺在鋪了棉被的車中,像重病一般,連靠坐的力氣都沒有。騎兵小將帶著部分兵將已於昨日清晨離開,其餘人留下護送樺緔一行。叢申也走了,樺緔說有這麽多的兵將護送,不必他隨行。
其實他們可以不進永州城的,路過臨近縣城,宿一晚,明日啟程,更方便些。小乙問過公主,是這麽決定的。走了一上午,都有些餓了,路過麵館,吃碗麵休息片刻再趕路。樺緔進屋尋窗邊坐下,這屋子地基高,坐下來外麵是瞧不見的。
麵館一時生意火爆,幾十名侍衛、兵將隨意坐在不遠處,吃著熱麵。幾名信差駕馬路過,也下來歇腳,瞧著這麽多的官兵還有些意外,但一想到恭王謀逆也就不奇怪了。高聲跟店家要了幾碗麵,沒進屋,在屋子南牆窗邊坐下,等麵的功夫,閑聊起來。
“聽說了沒,皇上駕崩了,各府衙門口,已經張貼告示。”信差瞧看四周,小聲說著。他近日送信件數明顯多於往昔,這樣大的國事發生,高門士族自然要親戚朋友互通書信,告與一番的。
“這麽大的事兒,能不知曉嗎?早先就聽聞陛下聖躬抱恙,沒想到,哎!”
“對了,怎麽沒有新皇登基的動靜?”畢竟百姓更關心的是這個,新皇登基,就意味著政治經濟將頒布新的條例法規,為宏國帶來新氣象。
“皇帝遺詔,三皇子登基,邕王攝政。隻不過三皇子還沒回宮,邕王又從永州往皇城趕,哪有那麽快?”
“邕王帥軍平永州之亂,這才幾天的事。現如今,涇王還在那裏。”他才路過永州收了書信送往各地。
“新皇不再皇城?話說新帝年紀尚幼吧!”
將聲音壓得更低:“就是個稚童,還未開智呢。”
“這不得太後垂簾,天家最終還是立了寵妃妍貴妃的兒子。”
“也不知曉哪位太後聽政,可得兩宮並立呢!”
王皇後為嫡妻,妍貴妃是生母,母後皇太後與聖母皇太後出自不同家族,都是世族大家。新皇年幼,注定是一場明爭暗鬥的較量。
窗邊一桌席,樺緔放下手中銀筷,平靜的看著麵碗許久。擦拭唇角,起身對小乙吩咐:“給我牽匹馬。”
小乙忙跟上勸道:“殿下病剛好,還是坐馬車吧!要是嫌悶,就尋村落歇息一日再走。”
“我要去永州,即刻。”樺緔將帷帽絲帶係上,堅定地說道。
“去永州?殿下,怎麽好端端的要去永州了。”不是說直接回袁州的嗎?
她要去找李乾成。樺緔沒有回答,翻身上了馬,驅馬往永州方向行去。
永州西市上是滿滿當當的人,不過今日可不是四天一次的集市。這些人大多衣衫襤褸,麵黃肌瘦,是逃荒而來無家可歸的流民。空場上搭著帳篷,幾十口大鍋熬煮稀飯,蒸麵食,救濟災民,多是老弱婦孺。而青壯年前幾日聚眾鬧事,對永州百姓燒傷搶奪,行了土匪流寇之舉,已被製服或消滅。
永州本就經曆戰事,又遭了這橫禍,也都是戰事所逼,民不聊生。若是國泰民安的盛世,百姓豐衣足食,誰還會離開家避難,更不會有這樣的暴亂發生。
幾名身著官服的大人看著前方萬名災民,憂心忡忡的說:“這麽多人需要安置,總要想個法子才行。”
一穿著灰袍,上用金線繡瑞草的青年男子說:“齊大人曾說過,若實在不行就開墾荒地,建村落。”
從戰事初期,江南西道各地就有流民出現,到如今人數越來越龐大,這一群恐怕是多的。雖戰爭結束,可都回原籍儼然是不可能的。他們一直在商議此事,記得齊大人跟七哥提議過。
“這倒是個好對策,不過要建村落,得費大量財力、人力。”刺史猶豫道。
“本王可以出銀兩,勞煩刺史大人動員百姓出力修建屋舍。”涇王承諾。
“王爺慷慨,臣慚愧。”刺史驚喜過後是感動,跪地叩拜,被涇王扶起。
“王爺心係百姓,臣等替災民謝過殿下。”幾名大人也紛紛跪地拜謝。
別駕轉頭跟身後一杆流民說:“還不快謝謝王爺。”
這邊聽到談話的災民跪了一地,磕頭謝恩。流離失所的百姓總算放了心,不必再逃荒,過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流浪日子。
“可動員城中良民前去買地,價格自然要低廉些。”一道女聲在他們身後響起,帷帽遮了容貌。隻見身形纖細高挑,嗓音悅耳動聽。
李乾成看到女子身後的小乙了,他握著扇子的手緩緩垂下,眼盯著麵紗不曾移開。眼中泛紅,許久聲音微抖的低聲念了句:“餘兒。”
府衙後院
茶葉被沸騰的水衝開,一片片漂浮上來,水漸漸成枯草綠色。水汽氤氳,淡淡的清香在鼻尖縈繞。樺緔看著茶盞出神,有人也在細細打量她。
眉眼比兒時細長了,眼眸依舊清亮,隻是沒有喜色,隻是不再熒熒閃爍幸福無憂的光暈。取而代之的是清冷疏離。
臉頰泛白,沒有紅暈,顯得氣色蒼白憔悴,瘦成這樣怎麽可能有好氣色。她太瘦了,瘦的令人心疼。兒時肥嘟嘟的小臉變得尖瘦,他不忍看到她這副模樣,可是他卻無法阻擋橫在她心中的愧疚。而他,又何嚐不是背著這份沉重自責活著。
哭夠了,心空落落的。這一年經曆太多,遠不是她能承受的。什麽都不想聽,也不想管,讓她靜一會,就一會兒。
小乙小聲問她:“殿下,天熱了,回去吧!”唇幹裂,哭了許久也沒進水。嗓子還啞著,可別又加重了。
“小乙,跳下去,我會死嗎?”樺緔轉過頭,輕飄飄的一句話,令小乙大驚。
小乙緊繃神情,連眼都不敢眨:“殿下。”
“我也就是說說。”低頭呢喃。
大道上,一行車馬北行。樺緔躺在鋪了棉被的車中,像重病一般,連靠坐的力氣都沒有。騎兵小將帶著部分兵將已於昨日清晨離開,其餘人留下護送樺緔一行。叢申也走了,樺緔說有這麽多的兵將護送,不必他隨行。
其實他們可以不進永州城的,路過臨近縣城,宿一晚,明日啟程,更方便些。小乙問過公主,是這麽決定的。走了一上午,都有些餓了,路過麵館,吃碗麵休息片刻再趕路。樺緔進屋尋窗邊坐下,這屋子地基高,坐下來外麵是瞧不見的。
麵館一時生意火爆,幾十名侍衛、兵將隨意坐在不遠處,吃著熱麵。幾名信差駕馬路過,也下來歇腳,瞧著這麽多的官兵還有些意外,但一想到恭王謀逆也就不奇怪了。高聲跟店家要了幾碗麵,沒進屋,在屋子南牆窗邊坐下,等麵的功夫,閑聊起來。
“聽說了沒,皇上駕崩了,各府衙門口,已經張貼告示。”信差瞧看四周,小聲說著。他近日送信件數明顯多於往昔,這樣大的國事發生,高門士族自然要親戚朋友互通書信,告與一番的。
“這麽大的事兒,能不知曉嗎?早先就聽聞陛下聖躬抱恙,沒想到,哎!”
“對了,怎麽沒有新皇登基的動靜?”畢竟百姓更關心的是這個,新皇登基,就意味著政治經濟將頒布新的條例法規,為宏國帶來新氣象。
“皇帝遺詔,三皇子登基,邕王攝政。隻不過三皇子還沒回宮,邕王又從永州往皇城趕,哪有那麽快?”
“邕王帥軍平永州之亂,這才幾天的事。現如今,涇王還在那裏。”他才路過永州收了書信送往各地。
“新皇不再皇城?話說新帝年紀尚幼吧!”
將聲音壓得更低:“就是個稚童,還未開智呢。”
“這不得太後垂簾,天家最終還是立了寵妃妍貴妃的兒子。”
“也不知曉哪位太後聽政,可得兩宮並立呢!”
王皇後為嫡妻,妍貴妃是生母,母後皇太後與聖母皇太後出自不同家族,都是世族大家。新皇年幼,注定是一場明爭暗鬥的較量。
窗邊一桌席,樺緔放下手中銀筷,平靜的看著麵碗許久。擦拭唇角,起身對小乙吩咐:“給我牽匹馬。”
小乙忙跟上勸道:“殿下病剛好,還是坐馬車吧!要是嫌悶,就尋村落歇息一日再走。”
“我要去永州,即刻。”樺緔將帷帽絲帶係上,堅定地說道。
“去永州?殿下,怎麽好端端的要去永州了。”不是說直接回袁州的嗎?
她要去找李乾成。樺緔沒有回答,翻身上了馬,驅馬往永州方向行去。
永州西市上是滿滿當當的人,不過今日可不是四天一次的集市。這些人大多衣衫襤褸,麵黃肌瘦,是逃荒而來無家可歸的流民。空場上搭著帳篷,幾十口大鍋熬煮稀飯,蒸麵食,救濟災民,多是老弱婦孺。而青壯年前幾日聚眾鬧事,對永州百姓燒傷搶奪,行了土匪流寇之舉,已被製服或消滅。
永州本就經曆戰事,又遭了這橫禍,也都是戰事所逼,民不聊生。若是國泰民安的盛世,百姓豐衣足食,誰還會離開家避難,更不會有這樣的暴亂發生。
幾名身著官服的大人看著前方萬名災民,憂心忡忡的說:“這麽多人需要安置,總要想個法子才行。”
一穿著灰袍,上用金線繡瑞草的青年男子說:“齊大人曾說過,若實在不行就開墾荒地,建村落。”
從戰事初期,江南西道各地就有流民出現,到如今人數越來越龐大,這一群恐怕是多的。雖戰爭結束,可都回原籍儼然是不可能的。他們一直在商議此事,記得齊大人跟七哥提議過。
“這倒是個好對策,不過要建村落,得費大量財力、人力。”刺史猶豫道。
“本王可以出銀兩,勞煩刺史大人動員百姓出力修建屋舍。”涇王承諾。
“王爺慷慨,臣慚愧。”刺史驚喜過後是感動,跪地叩拜,被涇王扶起。
“王爺心係百姓,臣等替災民謝過殿下。”幾名大人也紛紛跪地拜謝。
別駕轉頭跟身後一杆流民說:“還不快謝謝王爺。”
這邊聽到談話的災民跪了一地,磕頭謝恩。流離失所的百姓總算放了心,不必再逃荒,過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流浪日子。
“可動員城中良民前去買地,價格自然要低廉些。”一道女聲在他們身後響起,帷帽遮了容貌。隻見身形纖細高挑,嗓音悅耳動聽。
李乾成看到女子身後的小乙了,他握著扇子的手緩緩垂下,眼盯著麵紗不曾移開。眼中泛紅,許久聲音微抖的低聲念了句:“餘兒。”
府衙後院
茶葉被沸騰的水衝開,一片片漂浮上來,水漸漸成枯草綠色。水汽氤氳,淡淡的清香在鼻尖縈繞。樺緔看著茶盞出神,有人也在細細打量她。
眉眼比兒時細長了,眼眸依舊清亮,隻是沒有喜色,隻是不再熒熒閃爍幸福無憂的光暈。取而代之的是清冷疏離。
臉頰泛白,沒有紅暈,顯得氣色蒼白憔悴,瘦成這樣怎麽可能有好氣色。她太瘦了,瘦的令人心疼。兒時肥嘟嘟的小臉變得尖瘦,他不忍看到她這副模樣,可是他卻無法阻擋橫在她心中的愧疚。而他,又何嚐不是背著這份沉重自責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