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雲大師依舊站在離寺門不遠的古鬆下迎了他們,一身月白僧袍,迎著山頂的北風,仿佛仙人臨世。
周九如和衛斯年連忙上前見禮,彼此寒暄了幾句,便一同往後山走去。
還是那座依山傍水的院子,知道這是周周經常小住的地方,衛斯年一路走,一路打量。
這院子與萬佛寺鬆濤茂林相隔,既能聽到寺中的晨鍾暮鼓,又遠離世俗喧囂,果然是個修行的好地方。
三人進屋坐下後,不知何故,浮雲大師竟盯著衛斯年出神許久。
衛斯年如坐針氈,想起身竟然動不了,能在不知不覺中壓製住他,這老和尚的修為想必也是化境了吧?
有小沙彌進來奉茶,浮雲大師揮手撤了一身的威壓,幽幽開口道:“你都長這麽大了,你師尊他……還好吧?”
不過一句平常的問候,落入耳邊,竟讓聽的人從心底泛起酸澀。
奇怪,這老和尚怎麽會認識師尊的?
衛斯年強壓下心中的震驚,剛想開口問,一抬眼看到老和尚那張悲天憫人的臉,話到了嘴邊,又硬吞了回去。
這老和尚雖然生就了一副慈悲之相,卻屬於那種七情皆不上臉的人。
說的好聽,就是方外之人,得道高僧,說的不好聽就是個麵癱。
但他剛剛提起師尊時,一句簡單的問候,卻是悲傷四溢,引人共情。由此可見,他與師尊不僅僅是認識,可能兩人的交情也不淺。
這麽多年,老和尚把周周看的跟眼珠子似的,幾乎不離左右。
即便周周現在修行大成,他也沒再遠遊,一直窩在這萬佛寺的後山小院,不遠不近的守護著,沒有人知道他來自哪裏。
可衛斯年卻知道自家師尊的來曆,倘若老和尚真的認識師尊,那豈不是也是神界之人。
想到這裏,衛斯年神情一變,看向了周九如。
“跟你想的差不多。”
周九如衝他點頭道:“大師不但來自神界,還姓姬。”
衛斯年聞言,瞬間瞪大了眼睛,姬姓乃上古之姓,神界隻有一家。
五十三年前,神界大巫擄走姬雲帝君,引發了姬家嫡支與萬神宮虛和道君的一場大戰,本就日薄西山的姬家嫡支,就此絕嗣。
不過從血脈上來論,也不算真正的絕嗣,周周一家子就是姬氏嫡支血脈的延續。但從宗氏家族來講,他們姓周,傳承的是周氏,與姬家無關。
所以,能這麽多年不計回報,全心全意守護周周的姬家人,這世上隻有一個。
“您是姬……”說到這,衛斯年便截住了話頭,再次看向了周九如。
“還傻愣著幹嗎?快起身隨我拜見老祖。”
周九如拉著衛斯年站了起來,上前兩步在浮雲大師的麵前跪下:“天壽偕衛家二郎,給老祖請安!”
望著眼前的一對璧人,浮雲大師滿懷欣慰的一笑:“快起來!”
衛斯年這一禮,行的分外鄭重。
他想跟周周在一起,永遠的守護周周,但是孟皇後對他充滿了敵意,看見他就跟仇人似的。
建元帝雖讓他以公主伴讀的身份入住太初宮,也不過是愛女心切,並不算真正的認可他。
直到秋獵回京,孟皇後對他的態度才有所緩和。
今日能得見這位姬家老祖,衛斯年知道自己一直以來的夙願終於能成真了。
他早該想到的,能對藥神穀的莫神醫呼來喝去,肯定不是普通人,隻是不曾想到會是姬雲帝君。
他不但沒死,還活的這般年輕。發如雪、顏如月,看上去……
反正也看不清到底是三十還是四十的樣子。
幼時在西寧王府,衛斯年便覺得浮雲大師對待周周的態度,不像是一個醫治王府郡主的遊方僧人,倒像是一位長輩,事事嚴厲,又處處透著維護與寵溺。
私下裏還向莫神醫問起過,隻是那老妖精平時看著不著調,關鍵時候一絲風都不透。
宮人送來食盒,周九如打開,拿出梅花餅、棗泥酥、山藥糕,最後又摸出一籠豆腐包,擺上了桌子。
“老祖,快嚐嚐,糕點都是根據您喜歡的口味做出來的,隻是這豆腐包裏摻了香椿芽,不知道您是否吃得慣?”
浮雲大師麵上帶了一絲淺笑,看得出心情很好。
拿了一個豆腐包嚐了嚐,點頭道:“嗯,不錯。隻是這個季節香椿芽很是難得,你這孩子該不會……又去打劫坤寧宮了吧?”
“什麽叫又去打劫?可著在老祖眼裏,我就是個打劫犯?”周九如氣得扭轉頭,不想再跟浮雲大師說話。
“老祖這回可是冤枉周周了。”
見周九如氣呼呼的模樣,衛斯年便開口替她解釋:“文國公府上的兩株香椿樹在雪化之後,提早抽了芽。文國公夫人念著皇後娘娘自有孕以來,口味百變,采摘後,專門送於坤寧宮和太初宮。”
他這一解釋,周九如的小臉繃得更緊了。
衛二還真是單純啊!
也不想想,外祖母念著母後有孕,口味百變,隻送坤寧宮就好了。為什麽連東宮都沒有的,偏偏給太初宮送了一份,這不就是怕她去打劫嗎。
“還真是個實誠的孩子。”浮雲大師睨著周九如,笑得意味深長。
周九如心虛,掩唇輕輕咳了兩聲,道:“老祖,看我給你帶點心的份上,咱們能換個話題嗎?”
浮雲大師端起麵前的茶盞,揭起蓋子拂了拂,問道:“那個紫玉,你打算如何處置她?總不會一直留她在大理寺的地牢過年吧?”
“我倒是想這麽做。”
周九如不知想到了什麽,目光便有些悠遠:“裴府的那些孩童安置好後,我原本也想饒她一命。
可一想到那些孩童在裴府的遭遇,還有瑤光院竹林裏的累累白骨,心中很是憤慨,不想這麽輕易放了她。”
裴燁養在芳華閣裏供人取樂的那些少男少女與孩童,大部分都是吳三清從紫玉那裏買來的。
她一個開窯子的難道不明白,那些孩子即便僥幸活下來,身心所受的創傷也將會伴隨他們一生。
這也是芳華閣的那個十三,現在明明可以回到父母的身邊,做回陳大郎,他卻不願意,寧肯和十一隱姓埋名,遠走他鄉,說是這輩子都不願再回建鄴城了。
紫玉身為女人又是修行之人,竟對這些孩童的遭遇,視若無睹。
周九如和衛斯年連忙上前見禮,彼此寒暄了幾句,便一同往後山走去。
還是那座依山傍水的院子,知道這是周周經常小住的地方,衛斯年一路走,一路打量。
這院子與萬佛寺鬆濤茂林相隔,既能聽到寺中的晨鍾暮鼓,又遠離世俗喧囂,果然是個修行的好地方。
三人進屋坐下後,不知何故,浮雲大師竟盯著衛斯年出神許久。
衛斯年如坐針氈,想起身竟然動不了,能在不知不覺中壓製住他,這老和尚的修為想必也是化境了吧?
有小沙彌進來奉茶,浮雲大師揮手撤了一身的威壓,幽幽開口道:“你都長這麽大了,你師尊他……還好吧?”
不過一句平常的問候,落入耳邊,竟讓聽的人從心底泛起酸澀。
奇怪,這老和尚怎麽會認識師尊的?
衛斯年強壓下心中的震驚,剛想開口問,一抬眼看到老和尚那張悲天憫人的臉,話到了嘴邊,又硬吞了回去。
這老和尚雖然生就了一副慈悲之相,卻屬於那種七情皆不上臉的人。
說的好聽,就是方外之人,得道高僧,說的不好聽就是個麵癱。
但他剛剛提起師尊時,一句簡單的問候,卻是悲傷四溢,引人共情。由此可見,他與師尊不僅僅是認識,可能兩人的交情也不淺。
這麽多年,老和尚把周周看的跟眼珠子似的,幾乎不離左右。
即便周周現在修行大成,他也沒再遠遊,一直窩在這萬佛寺的後山小院,不遠不近的守護著,沒有人知道他來自哪裏。
可衛斯年卻知道自家師尊的來曆,倘若老和尚真的認識師尊,那豈不是也是神界之人。
想到這裏,衛斯年神情一變,看向了周九如。
“跟你想的差不多。”
周九如衝他點頭道:“大師不但來自神界,還姓姬。”
衛斯年聞言,瞬間瞪大了眼睛,姬姓乃上古之姓,神界隻有一家。
五十三年前,神界大巫擄走姬雲帝君,引發了姬家嫡支與萬神宮虛和道君的一場大戰,本就日薄西山的姬家嫡支,就此絕嗣。
不過從血脈上來論,也不算真正的絕嗣,周周一家子就是姬氏嫡支血脈的延續。但從宗氏家族來講,他們姓周,傳承的是周氏,與姬家無關。
所以,能這麽多年不計回報,全心全意守護周周的姬家人,這世上隻有一個。
“您是姬……”說到這,衛斯年便截住了話頭,再次看向了周九如。
“還傻愣著幹嗎?快起身隨我拜見老祖。”
周九如拉著衛斯年站了起來,上前兩步在浮雲大師的麵前跪下:“天壽偕衛家二郎,給老祖請安!”
望著眼前的一對璧人,浮雲大師滿懷欣慰的一笑:“快起來!”
衛斯年這一禮,行的分外鄭重。
他想跟周周在一起,永遠的守護周周,但是孟皇後對他充滿了敵意,看見他就跟仇人似的。
建元帝雖讓他以公主伴讀的身份入住太初宮,也不過是愛女心切,並不算真正的認可他。
直到秋獵回京,孟皇後對他的態度才有所緩和。
今日能得見這位姬家老祖,衛斯年知道自己一直以來的夙願終於能成真了。
他早該想到的,能對藥神穀的莫神醫呼來喝去,肯定不是普通人,隻是不曾想到會是姬雲帝君。
他不但沒死,還活的這般年輕。發如雪、顏如月,看上去……
反正也看不清到底是三十還是四十的樣子。
幼時在西寧王府,衛斯年便覺得浮雲大師對待周周的態度,不像是一個醫治王府郡主的遊方僧人,倒像是一位長輩,事事嚴厲,又處處透著維護與寵溺。
私下裏還向莫神醫問起過,隻是那老妖精平時看著不著調,關鍵時候一絲風都不透。
宮人送來食盒,周九如打開,拿出梅花餅、棗泥酥、山藥糕,最後又摸出一籠豆腐包,擺上了桌子。
“老祖,快嚐嚐,糕點都是根據您喜歡的口味做出來的,隻是這豆腐包裏摻了香椿芽,不知道您是否吃得慣?”
浮雲大師麵上帶了一絲淺笑,看得出心情很好。
拿了一個豆腐包嚐了嚐,點頭道:“嗯,不錯。隻是這個季節香椿芽很是難得,你這孩子該不會……又去打劫坤寧宮了吧?”
“什麽叫又去打劫?可著在老祖眼裏,我就是個打劫犯?”周九如氣得扭轉頭,不想再跟浮雲大師說話。
“老祖這回可是冤枉周周了。”
見周九如氣呼呼的模樣,衛斯年便開口替她解釋:“文國公府上的兩株香椿樹在雪化之後,提早抽了芽。文國公夫人念著皇後娘娘自有孕以來,口味百變,采摘後,專門送於坤寧宮和太初宮。”
他這一解釋,周九如的小臉繃得更緊了。
衛二還真是單純啊!
也不想想,外祖母念著母後有孕,口味百變,隻送坤寧宮就好了。為什麽連東宮都沒有的,偏偏給太初宮送了一份,這不就是怕她去打劫嗎。
“還真是個實誠的孩子。”浮雲大師睨著周九如,笑得意味深長。
周九如心虛,掩唇輕輕咳了兩聲,道:“老祖,看我給你帶點心的份上,咱們能換個話題嗎?”
浮雲大師端起麵前的茶盞,揭起蓋子拂了拂,問道:“那個紫玉,你打算如何處置她?總不會一直留她在大理寺的地牢過年吧?”
“我倒是想這麽做。”
周九如不知想到了什麽,目光便有些悠遠:“裴府的那些孩童安置好後,我原本也想饒她一命。
可一想到那些孩童在裴府的遭遇,還有瑤光院竹林裏的累累白骨,心中很是憤慨,不想這麽輕易放了她。”
裴燁養在芳華閣裏供人取樂的那些少男少女與孩童,大部分都是吳三清從紫玉那裏買來的。
她一個開窯子的難道不明白,那些孩子即便僥幸活下來,身心所受的創傷也將會伴隨他們一生。
這也是芳華閣的那個十三,現在明明可以回到父母的身邊,做回陳大郎,他卻不願意,寧肯和十一隱姓埋名,遠走他鄉,說是這輩子都不願再回建鄴城了。
紫玉身為女人又是修行之人,竟對這些孩童的遭遇,視若無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