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晚上的思考,莫離並沒有想清楚自己是不是錯了,如果錯了,有錯在哪裏。
第二天早上出門,他等在院子裏,等到秦誼出來。
秦誼出來的時候,看見他在院子裏,便也看著他,希望他能走到自己麵前說,自己想通了,自己確實錯了。
莫離輕輕咳了一聲,有些尷尬的開口:“秦先生早。”
幹巴巴的語氣,毫無營養的問候,讓秦誼稍微失望。
他問:“你還沒有去巡邏嗎?”
同樣幹巴巴的,毫無營養。
莫離搖頭道:“我等秦先生一塊去。”
秦誼點了點頭,道:“那走吧。”
兩個人沉默的走出縣衙,親衛隊跟在後麵,開始巡邏。
走了一會兒,莫離問道:“秦先生昨天說,我我做錯了,可是我想了一個晚上,還是沒有明白自己哪裏錯了。”
“先生說,我出刀不再向原來一樣,是為了鋤強扶弱,而隻是為了維持秩序。”
“可是對比原來的,隻殺惡人,我現在維持好秩序,難道沒有救了更多人嗎?”
“你說我沒有確鑿的證據,就不該殺人,可是就像昨天的宋雨一樣,我很肯定他真的是把自己當做了主人。”
“或許你說得對,他其實也不算一個壞人,可是我們有規定,把自己當做主人,奪取奴隸的口糧也是該殺的。”
“先生你認為,我隻憑臆斷就殺人。可是,在我看來,我是按照規矩殺人的。”
他一口氣說了很多,說了這一大段話,他長舒了口氣,看來這個問題,把他憋得可以。
秦誼搖頭道:“道理不是這樣的,你把因果關係弄反了。”
他說:“首先,你是為了保護更多人,而去維持這個秩序,然後又為了這個秩序,所以才去殺人。”
“但是反過來,你為了維持這個秩序,殺了更多的人,那些可殺可不殺的人都被你殺了。這難道不是違反了你保護更多人的初衷嗎?”
秦誼看著莫離說道:“你原來是為了保護更多人,所以才保護這個秩序,可是現在你為了這個秩序,殺了更多人。”
“開始的時候,你把人命放在秩序之前;現在,你把人命放在了秩序之後。”
這次莫離理解了,秦誼說的本心是什麽意思了。
秦誼認為秩序是為了保護更多人而存在的,所以不該為了維持秩序,殺了更多人。
這是本末倒置。
而最核心的觀點就是,你殺人,到底是為了保護人,還是為了保護秩序。
兩者看似相差不大,但從本心上來說,失之毫厘謬以千裏。
莫離理解的秦誼的邏輯,可是,他還是有些不明白。
秩序是為了保護更多人,那保護秩序,難道不是最重要的嗎?
所以他又問:“如果保護秩序可以保護更多的人,那麽,怎麽分辨,保護秩序的本心是什麽呢?”
秦誼回答道:“自由心證。”
莫離看著他,他繼續解釋道:“從外觀上,或許難以分辨,但你自己,能騙過自己的心嗎?”
要認清本心,說著簡單,其實極為不易。
就像學校裏的老師維持班級秩序,你說他到底是為了學生,還是為了掛在門口的流動紅旗?
所以這一整天,莫離在懲處犯規的人的時候,總感覺格外別扭。
他經常轉頭去看秦誼,希望他能給出一些意見。
秦誼歎了口氣,也隻得上去分說,確確實實有惡行的就懲罰,沒有確鑿證據的就放了。
這讓莫離更加別扭,就像一個分口糧的人,給國人的就更多,給臉上有字的奴隸的就隻有一半左右。
但就因為他辯解,是因為他不是故意這樣,隻是用勺舀飯,總會有多有少。
就這樣,秦誼竟然真的將他放了,原因是並不能有證據現實,他是主觀上犯這個錯的。
因為奴隸分到同樣多的粥的也有不少。
莫離沒有和秦誼爭辯,一來是因為尊敬,二來是用秦誼的邏輯,這個人的確不能殺。
所以,莫離趕到格外的憋悶。
他總覺得有什麽地方不對,可是,他又說不出來。
之後,他問秦誼:“先生,為什麽你一定要放過他呢?”
秦誼回答:“因為人隻有一條命,所以再當你擁有了懲罰別人的權利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因為一旦犯錯,就是永遠不能改正的錯誤。”
“所以才寧可放過,不能誤殺嗎?”
秦誼點頭:“對。”
莫離感覺,這似乎又回到了才有幾千上萬個災民的時候,那個時候,對犯了錯的人,大多也就是這樣就放了。
這天晚上,莫問回來的時候,看見莫離正趴在桌上,悶悶不樂的樣子。
他走到對麵坐下,關心的問道:“我聽你田叔說,秦先生這兩天和你談了兩次,他們有些擔心你的心理狀況。”
莫離坐起身來,悶悶的點了點頭。
“那你覺得怎麽樣,有沒有感覺自己有什麽問題?”
莫離搖搖頭道:“我也不知道,可是這段時間,管著災民的秩序,我是感覺和原來有些不一樣了。”
他看著莫問說道:“原來跟著你走江湖的時候,看到有人行凶作惡,要麽就攔下了,或者直接就殺了。殺的也都是該殺的人。”
“最開始我們確定要定下比較嚴的規矩的時候,我也是這樣覺得的。”
“可是後來,我好像真的覺得,規矩更重要。隻有大家都守規矩了,那秩序才會更好。”
“但秦先生和我說,製定規矩,是為了保護更多人。而不能為了規矩,殺了更多不那麽該殺的人。”
“我感覺他說的也有道理,現在回想起來,這麽長時間,被我殺掉的,不該死的人或許也有不少。”
“可是我也沒覺得我就錯了。”
“今天一天,打根據秦先生的意思,放過了不少人。其中有一個少分粥給奴隸的人也被放了。因為秦先生說,沒有直接證據證明那個人是真的存心少分粥給奴隸的。”
“我覺得這不對,就是我們沒打下青石城之前,遇到這樣的人,我們也都是殺了的。到現在,反而不能殺了。”
“可是我又不知道,是哪裏不對。”
他看著父親問道:“爹,你說,我該怎麽做,才是對的呢?”
莫問想了想,笑了一下,道:“其實你做的不錯,秦先生說的也沒錯。隻是我們走的路,和秦先生他們走的不是同一條。”
“秦先生他們是修道之人,秦先生不讓你殺人,是為了讓你有仁善之心,是擔心你殺人太多,而對人命缺乏了應有的敬畏。”
說到這裏,他看著兒子說道:“秦先生他們是好心,是擔心你以後變成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惡魔。你要謝謝他們。”
“但是你也沒錯,我們是練武之人,練武之人,就該快意恩仇。就是鋤強扶弱,懲惡揚善。”
“但現在我們帶著這麽多災民,情況就要比我們走江湖的時候,複雜很多。”
“就像我們為什麽會在打下青山城之後,把規矩定的這麽嚴。”
“那是因為,如果像秦先生他們說的,凡事都要講證據,可殺可不殺的人都不殺的話,那很多人就會通過不斷的犯一些小的過錯,來獲得本該是別人的東西。”
“而那一點東西,在大家都是災民的時候,很可能就意味著那個人是否能活下去。”
“所以我們把規矩定得這麽嚴。”
“也很顯然,從青山城之後,災民之中的秩序就好了很多。這就證明我們沒做錯。”
“這也是我說你沒做錯的原因。”
“但是你要記住,這些所有的規矩,隻適用於災民團體之中,不是這個時間,這種情況,你如果還這樣做,那就肯定錯了。”
莫離點了點頭,道:“父親也認為,那個人是該殺的嗎?”
莫問點頭道:“當然是該殺的。”
“這個世界上,規矩很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都會有不同的規矩。”
“秦先生他們是官,判人對錯,才需要確鑿的證據。這是他們的規矩。”
“但我們老刀堂的規矩就是,隻要自己親眼看到了,就是證據。不管他有心還是無心,他都犯了原來頂下的規矩,他自然就該殺。”
“就像我們老刀堂的人,很多時候,在秦先生他們這樣的官吏眼中,我們也是該殺之人一樣。”
莫離似乎是懂了,他問:“是因為我們的規矩和秦先生他們不同,所以秦先生才會認為我錯了,對嗎?”
莫問道:“對也不對。秦先生他們更多是擔心你殺人太多,而變成一個嗜殺之人。就像你昨天殺的那個叫宋雨的孩子。那個人就是可以不殺的。”
“我們維持災民之間的秩序,不可能做到秦先生他們說的那樣,凡事都要證據確鑿。但是也不能因為,我覺得他該殺,所以我們就殺人。”
“因為當時你並沒有聽見他叫阿財是奴隸,那塊魚肉也不是他自己直接從阿財手中拿走的。而且其他人也證明,他也曾經把自己的食物分給阿財。”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就應該認為,他們真的隻是交換食物。因為一個人,若是願意把自己的食物分給自己的奴隸,哪怕他是依然把自己當主人,但也不是一個該殺之人。”
莫離的情緒又低落下來,他說:“可是我也擔心,有更多這樣的事情發生。”
莫問點頭道:“這就是秦先生怪罪你的地方,你殺這個人,並不是因為他真的那麽該殺,而是為了震懾其他人,為了維持這個秩序。”
“這件事情,你確實做錯了。我剛才之所以說你做的也不算錯,就是因為你這麽做,並不是因為你喜歡殺人,而是為了維持這個秩序。”
“秦先生他是道家真人,道德比別人高很多。所以他認為,你即使不是因為嗜殺而殺了人,但也同樣把罪責加在不該承擔這個罪責的人身上,所以你錯了。”
“包括後麵說的,要證據確鑿,也是這個原因。因為他們的道德約束他們,不能冤枉無辜之人。”
“而我說你也不算錯,是因為在這樣的環境下,為了維持秩序,而把規矩執行得很嚴苛,並不能說,你的心真的就壞了。”
“不管是為了規矩,還是為了最先保護更多人的初衷。隻要你不是因為私欲殺人,那麽你的出發點就是好的。所以說,你也不算錯。”
莫問說到這裏,很嚴肅的看著莫離說道:“但是,秦先生的話,你還是要聽的。在災民中,我們是規矩的守護者,所以可以殺一些人。但是以後我們行走江湖的時候,我們就要確定,那個人真的很該殺了,才可以動手。你不要有一天,真的讓自己變成一個嗜殺之人。”
莫離點了點頭,道:“我記住了,在災民之中,我會守住規矩。以後行走江湖,我會牢記秦先生說過的以人為本,盡量做到證據確鑿。”
莫問摸了摸兒子的頭,道:“你要記住你這句話,要做一個好人。如果有一天,你變壞了,不僅是我會難過,你娘在地下,也會傷心的。”
莫離有些紅了眼眶,他保證道:“我一定不會變成壞人,不會讓你和母親失望的。”
第二天早上出門,他等在院子裏,等到秦誼出來。
秦誼出來的時候,看見他在院子裏,便也看著他,希望他能走到自己麵前說,自己想通了,自己確實錯了。
莫離輕輕咳了一聲,有些尷尬的開口:“秦先生早。”
幹巴巴的語氣,毫無營養的問候,讓秦誼稍微失望。
他問:“你還沒有去巡邏嗎?”
同樣幹巴巴的,毫無營養。
莫離搖頭道:“我等秦先生一塊去。”
秦誼點了點頭,道:“那走吧。”
兩個人沉默的走出縣衙,親衛隊跟在後麵,開始巡邏。
走了一會兒,莫離問道:“秦先生昨天說,我我做錯了,可是我想了一個晚上,還是沒有明白自己哪裏錯了。”
“先生說,我出刀不再向原來一樣,是為了鋤強扶弱,而隻是為了維持秩序。”
“可是對比原來的,隻殺惡人,我現在維持好秩序,難道沒有救了更多人嗎?”
“你說我沒有確鑿的證據,就不該殺人,可是就像昨天的宋雨一樣,我很肯定他真的是把自己當做了主人。”
“或許你說得對,他其實也不算一個壞人,可是我們有規定,把自己當做主人,奪取奴隸的口糧也是該殺的。”
“先生你認為,我隻憑臆斷就殺人。可是,在我看來,我是按照規矩殺人的。”
他一口氣說了很多,說了這一大段話,他長舒了口氣,看來這個問題,把他憋得可以。
秦誼搖頭道:“道理不是這樣的,你把因果關係弄反了。”
他說:“首先,你是為了保護更多人,而去維持這個秩序,然後又為了這個秩序,所以才去殺人。”
“但是反過來,你為了維持這個秩序,殺了更多的人,那些可殺可不殺的人都被你殺了。這難道不是違反了你保護更多人的初衷嗎?”
秦誼看著莫離說道:“你原來是為了保護更多人,所以才保護這個秩序,可是現在你為了這個秩序,殺了更多人。”
“開始的時候,你把人命放在秩序之前;現在,你把人命放在了秩序之後。”
這次莫離理解了,秦誼說的本心是什麽意思了。
秦誼認為秩序是為了保護更多人而存在的,所以不該為了維持秩序,殺了更多人。
這是本末倒置。
而最核心的觀點就是,你殺人,到底是為了保護人,還是為了保護秩序。
兩者看似相差不大,但從本心上來說,失之毫厘謬以千裏。
莫離理解的秦誼的邏輯,可是,他還是有些不明白。
秩序是為了保護更多人,那保護秩序,難道不是最重要的嗎?
所以他又問:“如果保護秩序可以保護更多的人,那麽,怎麽分辨,保護秩序的本心是什麽呢?”
秦誼回答道:“自由心證。”
莫離看著他,他繼續解釋道:“從外觀上,或許難以分辨,但你自己,能騙過自己的心嗎?”
要認清本心,說著簡單,其實極為不易。
就像學校裏的老師維持班級秩序,你說他到底是為了學生,還是為了掛在門口的流動紅旗?
所以這一整天,莫離在懲處犯規的人的時候,總感覺格外別扭。
他經常轉頭去看秦誼,希望他能給出一些意見。
秦誼歎了口氣,也隻得上去分說,確確實實有惡行的就懲罰,沒有確鑿證據的就放了。
這讓莫離更加別扭,就像一個分口糧的人,給國人的就更多,給臉上有字的奴隸的就隻有一半左右。
但就因為他辯解,是因為他不是故意這樣,隻是用勺舀飯,總會有多有少。
就這樣,秦誼竟然真的將他放了,原因是並不能有證據現實,他是主觀上犯這個錯的。
因為奴隸分到同樣多的粥的也有不少。
莫離沒有和秦誼爭辯,一來是因為尊敬,二來是用秦誼的邏輯,這個人的確不能殺。
所以,莫離趕到格外的憋悶。
他總覺得有什麽地方不對,可是,他又說不出來。
之後,他問秦誼:“先生,為什麽你一定要放過他呢?”
秦誼回答:“因為人隻有一條命,所以再當你擁有了懲罰別人的權利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因為一旦犯錯,就是永遠不能改正的錯誤。”
“所以才寧可放過,不能誤殺嗎?”
秦誼點頭:“對。”
莫離感覺,這似乎又回到了才有幾千上萬個災民的時候,那個時候,對犯了錯的人,大多也就是這樣就放了。
這天晚上,莫問回來的時候,看見莫離正趴在桌上,悶悶不樂的樣子。
他走到對麵坐下,關心的問道:“我聽你田叔說,秦先生這兩天和你談了兩次,他們有些擔心你的心理狀況。”
莫離坐起身來,悶悶的點了點頭。
“那你覺得怎麽樣,有沒有感覺自己有什麽問題?”
莫離搖搖頭道:“我也不知道,可是這段時間,管著災民的秩序,我是感覺和原來有些不一樣了。”
他看著莫問說道:“原來跟著你走江湖的時候,看到有人行凶作惡,要麽就攔下了,或者直接就殺了。殺的也都是該殺的人。”
“最開始我們確定要定下比較嚴的規矩的時候,我也是這樣覺得的。”
“可是後來,我好像真的覺得,規矩更重要。隻有大家都守規矩了,那秩序才會更好。”
“但秦先生和我說,製定規矩,是為了保護更多人。而不能為了規矩,殺了更多不那麽該殺的人。”
“我感覺他說的也有道理,現在回想起來,這麽長時間,被我殺掉的,不該死的人或許也有不少。”
“可是我也沒覺得我就錯了。”
“今天一天,打根據秦先生的意思,放過了不少人。其中有一個少分粥給奴隸的人也被放了。因為秦先生說,沒有直接證據證明那個人是真的存心少分粥給奴隸的。”
“我覺得這不對,就是我們沒打下青石城之前,遇到這樣的人,我們也都是殺了的。到現在,反而不能殺了。”
“可是我又不知道,是哪裏不對。”
他看著父親問道:“爹,你說,我該怎麽做,才是對的呢?”
莫問想了想,笑了一下,道:“其實你做的不錯,秦先生說的也沒錯。隻是我們走的路,和秦先生他們走的不是同一條。”
“秦先生他們是修道之人,秦先生不讓你殺人,是為了讓你有仁善之心,是擔心你殺人太多,而對人命缺乏了應有的敬畏。”
說到這裏,他看著兒子說道:“秦先生他們是好心,是擔心你以後變成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惡魔。你要謝謝他們。”
“但是你也沒錯,我們是練武之人,練武之人,就該快意恩仇。就是鋤強扶弱,懲惡揚善。”
“但現在我們帶著這麽多災民,情況就要比我們走江湖的時候,複雜很多。”
“就像我們為什麽會在打下青山城之後,把規矩定的這麽嚴。”
“那是因為,如果像秦先生他們說的,凡事都要講證據,可殺可不殺的人都不殺的話,那很多人就會通過不斷的犯一些小的過錯,來獲得本該是別人的東西。”
“而那一點東西,在大家都是災民的時候,很可能就意味著那個人是否能活下去。”
“所以我們把規矩定得這麽嚴。”
“也很顯然,從青山城之後,災民之中的秩序就好了很多。這就證明我們沒做錯。”
“這也是我說你沒做錯的原因。”
“但是你要記住,這些所有的規矩,隻適用於災民團體之中,不是這個時間,這種情況,你如果還這樣做,那就肯定錯了。”
莫離點了點頭,道:“父親也認為,那個人是該殺的嗎?”
莫問點頭道:“當然是該殺的。”
“這個世界上,規矩很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都會有不同的規矩。”
“秦先生他們是官,判人對錯,才需要確鑿的證據。這是他們的規矩。”
“但我們老刀堂的規矩就是,隻要自己親眼看到了,就是證據。不管他有心還是無心,他都犯了原來頂下的規矩,他自然就該殺。”
“就像我們老刀堂的人,很多時候,在秦先生他們這樣的官吏眼中,我們也是該殺之人一樣。”
莫離似乎是懂了,他問:“是因為我們的規矩和秦先生他們不同,所以秦先生才會認為我錯了,對嗎?”
莫問道:“對也不對。秦先生他們更多是擔心你殺人太多,而變成一個嗜殺之人。就像你昨天殺的那個叫宋雨的孩子。那個人就是可以不殺的。”
“我們維持災民之間的秩序,不可能做到秦先生他們說的那樣,凡事都要證據確鑿。但是也不能因為,我覺得他該殺,所以我們就殺人。”
“因為當時你並沒有聽見他叫阿財是奴隸,那塊魚肉也不是他自己直接從阿財手中拿走的。而且其他人也證明,他也曾經把自己的食物分給阿財。”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就應該認為,他們真的隻是交換食物。因為一個人,若是願意把自己的食物分給自己的奴隸,哪怕他是依然把自己當主人,但也不是一個該殺之人。”
莫離的情緒又低落下來,他說:“可是我也擔心,有更多這樣的事情發生。”
莫問點頭道:“這就是秦先生怪罪你的地方,你殺這個人,並不是因為他真的那麽該殺,而是為了震懾其他人,為了維持這個秩序。”
“這件事情,你確實做錯了。我剛才之所以說你做的也不算錯,就是因為你這麽做,並不是因為你喜歡殺人,而是為了維持這個秩序。”
“秦先生他是道家真人,道德比別人高很多。所以他認為,你即使不是因為嗜殺而殺了人,但也同樣把罪責加在不該承擔這個罪責的人身上,所以你錯了。”
“包括後麵說的,要證據確鑿,也是這個原因。因為他們的道德約束他們,不能冤枉無辜之人。”
“而我說你也不算錯,是因為在這樣的環境下,為了維持秩序,而把規矩執行得很嚴苛,並不能說,你的心真的就壞了。”
“不管是為了規矩,還是為了最先保護更多人的初衷。隻要你不是因為私欲殺人,那麽你的出發點就是好的。所以說,你也不算錯。”
莫問說到這裏,很嚴肅的看著莫離說道:“但是,秦先生的話,你還是要聽的。在災民中,我們是規矩的守護者,所以可以殺一些人。但是以後我們行走江湖的時候,我們就要確定,那個人真的很該殺了,才可以動手。你不要有一天,真的讓自己變成一個嗜殺之人。”
莫離點了點頭,道:“我記住了,在災民之中,我會守住規矩。以後行走江湖,我會牢記秦先生說過的以人為本,盡量做到證據確鑿。”
莫問摸了摸兒子的頭,道:“你要記住你這句話,要做一個好人。如果有一天,你變壞了,不僅是我會難過,你娘在地下,也會傷心的。”
莫離有些紅了眼眶,他保證道:“我一定不會變成壞人,不會讓你和母親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