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短暫而激烈的戰鬥,在遠處的城頭,秦誼和田進從頭看到了尾。
就算再如何厭惡,鄙視這群土匪,此時的秦誼也說不出什麽抨擊的話。
田進感歎道:“真英雄也。”
秦誼搖頭:“算是勇士,卻非英雄。”
田進問:“為了家人,甘願一死,也非英雄?”
秦誼道:“為了親人,願意犧牲,此乃人之天性,算不得英雄。”
田進問:“那什麽人才算英雄?”
秦誼沉吟片刻,道:“為家國天下,為社稷黎民,負重前行,慷慨赴死,才算英雄。”
田進笑問:“莫兄在老師眼裏,可算英雄?”
秦誼道:“半年之前,他算豪傑,現在,他是英雄。”
田進忽然又問:“老師算是為家國天下,負重前行;莫兄算是為,黎民百姓,拋卻生死。莫兄與老師,誰上誰下?”
秦誼愣了一下,田進問的明麵上是兩個人,誰更英雄,但內裏卻是問,天下與百姓,誰更重。
對於秦誼來說,天下就是百姓,百姓就是天下。
他說:“天下安,則百姓安。”
田進再問:“若百姓不安,則如何?”
他看著邊上這些災民示意,這些就是不安的百姓。
秦誼有些詫異田進今天的尖銳,他這是要把天下和百姓對立起來。這樣的道,未免有些極端。
他說:“百姓不安,則天下亂;天下不安,則人人皆受其害。”
他在勸誡自己的弟子,百姓和天下就是一體的,這也是當初,朝堂之上袞袞諸公對關外三郡的災情選擇了袖手旁觀,而他極力反對的緣故。
到現在,他依然堅持。
田進卻沒聽勸誡,他更直接的問出來。
他說:“關外三郡,宛州三分之一的百姓死於非難,朝堂之上,袞袞諸公,笑逐顏開。”
“此刻,大周無恙,關外三郡何安?”
秦誼沉默下來,若說關外三郡隻是羈縻,不是大周,則宛州城外,何處是大周?
田進再問:“若此時關外三郡百姓未死,劍指宛州,先生立於青霞關外,如何自處?”
若是以往,秦誼當然堅決平叛,然而關外三郡百姓,隻是為了求活,又有何辜?
百姓和天下如果一體,關外三郡便不至於一片白地。
田進的問題,擊中他本道的要害。
若他選平叛,則背叛了‘以人為本’之道;若不選平叛,就把百姓放到了天下之前。
然而他是大周三朝忠臣,曾經的兩大柱石,怎能由如此大逆不道的想法,這與他先前所憤怒的那些奴隸擁立莫問,有何區別?
他第一次發現,自己的本道竟然無處立足。
他有些失魂落魄,在到了青衣城之後,稍微恢複的道心,再次幾乎徹底崩潰。
難道自己一生的堅持,都隻是虛妄的假象?
自己的得意弟子,粉碎了自己的本道。
田進看著先生的樣子,有些後悔。自己或許,本不該如此打擊先生。
但人生苦短,唯道永恒。
他以前走的是自己先生所走的道路,但現在,他卻看不見前路在哪兒。
……
戰鬥結束後,城頭和城外都陷入了沉默之中。
好一會兒後,朱顯真才獨自走到了城牆之下,他含著悲痛,對城頭的莫問問道:“莫舵主可允我等所求?”
莫問搖頭道:“罪惡難消。”
朱顯真沉默了一會兒,才又開口道:“既如此,請莫舵主先允許我等,先收葬家人。”
這五千人,不管有沒有血緣,都是他們的家人,都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
莫問沒有擔心他們會趁機攻城,如果他們真這麽傻,隻能讓先前這五千人,白白死了。
莫問道:“準。”
城外的人群中,走出來一萬多人,到城下,城頭之上,將那些死去的土匪屍體,搬了回去,他們都沒帶武器。
他們紅著眼睛,流著淚,卻一聲不發。
他們恨莫問,恨城牆之上的餓鬼,卻沒有朝他們露一個仇恨的眼神。
他們低垂著頭顱,沉默的搬運著家人的屍體,沉默的離開城頭。
然後,將這些屍體,集中到一處潮濕的小山穀裏麵,簡單而鄭重的埋葬。
這時候,那些家人才開始嚎啕大哭。
撕心裂肺,聞者斷腸。
朱顯真親自安葬李俊,死後的李俊,一臉安詳。
他並不恐懼,求仁得仁。
朱顯真跪在墳前,叩首。
自始至終,一言未發。
然後又在沉默之中,安葬了自己的親兄弟,朱猛,虎頭嶺的三當家,以殘忍詭變而威懾周圍其他山寨的虎頭嶺的三當家,此刻臉上,反而一臉的茫然。
朱顯真為親兄弟親自蓋上了土,然後跪在墳前,手僵硬的在份上拍了拍,像小時候,拍著弟弟的頭。
他起身,看著差不多已經埋葬好所有家人的這些土匪,大聲叫道:“感覺自己該死的,認為自己可死的,認為自己還算條漢子的,出來三萬個。”
他就這麽站在小山包上,靜靜的看著這些還在哭泣的土匪。
哭聲漸漸弱了下去,然後山穀裏,一片死寂。
終於有人站了出來,毫不畏懼,猶如他們的先行者。
有人想要出來,被媳婦和孩子死死抱住。
他一巴掌一巴掌的抽在媳婦的臉上。
他紅著眼睛,每一巴掌都很用力。
媳婦的臉迅速的腫了起來,嘴角流血,卻死活不放手,不吭一聲。
他留著眼淚,掰開媳婦抱在腰上的手,然後抱了抱孩子,轉身出列。
有人顫抖著腿,臉色慘白,還是顫顫巍巍的走了出來。
有人閉上眼睛歎了口氣,用力錘了一下旁邊的土地,站了出來。
一刻鍾之後,土匪中間站了兩萬多人。
一直看著的朱顯真再次開口,大喊道:“還不夠,出來。”
他的眼睛嚴厲的掃過那些站在後麵的土匪,怒吼道:“都他娘的出來,這會兒,誰要是敢在後麵縮著,老子先砍了他。”
那些縮在後麵的人終於還是陸陸續續的走了出來。
一刻鍾之後,三萬人站在了人群中心。
朱顯真一個個掃視過這些人,有老的,有年輕的;有毫不畏懼的,有手腳酸軟的。
他走到了這群人的前麵,然後,轉身,對著那些圍在外麵的家人,高聲喊道:“諸位老少爺們,以後,我們的家人就靠你們了,照顧好家裏的老人孩子。”
說完,他躬身拜了下去。
身後的三萬人跟著拜下。
外麵的那些人羞愧的還拜下去。
這些人都沒開口,卻都在心裏做了保證,保證照顧好所有的人。
朱顯真起身,道:“走,請諸位隨我赴死。”
朱顯真一馬當先,走在最前麵。
前方的人讓開一條道路,淚水連連的目送這些,跟著赴死的家人。
朱顯真來到城牆之下,仰頭大叫:“莫舵主,虎頭嶺大當家朱顯真,帶領三萬弟兄,前來求死。”
看到這副場麵,就連莫問也沉默了一會兒,他甚至有一瞬間的心軟,想要讓這些人就此入城。
他心裏對自己說,這群人,以後能改過自新,做個好人了。
但他終究還是沒有下令開城門。
有些罪惡,需要用鮮血,許多的鮮血,才能洗淨。
二十萬人的罪惡,五千人的鮮血太少。
他說:“請。”
朱顯真帶頭衝向了城牆。
就算再如何厭惡,鄙視這群土匪,此時的秦誼也說不出什麽抨擊的話。
田進感歎道:“真英雄也。”
秦誼搖頭:“算是勇士,卻非英雄。”
田進問:“為了家人,甘願一死,也非英雄?”
秦誼道:“為了親人,願意犧牲,此乃人之天性,算不得英雄。”
田進問:“那什麽人才算英雄?”
秦誼沉吟片刻,道:“為家國天下,為社稷黎民,負重前行,慷慨赴死,才算英雄。”
田進笑問:“莫兄在老師眼裏,可算英雄?”
秦誼道:“半年之前,他算豪傑,現在,他是英雄。”
田進忽然又問:“老師算是為家國天下,負重前行;莫兄算是為,黎民百姓,拋卻生死。莫兄與老師,誰上誰下?”
秦誼愣了一下,田進問的明麵上是兩個人,誰更英雄,但內裏卻是問,天下與百姓,誰更重。
對於秦誼來說,天下就是百姓,百姓就是天下。
他說:“天下安,則百姓安。”
田進再問:“若百姓不安,則如何?”
他看著邊上這些災民示意,這些就是不安的百姓。
秦誼有些詫異田進今天的尖銳,他這是要把天下和百姓對立起來。這樣的道,未免有些極端。
他說:“百姓不安,則天下亂;天下不安,則人人皆受其害。”
他在勸誡自己的弟子,百姓和天下就是一體的,這也是當初,朝堂之上袞袞諸公對關外三郡的災情選擇了袖手旁觀,而他極力反對的緣故。
到現在,他依然堅持。
田進卻沒聽勸誡,他更直接的問出來。
他說:“關外三郡,宛州三分之一的百姓死於非難,朝堂之上,袞袞諸公,笑逐顏開。”
“此刻,大周無恙,關外三郡何安?”
秦誼沉默下來,若說關外三郡隻是羈縻,不是大周,則宛州城外,何處是大周?
田進再問:“若此時關外三郡百姓未死,劍指宛州,先生立於青霞關外,如何自處?”
若是以往,秦誼當然堅決平叛,然而關外三郡百姓,隻是為了求活,又有何辜?
百姓和天下如果一體,關外三郡便不至於一片白地。
田進的問題,擊中他本道的要害。
若他選平叛,則背叛了‘以人為本’之道;若不選平叛,就把百姓放到了天下之前。
然而他是大周三朝忠臣,曾經的兩大柱石,怎能由如此大逆不道的想法,這與他先前所憤怒的那些奴隸擁立莫問,有何區別?
他第一次發現,自己的本道竟然無處立足。
他有些失魂落魄,在到了青衣城之後,稍微恢複的道心,再次幾乎徹底崩潰。
難道自己一生的堅持,都隻是虛妄的假象?
自己的得意弟子,粉碎了自己的本道。
田進看著先生的樣子,有些後悔。自己或許,本不該如此打擊先生。
但人生苦短,唯道永恒。
他以前走的是自己先生所走的道路,但現在,他卻看不見前路在哪兒。
……
戰鬥結束後,城頭和城外都陷入了沉默之中。
好一會兒後,朱顯真才獨自走到了城牆之下,他含著悲痛,對城頭的莫問問道:“莫舵主可允我等所求?”
莫問搖頭道:“罪惡難消。”
朱顯真沉默了一會兒,才又開口道:“既如此,請莫舵主先允許我等,先收葬家人。”
這五千人,不管有沒有血緣,都是他們的家人,都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
莫問沒有擔心他們會趁機攻城,如果他們真這麽傻,隻能讓先前這五千人,白白死了。
莫問道:“準。”
城外的人群中,走出來一萬多人,到城下,城頭之上,將那些死去的土匪屍體,搬了回去,他們都沒帶武器。
他們紅著眼睛,流著淚,卻一聲不發。
他們恨莫問,恨城牆之上的餓鬼,卻沒有朝他們露一個仇恨的眼神。
他們低垂著頭顱,沉默的搬運著家人的屍體,沉默的離開城頭。
然後,將這些屍體,集中到一處潮濕的小山穀裏麵,簡單而鄭重的埋葬。
這時候,那些家人才開始嚎啕大哭。
撕心裂肺,聞者斷腸。
朱顯真親自安葬李俊,死後的李俊,一臉安詳。
他並不恐懼,求仁得仁。
朱顯真跪在墳前,叩首。
自始至終,一言未發。
然後又在沉默之中,安葬了自己的親兄弟,朱猛,虎頭嶺的三當家,以殘忍詭變而威懾周圍其他山寨的虎頭嶺的三當家,此刻臉上,反而一臉的茫然。
朱顯真為親兄弟親自蓋上了土,然後跪在墳前,手僵硬的在份上拍了拍,像小時候,拍著弟弟的頭。
他起身,看著差不多已經埋葬好所有家人的這些土匪,大聲叫道:“感覺自己該死的,認為自己可死的,認為自己還算條漢子的,出來三萬個。”
他就這麽站在小山包上,靜靜的看著這些還在哭泣的土匪。
哭聲漸漸弱了下去,然後山穀裏,一片死寂。
終於有人站了出來,毫不畏懼,猶如他們的先行者。
有人想要出來,被媳婦和孩子死死抱住。
他一巴掌一巴掌的抽在媳婦的臉上。
他紅著眼睛,每一巴掌都很用力。
媳婦的臉迅速的腫了起來,嘴角流血,卻死活不放手,不吭一聲。
他留著眼淚,掰開媳婦抱在腰上的手,然後抱了抱孩子,轉身出列。
有人顫抖著腿,臉色慘白,還是顫顫巍巍的走了出來。
有人閉上眼睛歎了口氣,用力錘了一下旁邊的土地,站了出來。
一刻鍾之後,土匪中間站了兩萬多人。
一直看著的朱顯真再次開口,大喊道:“還不夠,出來。”
他的眼睛嚴厲的掃過那些站在後麵的土匪,怒吼道:“都他娘的出來,這會兒,誰要是敢在後麵縮著,老子先砍了他。”
那些縮在後麵的人終於還是陸陸續續的走了出來。
一刻鍾之後,三萬人站在了人群中心。
朱顯真一個個掃視過這些人,有老的,有年輕的;有毫不畏懼的,有手腳酸軟的。
他走到了這群人的前麵,然後,轉身,對著那些圍在外麵的家人,高聲喊道:“諸位老少爺們,以後,我們的家人就靠你們了,照顧好家裏的老人孩子。”
說完,他躬身拜了下去。
身後的三萬人跟著拜下。
外麵的那些人羞愧的還拜下去。
這些人都沒開口,卻都在心裏做了保證,保證照顧好所有的人。
朱顯真起身,道:“走,請諸位隨我赴死。”
朱顯真一馬當先,走在最前麵。
前方的人讓開一條道路,淚水連連的目送這些,跟著赴死的家人。
朱顯真來到城牆之下,仰頭大叫:“莫舵主,虎頭嶺大當家朱顯真,帶領三萬弟兄,前來求死。”
看到這副場麵,就連莫問也沉默了一會兒,他甚至有一瞬間的心軟,想要讓這些人就此入城。
他心裏對自己說,這群人,以後能改過自新,做個好人了。
但他終究還是沒有下令開城門。
有些罪惡,需要用鮮血,許多的鮮血,才能洗淨。
二十萬人的罪惡,五千人的鮮血太少。
他說:“請。”
朱顯真帶頭衝向了城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