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吵嚷不堪的朝堂之上,大將軍馬醇狼狽不堪。
雖然早已有了心理準備,但真正站在這大殿之上,聽著對自己狂風暴雨一樣的彈劾,心中還是難免憤怒,難免悲涼。
朝堂之上的大部分人,對自己大肆抨擊。似乎自己真的罪該萬死,無惡不作。
但他們之中的很多人,在半個月之前,都還對自己卑躬屈膝,仰以為靠山。
其中抨擊最厲害的莫過於因為秦誼失勢之後,登上禦史中丞之位的高琦。
他向周天子進言:“大將軍馬醇為給其侄子馬麟謀求功勞,竟然任命一個連行軍打仗都不會的紈絝子弟為平西將軍。
此為因私廢公,有此,方有後麵馬麟棄城而逃,葬送三萬大周軍隊之事。
所以,大將軍馬醇,因私廢公,罪無可恕。
此為一也。
其二,馬麟自青衣城逃回宛州之後,大將軍竟然不將事情稟報陛下,而是將其藏匿家中,直達半月之久。
此為藏匿元凶,該以同罪論處。
此為二也。
其三,大將軍馬醇明知青衣城陷落,三萬大軍,被困孤城。大將軍馬醇竟然不聞不問,甚至隱瞞其事實,以致錯失救援之機。
以一人之私,而坐視三萬大軍死於非命。
此為欺上瞞下,濫權瀆職,罪無可恕。
此三大罪狀,每一條都是死罪。
大將軍都難辭其咎,都罪無可恕。
請陛下,斬殺大將軍馬醇,與其侄子馬麟,以安天下民心,以平軍中憤怒。”
高琦說完,跪在地上,雙手捧著厚厚的奏折,裏麵樁樁件件,都是大將軍馬醇與其侄子馬麟大大小小的罪狀。
事無巨細,詳盡無比。
他雙手高舉奏折,一個響頭磕在地上,腦門上都磕出一個血印。
他聲音沉痛而激昂,眼中含淚。
他說:“除此之外,微臣還搜證例舉了大將軍罪狀十八條,其侄子馬麟罪狀三十六件。樁樁件件,微臣都一一查證,絕無虛假哄瞞之舉,請陛下過目。”
高琦話音剛落,大殿上便靜了一下。
他們都沒有想到,高琦竟然做得如此的詳盡。無數人看著他,都隻覺得他如此的剛正不阿。如同兩個月之前被貶的秦誼。
侍禦史奏折接了上去,周天子翻看著那厚厚的奏折,眼睛卻看著馬醇。
現在連他都有些懷疑,大將軍馬醇,是不是真的這樣的十惡不赦了。
大將軍馬醇心中一片冰涼,他轉頭看著貌似剛直不阿的高琦,忍不住冷笑道:“兩個月之前,秦大夫被貶,你也是如此的慷慨激昂。陳述秦大人十大罪狀。
半月之前,你還在老夫府上,自稱門下走狗。
今天,你卻又在朝堂之上,列陳老夫十八條罪狀。”
他說:“如此厚顏無恥之人,老夫當日瞎了眼,舉薦你當這個禦史中丞。”
眾人看著高琦的背影,此時才恍然大悟。
這才是大家印象之中的高大人嘛。
高琦臉色不變,大義淩然的道:“當吃參秦大人,是因為秦大人確實有失;今日再次參大將軍您,也是因為您確實罪無可恕。”
“下官雖位卑言輕,但也忠君,對於原來大將軍的功績,也深感佩服。所以願意稱門下走狗。”
“但現在,下官既然知道你竟然欺瞞著陛下,欺瞞著朝堂眾臣,下官自然也該站出來,為陛下除此大患。”
馬醇冷笑一聲:“大患?”
他不再理會這些彈劾,轉頭麵向周天子,大禮跪下,頭貼在地上,道:“老臣自知罪無可恕,然馬家一脈,如今隻剩侄子馬麟一人,臣兩個兒子,皆在軍陣之中喪身。”
“還望陛下,念在馬家數代,一直對大周忠心耿耿,饒過馬麟,為馬家留一脈香火。”
“至於高禦史所說的三條罪狀,老臣無可辯駁,願憑陛下處置。”
所有人都愣住了,沒有人能想到,馬醇竟然自己認罪,隻為保下紈絝侄子。
就連大殿之上坐著的姬環,也都愣了一下。
畢竟商量的時候,說好的是認罪告老啊。
你現在說憑我處置,我怎麽定罪?
還好,他已經登基十年(嗯嗯,又修改了一下雲國代秦,燕國被滅,還有南岐入周的時間。前麵還沒改好。)已經頗有臨危不變的本領。
他隨手將高琦的折子扔到一邊,對著眾臣說道:“大將軍教侄無方,但念起一生忠勇,為大周立下無數功勞,而又年老體衰,所以判其因功折罪,貶去大將軍之職,準其告老還鄉。”
他說道這裏,又頓了一下,接著說道:“其侄子馬麟,雖然罪無可恕,但念馬家人丁單薄,吾亦不忍馬家斷了香火。所以,貶去平西將軍之職,判其三年勞役。留其一命,為馬家傳接香火。”
這算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一些人鬆了口氣,但高琦等人則是心有不甘。
但作為擅長察言觀色的官員,他們都已經明白了周天子的態度,再說下去,難免會讓周天子心生不滿,所以也都閉口不言。
馬醇叩首,道:“謝陛下。”
姬環看著馬醇,點了點頭,道:“老將軍起來吧。”
然後又看著高琦,笑道:“高中丞忠於王事,勤勉有加,賜金十萬,嘉其忠直。還望你不負朕的厚望。”
高琦感激涕零,頭在地上磕個不停,並一麵高聲叫道:“多謝陛下,臣必不負隆恩。”
馬醇看著磕頭蟲似的高琦,又看看上麵的姬環,眼中閃過一絲幽光。
下麵的眾臣則是看著高琦的背影,若有所思。
這件事情結束,朝會卻還沒有結束。
關於青衣城的事情,需要一個決斷。
但這一切,與大將軍馬醇沒有關係了。
他被摘下官帽,帶出大殿。
走到殿外,回首這座自己往來數十年的大殿,歎息一聲,悵然若失。
當了一輩子的官,本以為對‘官’的本性都早已經清清楚楚。
但是這樣的善變,這樣猛烈的抨擊自己。
人性之惡,隻讓他在殿外,都覺得惡心。
離開也好,與那些人,同處一殿之內,隻怕以後連空氣也不能聞了。
但隨即,卻又自嘲的笑了一下。
惡心也隻能忍著,不然自己這般支持南岐,所為何來。
隻是,今後,恐怕就得侄子馬麟來感受這種惡心了。
他的腳步竟然有些輕快,與秦誼當初離開時候的那種沉重,形成了兩種對比。
而他,現在還不知道,秦誼昨天已經死了。
死在了十二樓的殺手手中。
雖然早已有了心理準備,但真正站在這大殿之上,聽著對自己狂風暴雨一樣的彈劾,心中還是難免憤怒,難免悲涼。
朝堂之上的大部分人,對自己大肆抨擊。似乎自己真的罪該萬死,無惡不作。
但他們之中的很多人,在半個月之前,都還對自己卑躬屈膝,仰以為靠山。
其中抨擊最厲害的莫過於因為秦誼失勢之後,登上禦史中丞之位的高琦。
他向周天子進言:“大將軍馬醇為給其侄子馬麟謀求功勞,竟然任命一個連行軍打仗都不會的紈絝子弟為平西將軍。
此為因私廢公,有此,方有後麵馬麟棄城而逃,葬送三萬大周軍隊之事。
所以,大將軍馬醇,因私廢公,罪無可恕。
此為一也。
其二,馬麟自青衣城逃回宛州之後,大將軍竟然不將事情稟報陛下,而是將其藏匿家中,直達半月之久。
此為藏匿元凶,該以同罪論處。
此為二也。
其三,大將軍馬醇明知青衣城陷落,三萬大軍,被困孤城。大將軍馬醇竟然不聞不問,甚至隱瞞其事實,以致錯失救援之機。
以一人之私,而坐視三萬大軍死於非命。
此為欺上瞞下,濫權瀆職,罪無可恕。
此三大罪狀,每一條都是死罪。
大將軍都難辭其咎,都罪無可恕。
請陛下,斬殺大將軍馬醇,與其侄子馬麟,以安天下民心,以平軍中憤怒。”
高琦說完,跪在地上,雙手捧著厚厚的奏折,裏麵樁樁件件,都是大將軍馬醇與其侄子馬麟大大小小的罪狀。
事無巨細,詳盡無比。
他雙手高舉奏折,一個響頭磕在地上,腦門上都磕出一個血印。
他聲音沉痛而激昂,眼中含淚。
他說:“除此之外,微臣還搜證例舉了大將軍罪狀十八條,其侄子馬麟罪狀三十六件。樁樁件件,微臣都一一查證,絕無虛假哄瞞之舉,請陛下過目。”
高琦話音剛落,大殿上便靜了一下。
他們都沒有想到,高琦竟然做得如此的詳盡。無數人看著他,都隻覺得他如此的剛正不阿。如同兩個月之前被貶的秦誼。
侍禦史奏折接了上去,周天子翻看著那厚厚的奏折,眼睛卻看著馬醇。
現在連他都有些懷疑,大將軍馬醇,是不是真的這樣的十惡不赦了。
大將軍馬醇心中一片冰涼,他轉頭看著貌似剛直不阿的高琦,忍不住冷笑道:“兩個月之前,秦大夫被貶,你也是如此的慷慨激昂。陳述秦大人十大罪狀。
半月之前,你還在老夫府上,自稱門下走狗。
今天,你卻又在朝堂之上,列陳老夫十八條罪狀。”
他說:“如此厚顏無恥之人,老夫當日瞎了眼,舉薦你當這個禦史中丞。”
眾人看著高琦的背影,此時才恍然大悟。
這才是大家印象之中的高大人嘛。
高琦臉色不變,大義淩然的道:“當吃參秦大人,是因為秦大人確實有失;今日再次參大將軍您,也是因為您確實罪無可恕。”
“下官雖位卑言輕,但也忠君,對於原來大將軍的功績,也深感佩服。所以願意稱門下走狗。”
“但現在,下官既然知道你竟然欺瞞著陛下,欺瞞著朝堂眾臣,下官自然也該站出來,為陛下除此大患。”
馬醇冷笑一聲:“大患?”
他不再理會這些彈劾,轉頭麵向周天子,大禮跪下,頭貼在地上,道:“老臣自知罪無可恕,然馬家一脈,如今隻剩侄子馬麟一人,臣兩個兒子,皆在軍陣之中喪身。”
“還望陛下,念在馬家數代,一直對大周忠心耿耿,饒過馬麟,為馬家留一脈香火。”
“至於高禦史所說的三條罪狀,老臣無可辯駁,願憑陛下處置。”
所有人都愣住了,沒有人能想到,馬醇竟然自己認罪,隻為保下紈絝侄子。
就連大殿之上坐著的姬環,也都愣了一下。
畢竟商量的時候,說好的是認罪告老啊。
你現在說憑我處置,我怎麽定罪?
還好,他已經登基十年(嗯嗯,又修改了一下雲國代秦,燕國被滅,還有南岐入周的時間。前麵還沒改好。)已經頗有臨危不變的本領。
他隨手將高琦的折子扔到一邊,對著眾臣說道:“大將軍教侄無方,但念起一生忠勇,為大周立下無數功勞,而又年老體衰,所以判其因功折罪,貶去大將軍之職,準其告老還鄉。”
他說道這裏,又頓了一下,接著說道:“其侄子馬麟,雖然罪無可恕,但念馬家人丁單薄,吾亦不忍馬家斷了香火。所以,貶去平西將軍之職,判其三年勞役。留其一命,為馬家傳接香火。”
這算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一些人鬆了口氣,但高琦等人則是心有不甘。
但作為擅長察言觀色的官員,他們都已經明白了周天子的態度,再說下去,難免會讓周天子心生不滿,所以也都閉口不言。
馬醇叩首,道:“謝陛下。”
姬環看著馬醇,點了點頭,道:“老將軍起來吧。”
然後又看著高琦,笑道:“高中丞忠於王事,勤勉有加,賜金十萬,嘉其忠直。還望你不負朕的厚望。”
高琦感激涕零,頭在地上磕個不停,並一麵高聲叫道:“多謝陛下,臣必不負隆恩。”
馬醇看著磕頭蟲似的高琦,又看看上麵的姬環,眼中閃過一絲幽光。
下麵的眾臣則是看著高琦的背影,若有所思。
這件事情結束,朝會卻還沒有結束。
關於青衣城的事情,需要一個決斷。
但這一切,與大將軍馬醇沒有關係了。
他被摘下官帽,帶出大殿。
走到殿外,回首這座自己往來數十年的大殿,歎息一聲,悵然若失。
當了一輩子的官,本以為對‘官’的本性都早已經清清楚楚。
但是這樣的善變,這樣猛烈的抨擊自己。
人性之惡,隻讓他在殿外,都覺得惡心。
離開也好,與那些人,同處一殿之內,隻怕以後連空氣也不能聞了。
但隨即,卻又自嘲的笑了一下。
惡心也隻能忍著,不然自己這般支持南岐,所為何來。
隻是,今後,恐怕就得侄子馬麟來感受這種惡心了。
他的腳步竟然有些輕快,與秦誼當初離開時候的那種沉重,形成了兩種對比。
而他,現在還不知道,秦誼昨天已經死了。
死在了十二樓的殺手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