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ss=maintext>第十六卷  一封柬送半璿圖  三人詩合雙文錦</b>


    詩曰:


    文士才堪任棟梁,佳人質比蕙蘭香。


    龍章寵錫侯門日,留得聲名萬古揚。


    話說興元自柳公去後,百姓感念其德,建祠立碑,以誌慕思。不一日,朝廷降詔,以李茂貞謀反,理當誅戮,其部將去逆從順,免其擅殺主帥之罪,悉撥與薛尚武管轄。尚武撫慰許順、褚回,擢為上將,其餘將校仍前委用。凡一應經略事,宜遵照柳公舊規,更不改變。又見太守劉繼虛廉謹愛民,常請他到帥府共商政務。自此,軍民悅服,興元一路,安堵無事,不在話下。


    且說柳公奉旨還朝,將到京師,梁生出城迎接,設席郵亭,把盞賀喜。柳公命將公子劉哥抱出與梁生看。梁生見他生得眉清目秀,相貌不凡,拱手稱賀。因述昔日賴本初所言,劉仙官送子之夢。柳公暗自驚異,便也把夢見劉虛齋來托生之話,述與梁生聽了,且囑梁生不可道破。梁生聽說,咄咄稱奇。正是:


    再世重來舊地,轉生不認前人。夢蘭托夢蕙之身,偶爾假言借體;劉公入柳公之室,儼然另自投胎。收他人之女為已女,不過接木移花;取他人之父為我兒,真正屬毛離果。欒雲之為楊棟,螟蛉雖續箕裘;虛齋之化劉哥,熊羆實承堂構。朝廷錄劉氏之後,本是柳公福之子孫;鬼神延柳公之宗,即使劉氏繼其香火。桑公送子,以報今生養女之恩;夢錫認親,卻忘前世贈祖之德。一天明鏡高懸,果然是是非非無爽報,九地法輪常轉,那知明明白白有源頭。


    閑話休煩,卻說柳公當日入朝麵君,便欲拜還相印,告老歸鄉。天子再三慰留,柳公固辭。天子乃命梁生權署相印,柳公暫假休沐五日,一至朝堂議事。於是,柳公即將家眷寓居梁生府第,就於府中大排筵宴,與梁生夫婦歡敘。飲宴之間,柳公說起小白馬救主之異,夢蘭、夢蕙亦述房判官顯聖之奇,各各驚歎。柳公聞說回文半錦為神人取去,因對梁生道:“賢婿雙姝並合,可謂喜上添喜,偏是那兩半回文,不但不能成雙,連這一半也失去了。”梁生道:“想此錦本係神物,故仍為神人取去。”柳公道:“若雲神物不留人間,何不連那半幅也取了去?今止留半錦於宮中,竟使璿璣圖不成完壁?”夢蘭、夢蕙道:“神人取錦之時,原許異日送還,或者此錦終須複合。”正議論間,忽見梁忠拿著一封柬帖進稟道:“門役傳報說,外麵有個老和尚,口稱奉神人之命,特將這柬帖來送與狀元爺。”梁生疑異道:“卻又作怪,是何神人,怎生有柬帖送我?”忙接來拆開看時,內中並沒甚柬帖,卻封著一件東西。你道是甚東西,原來就是前日失去的回文半錦。眾俱驚喜。梁生便命傳喚那老和尚進來。少傾,門役引那和尚至後堂,打了問訊,立於階下。梁生正欲詢問,隻見梁忠站在旁邊,把那和尚仔細看了一看,說道:“這和尚好生麵熟。”那和尚便看著梁忠笑道:“梁大叔還認得貧僧麽?貧僧原是襄州人,俗姓賴,排行第二,賴君遠即我族兄。我當初因欲送侄兒賴本初到府上,曾相喚你過來。”梁忠點頭道:“原來就是賴二老。”梁生道:“既是賴二老,與我有親。”便命梁忠看坐來,與他坐了。問他:“這回文半錦是何人叫你送來的?”和尚道:“貧僧不曉得什麽回文半錦,隻因前日在城外化齋,路遇一位官人,將這封柬帖付我,說道:‘你拿去送與梁狀元,管教你下半世吃著不盡。’言訖,忽然不見。我料這官人必是神人,故依他言語,特來奉獻,卻不知其中是甚東西。”眾人聽說,互相驚愕。


    梁生細問賴二老:“你因何出家?叫甚法名?幾時到此?掛搭何處?”和尚道:“貧僧當初原靠手藝過活,後因年老眼昏,做不得手藝,無可營生。聞侄兒本初做了秀才,館穀甚韋,家道小康,特地去投奔他。不想他不肯收留,沒奈何,隻得在襄州普濟寺裏,削發為僧,法名叫做真行。隻因不會念經禮懺,隻做得個粗使僧人。後來遇一雲遊和尚,法名不昧禪師。他來到本寺,與本寺僧人都不相合,獨喜貧僧老實,收為徒弟,隨他雲遊至此。今現在京城外淨心庵中棲止。”梁生道:“那不昧和尚為甚與普濟寺眾僧不合?”真行道:“他初到寺中,見眾僧都在那裏念佛,他打個問訊道:‘遠方僧人特來投齋。’眾僧隻顧念佛,並不睬他。他又合掌道:‘你我都是出家人,何故相拒?’眾僧中一個厲聲答道:‘你要吃齋,須不是我們作主,你自去問當家師父。我們要緊念佛,你莫來纏擾。’他聽了這話,微微含笑,隨口說出四句言語道:‘出家又曰當家,試問家於何有?念佛非雲誦佛,還恐念不在斯。’眾僧聽說,怪他出言譏刺,故都與他不合。”柳公點頭道:“聽他這四句言語,定是個有意思的高僧。”因問他:“今為何不到城中大寺裏來,卻在城外小庵中住?”真行道:“他不喜熱鬧,故揀僻靜處結庵,每日隻在庵中坐禪,貧僧卻在外抄化齋糧度日。”梁生點頭稱善,便道:“你今後不消在外抄化,我自使人送齋糧,供給你師徒便了。”真行合掌道:“若蒙狀元爺如此喜舍,神人所言吃著不盡,信不謬矣。”梁生分付左右,準備素齋,與真行吃了。隨遣人挑著米,背著錢,命梁忠押著,送往淨心庵中。真行拜謝而去。梁生仍把半錦付與兩位夫人。夢蘭道:“妾家後半錦得之於天,君家前半錦得之於人。今前半錦為神人取去,又為神人送來,也算天之所賜了。”梁生道:“向恨全錦兩分,半錦又失,今幸半錦失而複得,真乃奇事。”正是:


    隻疑簪向少原失,誰道珠還合浦來。


    不說梁生慶幸半錦重來,且說梁忠押著錢米,同了真行,來到淨心庵,見了那不昧禪師,卻也有些麵熟。想了一回,忽然記起,原來就是昔年均州界上主仆失散之時,在草庵中指路的那個老和尚。當下,梁忠敘了些舊話,送上錢米,回至府中,述與梁生知道。梁生道:“此僧在幹戈搶攘之日,隻在草庵中獨坐,今在京師繁華之地,也隻在草庵中獨坐,定是個清涼法師,與那些趨炎附勢的俗僧大不相同。”柳公聽說,因對梁生道:“我感仙官送子,神馬報應之事,意欲延請高僧啟建道場,酬答神明默佑之德,並追薦那一班橫死孤魂。今就請這不昧禪師證盟法事,了此願心,何如?”梁生道:“嶽父所言正合鄙意,小婿竊念房判官既已報德,瑩波代死,實為可憐。賴本初既被鬼誅,白馬補債,亦為可哀也。須超度他一番,使脫離苦海。至於欒雲、時伯喜、賽空兒、賈二、魏七等諸人,彼此牽連,冤冤相報,何日是了。就是楊複恭、楊守亮、李茂貞,並興元被殺的許多叛兵,雖是他自作之孽,或亦劫運所使,仁人憫焉,嶽父若建設法會,超度孤魂,誠非常善果,宜速行之。”於是,柳公即遣人邀請不昧禪師到府商談。不昧使真行來回複道:“本師好靜惡囂,不願入城。若柳爺欲興法事,請即就庵中結壇。”柳公聽罷,盡服其高淡,便同梁生親往淨心庵拜望。隻見那不昧禪師,狀貌清奇,神情瀟灑,果不似俗僧行怪。相見畢,說起薦度孤魂之意,並述賴本初夢遊地府之事。不昧道:“有罪孤魂固當超度,即彼正直先賢,或掌修文院,或作閻羅王,或爵列天曹,或職領方嶽,然畢竟未免輪回。貧僧還願他離神入聖,超仙證佛,方為上乘。”梁生點頭道:“大師高論,開我茅塞,想我先人生平行善,本無罪可懺,然人子無窮之思,豈能免於薦度?”


    柳公見不昧言論高妙,因問善惡報應之理,畢竟如何。不昧道:“善惡報應之說,原為下乘人設法,今俗僧偏好言報應,誘人喜舍,以求福報。及至禍福不齊,或君子數奇,或惡人漏網,便疑果報無準,反足灰人修德之心。殊不知冥冥之中,不在一時一世算賬也。有消除前孽,也有受報來生,是以達人但辨善惡,不言禍福,隻淨持一心,使心上打得過,放得下便了。”柳公點首道:“吾師庵名淨心,號取不昧,果然名稱其實。” 梁生請問:“法事中應用僧眾幾何?庵地窄小,可要搭蓋敞宇?”不昧道:“凡修法事者,外相莊嚴,不若內心清淨。相公不必廣招僧眾,華飾道場,隻須貧僧淨心觀想,持念真經,每夜施放法食,懺罪度亡,如此九晝夜,足矣。”梁生依言,隻就淨心庵建壇供佛。柳公每日同梁生親至庵中拈香禮拜,至第九日圓滿。城外男女諸人多有來隨喜者,弄得淨心庵甚是熱鬧。圓滿後,次日,柳公、梁生再往庵中稱謝,卻隻有真行出來迎接,那不昧禪師已不知雲遊到那裏去了,連真行也不曉得他的蹤跡。柳公、梁生嗟歎不已。正是:


    禪室從來塵外賞,香台豈是世中情?


    梁生就於淨心庵旁啟建祠堂一所,前堂之中供養劉蕡神位,東西兩座供養梁公、竇夫人、桑公、劉夫人神位,以便歲時瞻禮。傍座設立房元化夫婦、賴君遠夫婦靈位。念房賴兩家無後,命真行和尚逢節致祭,並附祭賴本初夫婦靈魂。後堂中間,供養柳公綽、薛仁貴神位,傍座供養薛振威夫婦神位,歲時祭祀。祠後,又另起一閣,供養竇滔、蘇若蘭神位,俱令真行侍奉香火,每月給與齋糧。逢朔望日,梁生必到祠拈香。柳公與夢蘭、夢蕙亦常來瞻禮,連鍾愛也常到祠中梁公夫婦神位前叩拜,都有錢米給與真行。後來,薛尚武、劉繼虛聞祠中有他祖父神位在內,亦常遣人齎禮來致祭,也都有香火錢給賜真行。這和尚真個吃著不盡,他雖不及不昧禪師的清高,卻到是個老實禪和子,守著這些齋糧,十分勾足,更不去哄人布施,也不會講經,也不會設法。若有人把佛法問他,他隻將侄兒賴本初、侄婦房瑩波的事,當做一段因果說與人聽,勸人體要負心,又述柳丞相、梁狀元的善報,勸人力行好事。看官聽說,天下忘恩負義的人頗多,憑你終日把人獸關傳奇演與他看,他到底要負心,反道做傳奇的,做得刻毒礙眼。譬如妒婦一般,看了《獅吼記》到罵蘇東坡不幹好事。看了《療妒羹》,到怪楊夫人不近人情。這惡性兒終究不改,惟有和尚說因果可以訪化得轉。你道這是何故?原來世上欺心男子、狠心女子,把恩人當做仇敵,把親人當做冤家。若遇著寺院,偏肯燒香,遇著和尚,偏肯施舍,所以,真行說的因果,聽者到大半回心轉意,這真行和尚反有莫大功德。正是:


    不學趙州茶,不仿臨濟喝,不添拾得足,不饒豐千古。隻述現前因果,便是真正佛法。以彼不惑,因果,固為悟通;若雲不信因果,又墮惡孽。既有了淨禪師的妙解能空,少不得真和尚的實話來說。


    不說祠堂得真行看管,香火流傳,且說桑家這些舊仆,聞夢蘭小姐十分榮耀,都來投奔梁府,希圖複用。夢蘭道:“當初父親沒於任所之時,他們盡散去,隻剩乳娘一個作伴。今見時移勢轉,又來相投,這班無義奴才,斷難複用。”梁生勸道:“人情勢利,衣冠中人,尚然不免,何況此輩。昔楊複恭擅權之日,滿朝文武半附權璫,今見我與嶽父當朝,又皆來納交獻媚,若拒之,則不可勝;拒責之,又何可勝責?隻得優容他些,使他改邪從正便了。”夢蘭依言,仍複收用。於是,梁家舊仆打聽得梁生不念舊惡,也來懇求複用,梁生也都收了,隻是不肯重用。卻念梁忠患難相隨,始終如一,老成可任,替他報名戶部,擢為掌京庫的庫官,與鍾愛兩個,一管京營兵馬,一管京庫錢糧,一樣榮貴。至於府中大小家務,仍著梁忠妻子和錢乳娘、張養娘三人分理。凡重來的舊人,與新取的僮仆都要服他三人調遣。此皆梁生赦過錄功處。自此,一門上下,無不歡喜。但夢蕙小姐未膺封誥,回文半錦尚未團圓,隻此二事是閥典。


    一日,梁生取了半錦入朝,麵獻與天子。天子看了,問道:“此錦原係宮中之物,則天皇後曾為作序,後遭天寶之亂,散失民間,購求未得。近因籍沒楊複恭家資,取得此錦之半,正惜其不全,不知卿又於何處得此半幅?”梁生奏道:“複恭這半錦,亦從臣處竊去的,臣向非敢懷而不獻。因臣婚姻在此半錦之上,欲待婚姻既遂,然後獻上,故爾遲遲。”天子道:“卿婚姻如何卻在半錦上?”梁生把前前後後情由獨細奏聞。天子道:“原來卿以半幅回文,兩諧佳偶,今桑氏已錫誥命,劉氏尚未受封,既俱係名賢之後,又同為柳丞相義女,當一體賜誥褒榮。但卿夫婦三人所繹回文章句,可即錄出,與朕一觀。”梁生叩首稱謝。


    天子即降敕並封劉夢慧為一品夫人,一麵取禦案上珀管龍墨玉硯花箋賜與梁生,即於殿側錄詩呈鑒。一麵命內侍於宮中取出那半幅回文錦來,鋪放案上,將梁生所獻半幅配合而觀,恰是一幅全錦。龍顏大悅。少傾,梁生錄出所繹詩句獻上。天子取來, 對著錦上文字細細觀看, 果然一字無差,卻又出人意表,因咄咄歎賞道:“朕隻謂蘇若蘭之才不可無一,不容有二,今得卿夫婦三人,不唯有二,又有三矣。況從來才人與才女往往相須之殷,而相遇之疏。至於才女與才女,又往往相妒者多,而相悅者少。卿何幸與桑氏相遇,又何幸桑氏與劉氏相悅?真古今最難得之事。”梁生奏道:“臣與桑氏既聘而相離,幾番阻隔,幾不能配合。臣與劉氏,初亦落落難合,今日相聚,誠非偶然。”便把夢蘭錯認楊棟,矢願不嫁,自己誤聞凶信,誓不續弦的事,又細細奏聞。天子道:“據卿所奏,卿夫婦三人往複的詩詞甚多,可盡錄與朕觀之。”梁生道:“兒女子唱和之詞,不敢上讀聖覽。”天子道:“朕欲觀卿夫婦才藻, 不妨奏獻。 ”梁生隻得把前後詩詞盡行錄奏。天子看了,笑道:“卿之才,朕所素知,但恐桑氏、劉氏其文詞,未必遽臻此極。從來才媛未必皆賢,賢媛未必皆才。卿莫非為細君作東裏潤色耶?”梁生道:“此實係各人自作,臣豈敢欺誑陛下。”天子道:“朕今即以蘇氏回文錦為題,命卿夫婦各詠回文詩,如能立就,朕當以全錦為賜。”於是,一麵命梁生當殿賦詩,一麵遣內侍齎花箋赴梁府,立候兩位梁夫人賦詩奏覽。梁生承命,染翰揮毫,頃刻賦成五言、七言回文絕句各一首。其五言絕句雲:


    多文奏短幅,妙語寫深情。


    孤鏡傷鸞舞,遠天悲鳳鳴。


    到讀:


    鳴鳳悲天遠,舞鸞傷鏡孤。


    情深寫語妙,幅短奏文多。


    其七言絕句雲:


    腸斷當時妾憶君,別離悵望一天雲。


    行行字就流珠淚,縷縷愁成織錦文。


    到讀:


    文錦織成愁縷縷,淚珠流就字行行。


    雲天一望悵離別,君憶妾時當斷腸。


    天子覽畢,大加歎異。


    須臾,內侍複命,將桑、劉兩夫人詩箋獻上。天子展開看時,也是五言、七言回文絕句各一首,卻是兩夫人交互聯成的,一吟上句,一吟下句,都注明桑氏、劉氏字樣。其五言絕句雲:


    香羅綺繡合(桑),麗錦織文回(劉)。


    長恨幽人別(桑),永懷天女才(劉)。


    到讀:


    才女天懷永,別人幽恨長。


    回文織錦麗,合繡綺羅香。


    其七言絕句雲:


    天上飛仙飛下天(桑),世人留得錦來傳(劉)。


    篇分字讀章分句(桑),千萬詩成愁萬千(劉)。


    到讀:


    千萬愁成詩萬千,句分章讀字分篇。


    傳來錦得留人世,天下飛仙飛上天。


    天子看了,撫掌稱歎道:“卿夫婦三人,皆曠世逸才,罕有其匹。這回文二絕,不讓卿作。”說罷,把詩遞與梁生看。梁生接來細看多時,奏道:“臣妻所聯七言一絕,不止二首詩在內,以臣意繹之,可得詩詞十數首。”天子道:“卿試奏來。”梁生便取紙筆,一一繹出,寫道:止將四句中三句回環讀之,又成二首:


    天上飛仙飛下天,世人留得錦來傳。


    傳來錦得留人世,千萬詩成愁萬千。


    到讀:


    千萬愁成詩萬千,世人留得錦來傳。


    傳來錦得留人世,天下飛仙飛上天。


    將四句中每兩句回環讀之,又成二首:


    天上飛仙飛下天,世人留得錦來傳。


    傳來錦得留人世,天下飛仙飛上天。(其一)


    千萬愁成詩萬千,章分句讀字分篇。


    篇分字讀章分句,千萬詩成愁萬千。(其二)


    止將第四句與第二句回環讀之,又成一首:


    千萬愁成詩萬千,世人留得錦來傳。


    傳來錦得留人世,千萬詩成愁萬千。


    用仄韻讀之,又成二首:


    天上飛仙飛下天,傳來錦得留人世。


    千萬詩成愁萬千,篇分字讀章分句。(其一)


    千萬愁成詩萬千,篇分字讀章分句。


    天下飛仙飛上天,傳來錦得留人世。(其二)


    不拘拈讀之,又成二首:


    天上飛仙飛下天,千萬愁成詩萬千。


    傳來錦得留人世,句分章讀字分篇。(其一)


    世人留得錦來傳,千萬詩成愁萬千。


    篇分字讀章分句,天下飛仙飛上天。(其二)


    於四句中任取三句,不拘拈讀之,又成四首:


    天上飛仙飛下天,千萬愁成詩萬千。


    傳來錦得留人世,天下飛仙飛上天。(其一)


    千萬愁成詩萬千,天下飛仙飛上天。


    傳來錦得留人世,千萬詩成愁萬千。(其二)


    天上飛仙飛下天,千萬愁成詩萬千。


    篇分字讀章分句,天下飛仙飛上天。(其三)


    千萬愁成詩萬千,天下飛仙飛上天。


    篇分字讀章分句,千萬詩成愁萬千。(其四)


    將四句衍成八句讀之,可作古風一首:


    天上飛仙飛下天,千萬愁成詩萬千。


    句分章讀字分篇,世人留得錦來傳。


    傳來錦得留人世,篇分字讀章分句。


    千萬詩成愁萬千,天下飛仙飛上天。


    每句各減二字讀之,成五言二首:


    飛仙飛下天,留得錦來傳。


    字讀章分句,詩成愁萬千。(其一)


    愁成詩萬千,句讀字分篇。


    錦得留人世,飛仙飛上天。(其二)


    各減二字用亥韻讀之,又成五言二首:


    飛仙飛上天,錦得留人世。


    愁成詩萬千,字讀章分句。(其一)


    愁成詩萬千,字讀章分句。


    飛仙飛上天,錦得留人世。(其二)


    每句各減三字,任意讀之,成四言一首:


    天上飛仙,留得錦傳。


    分章讀句,成詩萬千。


    將四句任意各減一字讀之,可成三言八句:


    天上仙,飛下天。詩千萬,愁萬千。


    章分句,字分篇。留得錦,世人傳。


    將四句任意增減伸縮,縱橫讀之,可得長短句詞調共六首:


    世傳天上下飛仙。傳得詩千,傳得愁千。句分章讀字分篇,留得篇傳,留得仙傳。(上調一剪梅)


    章萬千,句萬千,天上飛仙飛下天。錦留人世傳。分錦篇,讀錦篇,世人留得錦來傳,天仙飛上天。(上調長相思)


    天上飛仙下世,留下錦分章句。章句世分傳,字字仙。分得詩成千萬,讀得愁來千萬。仙錦得人留,字字愁。(上調昭君怨)


    飛仙下世,傳來仙錦分章句。章句分留,千萬詩成千萬愁。愁千愁萬,分章讀得詩千萬。錦得人傳,天下飛仙飛上天。(上調減字木蘭花)


    天仙錦字留人世,傳讀分章句。分來章句世人留,千萬詩成留下萬千愁。(上調虞美人)


    天上飛仙飛下世,傳來仙錦分章句。章句得人留,詩成字字愁。愁分字千萬,讀得詩千萬。錦字世分傳,天仙飛上天。(上調菩薩蠻)


    梁生寫畢,獻上龍案。天子看了,驚歎道:“不想二十八字之中,藏著如許章句,任讀者增減伸縮,無不成文,又成一幅蘇氏璿璣圖矣。”梁生奏道:“據此看來,臣兩妻之才,十倍於臣,臣實不及。”天子笑道:“非才女不能作,非才人不能題,卿能繹之,才正相敵。這回文錦乃稀世之寶,必歸於曠世之才。朕今將此全錦賜卿夫婦。”梁生再拜受錦,謝恩而出。


    回至府中,見了柳公與夢蘭、夢蕙,述說繹詩賜錦之事,大家欣幸道:“且喜今日錦與人俱得團圓。”遂將紅綾一方,把兩半幅回文錦用彩線縫綴於上,依然一幅囫圇璿璣圖,不見合縫之痕。柳公、梁生、夢蘭、夢蕙無不歡悅,連錢乳娘與張養娘見了,也十分欣喜。當晚,大排筵宴慶賀。自此,凡遇賓朋宴會,便將此錦出來賞玩,不比前番私藏在家,不敢示人。今乃禦賜之物,正欲使人人共賞。看官,聽說凡天下才女、才郎有離,必當有合。這回文錦是才人造下的異寶,既分開兩下,也如夫婦一般,亦必有離終有合。他的離合,又關係才郎、才女的離合。當年織成一幅,虧他合了竇滔夫婦兩人。今分作兩半幅,又虧他合了梁棟材夫婦三人,比當年更自有功,豈不是千古風流佳話?後來,梁生夫婦偕老之後,子孫傳此異錦為鎮家之寶,亦嚐肯出以示人。一日,正把來與賓朋賞玩,忽然,仙樂鳴空,彩雲來集,一陣香風過處,此錦遂飛入空中而去,可見,異寶不留人世,奇文終還太虛。此是後來傳聞的話,未知有無。當日隻有一篇古風,單道此錦初時分開,後複配合的情由。其詩雲:


    錦心織就回文圖,當年蘇惠感連波。


    夫妻相感賴文字,才不可已如是夫。


    文字相傳數百祀,又為人間合伉儷。


    伉儷之合合尤新,殘文斷字皆奇珍。


    圖欲圓兮人未合,人既圓兮圖又缺。


    離離合合不可知,生生死死兩猜疑。


    初被宵人竊錦去,後逢君子巧相試。


    美哉夫義遇妻賢,舊弦未斷添新弦。


    新舊和諧稱姐妹,妹勝陽台姊勝蕙。


    奇情異采動君王,半圖從此得成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合錦回文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漁並收藏合錦回文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