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莫長川的康複之路(八)
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也 作者:故夢尋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鍾采薇哭累了睡著之後,鍾潮生找到了郭梓洋,向他講述了自己的發現。
郭梓洋本來給鍾采薇做這個催眠治療,是為了克服她的睡眠障礙以及對火的恐懼。聽到鍾潮生這發現,事情似乎就變得頗為微妙了:“這麽看來,有可能采薇產生了記憶偏差……”
鍾潮生對於“記憶偏差”有些疑惑——意思是記錯了?
郭梓洋似乎看出了他的不解,沉吟片刻後,耐心地解釋道:“人的大腦所儲存的記憶並全是是真實的,有時候我們的大腦會‘撒謊’。有醫學研究發現,記憶並不是記錄之後就不再改變,每次回憶的時候,原本的記憶會消失,而回憶的過程會重新寫入記憶。也就是說,記憶的真實性並不重要,通過回憶將過去的記憶和現在的知識整合,這樣的信息再次進行記憶才對將來有價值。”他盡量想要解釋清楚這個原理,“而回憶其實分回想和記憶兩個步驟。你要先把已有的記憶通過回想讀取出來,然後大腦在回想的過程中自動整合對這段記憶的新認知新感覺,最後再重新通過記憶寫入回去。”【注1】
對於當時才十七歲的鍾潮生來說,這個解釋有點過於複雜了。他皺著眉頭,看著郭梓洋自言自語一般的解說,隻感覺雲裏霧裏的。還好郭梓洋總算把自己繞回來了,甩了甩腦袋說道:“不行,我還是簡單點說說我的猜測吧,”他伸出兩個手指比劃了一下,“采薇這情況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她的這一段記憶出現了記憶斷層或者空白,她自己沒有意識到,然後在回想的時候大腦根據她的常規反應給她逐漸‘造’出了這一部分斷層或空白的‘假的記憶’,具有一定的自發性;第二種,她的這一段記憶本來和你的一樣,但後來從別的途徑——也許是別人講的話或是影視劇片段等看到類似的場景,她的大腦覺得她原有的記憶不合理,於是在她看到這些‘別的途徑’的時候,替換了她原有的記憶,這一種是被動的,也不是她自己的有意之舉【注2】。不過……”他摸著下巴頓了頓,“還存在第三種可能。那就是,你的記憶才是假的,但這個可能性比較低,畢竟從剛才我和你的談話中,你的記憶在細節的地方更加清晰,而且在我反複詢問某些細節的時候都保持著一致性。”
這下鍾潮生總算是聽得明白了一些,但又有了新的疑問——妹妹鍾采薇的記憶有偏差,那麽對於郭梓洋為她做的催眠治療到底有沒有影響?他直白地道出了自己的疑惑,畢竟這一方麵自己並不是專家,還是需要專業醫生給出結論的。
“嗯……這個我得斟酌一下,”郭梓洋摸索著他幹淨利索的下巴,“如果她的這個記憶不是真實的,那可能會有更深層的潛意識的存在,需要再深入地挖掘出這些潛在的東西。但她既然修改了,那就是說這一部分的記憶,很有可能對她來說是她心底最為傷痛的所在。如果我們修正她這一部分的記憶,會不會像挖開已經結了痂的傷口,也許會給她帶來二次傷害,在她的狀態穩定前我不太建議這麽做。”
“那……催眠治療不能繼續做了?”鍾潮生問道。
郭梓洋微微頷首:“目前看來隻能暫停了。在不能確定她的這部分被修改過的記憶對她的衝擊到底有多大之前,無法繼續下去。催眠治療需要以潛意識中的記憶為基礎,我的治療相當於讓她帶著我進入到她的記憶深處,把她最為恐懼的東西展現出來,然後再通過我對她潛意識的引導,找到引起她恐懼的根本原因,通過暗示的手法讓她克服這些恐懼。但這種治療一旦出錯,就有可能產生遺留的問題。所以我們都會比較謹慎對待的。稍後會診會議的時候我會跟其他醫生討論一下的,暫時還是保守一些,先做行為矯正治療吧。”
那一次與郭梓洋談話之後,到鍾采薇離世之前,郭梓洋再也沒有給她做過催眠治療,因此無論是郭梓洋還是鍾潮生,都無法得知鍾采薇這一段記憶被修改的真正原因……
“顧醫生,您是要給她做催眠治療嗎?”莫長川出了診室,鍾潮生停在了門口,低聲對診室內的顧詩涵問了這麽一句。基於之前鍾采薇的事,鍾潮生似乎對於催眠治療有著無法言明的不安。
顧詩涵抬起了頭,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是的,怎麽了?”
鍾潮生臉上明寫著“忐忑不安”四個字:“這種治療……會不會有出錯的可能?會不會對她帶來不良的影響?”
“小鍾,你這是對我沒有信心嗎?”顧詩涵停下了本來正在奮筆疾書的手。
“不不不,我不是這個意思……”鍾潮生忙擺手道,“我隻是以前看過網上那些稀奇古怪的言論,純粹好奇而已……”
顧詩涵的眼裏刹那間閃過審視的光:“小鍾,網上的那些玩意兒,需要你自己有一定的辨別是非的能力。不是說我們做的完全百分百沒毛病,但我們作為醫生,有受到過專業的訓練,因此對於一些特殊情況,我們知道該怎麽去處理,才能防止情況繼續惡化下去。你是不是對長川做這個治療有什麽擔憂?”
鍾潮生趕緊搖頭:“不是不是!之前你們說過小姐她防禦心很強,所以我不是很確定這個催眠她能不能正常進行……”
“每個人的催眠感受性都不一樣,長川是低催眠感受性,也就是不容易接受催眠的哪一種。她最近對人的反應沒之前那麽抗拒冷淡,我希望能嚐試一下。但是如果還是跟之前一樣,也許會需要你的幫忙。”顧詩涵微笑道,“她對你的依賴性大,信任度高,也許你在場的話會讓她感覺安心一些。不過這都是後話,咱們還是做完第一次嚐試視情況而定吧。”
郭梓洋本來給鍾采薇做這個催眠治療,是為了克服她的睡眠障礙以及對火的恐懼。聽到鍾潮生這發現,事情似乎就變得頗為微妙了:“這麽看來,有可能采薇產生了記憶偏差……”
鍾潮生對於“記憶偏差”有些疑惑——意思是記錯了?
郭梓洋似乎看出了他的不解,沉吟片刻後,耐心地解釋道:“人的大腦所儲存的記憶並全是是真實的,有時候我們的大腦會‘撒謊’。有醫學研究發現,記憶並不是記錄之後就不再改變,每次回憶的時候,原本的記憶會消失,而回憶的過程會重新寫入記憶。也就是說,記憶的真實性並不重要,通過回憶將過去的記憶和現在的知識整合,這樣的信息再次進行記憶才對將來有價值。”他盡量想要解釋清楚這個原理,“而回憶其實分回想和記憶兩個步驟。你要先把已有的記憶通過回想讀取出來,然後大腦在回想的過程中自動整合對這段記憶的新認知新感覺,最後再重新通過記憶寫入回去。”【注1】
對於當時才十七歲的鍾潮生來說,這個解釋有點過於複雜了。他皺著眉頭,看著郭梓洋自言自語一般的解說,隻感覺雲裏霧裏的。還好郭梓洋總算把自己繞回來了,甩了甩腦袋說道:“不行,我還是簡單點說說我的猜測吧,”他伸出兩個手指比劃了一下,“采薇這情況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她的這一段記憶出現了記憶斷層或者空白,她自己沒有意識到,然後在回想的時候大腦根據她的常規反應給她逐漸‘造’出了這一部分斷層或空白的‘假的記憶’,具有一定的自發性;第二種,她的這一段記憶本來和你的一樣,但後來從別的途徑——也許是別人講的話或是影視劇片段等看到類似的場景,她的大腦覺得她原有的記憶不合理,於是在她看到這些‘別的途徑’的時候,替換了她原有的記憶,這一種是被動的,也不是她自己的有意之舉【注2】。不過……”他摸著下巴頓了頓,“還存在第三種可能。那就是,你的記憶才是假的,但這個可能性比較低,畢竟從剛才我和你的談話中,你的記憶在細節的地方更加清晰,而且在我反複詢問某些細節的時候都保持著一致性。”
這下鍾潮生總算是聽得明白了一些,但又有了新的疑問——妹妹鍾采薇的記憶有偏差,那麽對於郭梓洋為她做的催眠治療到底有沒有影響?他直白地道出了自己的疑惑,畢竟這一方麵自己並不是專家,還是需要專業醫生給出結論的。
“嗯……這個我得斟酌一下,”郭梓洋摸索著他幹淨利索的下巴,“如果她的這個記憶不是真實的,那可能會有更深層的潛意識的存在,需要再深入地挖掘出這些潛在的東西。但她既然修改了,那就是說這一部分的記憶,很有可能對她來說是她心底最為傷痛的所在。如果我們修正她這一部分的記憶,會不會像挖開已經結了痂的傷口,也許會給她帶來二次傷害,在她的狀態穩定前我不太建議這麽做。”
“那……催眠治療不能繼續做了?”鍾潮生問道。
郭梓洋微微頷首:“目前看來隻能暫停了。在不能確定她的這部分被修改過的記憶對她的衝擊到底有多大之前,無法繼續下去。催眠治療需要以潛意識中的記憶為基礎,我的治療相當於讓她帶著我進入到她的記憶深處,把她最為恐懼的東西展現出來,然後再通過我對她潛意識的引導,找到引起她恐懼的根本原因,通過暗示的手法讓她克服這些恐懼。但這種治療一旦出錯,就有可能產生遺留的問題。所以我們都會比較謹慎對待的。稍後會診會議的時候我會跟其他醫生討論一下的,暫時還是保守一些,先做行為矯正治療吧。”
那一次與郭梓洋談話之後,到鍾采薇離世之前,郭梓洋再也沒有給她做過催眠治療,因此無論是郭梓洋還是鍾潮生,都無法得知鍾采薇這一段記憶被修改的真正原因……
“顧醫生,您是要給她做催眠治療嗎?”莫長川出了診室,鍾潮生停在了門口,低聲對診室內的顧詩涵問了這麽一句。基於之前鍾采薇的事,鍾潮生似乎對於催眠治療有著無法言明的不安。
顧詩涵抬起了頭,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是的,怎麽了?”
鍾潮生臉上明寫著“忐忑不安”四個字:“這種治療……會不會有出錯的可能?會不會對她帶來不良的影響?”
“小鍾,你這是對我沒有信心嗎?”顧詩涵停下了本來正在奮筆疾書的手。
“不不不,我不是這個意思……”鍾潮生忙擺手道,“我隻是以前看過網上那些稀奇古怪的言論,純粹好奇而已……”
顧詩涵的眼裏刹那間閃過審視的光:“小鍾,網上的那些玩意兒,需要你自己有一定的辨別是非的能力。不是說我們做的完全百分百沒毛病,但我們作為醫生,有受到過專業的訓練,因此對於一些特殊情況,我們知道該怎麽去處理,才能防止情況繼續惡化下去。你是不是對長川做這個治療有什麽擔憂?”
鍾潮生趕緊搖頭:“不是不是!之前你們說過小姐她防禦心很強,所以我不是很確定這個催眠她能不能正常進行……”
“每個人的催眠感受性都不一樣,長川是低催眠感受性,也就是不容易接受催眠的哪一種。她最近對人的反應沒之前那麽抗拒冷淡,我希望能嚐試一下。但是如果還是跟之前一樣,也許會需要你的幫忙。”顧詩涵微笑道,“她對你的依賴性大,信任度高,也許你在場的話會讓她感覺安心一些。不過這都是後話,咱們還是做完第一次嚐試視情況而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