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郭梓洋的試探(二)
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也 作者:故夢尋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郭梓洋還沒來得及發作,鍾潮生又補了一句:“郭醫生,您是不是有什麽話想要問我?”
……好吧,既然鍾潮生這麽直白地問了,郭梓洋也就不跟他拐彎抹角了:“其實,我就是有點好奇,你帶莫小姐去哪兒了?怎麽她這麽短時間之內狀態就完全不一樣了?”
鍾潮生的嘴角微微上揚,給郭梓洋回複道:“我就是帶她去了一趟海洋館。看海洋動物表演的時候,我讓工作人員幫忙,每人對她說一句鼓勵的話而已。就是以前您教我給采薇鼓勁的方法,給她多一點鼓勵,讓她對自己更有信心多一些安全感。不過我也隻是當時臨時想起您教過我這個,所以才嚐試一下。”
原來如此。郭梓洋這下好像明白了。當年他第一次給鍾采薇做心理治療的時候,按照醫院的正常流程,是必須對病人詢問一些問題,例如她個人的人際關係、三觀等等。這是為了給病人做一個大概的心理畫像,也順便結合病人做的人格方麵的答卷結果,做出正確率更高的斷症以及相關的治療方案。
後來鍾采薇被確診患有雙相情感障礙,在抑鬱情緒發作的時候,與抑鬱症的患者有一些共通之處,會對自己感到厭惡失望,極端的時候還會有衝動觀念,甚至會傷害自己的身體。在此期間他曾經教過鍾潮生如何幫助鍾采薇對自己重新建立信心,或是在她有消極觀念的時候怎樣盡力地為她消除這些負麵的情緒。鍾潮生當時學得十分用心,幾乎每一次鍾采薇抑鬱情緒發作之後也有向郭梓洋反饋他是怎麽做的,該如何改善。這些鍾潮生曾經反複練習鞏固的方法,看來是在他的記憶力根深蒂固,已經改變了他原來的思維模式,甚至改變了他的性格……
“潮生,沒想到你還記得我教你的這些,這讓我挺意外的。你對莫小姐這麽用心,難怪她能在這麽短時間內重新調整心態呢。”郭梓洋頗為感慨。
都說國人經曆幾千年的封建文化,對感情的表達越發內斂,提倡不驕不躁謙虛有禮。然而時至今日,這種傳承下來的習慣,卻讓大多數人都變成了過於謙虛,一旦受挫便感歎自己的卑微無能。歸根究底,其根源在於在多數的家庭中,從小對孩子的培養就是以“打擊”為主——對於孩子能做好的事情覺得理所當然,不好的事情則反複打擊,如果家人表達不佳的更是會人身攻擊,讓孩子對自身能力產生自我懷疑。漸漸地,來自家人的稱讚與鼓勵變得越發的稀缺,孩子的心態便有可能從謙虛變成缺乏自信,從缺乏自信變成卑微,從卑微變成自卑,從自卑變成自我厭惡……
“以前經常要給采薇鼓勁,現在都快成習慣了吧。這個方法挺有用的,還真的應該謝謝您。”即使鍾采薇最後還是離開了這個世界,但鍾潮生仍然清晰地記得,這些他學到的方法,曾經讓他和鍾采薇度過了一段相對平靜的時期。有時候,當他感到沮喪和迷茫之時,也會嚐試著用類似的方法鼓勵自己。
“咳,可別這麽說。雖說教會了你方法,但也需要你能靈活運用才行。更何況,我教的這些……最後也沒能幫到采薇……”雖然郭梓洋明白醫生並不是萬能,也不能對任何病人寫包單確保百分百能徹底治好,然而每當提起鍾采薇,他心中總難免泛起內疚之感。
話題沒有繼續下去,二人草草地聊了幾句別的,鍾潮生便以要給莫長川準備晚飯為由,暫停了他們之間的對話。
他並不是忘恩負義,隻是一旦聊到鍾采薇,無論時間過去有多久,他的心中還是會隱隱作痛……
*****
郭梓洋放下了手機,把頭靠在沙發上,以手捂著臉,在腦海中整理著被沉重的話題弄亂的思緒。
大概過了半小時,他忽然坐了起來,撥打了顧詩涵的手機號。
對麵隻響了兩聲便被接聽了:“郭醫生,怎麽了?”
“顧醫生,咱倆下午說的話還算數不?”郭梓洋的聲音裏有點不懷好意。
“怎麽?這麽快就問到了?”
“你先回答我嘛……”郭梓洋感覺心髒跳得有點快。
“行行行,答應你一個條件又如何!”
奸計得逞了。郭梓洋的嘴角微微向上:“這可是你自己說的,我可沒有強迫你哦!”
“知道了知道了!別婆婆媽媽的!要麽快說你的條件,要麽快告訴我你問到的內容。”顧詩涵覺得郭梓洋這番行為跟個小屁孩似的,有種想要拿文件夾抽他的衝動。
“好好好!先跟你講正經的——潮生他帶了莫長川去海洋館。他說在看海洋動物表演的時候,拜托了海洋館的工作人員每人向莫長川說一句鼓勵她的話。”
“什麽?就這麽簡單?!”顧詩涵感覺這比她上午直接問鍾潮生得到的答案更受打擊。
郭梓洋挑了挑眉,說道:“哎哎哎,顧醫生,什麽叫‘這麽簡單’?別人說這話沒什麽毛病,可你說這樣的話就有點對不住你的專業水平了啊。你自己給病人做團體治療的時候不也見到過嗎,明明是毫不相識的陌生人,卻在聆聽到對方的經曆與感受之後,互相給予安慰,或是互相鼓勵支持。哪怕是來自陌生人的鼓勵,也是能發揮一定的積極作用的。這是共情,是心理治療的重要部分。你可別想得過於複雜而舍本逐末了。”
經他這麽一提醒,顧詩涵才憬然有悟。給莫長川做完催眠治療之後,她隻一心想著要知道她調整得這麽快的原因,卻自己鑽了牛角尖而懵然不知。她一直在琢磨到底是哪一個治療步驟促使了這個結果,卻全然忘記了莫長川也是一個抑鬱病患者,最需要的就是從不斷地自我否定之中解放出來。而要做到這一點
經他這麽一提醒,顧詩涵才憬然有悟。給莫長川做完催眠治療之後,她隻一心想著要知道她調整得這麽快的原因,卻自己鑽了牛角尖而懵然不知。她一直在研究到底是哪一個治療步驟促使了這個結果,卻全然忘記了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才是最根本的。
……好吧,既然鍾潮生這麽直白地問了,郭梓洋也就不跟他拐彎抹角了:“其實,我就是有點好奇,你帶莫小姐去哪兒了?怎麽她這麽短時間之內狀態就完全不一樣了?”
鍾潮生的嘴角微微上揚,給郭梓洋回複道:“我就是帶她去了一趟海洋館。看海洋動物表演的時候,我讓工作人員幫忙,每人對她說一句鼓勵的話而已。就是以前您教我給采薇鼓勁的方法,給她多一點鼓勵,讓她對自己更有信心多一些安全感。不過我也隻是當時臨時想起您教過我這個,所以才嚐試一下。”
原來如此。郭梓洋這下好像明白了。當年他第一次給鍾采薇做心理治療的時候,按照醫院的正常流程,是必須對病人詢問一些問題,例如她個人的人際關係、三觀等等。這是為了給病人做一個大概的心理畫像,也順便結合病人做的人格方麵的答卷結果,做出正確率更高的斷症以及相關的治療方案。
後來鍾采薇被確診患有雙相情感障礙,在抑鬱情緒發作的時候,與抑鬱症的患者有一些共通之處,會對自己感到厭惡失望,極端的時候還會有衝動觀念,甚至會傷害自己的身體。在此期間他曾經教過鍾潮生如何幫助鍾采薇對自己重新建立信心,或是在她有消極觀念的時候怎樣盡力地為她消除這些負麵的情緒。鍾潮生當時學得十分用心,幾乎每一次鍾采薇抑鬱情緒發作之後也有向郭梓洋反饋他是怎麽做的,該如何改善。這些鍾潮生曾經反複練習鞏固的方法,看來是在他的記憶力根深蒂固,已經改變了他原來的思維模式,甚至改變了他的性格……
“潮生,沒想到你還記得我教你的這些,這讓我挺意外的。你對莫小姐這麽用心,難怪她能在這麽短時間內重新調整心態呢。”郭梓洋頗為感慨。
都說國人經曆幾千年的封建文化,對感情的表達越發內斂,提倡不驕不躁謙虛有禮。然而時至今日,這種傳承下來的習慣,卻讓大多數人都變成了過於謙虛,一旦受挫便感歎自己的卑微無能。歸根究底,其根源在於在多數的家庭中,從小對孩子的培養就是以“打擊”為主——對於孩子能做好的事情覺得理所當然,不好的事情則反複打擊,如果家人表達不佳的更是會人身攻擊,讓孩子對自身能力產生自我懷疑。漸漸地,來自家人的稱讚與鼓勵變得越發的稀缺,孩子的心態便有可能從謙虛變成缺乏自信,從缺乏自信變成卑微,從卑微變成自卑,從自卑變成自我厭惡……
“以前經常要給采薇鼓勁,現在都快成習慣了吧。這個方法挺有用的,還真的應該謝謝您。”即使鍾采薇最後還是離開了這個世界,但鍾潮生仍然清晰地記得,這些他學到的方法,曾經讓他和鍾采薇度過了一段相對平靜的時期。有時候,當他感到沮喪和迷茫之時,也會嚐試著用類似的方法鼓勵自己。
“咳,可別這麽說。雖說教會了你方法,但也需要你能靈活運用才行。更何況,我教的這些……最後也沒能幫到采薇……”雖然郭梓洋明白醫生並不是萬能,也不能對任何病人寫包單確保百分百能徹底治好,然而每當提起鍾采薇,他心中總難免泛起內疚之感。
話題沒有繼續下去,二人草草地聊了幾句別的,鍾潮生便以要給莫長川準備晚飯為由,暫停了他們之間的對話。
他並不是忘恩負義,隻是一旦聊到鍾采薇,無論時間過去有多久,他的心中還是會隱隱作痛……
*****
郭梓洋放下了手機,把頭靠在沙發上,以手捂著臉,在腦海中整理著被沉重的話題弄亂的思緒。
大概過了半小時,他忽然坐了起來,撥打了顧詩涵的手機號。
對麵隻響了兩聲便被接聽了:“郭醫生,怎麽了?”
“顧醫生,咱倆下午說的話還算數不?”郭梓洋的聲音裏有點不懷好意。
“怎麽?這麽快就問到了?”
“你先回答我嘛……”郭梓洋感覺心髒跳得有點快。
“行行行,答應你一個條件又如何!”
奸計得逞了。郭梓洋的嘴角微微向上:“這可是你自己說的,我可沒有強迫你哦!”
“知道了知道了!別婆婆媽媽的!要麽快說你的條件,要麽快告訴我你問到的內容。”顧詩涵覺得郭梓洋這番行為跟個小屁孩似的,有種想要拿文件夾抽他的衝動。
“好好好!先跟你講正經的——潮生他帶了莫長川去海洋館。他說在看海洋動物表演的時候,拜托了海洋館的工作人員每人向莫長川說一句鼓勵她的話。”
“什麽?就這麽簡單?!”顧詩涵感覺這比她上午直接問鍾潮生得到的答案更受打擊。
郭梓洋挑了挑眉,說道:“哎哎哎,顧醫生,什麽叫‘這麽簡單’?別人說這話沒什麽毛病,可你說這樣的話就有點對不住你的專業水平了啊。你自己給病人做團體治療的時候不也見到過嗎,明明是毫不相識的陌生人,卻在聆聽到對方的經曆與感受之後,互相給予安慰,或是互相鼓勵支持。哪怕是來自陌生人的鼓勵,也是能發揮一定的積極作用的。這是共情,是心理治療的重要部分。你可別想得過於複雜而舍本逐末了。”
經他這麽一提醒,顧詩涵才憬然有悟。給莫長川做完催眠治療之後,她隻一心想著要知道她調整得這麽快的原因,卻自己鑽了牛角尖而懵然不知。她一直在琢磨到底是哪一個治療步驟促使了這個結果,卻全然忘記了莫長川也是一個抑鬱病患者,最需要的就是從不斷地自我否定之中解放出來。而要做到這一點
經他這麽一提醒,顧詩涵才憬然有悟。給莫長川做完催眠治療之後,她隻一心想著要知道她調整得這麽快的原因,卻自己鑽了牛角尖而懵然不知。她一直在研究到底是哪一個治療步驟促使了這個結果,卻全然忘記了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才是最根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