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三)
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也 作者:故夢尋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7.郭梓洋
熱心也熱情的心理科醫生,工作的時候人模狗樣一本正經,私底下就是一中二青年。不過我覺得我並沒有把握好對他的刻畫,他本來應該還能更有趣些。
有讀者問起為什麽郭梓洋這麽好但顧詩涵卻不接受他,接下來就要為大家解開這個世紀之謎了。郭梓洋跟顧詩涵一樣專業,但他更有血性。他把鍾潮生兄妹倆當做自己的弟弟妹妹看待,在顧詩涵遇到瓶頸的時候不惜堵上自己的職業生涯支持幫助。他默默地喜歡著顧詩涵,對自己頗為自信,卻栽在顧詩涵的手裏從未勝利過。他的性格其實是很討年輕女性喜歡的(例如醫學院裏的師妹們),偏生他喜歡的是沉著理性的類型,而且用錯了急進的方法,反而讓理性為思考模式的顧詩涵更加堅守自己寧缺毋濫的原則,所以……追不上對方,這能怪誰呢……
郭梓洋的設定有些微妙,之所以把他設成與顧詩涵同齡而且經常一起搭檔,是因為通常同齡的男性與女性,在沒有特殊成長經曆的情況下,女性的心理年齡會相對成熟一些。因此郭梓洋對顧詩涵使用的套路,其實並不湊效,因為略顯幼稚顧詩涵有點看不上(詳見第一百四十五章)。但在番外三裏我又耍了點小心機(咦?為什麽說“又”?!),並沒有說定郭梓洋與顧詩涵之間有沒有發展的可能。畢竟顧詩涵去進修,那是薛定諤的進修——要麽看到更為廣闊的天地,思想眼界都開闊了,在學術上更有追求而繼續保持單身;要麽就是閱盡千帆,有一天回顧來時路,發現最好的原來就在原地。於是,這個薛定諤的結果,就交給讀者們自行去想象了。
8.顧詩涵
終於輪到這位備受關注的大齡女青年了。其實年齡於她而言無所謂,別人眼裏覺得她應該在這個年紀談戀愛成家立業也影響不了她。她不排斥相親,但不喜歡與讓她感覺不被尊重的人相處。她需要的是“讓她飛得更高看得更遠,又能獲得親密之人的尊重與支持”(詳見第五十七章)。
她其實是現代獨立女性的代表(不是女權主義),不依附於丈夫,有自己的社交圈,有需要的時候可以找朋友傾訴紓解壓力和情緒。她是專業的心理醫生,要比任何人更清楚孤獨的時候應該怎樣才能讓自己不陷入於情緒的困擾之中。
她冷靜理智,會護著自己的病人。但有時候她的這種理智會讓她缺了點人情味,而且其實她去進修是對的選擇,因為在我心目中,她對於莫長川的病情判斷也不是百分百地準確。可人的生理結構或是心理都是十分複雜的,醫生們在治療的時候其實也是一個摸黑前行的過程,畢竟疾病不一定會單一出現,也會有不易察覺的混淆病征,有些不危及性命的錯誤判斷也是在所難免的。
在文裏,我故意做了一個小小的安排。顧詩涵稱呼莫長川為“長川”,叫鍾潮生為“小鍾”;郭梓洋則稱呼鍾潮生為“潮生”,叫莫長川為“莫小姐”。這隻是為了能更明顯地表明兩位醫生站的立場——就像顧詩涵會對莫長川的事情和情緒更為理解,因為她對莫長川更為熟悉,而且她看得出來鍾潮生有時候把自己的想法藏得很深,不像同齡的年輕人,更擔心他會傷害莫長川導致所有之前的治療功虧一簣;同理郭梓洋與鍾潮生的關係也很親近,他更是把鍾潮生當成自己的弟弟那樣看待,對他的困境更為同情。這是為了模擬實際生活中人際交往的效果,但現實中醫生們不一定會對病人這麽劃分。
9.鄭文軒(鄭伯)
在剛開始的時候,我曾經一度想把鄭文軒設為默默喜歡著董憶茹、默默守護著她和莫長川的忠仆。但後來想了一下,莫皓宇不至於會讓個情敵這麽留在自己家,還要托情敵天天照顧著自己老婆和孩子吧,人家可好歹是位商界大佬,他要是喜歡原諒色也不帶這麽坑自己的。於是果斷地把鄭伯變成了一位早出生幾年就足以當上董憶茹老爸(或者是她哥哥)的慈祥老人了。
鄭伯的作用,是在前期對鍾潮生的審視與聘用,還有專門負責把莫家的事情傳遞給其他人,也就是從側麵敘述莫家為什麽會變成一點都不和諧的樣子的。他的設定年齡是六十多歲,也就是出生於上世紀四十年代以前,處於民國末期。所以他的思想會帶有很傳統的主仆意識,這也是造就了他一生未娶隻守護著董憶茹和莫長川的原因。
我曾經在前麵解釋過,他與老劉對莫皓宇的稱呼是不同的。老劉稱呼莫皓宇為“先生”,他則稱呼為“老爺”,是側麵反映他年齡與背景做的設定。但他在莫家的地位很特殊,當莫皓宇稱呼他為“鄭管家”的時候,他們二人是主仆關係,他要負責執行好莫皓宇交給他的事情;當被稱為“鄭叔”的時候,則是家人的關係,他會向莫皓宇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他們對話的立場與觀點也會由於這種稱呼上的變化而不同。
他最重要的對白嘛,咳咳,當然是“你的雇主是莫長川,隻要她不願意,甚至在她父親麵前也不能提起。”(悄咪咪地說一句,作者本人挺欣賞這種風格的男性的/臉紅.jpg)
10.鍾采薇
她是貫穿整個故事的關鍵(靈魂)人物。她的離世,開始的時候是個謎團,也是莫長川與鍾潮生產生交集的催化劑。她存在的時候,鍾潮生的生活圍繞著她運轉;她離世之後,她影響著鍾潮生的思想與習慣。
她與莫長川所患的疾病十分相似,在鍾潮生回顧的一些過去的記憶裏,她的病情進展其實比莫長川順利得多。但在她離世的那一天,僅僅是被一個細微的線索喚醒了深埋於記憶深處的過往,便推翻了所有之前付出的努力。
她的設定,代表著患有心理疾病,最後卻無法戰勝病魔的患者。因此其實她才是整個故事中最為悲慘的角色。
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你努力過,就一定會如願以償——這是對許許多多的心理病患者的真實寫照,他們也曾經為了自己、為了家人而接受漫長的治療,也希望有一天能變回一個“正常的”、甚至更好的自己而改變。但命運有時候會很殘酷,即便再努力在苦海裏掙紮,也不一定能到達所期望的彼岸。
有人認為,選擇離開這個世界的人是懦夫,是缺乏勇氣的表現。但我覺得,如果嚐試過也努力過了,依然無法克服對這個世界的厭倦,也隻能尊重他們的選擇——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用“向死而活”的心態來麵對生活。
******
以上是我作為作者對故事內主要人物的一些解讀,其他角色就不作贅述了。
這部作品超過七十萬字,有些當時的感覺我也沒有及時記錄下來,說不定有認真閱讀的讀者會發現到埋下的小線索(咳,前提還是得有這樣的讀者)。
接下來我還是說一說我自己對這部作品的看法。
作品的名字並不突出,內容也比較沉悶。我曾經想過要把它寫得更有趣些,但也許是我的文筆還不過關,又或許是題材太嚴肅,我最後還是無法以一種很輕鬆討喜的方式讓它與大家見麵。
我個人認為,心理疾病是一個十分沉重的話題。這部作品裏主要提及了兩種心理疾病——雙相情感障礙以及抑鬱症,在描述團體治療的時候涉及少部分與焦慮症、恐慌症相關的內容。但實際上,心理疾病遠不止這些,而且病征與治療也比書中所描述的要複雜的多。
我雖然不是心理醫生,但也曾經親眼目睹過這些普通人眼中認為有可能是“矯情”所引起的疾病,到底有多折磨人。有些人與這些疾病鬥爭了一輩子,也不一定能戰勝它們。
我在整部作品中都盡量避免讓與病人最親近的人對他們說“加油”(隻有在海洋館那裏,讓工作人員配合著給莫長川打氣說了,但其實也是為了強調知情人與不知情人的舉動會不一樣),因為對於患有雙向情感障礙和抑鬱症的病人來說,要讓自己努力克服對自我以及對這個世界的失望厭惡等悲觀情緒,本身就已經是很吃力的事情。對他們說“加油”,一來是沒有多大用處,二來是他們已經盡全力了,他們有能力加油難道他們會故意不這麽做麽?我知道很多情況是因為大家都不理解這類疾病,是出於好心才這麽說,但我隻能很遺憾地說——如果無法理解他們的真實感受,那就請默默地傾聽他們說話,或是默默地陪伴他們做他們想做的事(如果有的話)。
我很高興有讀者曾經說過,喜歡我書裏寫的心理分析和專業術語。對此我十分感恩,因為這是對作品內容的肯定。我不是心理醫生,但我接觸過不少心理病患者,也知道他們的故事。但由於擔心涉及專業部分的內容會誤導別人,所以我查閱過不少資料,在“作者的話”裏也會標出它們的定義與來源。希望這一部分的內容能盡量嚴謹,如果有讀者發現有問題的地方,歡迎在書評裏戳我告知。
對於作品中提及的“漸進式的催眠療法”,借此再次提醒讀者們在沒有專業的心理醫生指導的情況下千萬不要自己試喲!即使這不是虛構的,但如果沒有心理醫生幫忙消除負麵信息,也許會有不良後果。還有其它在作品中提及的療法,也敬請請教專業的心理醫生,不要輕易嚐試!當然,擁抱除外,因為善意的擁抱的確是能為人帶來支持與勇氣的。
最近閱文的事情在互聯網上鬧得沸沸揚揚,我也不是很確定下一部作品會在什麽時候什麽平台上麵世。但若是確定了,我一定會在微博上發布信息。如果有幸得到大家的青睞,歡迎關注新浪微博@故夢尋芳。我會不定時上去查看消息,有私信的話也會盡量回複的。
最後的最後,請容我自私地借這個地方說幾句心裏話:
感謝在生命中遇到過的小喵、大壯、哈利、阿華田、木頭人、尼莫和畫皮!感謝李四,雖然您已離開,但您的一顰一笑都留在我的心中,願您在另一個世界安好!
我的碎碎念就到此結束了,感謝閱讀與支持這部作品的你們!咱們有緣在網文的江湖裏再見!
熱心也熱情的心理科醫生,工作的時候人模狗樣一本正經,私底下就是一中二青年。不過我覺得我並沒有把握好對他的刻畫,他本來應該還能更有趣些。
有讀者問起為什麽郭梓洋這麽好但顧詩涵卻不接受他,接下來就要為大家解開這個世紀之謎了。郭梓洋跟顧詩涵一樣專業,但他更有血性。他把鍾潮生兄妹倆當做自己的弟弟妹妹看待,在顧詩涵遇到瓶頸的時候不惜堵上自己的職業生涯支持幫助。他默默地喜歡著顧詩涵,對自己頗為自信,卻栽在顧詩涵的手裏從未勝利過。他的性格其實是很討年輕女性喜歡的(例如醫學院裏的師妹們),偏生他喜歡的是沉著理性的類型,而且用錯了急進的方法,反而讓理性為思考模式的顧詩涵更加堅守自己寧缺毋濫的原則,所以……追不上對方,這能怪誰呢……
郭梓洋的設定有些微妙,之所以把他設成與顧詩涵同齡而且經常一起搭檔,是因為通常同齡的男性與女性,在沒有特殊成長經曆的情況下,女性的心理年齡會相對成熟一些。因此郭梓洋對顧詩涵使用的套路,其實並不湊效,因為略顯幼稚顧詩涵有點看不上(詳見第一百四十五章)。但在番外三裏我又耍了點小心機(咦?為什麽說“又”?!),並沒有說定郭梓洋與顧詩涵之間有沒有發展的可能。畢竟顧詩涵去進修,那是薛定諤的進修——要麽看到更為廣闊的天地,思想眼界都開闊了,在學術上更有追求而繼續保持單身;要麽就是閱盡千帆,有一天回顧來時路,發現最好的原來就在原地。於是,這個薛定諤的結果,就交給讀者們自行去想象了。
8.顧詩涵
終於輪到這位備受關注的大齡女青年了。其實年齡於她而言無所謂,別人眼裏覺得她應該在這個年紀談戀愛成家立業也影響不了她。她不排斥相親,但不喜歡與讓她感覺不被尊重的人相處。她需要的是“讓她飛得更高看得更遠,又能獲得親密之人的尊重與支持”(詳見第五十七章)。
她其實是現代獨立女性的代表(不是女權主義),不依附於丈夫,有自己的社交圈,有需要的時候可以找朋友傾訴紓解壓力和情緒。她是專業的心理醫生,要比任何人更清楚孤獨的時候應該怎樣才能讓自己不陷入於情緒的困擾之中。
她冷靜理智,會護著自己的病人。但有時候她的這種理智會讓她缺了點人情味,而且其實她去進修是對的選擇,因為在我心目中,她對於莫長川的病情判斷也不是百分百地準確。可人的生理結構或是心理都是十分複雜的,醫生們在治療的時候其實也是一個摸黑前行的過程,畢竟疾病不一定會單一出現,也會有不易察覺的混淆病征,有些不危及性命的錯誤判斷也是在所難免的。
在文裏,我故意做了一個小小的安排。顧詩涵稱呼莫長川為“長川”,叫鍾潮生為“小鍾”;郭梓洋則稱呼鍾潮生為“潮生”,叫莫長川為“莫小姐”。這隻是為了能更明顯地表明兩位醫生站的立場——就像顧詩涵會對莫長川的事情和情緒更為理解,因為她對莫長川更為熟悉,而且她看得出來鍾潮生有時候把自己的想法藏得很深,不像同齡的年輕人,更擔心他會傷害莫長川導致所有之前的治療功虧一簣;同理郭梓洋與鍾潮生的關係也很親近,他更是把鍾潮生當成自己的弟弟那樣看待,對他的困境更為同情。這是為了模擬實際生活中人際交往的效果,但現實中醫生們不一定會對病人這麽劃分。
9.鄭文軒(鄭伯)
在剛開始的時候,我曾經一度想把鄭文軒設為默默喜歡著董憶茹、默默守護著她和莫長川的忠仆。但後來想了一下,莫皓宇不至於會讓個情敵這麽留在自己家,還要托情敵天天照顧著自己老婆和孩子吧,人家可好歹是位商界大佬,他要是喜歡原諒色也不帶這麽坑自己的。於是果斷地把鄭伯變成了一位早出生幾年就足以當上董憶茹老爸(或者是她哥哥)的慈祥老人了。
鄭伯的作用,是在前期對鍾潮生的審視與聘用,還有專門負責把莫家的事情傳遞給其他人,也就是從側麵敘述莫家為什麽會變成一點都不和諧的樣子的。他的設定年齡是六十多歲,也就是出生於上世紀四十年代以前,處於民國末期。所以他的思想會帶有很傳統的主仆意識,這也是造就了他一生未娶隻守護著董憶茹和莫長川的原因。
我曾經在前麵解釋過,他與老劉對莫皓宇的稱呼是不同的。老劉稱呼莫皓宇為“先生”,他則稱呼為“老爺”,是側麵反映他年齡與背景做的設定。但他在莫家的地位很特殊,當莫皓宇稱呼他為“鄭管家”的時候,他們二人是主仆關係,他要負責執行好莫皓宇交給他的事情;當被稱為“鄭叔”的時候,則是家人的關係,他會向莫皓宇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他們對話的立場與觀點也會由於這種稱呼上的變化而不同。
他最重要的對白嘛,咳咳,當然是“你的雇主是莫長川,隻要她不願意,甚至在她父親麵前也不能提起。”(悄咪咪地說一句,作者本人挺欣賞這種風格的男性的/臉紅.jpg)
10.鍾采薇
她是貫穿整個故事的關鍵(靈魂)人物。她的離世,開始的時候是個謎團,也是莫長川與鍾潮生產生交集的催化劑。她存在的時候,鍾潮生的生活圍繞著她運轉;她離世之後,她影響著鍾潮生的思想與習慣。
她與莫長川所患的疾病十分相似,在鍾潮生回顧的一些過去的記憶裏,她的病情進展其實比莫長川順利得多。但在她離世的那一天,僅僅是被一個細微的線索喚醒了深埋於記憶深處的過往,便推翻了所有之前付出的努力。
她的設定,代表著患有心理疾病,最後卻無法戰勝病魔的患者。因此其實她才是整個故事中最為悲慘的角色。
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你努力過,就一定會如願以償——這是對許許多多的心理病患者的真實寫照,他們也曾經為了自己、為了家人而接受漫長的治療,也希望有一天能變回一個“正常的”、甚至更好的自己而改變。但命運有時候會很殘酷,即便再努力在苦海裏掙紮,也不一定能到達所期望的彼岸。
有人認為,選擇離開這個世界的人是懦夫,是缺乏勇氣的表現。但我覺得,如果嚐試過也努力過了,依然無法克服對這個世界的厭倦,也隻能尊重他們的選擇——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用“向死而活”的心態來麵對生活。
******
以上是我作為作者對故事內主要人物的一些解讀,其他角色就不作贅述了。
這部作品超過七十萬字,有些當時的感覺我也沒有及時記錄下來,說不定有認真閱讀的讀者會發現到埋下的小線索(咳,前提還是得有這樣的讀者)。
接下來我還是說一說我自己對這部作品的看法。
作品的名字並不突出,內容也比較沉悶。我曾經想過要把它寫得更有趣些,但也許是我的文筆還不過關,又或許是題材太嚴肅,我最後還是無法以一種很輕鬆討喜的方式讓它與大家見麵。
我個人認為,心理疾病是一個十分沉重的話題。這部作品裏主要提及了兩種心理疾病——雙相情感障礙以及抑鬱症,在描述團體治療的時候涉及少部分與焦慮症、恐慌症相關的內容。但實際上,心理疾病遠不止這些,而且病征與治療也比書中所描述的要複雜的多。
我雖然不是心理醫生,但也曾經親眼目睹過這些普通人眼中認為有可能是“矯情”所引起的疾病,到底有多折磨人。有些人與這些疾病鬥爭了一輩子,也不一定能戰勝它們。
我在整部作品中都盡量避免讓與病人最親近的人對他們說“加油”(隻有在海洋館那裏,讓工作人員配合著給莫長川打氣說了,但其實也是為了強調知情人與不知情人的舉動會不一樣),因為對於患有雙向情感障礙和抑鬱症的病人來說,要讓自己努力克服對自我以及對這個世界的失望厭惡等悲觀情緒,本身就已經是很吃力的事情。對他們說“加油”,一來是沒有多大用處,二來是他們已經盡全力了,他們有能力加油難道他們會故意不這麽做麽?我知道很多情況是因為大家都不理解這類疾病,是出於好心才這麽說,但我隻能很遺憾地說——如果無法理解他們的真實感受,那就請默默地傾聽他們說話,或是默默地陪伴他們做他們想做的事(如果有的話)。
我很高興有讀者曾經說過,喜歡我書裏寫的心理分析和專業術語。對此我十分感恩,因為這是對作品內容的肯定。我不是心理醫生,但我接觸過不少心理病患者,也知道他們的故事。但由於擔心涉及專業部分的內容會誤導別人,所以我查閱過不少資料,在“作者的話”裏也會標出它們的定義與來源。希望這一部分的內容能盡量嚴謹,如果有讀者發現有問題的地方,歡迎在書評裏戳我告知。
對於作品中提及的“漸進式的催眠療法”,借此再次提醒讀者們在沒有專業的心理醫生指導的情況下千萬不要自己試喲!即使這不是虛構的,但如果沒有心理醫生幫忙消除負麵信息,也許會有不良後果。還有其它在作品中提及的療法,也敬請請教專業的心理醫生,不要輕易嚐試!當然,擁抱除外,因為善意的擁抱的確是能為人帶來支持與勇氣的。
最近閱文的事情在互聯網上鬧得沸沸揚揚,我也不是很確定下一部作品會在什麽時候什麽平台上麵世。但若是確定了,我一定會在微博上發布信息。如果有幸得到大家的青睞,歡迎關注新浪微博@故夢尋芳。我會不定時上去查看消息,有私信的話也會盡量回複的。
最後的最後,請容我自私地借這個地方說幾句心裏話:
感謝在生命中遇到過的小喵、大壯、哈利、阿華田、木頭人、尼莫和畫皮!感謝李四,雖然您已離開,但您的一顰一笑都留在我的心中,願您在另一個世界安好!
我的碎碎念就到此結束了,感謝閱讀與支持這部作品的你們!咱們有緣在網文的江湖裏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