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氏兄弟本是膚施人士,家境殷實,自幼便習了些槍棒拳腳。彼時,白縞門老門主路經膚施,借住傅家,見兄弟二人在院中習練,具是習武的良才,便屬意二人,收在了門下,傳了八寶混元棍法。
真宗時,募邊民為弓箭手,給以閑田,蠲免徭賦,有戰事則入軍籍為前鋒。神宗執政,沿邊各路置提舉弓箭手,掌本路弓箭手名籍,行教閱、賞罰等事,而陝西一路,則由白縞門掌門兼任此職。
老掌門年邁,便將掌門之位傳與傅義炳,傅氏兄弟舉家從膚施遷至長安。若說盡職,兄弟二人倒也問心無愧,但畢竟有些人馬調度的實權,便仗著這便宜做了些生意,也是用慣了錢的。此番受了王守道的差遣,傅義亥本想奪了輿圖回去複命,再為兄長報仇,可未曾想此圖居然是於闐國藏寶圖,就連那行事乖張的道士都動了凡心,自己更不能免俗,便把替兄報仇之事暫且擱置一旁,仔細聆聽李文英的安排。
李文英見陸伯庸表明心意,便偷眼看了看一旁的傅義亥,果然神情凝重,一副洗耳恭聽之態。李文英有意提了提嗓音,“既然陸道長願助一臂之力,那自是如虎添翼,隻是現下還有三人,落在那梁都監之手,更不知與種諤將軍有甚關係。事急從權,我等今日若將三人救出,便也隻有劫囚這一計可施。”
聽到“劫囚”二字,傅義亥心中不免一驚,若是尋常武林門派、綠林豪傑,莫說劫囚,縱是殺些個軍漢,倒也不在話下。但這白縞門乃是天子門派,便是那不掛匾額的衙署,門人當中十有四五為弓箭手,這劫囚之事,若泄露出去,自當是罪上加罪,恐怕傅家上下全都牽連在內。
傅義亥正在猶豫之際,忽聽項祖問道:“先生所說這於闐寶藏,鋌而走險一遭,倒也值得,隻是不知掘了這寶藏出來,又如何運得?”
“這寶藏莫說成人運得,就算總角的孩童也運得。”李文英微微笑道。“這十二處陵寢之中藏得乃是十二枚玉璧,亦稱‘十二支璧’,因十二地支得名,依次為‘困敦璧’、‘赤奮若璧’、‘攝提格璧’、‘單閼璧’、‘執徐璧’、‘大荒落璧’、‘敦牂璧’、‘協洽璧’、‘涒灘璧’、‘作噩璧’、‘閹茂璧’、‘大淵獻璧’。在下學藝之時,曾隨恩師遊曆四方,有幸得見‘大淵獻壁’,此壁當時機緣巧合流落西夏,被人搶奪之時斷為數塊。彼時衛穆氏執政,便命能工巧匠擇其可用之材,雕成如意寶怙主一枚,傳為信物。此十二支璧,一璧便可抵一城。”。
項祖若有所悟道:“原是如此!那衛穆小娘子隨身所佩便是這‘大淵獻壁’!?”
“正是!”李文英看了看一旁的傅義亥,繼續道:“‘大淵獻壁’為地支‘亥’,若尋得掘壁之人,知其出處,在下便可窺得點穴的秋毫,再憑這輿圖,想必不費吹灰之力便可悉數收入囊中。當務之急,需救得衛穆父女及杜大夫脫身,個中原委才能一一問清。”
傅義亥聽得“衛穆”二字,連忙起身問道:“先生言下之意,梁都監所擒獲之人便是西夏衛穆氏後裔?”
“正是!此番劫囚,梁都監有一營人馬之眾,現王盛兄弟又不知去向,我等尚不足為謀,故此在下有事相求傅掌門,不知傅掌門可否施以援手,事成之後,定以‘十二支璧’重謝。”
薛伏此時插話道:“還望傅掌門萬勿推辭才是,我那王盛兄弟與傅掌門都用得一手好棍法,故此昨日傅掌門說受人所托而來,我便知是王盛兄弟的同門,飲酒之時便覺得多了幾分親近,早已將掌門視作自家兄弟,此番若得傅掌門相助,便是如虎添翼一般,豈不美哉。”
傅義亥聽薛伏這樣一說,心中便知那打傷自己兄長的王盛與眾人乃是一夥,於是眉頭一皺,心中生出一條計策來,於是拱手施禮道:“傅某不才,確有與諸位同行之意,隻是這劫囚之事,非同小可,若無十足把握,恐怕我這一門之內,便都要受到連累”,說道此處,傅義亥環顧眾人,“但此一套富貴,又豈能失之交臂,傅某乃是膚施人士,依傅某之見,梁都監所部人馬折返延州,必經油坊莊,莊上傅某有位故交名喚朱彤可做接應,且王校尉此時也正在莊上休養,我將消息傳於他便是。莊外十五裏有一處鬆林,若上官道,必要穿過鬆林方可,我等可在此處設下圈套,以逸待勞。”
“如此甚好,在下已有計策,隻看當時的光景,隻可智取,萬勿力取。”李文英接過話來,將自己所定計策講與眾人。
眾人各自領了差事前去準備,此事暫且不表。傅義亥出了雲慶館並未返回白縞門,而是命隨行的門人回去調遣一些門下的江湖人士,自己獨自繞小道前往油坊莊。
大隊人馬本就腳程不快,梁都監心中又放不下那輿圖之事,刻意拖延行程,故此傅義亥到了油坊莊時,那一營的蕃兵還未到達。傅義亥也不停歇,直奔朱彤宅院而去。
再說那朱彤奪了“仙不過”,心中自然歡喜,便終日置辦各種珍饈佳釀款待王盛、古讚麗二人,王盛幾番推辭欲折返回去尋眾人的下落,都被朱彤阻攔,王盛乃是個紅臉的漢子,便禁不起朱彤這般挽留,故此又多住了些時日。
傅義亥登門之時,王盛、朱彤二人正在院中習練槍棒,聽院公來報說是傅義亥隻身前來,便命人請了進來。待傅義亥走進院中,望見王盛,急忙快步來到跟前,撩袍跪倒,口中大呼:“愧煞傅某,愧煞傅某,傅某有眼無珠,不識好漢!”王盛見他行了如此大禮,連忙伸手相攙,口中說道:“使不得,萬萬使不得。”
傅義亥被王盛攙起,麵容略帶愧色,見一旁朱彤神色詫異,便又向朱彤行了個大禮,“朱彤兄弟,快快於我向你家兄長討個罪過,前番諸般所為,確是我兄弟二人之過,但不知王盛哥哥是這般英雄,著實慚愧。”
朱彤見傅義亥如此行狀,也一時沒了主意,隻得連忙寬慰。三人便在院中圍住石桌坐下,聽傅義亥講明個中原委。傅義亥便將遇到李文英、陸伯庸眾人之事說三分藏七分,又添油加醋一番,講給了二人。
王盛聽罷,連忙問道:“那梁都監的這一哨人馬何時能到這莊上?”
傅義亥眉頭微微一皺,“依在下之見,恐怕最遲不過明日。”
“那李先生可有安排?需要我等如何行事?”
“此事也無甚良策,這營蕃兵若走官道,並經過此莊,唯有伏擊,於亂中救得眾人脫身。我現已調集了眾多門人,稍後便可趕到,我等需在莊內設下埋伏等待。此番定有惡戰,還需哥哥和朱彤兄弟鼎力相助。”
朱彤家裏,自太祖時期便定居於此,仗著這些產業,安閑度日慣了,此番聽說要去伏擊蕃兵,心中不免躊躇起來,臉上自然帶出。傅義亥看出朱彤心事,故意壓低了聲音說道:“依李先生所言,這梁都監所帶兵馬,並非是受了種將軍的指使,我等隻管劫了囚去,若是不能得手便罷,若是得了手,料他梁都監也不敢聲張。李先生早已安排妥當,趁著夜色動手,動手之時,隻需將頭麵遮住,我等為先鋒,引誘蕃兵主力人馬,待蕃兵入了埋伏,其餘人等便直奔梁都監而去,留守蕃兵必然慌亂護主,趁守備鬆散之時,其他人便劫囚而去,事後我等也速速退去,隻應了一個‘快’字。”
“若是得手,又如何脫身?可有什麽接應?”朱彤問道。
“得手之後,薛校尉與那位陸道長帶著被囚三人穿過鬆林沿官道向膚施方向而去,梁都監定會命人追趕,屆時李先生自會帶人在鬆林之中接應,現下李先生已親自去請接應的援手,可保萬無一失。”
朱彤這幾日來時常聽王盛提起李文英的名號,心中早已生了幾分仰慕之情,聽傅義亥如此一說,心中倒也打消了幾分擔憂,臉色自然有些緩和,“既然李先生有所安排,又是此等大事,朱某也不便推辭,就全憑兩位哥哥調遣。”
朱彤話音剛落,身後傳來聲音:“夫君、朱彤兄弟且慢,妾身有幾句話要問問這位傅掌門。”說罷,古讚麗從屋中款款走出。
傅義亥見走來一位回鶻女子,容貌似有幾分熟悉,待走近觀瞧,原來正是之前王盛的仆從,便連忙問道:“這位娘子是?”
王盛哈哈大笑,答道:“正是渾家。”
傅義亥起身施了個禮,“傅某不知是嫂嫂,那日多有得罪,還望嫂嫂見諒。”
古讚麗道了個萬福,略微打量了一下傅義亥,說道:“傅掌門不必多禮,妾身方才於屋內聽到這劫囚之事,心中生了個疑慮,還望傅掌門莫要見怪,敢問傅掌門,既是李先生安排,可有什麽信物?”
傅義亥倒也並非全然沒有一句實話,臨來之時,李文英確實交待了王盛夫妻二人的安排,並將一錠“曾”字墨錠交於他當做信物。此時古讚麗問道,傅義亥便從懷中掏出墨錠遞到王盛麵前,“哥哥可認得此物?”
“果然是魯國公曾公亮府上所用之物。”王盛說罷接過墨錠,翻過來看了看背麵,上麵還有一個“正”字,確認無虞,便回身對古讚麗道:“娘子不必多慮,我一路之上見李先生用過此物,定不會錯。”
古讚麗聽罷便不再言語,尋了個立在院中的交椅坐下,留心聽著三人說話。
傅義亥見眾人神態似是打消顧慮,又叮囑了幾句,忽聽得有人來報,說是有白縞門人求見,家丁引了那人進到院中,原來是傅義亥安排在外的探子,見了傅義亥連忙施禮,“稟報掌門,小人探得梁督監大隊人馬現已到達莊外,恐是今夜要在莊內安營過夜。現白縞門人已至莊內,等候掌門調遣。”
傅義亥聽罷,微微點了點頭,雙手各攬住王盛、朱彤二人腕子,高聲說道:“以後便是自家兄弟,來來來,隨我一同見過門下眾人。”
真宗時,募邊民為弓箭手,給以閑田,蠲免徭賦,有戰事則入軍籍為前鋒。神宗執政,沿邊各路置提舉弓箭手,掌本路弓箭手名籍,行教閱、賞罰等事,而陝西一路,則由白縞門掌門兼任此職。
老掌門年邁,便將掌門之位傳與傅義炳,傅氏兄弟舉家從膚施遷至長安。若說盡職,兄弟二人倒也問心無愧,但畢竟有些人馬調度的實權,便仗著這便宜做了些生意,也是用慣了錢的。此番受了王守道的差遣,傅義亥本想奪了輿圖回去複命,再為兄長報仇,可未曾想此圖居然是於闐國藏寶圖,就連那行事乖張的道士都動了凡心,自己更不能免俗,便把替兄報仇之事暫且擱置一旁,仔細聆聽李文英的安排。
李文英見陸伯庸表明心意,便偷眼看了看一旁的傅義亥,果然神情凝重,一副洗耳恭聽之態。李文英有意提了提嗓音,“既然陸道長願助一臂之力,那自是如虎添翼,隻是現下還有三人,落在那梁都監之手,更不知與種諤將軍有甚關係。事急從權,我等今日若將三人救出,便也隻有劫囚這一計可施。”
聽到“劫囚”二字,傅義亥心中不免一驚,若是尋常武林門派、綠林豪傑,莫說劫囚,縱是殺些個軍漢,倒也不在話下。但這白縞門乃是天子門派,便是那不掛匾額的衙署,門人當中十有四五為弓箭手,這劫囚之事,若泄露出去,自當是罪上加罪,恐怕傅家上下全都牽連在內。
傅義亥正在猶豫之際,忽聽項祖問道:“先生所說這於闐寶藏,鋌而走險一遭,倒也值得,隻是不知掘了這寶藏出來,又如何運得?”
“這寶藏莫說成人運得,就算總角的孩童也運得。”李文英微微笑道。“這十二處陵寢之中藏得乃是十二枚玉璧,亦稱‘十二支璧’,因十二地支得名,依次為‘困敦璧’、‘赤奮若璧’、‘攝提格璧’、‘單閼璧’、‘執徐璧’、‘大荒落璧’、‘敦牂璧’、‘協洽璧’、‘涒灘璧’、‘作噩璧’、‘閹茂璧’、‘大淵獻璧’。在下學藝之時,曾隨恩師遊曆四方,有幸得見‘大淵獻壁’,此壁當時機緣巧合流落西夏,被人搶奪之時斷為數塊。彼時衛穆氏執政,便命能工巧匠擇其可用之材,雕成如意寶怙主一枚,傳為信物。此十二支璧,一璧便可抵一城。”。
項祖若有所悟道:“原是如此!那衛穆小娘子隨身所佩便是這‘大淵獻壁’!?”
“正是!”李文英看了看一旁的傅義亥,繼續道:“‘大淵獻壁’為地支‘亥’,若尋得掘壁之人,知其出處,在下便可窺得點穴的秋毫,再憑這輿圖,想必不費吹灰之力便可悉數收入囊中。當務之急,需救得衛穆父女及杜大夫脫身,個中原委才能一一問清。”
傅義亥聽得“衛穆”二字,連忙起身問道:“先生言下之意,梁都監所擒獲之人便是西夏衛穆氏後裔?”
“正是!此番劫囚,梁都監有一營人馬之眾,現王盛兄弟又不知去向,我等尚不足為謀,故此在下有事相求傅掌門,不知傅掌門可否施以援手,事成之後,定以‘十二支璧’重謝。”
薛伏此時插話道:“還望傅掌門萬勿推辭才是,我那王盛兄弟與傅掌門都用得一手好棍法,故此昨日傅掌門說受人所托而來,我便知是王盛兄弟的同門,飲酒之時便覺得多了幾分親近,早已將掌門視作自家兄弟,此番若得傅掌門相助,便是如虎添翼一般,豈不美哉。”
傅義亥聽薛伏這樣一說,心中便知那打傷自己兄長的王盛與眾人乃是一夥,於是眉頭一皺,心中生出一條計策來,於是拱手施禮道:“傅某不才,確有與諸位同行之意,隻是這劫囚之事,非同小可,若無十足把握,恐怕我這一門之內,便都要受到連累”,說道此處,傅義亥環顧眾人,“但此一套富貴,又豈能失之交臂,傅某乃是膚施人士,依傅某之見,梁都監所部人馬折返延州,必經油坊莊,莊上傅某有位故交名喚朱彤可做接應,且王校尉此時也正在莊上休養,我將消息傳於他便是。莊外十五裏有一處鬆林,若上官道,必要穿過鬆林方可,我等可在此處設下圈套,以逸待勞。”
“如此甚好,在下已有計策,隻看當時的光景,隻可智取,萬勿力取。”李文英接過話來,將自己所定計策講與眾人。
眾人各自領了差事前去準備,此事暫且不表。傅義亥出了雲慶館並未返回白縞門,而是命隨行的門人回去調遣一些門下的江湖人士,自己獨自繞小道前往油坊莊。
大隊人馬本就腳程不快,梁都監心中又放不下那輿圖之事,刻意拖延行程,故此傅義亥到了油坊莊時,那一營的蕃兵還未到達。傅義亥也不停歇,直奔朱彤宅院而去。
再說那朱彤奪了“仙不過”,心中自然歡喜,便終日置辦各種珍饈佳釀款待王盛、古讚麗二人,王盛幾番推辭欲折返回去尋眾人的下落,都被朱彤阻攔,王盛乃是個紅臉的漢子,便禁不起朱彤這般挽留,故此又多住了些時日。
傅義亥登門之時,王盛、朱彤二人正在院中習練槍棒,聽院公來報說是傅義亥隻身前來,便命人請了進來。待傅義亥走進院中,望見王盛,急忙快步來到跟前,撩袍跪倒,口中大呼:“愧煞傅某,愧煞傅某,傅某有眼無珠,不識好漢!”王盛見他行了如此大禮,連忙伸手相攙,口中說道:“使不得,萬萬使不得。”
傅義亥被王盛攙起,麵容略帶愧色,見一旁朱彤神色詫異,便又向朱彤行了個大禮,“朱彤兄弟,快快於我向你家兄長討個罪過,前番諸般所為,確是我兄弟二人之過,但不知王盛哥哥是這般英雄,著實慚愧。”
朱彤見傅義亥如此行狀,也一時沒了主意,隻得連忙寬慰。三人便在院中圍住石桌坐下,聽傅義亥講明個中原委。傅義亥便將遇到李文英、陸伯庸眾人之事說三分藏七分,又添油加醋一番,講給了二人。
王盛聽罷,連忙問道:“那梁都監的這一哨人馬何時能到這莊上?”
傅義亥眉頭微微一皺,“依在下之見,恐怕最遲不過明日。”
“那李先生可有安排?需要我等如何行事?”
“此事也無甚良策,這營蕃兵若走官道,並經過此莊,唯有伏擊,於亂中救得眾人脫身。我現已調集了眾多門人,稍後便可趕到,我等需在莊內設下埋伏等待。此番定有惡戰,還需哥哥和朱彤兄弟鼎力相助。”
朱彤家裏,自太祖時期便定居於此,仗著這些產業,安閑度日慣了,此番聽說要去伏擊蕃兵,心中不免躊躇起來,臉上自然帶出。傅義亥看出朱彤心事,故意壓低了聲音說道:“依李先生所言,這梁都監所帶兵馬,並非是受了種將軍的指使,我等隻管劫了囚去,若是不能得手便罷,若是得了手,料他梁都監也不敢聲張。李先生早已安排妥當,趁著夜色動手,動手之時,隻需將頭麵遮住,我等為先鋒,引誘蕃兵主力人馬,待蕃兵入了埋伏,其餘人等便直奔梁都監而去,留守蕃兵必然慌亂護主,趁守備鬆散之時,其他人便劫囚而去,事後我等也速速退去,隻應了一個‘快’字。”
“若是得手,又如何脫身?可有什麽接應?”朱彤問道。
“得手之後,薛校尉與那位陸道長帶著被囚三人穿過鬆林沿官道向膚施方向而去,梁都監定會命人追趕,屆時李先生自會帶人在鬆林之中接應,現下李先生已親自去請接應的援手,可保萬無一失。”
朱彤這幾日來時常聽王盛提起李文英的名號,心中早已生了幾分仰慕之情,聽傅義亥如此一說,心中倒也打消了幾分擔憂,臉色自然有些緩和,“既然李先生有所安排,又是此等大事,朱某也不便推辭,就全憑兩位哥哥調遣。”
朱彤話音剛落,身後傳來聲音:“夫君、朱彤兄弟且慢,妾身有幾句話要問問這位傅掌門。”說罷,古讚麗從屋中款款走出。
傅義亥見走來一位回鶻女子,容貌似有幾分熟悉,待走近觀瞧,原來正是之前王盛的仆從,便連忙問道:“這位娘子是?”
王盛哈哈大笑,答道:“正是渾家。”
傅義亥起身施了個禮,“傅某不知是嫂嫂,那日多有得罪,還望嫂嫂見諒。”
古讚麗道了個萬福,略微打量了一下傅義亥,說道:“傅掌門不必多禮,妾身方才於屋內聽到這劫囚之事,心中生了個疑慮,還望傅掌門莫要見怪,敢問傅掌門,既是李先生安排,可有什麽信物?”
傅義亥倒也並非全然沒有一句實話,臨來之時,李文英確實交待了王盛夫妻二人的安排,並將一錠“曾”字墨錠交於他當做信物。此時古讚麗問道,傅義亥便從懷中掏出墨錠遞到王盛麵前,“哥哥可認得此物?”
“果然是魯國公曾公亮府上所用之物。”王盛說罷接過墨錠,翻過來看了看背麵,上麵還有一個“正”字,確認無虞,便回身對古讚麗道:“娘子不必多慮,我一路之上見李先生用過此物,定不會錯。”
古讚麗聽罷便不再言語,尋了個立在院中的交椅坐下,留心聽著三人說話。
傅義亥見眾人神態似是打消顧慮,又叮囑了幾句,忽聽得有人來報,說是有白縞門人求見,家丁引了那人進到院中,原來是傅義亥安排在外的探子,見了傅義亥連忙施禮,“稟報掌門,小人探得梁督監大隊人馬現已到達莊外,恐是今夜要在莊內安營過夜。現白縞門人已至莊內,等候掌門調遣。”
傅義亥聽罷,微微點了點頭,雙手各攬住王盛、朱彤二人腕子,高聲說道:“以後便是自家兄弟,來來來,隨我一同見過門下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