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南市三坊之隔的西市。


    一棟石頭壘成的塔樓形狀建築矗立在最中央,此乃望安樓,取“俯望長安”之意,隆符年間出生的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他們生活的這座城市曾經有過另外的名字,叫作:“長安”,這個名字寄托了當時百姓和皇帝的美好祝願,他們希望這座城市能夠長治久安。


    然而,就跟曾經門庭若市的趙府,如今也已雜草叢生一樣,這世間的萬事萬物都逃脫不了盛極而衰的規律,繁華富庶如長安,最終也免不了被敵人鐵蹄揮踏而入的慘烈命運。


    當那位被後世稱為虎狼皇帝的宋高祖雄赳赳氣昂昂地走進皇宮,坐上龍椅,雙手摁住兩側椅臂上的龍首的時候,他遙遙俯瞰著殿下群臣,望著那一雙雙寫滿了野心和敬畏的眼睛,心中頓生滿腔豪氣,忍不住吟誦了一首詩:


    “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仙人撫我頂,結發受長生。”


    一詩吟罷,眾人麵麵相覷,隻聽宋高祖繼續說道:“以後這座城就叫上京。”


    上京城因此得名,說來奇怪,胸中丘壑萬千如宋高祖,卻發自內心地不喜歡長安這個名字。在他看來,長治久安四字太過虛假,這世上何嚐有過真正的長治久安?


    在他眼中,這座城市就是他的白玉京,他就是眾仙之首,是比肩玉皇大帝的存在,他的野心磅礴,胸懷遼闊,在此二字之間表達得淋漓盡致,他不求帝國能夠永恒昌盛,他隻求他的名字能夠名傳千古。


    從這一方麵來說,不管是文宗皇帝,還是肺癆小皇帝,用盡其一生所追求的,其實和他們的父輩、祖輩一樣,就好像是夏家骨血裏流淌著的一般,從來都和百姓安居樂業無關,他們都很“自私”,隻求自己能夠千古留名。


    唯一有所不同的,大概就是繡王夏倚天了。


    不過,這位夏氏錦繡兒,難道當真隻想做個盛世閑王嗎?


    —————————————


    話歸正題。


    像眼前這座望安樓,在上京城內還有數十餘座,早年間是木製竹亭,經過長安一役之後,才改建成了石製,堅固萬分,水澆不透,火燒不爛,可以說是一座小型堡壘。


    說來感慨,促成這番改建的首要功臣,竟然還是前朝的一位於姓將軍,名敏,字毓秀,春秋不義戰的時候就以守城聞名當世。


    長安一役,當時情況相當危急,這位於敏將軍為了抵禦即將攻入長安的大宋軍隊,在倉促之中命令屬下將望樓砌石澆泥,對它進行多番加固,很少有人明白他當時為什麽會選擇這麽做,畢竟都已經大軍壓城城欲催了,再管這些平常用來觀景用的木製竹亭有什麽用?


    後來,當這位守城名將調兵如神,僅用五千兵力,便將長安城守住了十天十夜之後,時人才對此表示驚歎萬分。


    在驚歎之餘,他們不禁感慨起這位於敏將軍果然從不落無用之子,原來他是將這些座望安樓當作一雙用來俯視長安的巨大的眼睛。


    通過這雙眼睛,他能夠嗅到敵人兵馬的任何一絲風吹草動,從而進行圍點打援,甚至試圖以此進行反攻。


    這位帝國最後一位名將,麵對斜斜西垂的帝國餘暉,卻依舊戰意高昂,每一次指揮都是奔著光複帝國光輝的偉大目標而去的。


    可是,他手中終究隻有五千兵力,還有一群嚇破了膽的帝國皇族,以及無數手無縛雞之力的老弱婦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縱使是帝國名將,能將長安守住十日,也已經是用盡手段了。


    長安失守,大軍直入,身邊親衛都已赴死,他一手倚著內城城牆,臉上依舊沒有半絲頹然,遙遙望向那些猙獰著臉朝他衝殺而來的士兵,縱使精疲力盡,依然奮力提起長刀,邁動腳步,迎向那些衝麵而來的烈馬,繼而朝著目露凶光的甲卒狠狠劈下,嘴唇溢出濃烈鮮血。


    這位名將,雖敗猶榮——他的名字將永垂青史。


    如今,前朝雖然覆滅了,可望安樓卻留了下來,不過已經更名為“望樓”,長安已經沒了,“望安”二字已是名存實亡,還要那“安”字作甚,於是僅僅留下了一個“望”字。


    自打宋高祖稱帝,定都上京以來,望樓已經許久不曾派過用場了,常年都被孩童們當作捉迷藏的首選地點。


    不過今日,卻有一隊人馬穿過喧鬧的人群,徑直走了過來,在一眾坊市攤販的好奇注視之下,他們趕走了那些頑皮打鬧的孩童,將兩名身材高壯的通傳留在樓下,兩名斥候登上樓頂。


    到了樓頂,其中一名斥候從腰袋裏取出一個火折子,輕輕一吹,立時就有星星點點的火光冒了出來,又取出一塊極小極小的狼糞,一齊丟入早已廢棄的狼煙墩台,不多時,便看見淡紅色的狼煙嫋嫋升起,距離不遠處的一處望樓,亦有狼煙回應,甚至更遠處,也依稀能看見淺淡紅色。


    僅是一個刹那,滿城盡是狼煙,直引得不少百姓仰頭觀望,以為有戰事爆發。


    此時,南山牧野才剛剛從尚書府中出來,不巧被一名不良人瞧見,花了好一番功夫才擺脫了前者,由於一直在低矮民宅之間穿行,圍牆稍高,他並未注意到晴空中那無數縷紅煙,而當等到他翻身上屋,踩著瓦片前往南市的時候,這些紅煙已經散去。


    因此他並未意識到,一張前所未有的大網正在向他緩緩鋪開。


    —————————————


    呼呼——


    因為輕功稍差而未能追上南山牧野的那名不良人,雙手撐著膝蓋,站在原地喘了好幾口粗氣,才強撐著站起身子,三指並攏放在嘴邊,鼓起腮幫子,使勁吹了一口,口哨聲悠悠傳開。


    附近鴿舍,一隻灰黑顏色信鴿原本正在啄食米粒,聽見哨聲,它若有所察地抬起頭,望向那名不良人的方向,而後毫不猶豫地展翅高飛而去。


    不消多久,便落到了那名不良人的小臂上。


    那名不良人將一張紙條卷成紙卷,塞到縛在信鴿腳上的竹管內,而後撫了一把它的羽毛,抬高手臂,信鴿會意,悠悠飛離。


    位於此地附近的一座望樓,駐守在此的兩名斥候,望見那點逐漸靠近的灰色,神色一動,其中一名斥候抬起手臂,將信鴿穩穩接下,從竹管內快速取出紙條,另一名斥候在旁瞥了一眼,舉起早已備好的黑旗,朝向西南方,使勁地揮舞了三下,並重複了三次。


    西南方向最近的一座望樓頂上,兩名斥候望見遠處傳來的旗語,打起精神,各自拿起一麵黑旗,一人回應,一人向更西南方傳達訊息。


    就這樣,‘有可疑人物前往南市’這一訊息,甚至比南山牧野還要快地抵達了南市。


    當南山牧野進入南市第一步,就已經有十數名不良人做好了萬全準備。


    奈何,他們低估了儒聖的能耐,以往他們主管偵緝逮捕,對付的人中很少有江湖高手,因此缺乏經驗,以為將南市各出入口封鎖就能夠高枕無憂了,殊不知對於那些輕功高超的頂尖高手來說,再高的牆也等同於無物,他們想要以此來限製南山牧野,從一開始就打錯了主意。


    不過好在,這些不良人並不是此次追捕行動的主要力量,他們隻是最基礎的人海戰術中的微不足道的一環。


    —————————————


    當南山牧野前腳離開南市,後腳,位於西市最中央那座望樓不到百步遠的地方,一處三進三出的宅邸內,就有一名通傳踉踉蹌蹌地衝了進來,跪倒在一名坐在四輪車上的青年麵前,手捧木簡,深深地低下頭去,神態尊敬。


    站在青年身左的一名貌美侍女,將木簡接過,而後展開,遞到青年膝上。


    青年歪著頭,睡眼朦朧,隨意瞥了一眼木簡上的內容,不耐地吩咐道:“再探再報,就這麽點信息,就想讓我推測出那尊儒聖的蹤跡?你們未免太瞧得起我了!”


    “是!”


    通傳快速應了一聲,彎腰站起,彎腰後退,等到離開青年數丈之遠後,才敢挺直腰板,趕緊轉過身,一溜煙跑出了門外。


    在他背後,這處宅邸的門匾上赫然寫著三個鐵書銀鉤的大字:“鎮湖司”。


    而觀這三字神韻,竟是那名朝堂之上清貴至極的中書舍人,近來極有可能登上右相之位的元七意的筆作,這鎮湖司,究竟是何方神聖,居然能讓元七意為其提筆?


    恐怕縱觀大宋朝堂,估計也有許多官員,不曾聽說過這個名字。


    不過,要是讓他們知道在鎮湖司裏主事的那位青年的名字,一定會大驚失色。


    季慎——左相大人最寵愛的小兒子,上京城裏鼎鼎有名的瘸子,太後座下的紅人,刑部炙手可熱的人物,不少不良人心目中的偶像,他有很多頭銜。


    然而在以前,他卻隻有一個名字,那個被右相長子撞成殘疾的可憐公子哥。


    這位公子哥可憐嗎?那些被他親手捉進去的要犯重犯,可不會這麽想。


    季慎的聲名之盛,在右相府崩塌後,更是到達了頂點。


    全因為那位曾經將他撞成殘疾的右相長子,如今已經不知所蹤,絕大多數人認為他已經死了。


    許多過往顧及趙克己“淫威”的官員,在趙徽將季慎撞傷的時候,曾經不敢吭聲半句,替他說半句公道話。


    現在趙克己死了,整個趙府都沒了,他們才敢一個接著一個跳出來,聲淚俱下地控訴趙克己教子無方,任憑那紈絝子弟險些將大宋棟梁之才扼殺,若不是季慎大人洪福齊天,自強不息,今日之上京,哪能如此太平?


    即便如此,如若季慎大人雙腿無礙,誰敢說他未來不是第二個白帝城主,不是第二個武當道尊?


    趙克己一味包庇其孽子,其罪當誅,如今大宋海晏清平盛世,若繼續助長此類人物威風,將來必定毀於一旦,重蹈前朝覆轍。


    他們說的倒是義憤填膺,不停地往季慎頭上扣高帽子。


    不過季慎卻不為所動,他早已經看透了這些人的真實麵目。


    跟他父親不同卻有極其相似,左相大人是將這些官員當猴看,任憑他們抓耳撓腮,也不說任何一句表明立場的話,而他,他是把這些官員當空氣,他們說什麽道什麽與他何幹?他的腿能因為這一言半語而重新長出來嗎?不能。


    而且在他看來,他還挺想感謝趙徽的,如果不是因為趙徽毀了他的雙腿,讓他每逢出門就痛苦萬分,他可能也不會舍棄那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從而全身心地窩在左相府中,枯坐十年,瀏覽百卷,將刑部數十年來堆積的陳年卷宗看了又看,查了又查。


    所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對於這句話的理解,如今的季慎,還有尚在清涼鎮體悟劍意的趙徽,恐怕要比常人體會得更加深刻,季慎是先苦後甜了,那麽趙徽呢,他的先甜後苦,又是否能夠苦盡甘來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家江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君生江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君生江南並收藏宋家江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