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鈞性格更急躁些,哪怕他年少也知道這位門客趙普的建議等同於謀反,幾乎要出言苛責。


    說出此等大逆不道之言的門客趙普,反倒神態極其從容。


    “非也,此一時彼一時,”趙普侃侃而談,“如果是天下承平日久,崔縣尉在博陵郡招兵買馬,自然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但如果太平道肆虐,而致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那就是另一番景象,安定在此鬥膽問一句崔縣尉,如果真到了如此田地,我大漢王朝該如何平叛呢?”


    崔超久久不語,非是他不答,而是如果,如果他據實以答,會有抨擊朝政,抨擊當今聖上之嫌。


    事實上,別說是他,哪怕是他的侄兒崔鈞對於當下時局的認知,也清楚如果太平道之亂真到了那個份上,朝廷先後經曆宦官外戚專權,兩次黨錮之禍,已經讓居高位者離心離德,有些為民請命的有誌之士,不但不會幫助朝廷,怕是會隨著揭竿而起。


    何況這些年僅靈帝貪圖享樂就已經讓國庫虧空,要平定如此大規模的叛亂,無論是經費還是兵源,恐怕隻有仰仗地方配合了。


    “安定的意思是朝廷不日會下詔許地方招募鄉勇共抗叛亂?”崔超揣摩出了趙普的言下之意,但心中仍有疑慮,畢竟如果開了這個先河,地方郡國擁兵自重的情況怕是會就此出現,開頭容易,收尾難。


    趙普道:“不僅如此,還會任命何進為大將軍,解除黨禁,重用士人。所以我才勸崔公您早做準備。”


    這下崔超更是震驚無比,桓靈二帝以來,除了外戚竇武曾握大權,但最終也被宦官曹節滅族,這幾十年來無數誌士試圖鬥翻宦官,均落得慘敗收場,以致兩次黨錮之禍牽連達數萬人。


    因這太平道之禍,竟能讓何進做得大將軍握有實權,還解除黨禁,重新啟用士人,難道因禍得福?


    “先生難不成是未卜先知?”


    崔超年少也曾立誌誅殺宦官,清平朝政,是以被解除黨禁重用士人這兩句所震撼,一時未曾反應過來這不過是趙普的猜測,離現實還差得遠呢!


    崔鈞終究未曾經曆那個慘烈的年代,所以對於趙普如此篤定有些疑惑。


    崔超不由也回過神來,看向趙普,眼神有些詢問意味。


    “非是趙普未卜先知,乃是依照當前時局的推測,”趙普從容應答,“如果論玩弄權術,那些閹黨靠近皇權,有天然優勢,而且他們在深宮之中均要靠爭權奪利來上位,因此如果是黨爭權鬥,這些人個個都是高手。可若要安撫地方平定叛亂,這些人不過是跳梁小醜,不堪大用,因此啟用外戚便是順理成章的事,何進乃是何皇後之兄,征為大將軍平定叛亂符合慣例,因此不難猜測。”


    “至於解除黨禁一事,”趙普略一沉吟,繼續道:“朝廷內的有誌之士,哪一個不盼著聖上打壓宦官,重用士人?叛亂一起,連平叛都需要地方招募鄉勇配合朝廷。這等危急關頭,其實隻需一位德高望重之人,奏折一遞,陛下焉有不從之理?”


    崔超和崔烈二人不禁微微頷首,趙普所言句句在理,如果太平道之亂果然如此勢大,這些均會一一實現。


    不過眼下倒是回到了最初的議題,區區教人叩首思過,以符水治病的太平道真的可以掀起如此之大的叛亂嗎?


    “安定你這些推測細致入微,著實不愧為飽學之士,但依安定看來,這太平道當真掀得起你所說的七州二十八郡這麽大風浪嗎?”


    這一直都是崔超的顧慮所在,盡管一個月前趙普的推測此刻正在變為現實,但他仍舊對於那個號稱是大賢良師的張角能夠撼動已經逾四百年的大漢江山感到不解。


    在他看來,哪怕是如今已經曆任四世三公的袁氏,是僅次於劉姓的第二大姓,門生故吏遍及天下,想要公然叛亂,也斷然沒有如此大的衝擊力。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趙普悵然長歎,“我大漢如何盤削百姓,以致於天下凋零,民不聊生,崔公比安定更加的清楚,當年大秦比之於如今的朝廷如何?秦王掃六合是何等威勢,可他不過才剛入土,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天下便群起響應,一舉攻破鹹陽。依安定看來,不是那張角有天大的能耐,而是朝廷久失人心,百姓等的不過是一個人登高一呼罷了!而太平道便是順應人心的那批人。”


    崔超聽完此言,心中再不猶豫,拱手行禮,“安定此番話一語驚醒夢中人,請受我一拜。”


    趙普趕忙還禮,“普受崔氏大恩,自當竭力報效。”


    “得遇先生,乃是我崔氏大幸,”崔超扶起趙普,“安定趕忙去收拾一下吧!我們連夜趕往博陵。”


    趙普見說動了崔超,不由暗鬆口氣,轉身回房,收拾他簡單到有些可憐的行禮。


    其實不得不說,他如此竭力說服崔超,一是麵對黃巾之亂的確應早做準備,另一點他其實也是有私心的。


    涿郡地處幽州,黃巾之亂被張寶攻占,幽州刺史戰死。這兵荒馬亂的時代,莫說崔氏這樣的大族,這一州刺史死於非命,也是常事。


    他此刻胸懷大誌,萬萬不能就此潦草而死,而在這亂世庇護於博陵崔氏的屋簷之下,隨他們到博陵郡安平縣崔氏老家,那是再好不過。


    臨出小院前,趙普隱隱聽到崔氏叔侄的對話,“這趙先生到底是何許人也,對天人大勢時局分析如此剔透?”


    聽到此話,他不由慘淡一笑,他是何許人也?


    如果據實已告,恐怕這個時代沒有人會相信。在兩個月前,他還在曹操高陵墓之中考古。距光和七年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時空。


    當時隨著對曹操墓的挖掘,又在其中發現了墓中墓,新發現的墓穴中有大量的壁畫,這些壁畫多是描述洛陽城的城貌以及百姓的生活,具有極高的曆史文化價值。


    作為京大曆史係最知名的教授專家,趙普受邀參加墓中墓的開采和考察。


    這些壁畫呈現的幾乎就是董卓焚城前洛陽的鼎盛風貌,他在見過之後如癡如醉,在墓中徹夜未歸。


    作為一個曆史學家,他痛心於項羽阿房一炬,董卓洛陽焚城,讓璀璨奪目的阿房宮和洛陽城毀於一旦,因此一麵激動的眼含淚花,一麵臨摹壁畫,想將一千八百多年前鼎盛的洛陽城呈現在世人麵前。


    可就在他忙完一切,從墓中而出,他卻已經在另一個時空。


    呈現在他麵前的是涿郡邊境的原野。那時恰逢北方酷寒,凍死牛羊無數,他被從北方南下劫掠的匈奴擄走。


    虧得漢軍來援,將軍交戰時他在亂軍之中,趁機溜回。


    與所有的天命所歸的穿越人士不同,他沒有任何的機緣,隨身的背包之中,隻有他常常隨身帶的三本書。


    他自己查閱無數資料編撰的《三國通史》、武俠小說《笑傲江湖》以及尚在修訂當中的《古樂譜》。


    出於這本《三國通史》在這個時代幾乎是天大的bug,如果為不法之人所得,怕是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他索性將之銷毀。


    也就是說,在這個時代,他幾乎毫無依仗,甚至他的發飾和裝扮會被作為異類。


    不過,作為有誌之士,既然來到了這個時代,他首先給自己訂下了目標,既然董卓尚未焚城,他首要就是要阻止董卓帶著西涼兵馬入京。


    然後,不管保不保得住大漢王朝,起碼不能讓天下落入司馬氏之手,否則隨著西晉八王之亂,便是慘絕人寰的五胡亂華,一亂便是四百年。


    到那時別說什麽保存古跡,就是整個華夏族都差點覆滅。


    所以,保不保得住大漢朝不要緊,誰得天下不要緊,關鍵是要阻止司馬氏。


    這便是他趙普的全部,一個沒得天命,但試圖逆轉天命之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建安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寒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寒衣並收藏建安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