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尉們的建議不可謂不合理,但顯然缺乏更深層次的考量。


    決定平叛勝利與否的是朝廷派遣的三路大軍,而這三路大軍中重中之重又是盧植部這四萬人馬。


    如果刨除可以站在上帝視角下的趙普,所有人對這場決戰都是信心不足的。


    一是人數相差懸殊,四萬對近二十萬。在冷兵器時代,拋開絕對人數優勢談戰鬥力顯然並不現實。


    二來黃巾軍並非是強弩之末。雖然他們長社戰敗,波才被殺,但餘眾很快就推舉了渠帥彭脫為首,繼續在東郡和汝南一帶與漢軍作戰。由於他們的牽製,皇甫嵩和曹操並不能與盧植匯合,共討張角。


    而冀州的黃巾軍主力,除了在盧植手上有些無關大局的敗仗。一路攻城掠地,所向披靡,幾乎侵占了整個冀州。可謂氣勢洶洶。


    所以,從更長遠來說,幫助盧植擊敗黃巾軍主力,才是最重要的事,否則,一旦盧植戰敗,以安平軍的兵力以及戰鬥力,即便拿下了高邑和廣宗。等張角回過頭來,照樣會吞掉他們,而且包括博陵和安平都難逃一劫。


    李博顯然是能夠看透這些利害的有識之士。


    他這時越眾而出,拱手道:“此舉不可行,凡事須講輕重緩急。就平叛來說,盧將軍為主,我們為輔。一旦主將戰敗,我們的勝利那時候就顯得微不足道。


    縱然如果盧將軍果真大破張角,我們斷去了他們後路,這樣更有利於盧將軍擴大戰果。可盧將軍假若失敗呢?盧將軍若敗,試問我們能抵擋張角的大軍嗎?


    因此子陵認為盡管與盧將軍合兵一處更費周折更冒風險,但卻是更穩妥的做法。”


    這與崔超的想法不謀而合,崔超幾乎要下決定了,隻是他最倚重的謀士還沒有講話。


    “安定為何低頭不語?”他不由看向趙普。


    趙普尚在醞釀語言,李博所言句句在理,且直接點出了問題的關鍵,盧植能否獲勝。


    他當然是知道的,盧植會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內數戰擊潰張角,迫使張角龜縮在廣宗,最終病死在那裏。


    可這話說出來是沒有人信的。


    “崔公容我再思考一會。”趙普拱手道。


    現在的局麵是他之前不曾料到的,他以為隻要聯係到盧植,就可以配合盧植擊潰黃巾軍主力,這樣躺著都能到功勞。


    但是這時候的通訊完全阻斷了他的計劃,斥候根本無法穿過黃巾軍腹地。等一切明了,已經是盧植與張角決戰的前夕了。


    大軍開奔巨鹿郡縱然趕上這場大決戰,也隻能吃個殘羹剩飯,運氣不好,戰役都結束了。


    顯然,在知道盧植必勝的前提下,突襲廣宗斷去張角兵敗後的退路是上上之選。


    這樣有顯而易見的幾個好處,第一,使張角腹背受敵,盡可能快的結束黃巾之亂。


    曆史上張角在被盧植擊敗後,枯守廣宗達三月之久。在此之後,盧植被左豐陷害,被靈帝革職查辦投進了大獄,判處減死罪一等(類似現在的無期徒刑)。


    接替盧植的董卓被張角擊敗,導致黃巾之亂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生生又被拖了數月。


    第二,自然是可避免盧植的這場無妄之災。有盧植這樣的天下名士主持黃巾之亂後的安撫工作,更有利於天下安定。


    第三,可減少董卓登上曆史舞台的機會。這個亂世梟雄雖然不是導致天下大亂的根本原因,但卻是導火索,而且是焚毀洛陽城的元凶。此刻離董卓亂政隻有五六年時間了,不能放過任何針對他的機會。


    可眼下的難度在於如何讓崔超這些人相信,盧植能贏。


    思索良久之後,趙普並未醞釀到更令人信服的言語,隻好硬著頭皮道:“崔公,我以為盧將軍此戰必勝,我們當進軍廣宗斷去張角退路。”


    “此話怎講?”崔超和李博對趙普斷言盧植必勝感到疑惑不解。畢竟怎麽看集結大軍的黃巾軍都是優勢方。


    趙普道:“盧將軍與張角主力糾纏數月,雙方互有勝負,然而麵對此次圍剿凜然不懼。他是最清楚張角的實力,選擇迎難而上,說明他有取勝之道。這是第一點。


    盧將軍所率軍士乃是北軍五校,守衛京師的禁衛軍,我們漢軍精銳中的精銳,雖然兵力是劣勢。然而黃巾軍多是農民出身能否用慣武器都未可知,雙方戰鬥力可謂雲泥之別。這是第二點。


    北軍五校共有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五營。屯騎和越騎分別是漢人和越人(南方百越人)精銳騎兵。長水營為精銳胡騎,又步兵營和長弩兵。兵種豐富,可適配各種戰術。對比連騎射都不熟練的黃巾軍,這是重大優勢。此為第三點。


    有此三點,再加上盧將軍乃是天下名士,謀略膽識都是張角所不能及,所以我敢斷言盧將軍此戰必然大獲全勝。”


    趙普一口氣說完,不管別人信不信,反正他是信了。


    崔超個別地方是沒聽明白的,比如兵種這個詞匯,但是大體知道趙普所陳述的意思。經趙普這麽一分析,他也覺得盧植的勝算是要大不少。


    “子陵以為如何?”崔超還略有些猶豫,畢竟此舉往小了說事關眾人前程,萬餘人身家性命,往大了說可能事關大漢王朝的命運。


    李博對於崔超的分析很是歎服,但他依然認為事關重大,應該穩妥處事:“安定兄分析鞭辟入裏,令人擊節讚歎。但願如兄所言,盧將軍能夠旗開得勝。我讚同出兵廣宗,不過另一方麵一定得密切注意巨鹿郡那邊的形勢,一旦有變我們也好及時應對。”


    崔超采納了李博的建議,在出兵廣宗的同時,派遣大量斥候密切關注主戰場的形勢。


    高覽對於出兵廣宗有些異議,“我有一事不解,兩位先生為何會認定張角若是失敗會退廣宗,而不是高邑或者常山郡呢?”


    他其實是建議先收複高邑,因為那裏離家鄉更近,收複高邑常山郡近在咫尺。若得常山郡便可將冀州和幽州的黃巾軍切割開來。


    當然,他是在無法判斷假若張角失敗後會逃往何處的前提下做的抉擇。


    李博道:“因為巨鹿郡以北除了常山郡,黃巾軍已經漸漸式微。而東郡、汝南和荊州等地,黃巾軍依然勢大。廣宗靠近東郡、汝南等地,選擇退守廣宗等待援軍自然是首選。”


    他又看向趙普,“安定兄深謀遠慮,真乃濟世安國之大才啊!”


    “愧不敢當,愧不敢當……”趙普被他一誇頓時有些臉紅,選擇廣宗他可沒想那麽深遠,完全靠得曆史知識。


    在短暫的商議之後,眾人一致決定發兵廣宗。


    李博留守安平,防止小股亂軍擾城,同時坐鎮後方關注戰場形勢,及時應對。


    崔超以高覽為先鋒領兩千人先行,他和趙普則率八千大軍浩浩蕩蕩向廣宗進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建安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寒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寒衣並收藏建安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