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三輔地區進入了陰雨天,一直連綿有近半個月。


    臨近傍晚,整個軍營都被彌漫的霧氣和秋雨所籠罩。


    盧植身著戎裝站在美陽城向外眺望,城下不足十裏就是涼州叛軍的大營。


    時間距離趙普所說得十一月仍有兩個月那麽長,但軍中的士氣已經有些低落了。


    大軍受從京中傳來的消息影響,人心浮動,加上董卓對於他一直按兵不動,意見極大。


    兩人有過數次爭論,一次次比一次激烈。


    董卓在軍中威望頗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隱患,指不定哪一天就會爆發。


    “拜見將軍。”


    盧植聞聲轉頭看去,隻見來人身高近八尺,容貌不凡,乃是參軍事孫堅。


    參軍事是為參謀軍務,漢時的官職。


    盧植在背朝廷冊封車騎將軍,率軍征討涼州叛軍時,皇甫嵩向他推薦孫堅有大才,可重用,盧植便任命孫堅參軍事。


    “文台是有事匯報嗎?”盧植見孫堅行色匆匆。


    孫堅道:“我聽聞董卓那廝在營中非議將軍,特來求情將軍即可下令以禍亂軍心之罪,將董卓逮捕。”


    盧植聞言不僅眉頭緊皺,“如今軍心不穩,驟然逮捕董卓,恐怕會引起軍中恐慌。文台現可帶我詔書,宣那董卓到大營去見我。”


    “將軍,不可姑息啊!否則董卓遲早會釀成大禍。”孫堅言辭懇切。


    這點盧植何嚐不知,可眼下還是要以大局為重,如果因殺董卓一人反倒引發漢軍內亂。隻怕會為城外叛軍所利用,到了那時就不是殺一個人,而是長安能不能守住的問題。


    “文台心中的憂慮,我何嚐不知,隻是此刻尚不是殺董卓的時機。你去傳令便是。”盧植隻能先忍住心中的殺氣。


    孫堅見盧植執意不肯,隻得去董卓營中傳令。


    “漢升,你隨我回營,看我眼色行事,”盧植邊下城樓邊道:“倘若那董卓太過囂張跋扈,你就在我營中就地格殺。”


    黃忠手握刀柄,沉聲應諾。


    兩人回到大營等候,待到孫堅足足過了半個時辰,那董卓仍然未到。


    “將軍,這董卓顯然已有異心,正可乘這時機,將他拿下。”孫堅再次進諫。


    盧植心中有些猶豫不決,及至董卓趕來,仍未下定決心。


    “不知將軍召見末將是為何事?”董卓態度散漫,言語輕蔑。


    盧植拍案而起,“破虜將軍好大的威風!孫參軍奉詔書征召於你,你磨磨蹭蹭不肯前來,是打算要取我代之嗎?”


    此次征討涼州叛軍,董卓是為破虜將軍。雖然他與盧植一樣同樣擁有將軍稱號,但破虜將軍為雜號將軍,與車騎將軍不可同日而語。


    何況盧植假節,是為三軍主帥。


    董卓一直以為盧植是為儒士,不料他此刻如此雷厲風行。


    他能在軍中混得風生水起,自然不是魯莽無腦之人,稍微察言觀色,見那層力劈百人的黃忠,手按向刀柄,頓時跪倒請罪。


    “卓怠慢上官,有大罪,懇請將軍治罪。”


    盧植見他服軟,猶豫了一下,壓下了殺他的念頭,“你既知罪,罰俸半年,可有異議?”


    董卓額頭冷汗直冒,“末將認罰,不敢有異心。”


    “那便起來吧!”盧植態度緩和了下來,“召前仲穎來乃是商議破敵之法,如今這番情況,你可有什麽良策?”


    董卓跪坐了一側,拱手道:“叛軍與我等對峙有月餘,卓曾派斥候探明叛軍糧道。我以為一旦斷其糧草,敵軍必然不戰自敗。”


    “這方法倒是可行,隻是這斷敵糧草需長途奔襲,輕騎突進,還要對著隴右的地勢十分熟悉,這營中將士隻有你可勝任。仲穎可願前往?”


    盧植為了安定營中將士人心浮動的局麵,以及讓那身在皇城的漢靈帝劉宏徹底放心,決定必須得打上一仗。


    董卓的這個建議他認為可行!董卓是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又常年在隴西隴右帶兵,對地勢頗為了解,是很合適的人選。


    “為大漢效力,我自是萬死不辭。”董卓何等聰明,知道眼下,盧植看似在商量,其實威壓,容不得他拒絕,再說這一仗他是多少有些信心的。


    盧植道:“那好,我予你精騎兵五千,明日從美陽城東門出發,繞開敵軍大營,突襲叛軍糧道。”


    董卓領命躬身退走。


    孫堅歎息道:“董卓氣焰囂張,將軍正該按軍法受召不至、怠慢上官治罪,申明法令,予以處斬。如今將軍放他去斷敵糧草,乃是放虎歸山,再想殺他就難了。”


    盧植寬慰道:“董卓一向在隴、蜀一帶享有威名,現在殺掉他,恐引起軍中嘩變。文台也不必為此憂慮,日後若有機會,再定計殺他不遲。”


    “將軍錯過了穰苴斬莊賈、魏絳殺楊幹這等樹立軍威的機會。他日董卓為禍一方之時,悔之晚矣。”孫堅心中一意難平,喝罷一碗酒,扼腕歎息。


    黃忠微皺眉頭,沉聲道:“孫參軍,注意你的言辭。”


    孫堅頓時意識到自己言語過激,忙單膝跪地,拱手道:“孫堅一時失言,望將軍贖罪。”


    盧植親自上前扶起孫堅,“文台不必如此,你句句為社稷,為大漢著想,何錯之有?我不殺董卓實是為眼前平叛著想,若是他犯上作亂,文台放心,我必帶兵親自殺之。”


    “董卓素來氣焰囂張,將軍今日責罰於他,我擔心他會生有異心。”孫堅懇請道:“我願帶一軍在城外接應董卓,一旦他有異動,堅願代使君斬殺此賊。”


    盧植沉吟了下,最後道:“如此也好,明天待董卓離城之後,文台帶五千輕騎隨後,路上可便意行事。”


    這算是給了孫堅生殺大權。


    孫堅慨然應諾,領命而去。


    盧植看著孫堅走出大帳,不由歎了口氣,“如果安定在此,不知道他會如何抉擇?”


    翌日,董卓親率五千輕騎自東門而出,然後向北饒遠路而行。


    涼州叛軍的糧草運輸路線,由陳倉經水路兩道運往郿縣,郿縣就是他們的糧草大本營。


    然而,郿縣處在叛軍大營之後,如果率軍去郿縣劫糧草,五千人無異於以卵擊石,他們即便繞開叛軍主力,那郿縣也必然駐紮有大軍看守。


    因此董卓是打算率騎兵從北側奇襲,截斷陳倉運往郿縣的陸上通道。當然如果事情順利,他不介意把叛軍水道的船隻也一並燒毀。


    大軍奔襲兩日之後,埋伏在陳倉到郿縣的山道兩側,足足等了大半天。


    到了傍晚,叛軍押運糧草的隊伍才姍姍來遲。


    這山勢坡緩嶺低,董卓知道一旦他們突襲不成,敵方的援軍會很快趕到,因此下令騎兵不以殺人為主,隻點糧車。


    待叛軍運糧隊過去大半,董卓率軍從兩側殺出,漢軍騎兵人人手上均有火把,頃刻之間官道之上大火勢漫天,烽煙四起。


    周遭的叛軍見烽煙燃起,當即紛紛來援。


    董卓人少自知不能死戰,他充分利用輕騎兵的靈活***帶兵趕到渭水岸邊,把叛軍水路的糧道一並截斷。


    漢軍奔馳四五十裏,在渭水岸邊,董卓與北宮伯玉大軍狹路相逢。


    原來,韓遂和邊章自知與漢軍相持在美陽縣,糧道乃是重中之重,因此讓北宮伯玉親自看守糧道。


    這北宮伯玉所部有大軍一萬餘,且皆是湟中義從胡中這等精銳。


    董卓一看之下,就知今日這水路糧道斷然破壞不了,因此下令大軍向北急速撤離。


    此刻陸路的叛軍正向董卓追擊而來,叛軍兩相夾擊,幾乎將董卓部輕騎兵全部包圍。


    這出乎董卓的意料之外,他本來隻是打算借此機會,表達他對漢室的忠心,以消除盧植對他的殺意,沒想過深入敵後。


    可如今被叛軍兩相夾擊,已然進退維穀。


    好在,他一向治軍言明,善待軍士,這些部眾均願意為他死戰。


    雙方大戰一個時辰,漢軍折損過半,終於在北邊殺出一條血路。


    董卓率眾倉惶奔逃,北宮伯玉所部湟中義從胡親追不舍,雙方且戰且走,一直到深夜。


    漢軍逃至美陽城西北五十裏時,已然人困馬乏,不堪再戰。


    突然,前方林中火把大亮,一支大軍突襲而出。


    董卓仰天歎道:“天亡我也!”欲率眾力戰而死。


    “董將軍速去,我來抵擋叛軍。”卻是那孫堅率軍久候在此。


    他本為殺董卓而來,但見董卓與叛軍浴血奮戰,不曾有異心。同為朝廷盡力,他便壓下了殺心,率軍攻向北宮伯玉部。


    北宮伯玉見漢軍來援,在夜間不知其有多少,不敢過度追擊,派人斷後,他親帶大軍自去。


    此地離敵軍大營不過隻有數十裏,孫堅也不敢追擊,擊退叛軍便率軍掩護董卓部返回美陽城。


    董卓破壞了叛軍陸路的糧草給予,在一定程度上給叛軍帶來了壓力。


    翌日,叛軍首領王國下令大軍後退十裏,更加靠近軍需大本營郿縣,以拱衛兩路糧道不被漢軍襲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建安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寒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寒衣並收藏建安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