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方麵關於揚州刺史的新人選,一直舉棋不定。


    漢靈帝想賣個好價錢,可揚州地處東南,在漢時較為落後偏僻的州郡,跟後世富庶之鄉,根本無法相比。


    尤其是江南六郡,與北方幽州、並州的邊郡其實差別不大,甚至北方的邊郡還要好一些。


    一方麵是漢人和百越的民族融合並非那麽順利。


    再者南方多瘴氣,北方人到任多數水土不服,多生疾病。


    東漢又有不任用本地人擔任州郡地方長官的慣例,各豪門大族或為自己名聲著想,或以揚州的區域問題,無人用巨資買這一州刺史。


    巴刺史在臨終前的奏折中極力推薦的人員劉備,漢靈帝幾乎沒有考慮。


    他雖然是中山靖王之後,漢室宗親,但那中山靖王劉勝有一百多個兒子,到劉備這一代,已然血脈疏遠。


    後漢的朝廷,除非是當時皇帝的至親,否則數量眾多的皇室宗親們相對鼎盛的世家大族出身的名門子弟都有所不如。


    甚至還更容易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朝中的大將軍何進,三公重臣們,對劉備其人又不熟悉,隻知他是盧植的門生,曾經平叛有功,現為九江郡太守。


    自然也就沒有什麽附議巴刺史。


    當然,如果盧植在朝的話,他會支持自己的學生,可唯一願意力挺劉備的朝廷重臣,此刻正在美陽與涼州叛軍拉鋸。


    不過巴刺史的奏折並非全無效用,至少九江郡太守劉備的名字在朝中上下威望有所提升。


    京中的士人們也知道有這位一位在地方上極受百姓擁戴的太守。


    朝廷在爭論刺史人選時,已故巴刺史的家人從渤海郡已趕往九江郡壽春,揚州的州治,準備扶靈柩歸鄉安葬。


    巴刺史一生曾擔任徐州和揚州兩州刺史,可謂是邊疆大吏了。


    但他一生清廉,亦要求他所管轄的各郡縣長官以身作則,以致為下屬所不喜。


    揚州各地的官員們,在禮節上吊喪之後,便各自返回。


    從九江郡壽春距離冀州渤海郡可謂路途遙遠,要途徑黃巾餘孽肆掠的徐州和兗州。


    此時的黃巾餘孽基本和後世的馬匪差別不大,多劫掠商旅與大族們所攜帶的輜重。


    曆史上,在曹操成為一方諸侯之後,欲接避難他鄉的父親曹嵩與母親丁氏到他的勢力範圍兗州。


    曹操家人在遷居兗州路途中遇古寺躲雨,卻被看重輜重的黃巾軍餘黨所殺。


    這在間接上造成後來曹操征伐徐州,並屠殺多座城池,以至於為士人所不齒。


    當然,這還有另一種說法,說是當時的徐州牧陶謙派人殺了曹操家人。


    這種可能性相對是較小的。這裏不做討論。


    劉備因擔憂巴刺史在歸鄉途中有什麽不測,便決意與關羽帶兩百士卒親自護送巴祗的靈柩回鄉安葬。


    他遣人送一封書信到陰陵太守府給趙普,讓趙普暫且幫他處理九江郡政務,他在一月內定然返回。


    趙普接到信後,無可奈何,事已至此,他也隻能硬著頭皮撐下去了。


    時間很快來到了十月,十月已是初冬,天氣漸寒。


    趙雲和張飛感情突飛猛進,兩人時常勾肩搭背,談論兵法切磋武藝。


    趙普看在眼裏不得不感慨,曆史上終究走的一起共謀大業的人,即便他橫插這麽一杠,也無法改變他們彼此的親近。


    這日,張飛和趙雲皆不在府中。


    趙普在周倉的陪同下坐鎮太守府,處理冬季應對嚴寒以及饑荒可能造成的民眾餓寒而死的問題。


    這方麵他還是有經驗的。


    首先督促各縣鄉,幫助修繕破落無法居住的房屋。


    這方麵花錢其實並不多,漢時百姓所居住的房屋,基本都是茅草屋,牆壁是用土培堆積而成。


    材料在鄉、裏之間可就地取材,甚至用樹枝或者泥漿混合固定就能湊合著住。


    這不是百姓要隨意對付,而是被當時生產力底下和貧窮限製。


    能在嚴寒之下平穩度過冬季,對於當時戰亂不斷的百姓而言已是幸事。


    隻是這工作頗為耗費人力,有縣、鄉、裏的吏從幫忙,基本能保證萬無一失。


    至於糧食問題,九江郡受黃巾之亂影響相對較小,地方上的糧食緊缺程度遠不及冀州。


    當然,受這前兩年大旱的影響,自然也談不上富足。


    但是,如果地方上的官員們不貪墨糧食,用來應對突發情況那是足夠了。


    趙普派遣吏從在駐軍的幫助下,將郡裏的糧食下撥到各縣衙門,以備不時之需。


    午後,他處理完這些事情不久,有太守府的下人稟告,有戶姓孫的人家向劉使君辭行。


    孫家代表自稱吳夫人帶兩子孫策和孫權感謝劉使君的照顧。


    趙普手中所拿記錄戶薄的竹簡當即落地。


    孫策,這位江東猛虎,人稱小霸王的江東基業奠基人,居然在九江郡。


    還有他的弟弟孫權。


    “先生有什麽不妥嗎?”周倉撿起竹簡問道。


    “沒有,”趙普回過神來,“是我疏忽了,我該記得孫文台曾將他的家眷暫時安置在九江郡。”


    他吩咐太守府的下人,快請孫家人進府。


    孫堅的家眷此刻應當是他的正室吳夫人,長子孫策、次子孫權以及幼女孫尚香。


    當然孫尚香乃是野史傳聞的名字,在《三國演義》中推測她的名字為孫仁,尚香應該是她的字。


    當然,正史無名也就無從考證了。


    此時的孫策隻有十歲,比趙雲要小上六歲,孫權則隻有三歲,孫尚香自然就更小了。


    不一時,隻見吏從帶著一位端莊的婦人攜帶兩男一女到了廳中。


    那婦人大概隻有二十七八歲,趙普想定然是吳夫人。


    孫策和孫權在吳夫人兩側,孫策懷中還抱著一女嬰,大概是他的妹妹孫尚香,三歲的孫權看上去有些靦腆怕人。


    這時正拉著母親吳夫人的衣角不敢正視趙普和周倉。


    這時趙普第一次見到孫策,隻見其人盡管隻有十歲,可劍眉星目,儀表不俗,見到麵相凶惡的周倉也並不膽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建安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寒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寒衣並收藏建安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