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並不是一個有野心的人,很容易得到滿足。
她的母親說過,他是一個好孩子,心地善良,待人寬厚,他適合做一個快樂無憂的王子,而不適合做一個帝王。
這樣的評價讓他很開心,從他開啟心智開始,就對皇帝大位沒有什麽興趣。
而且他也不是長子,做皇帝這種苦差事,還是讓給他的那些哥哥們好了。
他的哥哥李承乾似乎是皇帝的好苗子,從小就被立為太子。不管是朝中大臣還是父皇母後,都對他很滿意。
進學中他總是學的最快,夫子教的文章他隻要看過一遍就能背誦下來。
禮儀課也學的極好,同一個動作做一百遍啊,李治視之為洪水猛獸,提起來都害怕。可是李承乾學的津津有味。
從走路到坐姿,從笑容到吃飯,從穿衣到睡覺,每一樣都有嚴格的要求。為的就是日後做一個合格的帝王。
聽說連和女子的魚歡之事也有宦官在窗外監督,讓李治驚歎不已。
他好奇的問過承乾好幾次,結果都被打了腦袋。
承乾義正言辭的說這些都不是他該知道的事,可是看他漲紅的臉就能猜到八分,估計是真的。
沒人性,太沒人性了!
李治同情的看著承乾,可憐的哥哥啊,當皇帝這種累人的活還是你來做好的,我就好好的做我的晉王,隻要年紀一到,就去我的封地。到時候做什麽都沒人管,多愜意!
李治的夢想出人意料的得到了李二的誇獎,說他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母後也摸著他的腦袋說雉奴長大了。
這和他想的不一樣啊!
承乾如果有這樣的想法會被狠狠的訓斥,一天不允許吃飯,要抄寫一百遍書法。
可是這樣的日子並沒有持續下去,就在李治做著自己的春秋大夢,暢想著做一個偉大的懶人時,承乾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居然被侯君集蠱惑造反。
這是有多蠢才會做出這樣的事來啊!
李治百思不得其解,承乾是太子啊,將來他就是大唐的皇帝,順理成章,別人誰都不能和他爭。隻要他安心的做太子,做好自己的事,皇帝的大位就是他的。
為何他會造反?
最大的可能就是被侯君集給蠱惑了,因為所有人都有可能造反,唯獨他沒可能造反。
李二大發雷霆,暴虐的脾氣無處發泄,隻能仰天長嘯,驚的太極宮裏的臣子瑟瑟發抖。
侯君集被處死,沒有人為他說話。他純屬死有餘辜。可是他不該拉著李承乾啊,長孫皇後淚流滿麵,恨不能把侯君集生吞活剝。
長孫無忌一臉漠然,不可置否。
隻是他的內心在狂喜,侯君集啊侯君集,你這個蠢貨,老夫不過幾句話而已,你就真的要造反。虧你還是跟隨太宗皇帝打江山的猛將,怎麽腦子如此蠢笨?
慫恿太子造反,好大的氣魄啊!
隻是你能得到什麽好處?
擁立之功?
現在你不就是麽?玄武門之變,也有你的一份功勞哇!你抓著指頭算算,淩煙閣上能有一副畫像的不過區區二十四人,你就是其中之一。
已經到了權力的頂峰了,沒有再高的山頂了。
實在沒有想到老夫不過是試探著想讓你把位子讓出來,好提拔一下自己人。沒想到你居然被嚇破了膽,頭令智昏,裹挾著太子造反。
天底下沒有比你更蠢之人了。
李二就是造反的行家,他跟隨著李淵造楊廣的反,又帶人造李淵的反。自然對造反這種事十分敏感,深惡痛絕。
他開了一個不好的頭,玄武門之變猶如一個夢魘縈繞在他心頭,所以他對自己的孩子嚴加管教。不能讓他們步自己的後塵。
骨肉相殘的感覺真的很心痛,李二體驗過一次,他不想自己的孩子再體驗。
他不能讓這種事發生。
為此,他立李承乾為太子後,就密切關注著其他皇子的動靜,最讓他擔心的是魏王李泰。
李泰真的很聰明,比承乾聰明百倍,也更會籠絡人心。小小年紀就暗中結交朝中大臣,硬是得了一個禮賢下士的賢名。
李二當然看的出來,李泰的心思再隱秘,又怎能瞞過他的雙眼!
他期望著承乾能趕快成長,把自己做帝王的心得悉數教授,就是為了讓他做一個優秀的帝王。和自己一樣,能縱橫捭闔,俾倪天下。
他防著李泰,防著李恪,甚至防著李治,唯獨沒有想到,身為太子的承乾居然會造反。
這太不可思議了,太不符合邏輯了。他是太子啊,隻要等到自己死去,他就是名正言順的皇帝。
他造個屁的反!
李二很憤怒,李治很疑惑。
自己的親哥哥聰明絕頂,怎麽會做出此等昏聵之事?
年輕的李治左想右想不明白,隻能茫然的看著父皇的狂怒和母後的歎息。
承乾被問罪,侯君集被殺,一同被殺的還有很多人。從上次玄武門之變到現在,宮裏已經很久很久沒有這樣死過人了。
李二恍惚中仿佛又回到了當年,又看到了自己的兄弟們。
承乾到底還是死了,作為高傲的太子,李氏後人,他不想卑微的活著。
或許從造反的那天起,他就沒想過活著。是啊,他為什麽要造反?明明是皇帝的位子就是他的啊。
我覺得這和李二失敗的教育分不開。
他自己太強大,所以逼著他的孩子們也必須強大。
但是李承乾的內心對做皇帝是十分反感的。從本質上說,他和李治一樣,都沒有做皇帝的野心,也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李治的童年相對來說很舒適,因為他不是太子,不用事事謹慎,不用瞻前顧後。在該玩的年紀,他充分的享受了自己的權利。
但是李承乾就不一樣了。
從他記事以來自己就是太子,任何事都必須一板一眼的做,不能有任何逾越。不能真心的笑,不能放聲的哭,讀書必須盡力,禮儀必須到位。
他的童年裏,沒有美好的回憶,隻有喘不過氣的瑣事。
可是說到底他也是一個孩子,用一個帝王的標準來要求他真的太過於苛刻。
所以最後好好的一個人最終成為了一個心理變態之人。
李二難辭其咎。
她的母親說過,他是一個好孩子,心地善良,待人寬厚,他適合做一個快樂無憂的王子,而不適合做一個帝王。
這樣的評價讓他很開心,從他開啟心智開始,就對皇帝大位沒有什麽興趣。
而且他也不是長子,做皇帝這種苦差事,還是讓給他的那些哥哥們好了。
他的哥哥李承乾似乎是皇帝的好苗子,從小就被立為太子。不管是朝中大臣還是父皇母後,都對他很滿意。
進學中他總是學的最快,夫子教的文章他隻要看過一遍就能背誦下來。
禮儀課也學的極好,同一個動作做一百遍啊,李治視之為洪水猛獸,提起來都害怕。可是李承乾學的津津有味。
從走路到坐姿,從笑容到吃飯,從穿衣到睡覺,每一樣都有嚴格的要求。為的就是日後做一個合格的帝王。
聽說連和女子的魚歡之事也有宦官在窗外監督,讓李治驚歎不已。
他好奇的問過承乾好幾次,結果都被打了腦袋。
承乾義正言辭的說這些都不是他該知道的事,可是看他漲紅的臉就能猜到八分,估計是真的。
沒人性,太沒人性了!
李治同情的看著承乾,可憐的哥哥啊,當皇帝這種累人的活還是你來做好的,我就好好的做我的晉王,隻要年紀一到,就去我的封地。到時候做什麽都沒人管,多愜意!
李治的夢想出人意料的得到了李二的誇獎,說他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母後也摸著他的腦袋說雉奴長大了。
這和他想的不一樣啊!
承乾如果有這樣的想法會被狠狠的訓斥,一天不允許吃飯,要抄寫一百遍書法。
可是這樣的日子並沒有持續下去,就在李治做著自己的春秋大夢,暢想著做一個偉大的懶人時,承乾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居然被侯君集蠱惑造反。
這是有多蠢才會做出這樣的事來啊!
李治百思不得其解,承乾是太子啊,將來他就是大唐的皇帝,順理成章,別人誰都不能和他爭。隻要他安心的做太子,做好自己的事,皇帝的大位就是他的。
為何他會造反?
最大的可能就是被侯君集給蠱惑了,因為所有人都有可能造反,唯獨他沒可能造反。
李二大發雷霆,暴虐的脾氣無處發泄,隻能仰天長嘯,驚的太極宮裏的臣子瑟瑟發抖。
侯君集被處死,沒有人為他說話。他純屬死有餘辜。可是他不該拉著李承乾啊,長孫皇後淚流滿麵,恨不能把侯君集生吞活剝。
長孫無忌一臉漠然,不可置否。
隻是他的內心在狂喜,侯君集啊侯君集,你這個蠢貨,老夫不過幾句話而已,你就真的要造反。虧你還是跟隨太宗皇帝打江山的猛將,怎麽腦子如此蠢笨?
慫恿太子造反,好大的氣魄啊!
隻是你能得到什麽好處?
擁立之功?
現在你不就是麽?玄武門之變,也有你的一份功勞哇!你抓著指頭算算,淩煙閣上能有一副畫像的不過區區二十四人,你就是其中之一。
已經到了權力的頂峰了,沒有再高的山頂了。
實在沒有想到老夫不過是試探著想讓你把位子讓出來,好提拔一下自己人。沒想到你居然被嚇破了膽,頭令智昏,裹挾著太子造反。
天底下沒有比你更蠢之人了。
李二就是造反的行家,他跟隨著李淵造楊廣的反,又帶人造李淵的反。自然對造反這種事十分敏感,深惡痛絕。
他開了一個不好的頭,玄武門之變猶如一個夢魘縈繞在他心頭,所以他對自己的孩子嚴加管教。不能讓他們步自己的後塵。
骨肉相殘的感覺真的很心痛,李二體驗過一次,他不想自己的孩子再體驗。
他不能讓這種事發生。
為此,他立李承乾為太子後,就密切關注著其他皇子的動靜,最讓他擔心的是魏王李泰。
李泰真的很聰明,比承乾聰明百倍,也更會籠絡人心。小小年紀就暗中結交朝中大臣,硬是得了一個禮賢下士的賢名。
李二當然看的出來,李泰的心思再隱秘,又怎能瞞過他的雙眼!
他期望著承乾能趕快成長,把自己做帝王的心得悉數教授,就是為了讓他做一個優秀的帝王。和自己一樣,能縱橫捭闔,俾倪天下。
他防著李泰,防著李恪,甚至防著李治,唯獨沒有想到,身為太子的承乾居然會造反。
這太不可思議了,太不符合邏輯了。他是太子啊,隻要等到自己死去,他就是名正言順的皇帝。
他造個屁的反!
李二很憤怒,李治很疑惑。
自己的親哥哥聰明絕頂,怎麽會做出此等昏聵之事?
年輕的李治左想右想不明白,隻能茫然的看著父皇的狂怒和母後的歎息。
承乾被問罪,侯君集被殺,一同被殺的還有很多人。從上次玄武門之變到現在,宮裏已經很久很久沒有這樣死過人了。
李二恍惚中仿佛又回到了當年,又看到了自己的兄弟們。
承乾到底還是死了,作為高傲的太子,李氏後人,他不想卑微的活著。
或許從造反的那天起,他就沒想過活著。是啊,他為什麽要造反?明明是皇帝的位子就是他的啊。
我覺得這和李二失敗的教育分不開。
他自己太強大,所以逼著他的孩子們也必須強大。
但是李承乾的內心對做皇帝是十分反感的。從本質上說,他和李治一樣,都沒有做皇帝的野心,也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李治的童年相對來說很舒適,因為他不是太子,不用事事謹慎,不用瞻前顧後。在該玩的年紀,他充分的享受了自己的權利。
但是李承乾就不一樣了。
從他記事以來自己就是太子,任何事都必須一板一眼的做,不能有任何逾越。不能真心的笑,不能放聲的哭,讀書必須盡力,禮儀必須到位。
他的童年裏,沒有美好的回憶,隻有喘不過氣的瑣事。
可是說到底他也是一個孩子,用一個帝王的標準來要求他真的太過於苛刻。
所以最後好好的一個人最終成為了一個心理變態之人。
李二難辭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