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皇後就沒有這樣的擔憂,她出身高貴,家中世代為官,皇家頗為倚重。從她一出生就已經注定她的不平凡,即使不嫁給李治做太子妃,也會嫁給某個皇子或者某個勳貴子弟。
可是她也有煩心事,隻不過她的煩心事不是柴鹽油米醬醋茶,而是花前月下詩酒花。
普通百姓的生存艱難之事不是她考慮的,她也不會考慮。
從小接受的教育就告訴她,她的未來是高高在上的勳貴,為了家族強盛而用力,縱使犧牲身體也在所不惜。
男人為了家族不是上陣殺敵就是入朝為官,女子為了家族自然而然就是政治聯姻。這是她們的宿命,是她們最終的結果。
無人可以改變。
李二貴為大唐皇帝,為了江山穩固依然把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更不說她們這些勳貴。
和文成公主相比,她已經好太多,起碼不用萬裏遠嫁,讓一個土蠻成為自己的丈夫。聽說吐蕃的人很矮很黑,身上長滿了蟲子,一年都不洗一次澡。
太可怕了!
如果家族讓她嫁給這樣的人,她一定會選擇自殺。
高傲的她不允許那些野蠻人來玷汙自己的身體。
她夢想的夫君,是一個偉大的英雄,可是要駕著七彩雲彩來娶她的。
所以當父親說李二下旨讓她嫁給李治為太子妃時她終於鬆了一口氣。這已經出乎她的意料之外了,甚至高出她的期望。
她見過李治,知道那是一個儀表堂堂的男子,雖然好像沒有他的哥哥有魄力,但是在一幫皇子之中,也算是出類拔萃。不然李二又怎能選他做太子?
存在即合理,李二既然看重李治,就證明他必有過人之處。
所以她基本上是滿意的,家中的所有人都跑過來恭賀她,太子妃啊,以後就是皇後,王家還從來沒有過皇後呢。
不管對於王家還是柳家,這都是政治上的盛事對於李二這麽做的目的,他們心知肚明,但是這是雙贏之事,這樁婚姻對於他們而言,利益真的太大了。王家和柳家一躍而成為大唐最頂級的勳貴之一。至於說成為李治政治上助力,這是應有之義,幫助李治,就是幫助他們自己。
這就是政治婚姻的魅力所在,明知道婚姻的背後並不純粹,充滿了各自的利益,但還是義無反顧的進行。至於婚姻的兩個主角,兩個年輕人而已,他們的感受根本不用考慮。
在家族利益麵前個人感情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政治婚姻是一件很奇怪的事,讓人著迷,使人疑惑。
隻不過是兩個年輕人的結合,竟然就能將兩個家族捆綁在一起,從沒有血緣關係變得密切不已。
他們的動力源自哪裏?
是出於對自己一方孩子的愛護還是僅僅需要這樣一個借口?
再或者是心理上的一種自我安慰?
要知道,雖然古人的婚姻相對穩固,但是感情之事是勉強不來的。沒有感情的婚姻名存實亡。為何即使是這樣名存實亡的婚姻依然能夠有著強大的力量,讓兩個家族聯合起來,為爭取更大的利益而聯手並進?
這種婚姻的哲學問題涉及到的人性複雜而深邃,即使是最厲害的哲學家和社會學家也無法解釋清楚。
好在王皇後並不反對,也並沒有非常的排斥,因為相對於大部分女子而言,她能有這樣的婚姻已經是所有女子所夢寐以求的了。
而且她對李治並不反感,他比長安城裏那些紈絝強了無數倍。到底是李氏子孫,流傳著李二身上的血,身份高貴,才學過人,風度翩翩,幾乎滿足了她對未來夫君所有的幻想,她還有什麽不知足的?
李治其實也無所謂,此刻的李治年紀還很年輕,對女子的好奇心很重,愛情這樣的字眼還沒有出現在他的大腦裏。
他在宮中所見,都是強大的父皇對女子予取予求,召之即來揮之即去。這樣的強勢讓李治印象深刻,潛移默化之下隻覺得天下女子都是這樣,隻要他想要,就能輕易得到。
這樣的無聲教育讓李治對愛情並不十分向往,他簡單的以為,男人和女人之間的關係,簡單到就剩下性。
所以對於娶妻,他基本上是無所謂的,娶誰都一樣,和這個女子歡愛或者和那個女子調情,他都能接受。
況且,王皇後當時很美麗,在長安也是有名的美貌無雙。
不用刻意追求,美人自己入懷,李治覺得還沾了點便宜。
羨慕?
當然羨慕!
君不見,我輩貧寒庸人,欲找一女子終老而不能,憑什麽李治什麽都不用做就有美女主動扣門啊?
羨慕不來的,說過了投胎是一門技術活兒,大家各安天命吧。
不管大家願不願意,太子的大婚隆重舉行,普天同慶。無數長安紈絝子弟在恭賀李治的同時心碎了一地。美女結婚了,新郎不是我,人間慘劇啊!
可是這種美好的日子並沒有過很長時間,因為李治發現,他的太子妃和他並沒有共同語言,甚至幹脆就沒有語言。
自己的這個太子妃,真的太高傲了,根本就沒有做太子妃的覺悟。
才子佳人的故事有很多,古往今來數不勝數。可是這些故事,無不是到有情人終成眷屬而成最後結局,連外國的王子和公主故事也是同樣。結局總是會用他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而意猶未盡的結束。
其實他們的生活不可能是幸福的,再美麗的愛情到最後都會不可避免的滑向庸俗。
愛情是兩個人的,但是婚姻卻是兩個家庭,甚至兩個家族的。
況且還有審美疲勞這種問題存在,這對於李治來說是不可忍受的。
王皇後年輕貌美,可是她的學識和智慧實在無法於她的美貌匹配。
剛開始李治貪戀她的美貌,對於她的一些不足視而不見,或者還覺得自己這個傻乎乎的妻子有幾分天真爛漫的可愛。可是日子一長,當他對她的美貌失去興趣,又沒有什麽新的興趣點能讓他著迷之時,李治的反感就隨之而來。
可是她也有煩心事,隻不過她的煩心事不是柴鹽油米醬醋茶,而是花前月下詩酒花。
普通百姓的生存艱難之事不是她考慮的,她也不會考慮。
從小接受的教育就告訴她,她的未來是高高在上的勳貴,為了家族強盛而用力,縱使犧牲身體也在所不惜。
男人為了家族不是上陣殺敵就是入朝為官,女子為了家族自然而然就是政治聯姻。這是她們的宿命,是她們最終的結果。
無人可以改變。
李二貴為大唐皇帝,為了江山穩固依然把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更不說她們這些勳貴。
和文成公主相比,她已經好太多,起碼不用萬裏遠嫁,讓一個土蠻成為自己的丈夫。聽說吐蕃的人很矮很黑,身上長滿了蟲子,一年都不洗一次澡。
太可怕了!
如果家族讓她嫁給這樣的人,她一定會選擇自殺。
高傲的她不允許那些野蠻人來玷汙自己的身體。
她夢想的夫君,是一個偉大的英雄,可是要駕著七彩雲彩來娶她的。
所以當父親說李二下旨讓她嫁給李治為太子妃時她終於鬆了一口氣。這已經出乎她的意料之外了,甚至高出她的期望。
她見過李治,知道那是一個儀表堂堂的男子,雖然好像沒有他的哥哥有魄力,但是在一幫皇子之中,也算是出類拔萃。不然李二又怎能選他做太子?
存在即合理,李二既然看重李治,就證明他必有過人之處。
所以她基本上是滿意的,家中的所有人都跑過來恭賀她,太子妃啊,以後就是皇後,王家還從來沒有過皇後呢。
不管對於王家還是柳家,這都是政治上的盛事對於李二這麽做的目的,他們心知肚明,但是這是雙贏之事,這樁婚姻對於他們而言,利益真的太大了。王家和柳家一躍而成為大唐最頂級的勳貴之一。至於說成為李治政治上助力,這是應有之義,幫助李治,就是幫助他們自己。
這就是政治婚姻的魅力所在,明知道婚姻的背後並不純粹,充滿了各自的利益,但還是義無反顧的進行。至於婚姻的兩個主角,兩個年輕人而已,他們的感受根本不用考慮。
在家族利益麵前個人感情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政治婚姻是一件很奇怪的事,讓人著迷,使人疑惑。
隻不過是兩個年輕人的結合,竟然就能將兩個家族捆綁在一起,從沒有血緣關係變得密切不已。
他們的動力源自哪裏?
是出於對自己一方孩子的愛護還是僅僅需要這樣一個借口?
再或者是心理上的一種自我安慰?
要知道,雖然古人的婚姻相對穩固,但是感情之事是勉強不來的。沒有感情的婚姻名存實亡。為何即使是這樣名存實亡的婚姻依然能夠有著強大的力量,讓兩個家族聯合起來,為爭取更大的利益而聯手並進?
這種婚姻的哲學問題涉及到的人性複雜而深邃,即使是最厲害的哲學家和社會學家也無法解釋清楚。
好在王皇後並不反對,也並沒有非常的排斥,因為相對於大部分女子而言,她能有這樣的婚姻已經是所有女子所夢寐以求的了。
而且她對李治並不反感,他比長安城裏那些紈絝強了無數倍。到底是李氏子孫,流傳著李二身上的血,身份高貴,才學過人,風度翩翩,幾乎滿足了她對未來夫君所有的幻想,她還有什麽不知足的?
李治其實也無所謂,此刻的李治年紀還很年輕,對女子的好奇心很重,愛情這樣的字眼還沒有出現在他的大腦裏。
他在宮中所見,都是強大的父皇對女子予取予求,召之即來揮之即去。這樣的強勢讓李治印象深刻,潛移默化之下隻覺得天下女子都是這樣,隻要他想要,就能輕易得到。
這樣的無聲教育讓李治對愛情並不十分向往,他簡單的以為,男人和女人之間的關係,簡單到就剩下性。
所以對於娶妻,他基本上是無所謂的,娶誰都一樣,和這個女子歡愛或者和那個女子調情,他都能接受。
況且,王皇後當時很美麗,在長安也是有名的美貌無雙。
不用刻意追求,美人自己入懷,李治覺得還沾了點便宜。
羨慕?
當然羨慕!
君不見,我輩貧寒庸人,欲找一女子終老而不能,憑什麽李治什麽都不用做就有美女主動扣門啊?
羨慕不來的,說過了投胎是一門技術活兒,大家各安天命吧。
不管大家願不願意,太子的大婚隆重舉行,普天同慶。無數長安紈絝子弟在恭賀李治的同時心碎了一地。美女結婚了,新郎不是我,人間慘劇啊!
可是這種美好的日子並沒有過很長時間,因為李治發現,他的太子妃和他並沒有共同語言,甚至幹脆就沒有語言。
自己的這個太子妃,真的太高傲了,根本就沒有做太子妃的覺悟。
才子佳人的故事有很多,古往今來數不勝數。可是這些故事,無不是到有情人終成眷屬而成最後結局,連外國的王子和公主故事也是同樣。結局總是會用他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而意猶未盡的結束。
其實他們的生活不可能是幸福的,再美麗的愛情到最後都會不可避免的滑向庸俗。
愛情是兩個人的,但是婚姻卻是兩個家庭,甚至兩個家族的。
況且還有審美疲勞這種問題存在,這對於李治來說是不可忍受的。
王皇後年輕貌美,可是她的學識和智慧實在無法於她的美貌匹配。
剛開始李治貪戀她的美貌,對於她的一些不足視而不見,或者還覺得自己這個傻乎乎的妻子有幾分天真爛漫的可愛。可是日子一長,當他對她的美貌失去興趣,又沒有什麽新的興趣點能讓他著迷之時,李治的反感就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