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知節落寞的走出了長安,但是阿史那賀魯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李治當然知道阿史那賀魯的問題並不能小覷,必須徹底解決這個問題他帝國的西部,才能得到長遠的穩固。
剛回到長安沒多久的蘇定方被任命為伊犁道大總管,再次討伐阿史那賀魯。
經過了幾十年的磨礪,蘇定方在那些大唐明將都退出曆史之後,終於迎來了屬於他的時代。以前他隻是配角,而現在,他是主角,他和大唐所有的名將一樣,成為了全軍的大總管。而經過這次討伐,他完美的站在那些名將身邊,毫不遜色。
這次的監軍是任雅相,副總管是蕭嗣業。
當時是任雅相和蕭嗣業在同一個任職,任雅相為燕山都護,蕭嗣業為副都護。
任雅相是一個有文化的人,文武雙全,能做得錦繡文章,也能提馬挎槍耍雙刀,這次的征討他表現出了極高的戰略眼光,所以後來才被李治任命為兵部尚書。
同時他也是一個實在人,在他接到李治聖旨讓他配合蘇定方討伐阿史那賀魯開始,他就和蕭嗣業一起積極準備。不管是糧草還是戰馬、兵器以及兵卒,都安排的井井有條。
蘇定方這次討伐,並沒有多少兵力,實際上李治給他的軍隊一共也就一萬多人,這當然是作戰部隊,至於後勤問題和護送糧草的部隊,由任雅相負責解決。
為什麽李治僅僅給了蘇定方一萬多人呢?這是一個十分讓人疑惑的問題。
要知道阿史那賀魯那裏,起碼也有幾十萬大軍啊,這一萬人,還不夠人家塞牙縫的。
因為李治和蘇定方都沒有預料到,阿史那賀魯這次居然聯合了其他九個姓氏的部落一起來和大唐作戰,這是史無前例的。
早知道西突厥內部並不是鐵板一塊,它是由部落組成的,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可汗,而阿史那賀魯,隻不過是名義上的大可汗而已。
雖然他為西突厥的可汗,但是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算盤,有的部落並不想與大唐為敵,因為他們覺得和大唐和平相處沒有什麽不好的。隻不過就是聽起來不好聽而已。
部落的可汗們對大唐俯首稱臣,接受大唐皇帝的冊封,然後就是大量的賞賜,還可以和大唐交換物品。用自己的牛羊馬匹換取鹽巴、絲綢、鐵鍋、生活用品,沒有什麽不好。不打仗了,他們的生活反而過的更好了。部落不斷的得到壯大,實力大為增強。
所以其他部落對打仗並不是十分感興趣。
打贏了受益的是你阿史那賀魯,打輸了受傷的是我們。
但是整個西突厥,阿史那賀魯的部落實力最強,所以雖然其他部落不願意,也隻能跟著他,不然就會被他吞沒。
前幾次的討伐,基本都是阿史那賀魯孤軍作戰,所以用不了太多軍隊。
大唐所有人都以為去年阿史那賀魯剛剛損失了數萬大軍,剩下的兵力應該不會太多,所以不管是李治還是蘇定方都覺得,大唐派出一萬多人進行討伐,應該就可以了。
畢竟這是作戰部隊的人數,如果再加上任雅相抽調的輜重部隊,總人數怎麽也得有兩萬人了。
足夠了。
但是當蘇定方出發行進到半路之後就收到任雅相的密信,阿史那賀魯這次居然湊了十萬多人,整個西突厥的兵差不多都讓他搬過來了。
十萬人?
這特麽還打個屁!
如果換成一般的將領,恐怕早就慌了陣腳,搞不好就直接上書皇帝請求回師了。自己一萬人,人家十萬人,就是此刻回去,李治也說不出什麽來。
畢竟從人數上講,就是大唐兵卒再厲害,一個打十個,怎麽算都打不贏。
可是蘇定方並沒有慌亂,他靜下心來仔細分析了自己的處境。
阿史那賀魯怎麽會有這麽多的軍隊?他又看了一遍任雅相的密信,原來是把其他部落的兵也抽調過來了。
如果是這樣就沒什麽好怕的。
突厥部落離心離德,本就互相猜忌,誰也不服誰。
這樣湊起來的大軍必定人心不齊,互相掣肘起來,戰鬥力會成倍的削弱。
十萬人?
聽著很嚇人,但是真正打起來,恐怕連一半人都湊不齊。
要知道,打仗並不是說你有十萬人,我有一萬人,然後找一個地方大家一起上。而是分兵把守各個重要據點。
打起來的話蘇定方完全可以在局部形成人數優勢。
而且很多時候並不一定要用武力,勸降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找到了問題的症結,蘇定方長長的出了一口氣,這可是揚名立萬的絕好機會。
一萬人打十萬人,打贏這樣一場戰爭,他就能和李績、程知節他們一樣,成為閃耀大唐的名將,他蘇定方的名字會傳遍大唐的每一個角落,會成為所有人敬仰的對象,會被史官大書特書。
這樣的誘惑是巨大的,這樣的風險是值得冒的。
雖然現在的蘇定方已經六十多歲了,但是他依然充滿了野心,他的胸膛依然火熱,他是一個冒險主義者。
為了保密,也為了軍心,他並沒有把這個消息告訴別人,隻是給李治上了一道密奏,分析了一下現狀和自己取勝的決心。
然後給任雅相寫了一封密信,讓他保密。他相信任雅相理解他的意思,知道軍心穩定的重要性。
接到蘇定方密奏的李治大驚失色,十萬人?
阿史那賀魯你這個混蛋倒是舍得下本錢啊!
蘇定方,你也是個瘋子,手裏一萬人就敢去打十萬人,要是給你十萬人你不還得上天啊!
李治驚訝歸驚訝,但是冷靜下來又看一遍蘇定方的奏折,覺得取勝也不是不可能。
既然你主意已定,朕就相信一次,如果這次你贏了,不僅是你的驕傲,也是大唐的驕傲。
蘇定方,讓朕看看你的實力吧!
蘇定方並沒有停留,而是急行軍,快速的向西突厥撲過去。
阿史那賀魯這次人多勢眾,所以他並沒有躲藏,而是耀武揚威的等著蘇定方的到來。他要用一場勝利來宣誓自己做為一個可汗的偉大。
李治當然知道阿史那賀魯的問題並不能小覷,必須徹底解決這個問題他帝國的西部,才能得到長遠的穩固。
剛回到長安沒多久的蘇定方被任命為伊犁道大總管,再次討伐阿史那賀魯。
經過了幾十年的磨礪,蘇定方在那些大唐明將都退出曆史之後,終於迎來了屬於他的時代。以前他隻是配角,而現在,他是主角,他和大唐所有的名將一樣,成為了全軍的大總管。而經過這次討伐,他完美的站在那些名將身邊,毫不遜色。
這次的監軍是任雅相,副總管是蕭嗣業。
當時是任雅相和蕭嗣業在同一個任職,任雅相為燕山都護,蕭嗣業為副都護。
任雅相是一個有文化的人,文武雙全,能做得錦繡文章,也能提馬挎槍耍雙刀,這次的征討他表現出了極高的戰略眼光,所以後來才被李治任命為兵部尚書。
同時他也是一個實在人,在他接到李治聖旨讓他配合蘇定方討伐阿史那賀魯開始,他就和蕭嗣業一起積極準備。不管是糧草還是戰馬、兵器以及兵卒,都安排的井井有條。
蘇定方這次討伐,並沒有多少兵力,實際上李治給他的軍隊一共也就一萬多人,這當然是作戰部隊,至於後勤問題和護送糧草的部隊,由任雅相負責解決。
為什麽李治僅僅給了蘇定方一萬多人呢?這是一個十分讓人疑惑的問題。
要知道阿史那賀魯那裏,起碼也有幾十萬大軍啊,這一萬人,還不夠人家塞牙縫的。
因為李治和蘇定方都沒有預料到,阿史那賀魯這次居然聯合了其他九個姓氏的部落一起來和大唐作戰,這是史無前例的。
早知道西突厥內部並不是鐵板一塊,它是由部落組成的,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可汗,而阿史那賀魯,隻不過是名義上的大可汗而已。
雖然他為西突厥的可汗,但是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算盤,有的部落並不想與大唐為敵,因為他們覺得和大唐和平相處沒有什麽不好的。隻不過就是聽起來不好聽而已。
部落的可汗們對大唐俯首稱臣,接受大唐皇帝的冊封,然後就是大量的賞賜,還可以和大唐交換物品。用自己的牛羊馬匹換取鹽巴、絲綢、鐵鍋、生活用品,沒有什麽不好。不打仗了,他們的生活反而過的更好了。部落不斷的得到壯大,實力大為增強。
所以其他部落對打仗並不是十分感興趣。
打贏了受益的是你阿史那賀魯,打輸了受傷的是我們。
但是整個西突厥,阿史那賀魯的部落實力最強,所以雖然其他部落不願意,也隻能跟著他,不然就會被他吞沒。
前幾次的討伐,基本都是阿史那賀魯孤軍作戰,所以用不了太多軍隊。
大唐所有人都以為去年阿史那賀魯剛剛損失了數萬大軍,剩下的兵力應該不會太多,所以不管是李治還是蘇定方都覺得,大唐派出一萬多人進行討伐,應該就可以了。
畢竟這是作戰部隊的人數,如果再加上任雅相抽調的輜重部隊,總人數怎麽也得有兩萬人了。
足夠了。
但是當蘇定方出發行進到半路之後就收到任雅相的密信,阿史那賀魯這次居然湊了十萬多人,整個西突厥的兵差不多都讓他搬過來了。
十萬人?
這特麽還打個屁!
如果換成一般的將領,恐怕早就慌了陣腳,搞不好就直接上書皇帝請求回師了。自己一萬人,人家十萬人,就是此刻回去,李治也說不出什麽來。
畢竟從人數上講,就是大唐兵卒再厲害,一個打十個,怎麽算都打不贏。
可是蘇定方並沒有慌亂,他靜下心來仔細分析了自己的處境。
阿史那賀魯怎麽會有這麽多的軍隊?他又看了一遍任雅相的密信,原來是把其他部落的兵也抽調過來了。
如果是這樣就沒什麽好怕的。
突厥部落離心離德,本就互相猜忌,誰也不服誰。
這樣湊起來的大軍必定人心不齊,互相掣肘起來,戰鬥力會成倍的削弱。
十萬人?
聽著很嚇人,但是真正打起來,恐怕連一半人都湊不齊。
要知道,打仗並不是說你有十萬人,我有一萬人,然後找一個地方大家一起上。而是分兵把守各個重要據點。
打起來的話蘇定方完全可以在局部形成人數優勢。
而且很多時候並不一定要用武力,勸降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找到了問題的症結,蘇定方長長的出了一口氣,這可是揚名立萬的絕好機會。
一萬人打十萬人,打贏這樣一場戰爭,他就能和李績、程知節他們一樣,成為閃耀大唐的名將,他蘇定方的名字會傳遍大唐的每一個角落,會成為所有人敬仰的對象,會被史官大書特書。
這樣的誘惑是巨大的,這樣的風險是值得冒的。
雖然現在的蘇定方已經六十多歲了,但是他依然充滿了野心,他的胸膛依然火熱,他是一個冒險主義者。
為了保密,也為了軍心,他並沒有把這個消息告訴別人,隻是給李治上了一道密奏,分析了一下現狀和自己取勝的決心。
然後給任雅相寫了一封密信,讓他保密。他相信任雅相理解他的意思,知道軍心穩定的重要性。
接到蘇定方密奏的李治大驚失色,十萬人?
阿史那賀魯你這個混蛋倒是舍得下本錢啊!
蘇定方,你也是個瘋子,手裏一萬人就敢去打十萬人,要是給你十萬人你不還得上天啊!
李治驚訝歸驚訝,但是冷靜下來又看一遍蘇定方的奏折,覺得取勝也不是不可能。
既然你主意已定,朕就相信一次,如果這次你贏了,不僅是你的驕傲,也是大唐的驕傲。
蘇定方,讓朕看看你的實力吧!
蘇定方並沒有停留,而是急行軍,快速的向西突厥撲過去。
阿史那賀魯這次人多勢眾,所以他並沒有躲藏,而是耀武揚威的等著蘇定方的到來。他要用一場勝利來宣誓自己做為一個可汗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