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蓋蘇文已經兩天沒有睡覺了,接到扶餘義慈的信以後,他就一直心裏打鼓,怎麽都覺得奇怪。大唐居然真的出兵了,為了一個新羅,大唐不惜渡海也要發兵救新羅,這麽做值得嗎?
打仗可不是開玩笑,打的是人,是糧,是錢。每一次戰爭的消耗都是驚人的,雖然大唐富庶無比,但是這幾年一直在對突厥用兵,怎麽還有餘力來對於百濟?
問題的關鍵在於,大唐皇帝居然派來的三萬人,聽說後麵還在源源不斷的增兵,這讓他十分意外。
大唐這麽做到底有何目的?
打一個百濟需要這麽多大軍嗎?糧草如何補給?
他看著地圖,百思不得其解。
大唐皇帝的目的到底是什麽?
最初淵蓋蘇文的猜測是大唐根本就不會來救百濟,畢竟陸地上沒有相連,隔著茫茫大海,把幾萬大軍運過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沒有想到,大唐的水師居然如此強大,他派出去的人回報說大唐最大的船居然有幾十丈長,一艘船就可運兵千人,連戰馬都運過來了。
一艘船就是一座島嶼啊!
淵蓋蘇文以前隻聽說過大唐有水師,卻從未見過。以他看來,大唐的目標在東北麵和西麵,而不是在東麵,不可能造太多的船。
即使造的多也不可能造那麽巨大啊,那怎麽可能造出來呢?大唐的工匠如此厲害麽?
淵蓋蘇文想象不到,畢竟高麗和大唐是敵人,很多東西他根本就沒見過,有的連聽都沒聽過。
當年他跟隨國君去過一次大唐,被深深的震撼,也陷入無盡的擔憂。
大唐實在太強大了,他很擔心有一天大唐的目標會調轉回來轉向高麗。
到時候如何抵擋?
這種擔憂果然成為了現實。
國君趁著大唐皇帝征討突厥,居然派兵攻打大唐的幾座城池,雖然他苦苦勸誡,可是依然沒有用。國君過度的自負讓他以為高麗可以戰勝大唐,並且入主中原,成為萬國之君。
這得多愚蠢多自負才會有這樣的想法啊?淵蓋蘇文氣憤的想拎起他來看看高麗才多大點地方,連人家大唐一個道都比不過。
兵出了,城攻了,卻失敗了。
數萬大軍攻了十幾天死傷無數,連人家城牆根都沒攻到。
憤怒的大唐皇帝調集幾萬大軍反手過來追著高麗就是一頓亂打。從此和大唐結下了死仇。
雖然大唐數次攻打高麗都無功而返,但是高麗死傷無數,傷痕累累,到處都是斷壁殘垣。好幾年恢複不了元氣。
為此淵蓋蘇文聯合幾個大臣架空了國君,經過一番明爭暗鬥,他淵蓋蘇文終於成為高麗最有權勢的人物。高麗的一切都被把把空著。
在他的努力下,高麗一步一步的強大起來,他把目光瞄向了新羅。
高麗和新羅向來不和,在朝鮮半島上,百濟的國土麵積最小,實力也最弱,所以在長時間內都依附於高麗。
新羅的國土麵積很大,但是這些年不斷的被高麗蠶食,而且處在高麗和百濟的夾擊之下,使新羅一直非常被動。
兩個實力相當的國家一般是不會和解的,即使和解,也會相互猜忌,隨時有動手的意思。
新羅國君一看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如果沒有人罩著自己,早晚被高麗和百濟坑死。找來找去發現大唐很牛逼,而且也沒有吞噬自己的意思。隻要做個樣子,稱個臣,就能得到大量的賞賜,還能罩著自己,何樂而不為?
新羅投入大唐的懷抱讓淵蓋蘇文異常憤怒,本來他一直想著高麗積攢幾年力量就攻打新羅,徹底並入高麗的版圖。
可是沒想到,在嘴邊的肉,居然被大唐拿走了。
原本一直不想和大唐打仗的淵蓋蘇文知道,想要吞並新羅,就要冒著和大唐開戰的風險。
為了試探一下大唐的反應和底線,淵蓋蘇文慫恿百濟進攻新羅,他答應到時候從西部進攻,使新羅左右難顧,即使不吞並,也要侵占新羅大片的土地。
在巨大的利益麵前百濟國君扶餘義慈心動了,他一直想拓展百濟的疆域,奈何三麵都是汪洋大海,隻有東麵和新羅接壤。可是自己實力弱小,國土麵積小,沒有錢糧,沒有兵卒,實在打不過人家。
雖然依附於高麗,但是扶餘義慈有自己的夢想,他要讓百濟在自己的帶領下走向強大。甚至偶爾的,他還會做一做統一新羅和高麗的美夢,覺得如果實現這樣的壯誌,那他將是百濟有史以來最負盛名的國君。
可是扶餘義慈這個人誌大才疏,別說統一三個國家,連自己的百濟都治理的一團糟。
如果不是高麗在那邊撐著,百濟早就讓新羅給幹掉了。
這次高麗的提議讓扶餘義慈十分動心,即使占不到大便宜,搶幾座城池也是好的啊!
僅僅是這一戰就能看出扶餘義慈實在不是一個目光遠大的君王,和人家淵蓋蘇文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淵蓋蘇文的目標僅僅是新羅嗎?
我看未必。
看看地圖就知道,這三個國家就是微縮版的魏蜀吳。
高麗是魏,新羅是吳,百濟是蜀。
淵蓋蘇文的目標,不是新羅,而是整個半島。
這次他提議讓百濟進攻新羅,一方麵有試探大唐的意思在裏麵,另一方麵,如果大唐無所作為,那他肯定會出兵新羅,和百濟一起打敗新羅,然後趁勢一舉再滅掉百濟,這樣高麗就直接統一了半島。
有這樣的想法無可厚非,因為僅僅靠高麗自己,打敗新羅很困難,到最後隻會兩敗俱傷,而誰也滅不了誰。
隻有聯合百濟,才有可能實現他的目標。
可惜扶餘義慈並沒有意識到危險,他還在為得到幾座城池而沾沾自喜。
其實扶餘義慈最合適的計策應該是和新羅交好,這樣新羅就會騰出手來專心對付高麗。兩個大國打的熱火朝天,誰也滅不了誰,他百濟就可以安心的發展,不會陷入戰爭之中。
如果扶餘義慈是一個有野心,有能力的國君,他也會在高麗和新羅間遊走,以壯大自己的實力。
打仗可不是開玩笑,打的是人,是糧,是錢。每一次戰爭的消耗都是驚人的,雖然大唐富庶無比,但是這幾年一直在對突厥用兵,怎麽還有餘力來對於百濟?
問題的關鍵在於,大唐皇帝居然派來的三萬人,聽說後麵還在源源不斷的增兵,這讓他十分意外。
大唐這麽做到底有何目的?
打一個百濟需要這麽多大軍嗎?糧草如何補給?
他看著地圖,百思不得其解。
大唐皇帝的目的到底是什麽?
最初淵蓋蘇文的猜測是大唐根本就不會來救百濟,畢竟陸地上沒有相連,隔著茫茫大海,把幾萬大軍運過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沒有想到,大唐的水師居然如此強大,他派出去的人回報說大唐最大的船居然有幾十丈長,一艘船就可運兵千人,連戰馬都運過來了。
一艘船就是一座島嶼啊!
淵蓋蘇文以前隻聽說過大唐有水師,卻從未見過。以他看來,大唐的目標在東北麵和西麵,而不是在東麵,不可能造太多的船。
即使造的多也不可能造那麽巨大啊,那怎麽可能造出來呢?大唐的工匠如此厲害麽?
淵蓋蘇文想象不到,畢竟高麗和大唐是敵人,很多東西他根本就沒見過,有的連聽都沒聽過。
當年他跟隨國君去過一次大唐,被深深的震撼,也陷入無盡的擔憂。
大唐實在太強大了,他很擔心有一天大唐的目標會調轉回來轉向高麗。
到時候如何抵擋?
這種擔憂果然成為了現實。
國君趁著大唐皇帝征討突厥,居然派兵攻打大唐的幾座城池,雖然他苦苦勸誡,可是依然沒有用。國君過度的自負讓他以為高麗可以戰勝大唐,並且入主中原,成為萬國之君。
這得多愚蠢多自負才會有這樣的想法啊?淵蓋蘇文氣憤的想拎起他來看看高麗才多大點地方,連人家大唐一個道都比不過。
兵出了,城攻了,卻失敗了。
數萬大軍攻了十幾天死傷無數,連人家城牆根都沒攻到。
憤怒的大唐皇帝調集幾萬大軍反手過來追著高麗就是一頓亂打。從此和大唐結下了死仇。
雖然大唐數次攻打高麗都無功而返,但是高麗死傷無數,傷痕累累,到處都是斷壁殘垣。好幾年恢複不了元氣。
為此淵蓋蘇文聯合幾個大臣架空了國君,經過一番明爭暗鬥,他淵蓋蘇文終於成為高麗最有權勢的人物。高麗的一切都被把把空著。
在他的努力下,高麗一步一步的強大起來,他把目光瞄向了新羅。
高麗和新羅向來不和,在朝鮮半島上,百濟的國土麵積最小,實力也最弱,所以在長時間內都依附於高麗。
新羅的國土麵積很大,但是這些年不斷的被高麗蠶食,而且處在高麗和百濟的夾擊之下,使新羅一直非常被動。
兩個實力相當的國家一般是不會和解的,即使和解,也會相互猜忌,隨時有動手的意思。
新羅國君一看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如果沒有人罩著自己,早晚被高麗和百濟坑死。找來找去發現大唐很牛逼,而且也沒有吞噬自己的意思。隻要做個樣子,稱個臣,就能得到大量的賞賜,還能罩著自己,何樂而不為?
新羅投入大唐的懷抱讓淵蓋蘇文異常憤怒,本來他一直想著高麗積攢幾年力量就攻打新羅,徹底並入高麗的版圖。
可是沒想到,在嘴邊的肉,居然被大唐拿走了。
原本一直不想和大唐打仗的淵蓋蘇文知道,想要吞並新羅,就要冒著和大唐開戰的風險。
為了試探一下大唐的反應和底線,淵蓋蘇文慫恿百濟進攻新羅,他答應到時候從西部進攻,使新羅左右難顧,即使不吞並,也要侵占新羅大片的土地。
在巨大的利益麵前百濟國君扶餘義慈心動了,他一直想拓展百濟的疆域,奈何三麵都是汪洋大海,隻有東麵和新羅接壤。可是自己實力弱小,國土麵積小,沒有錢糧,沒有兵卒,實在打不過人家。
雖然依附於高麗,但是扶餘義慈有自己的夢想,他要讓百濟在自己的帶領下走向強大。甚至偶爾的,他還會做一做統一新羅和高麗的美夢,覺得如果實現這樣的壯誌,那他將是百濟有史以來最負盛名的國君。
可是扶餘義慈這個人誌大才疏,別說統一三個國家,連自己的百濟都治理的一團糟。
如果不是高麗在那邊撐著,百濟早就讓新羅給幹掉了。
這次高麗的提議讓扶餘義慈十分動心,即使占不到大便宜,搶幾座城池也是好的啊!
僅僅是這一戰就能看出扶餘義慈實在不是一個目光遠大的君王,和人家淵蓋蘇文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淵蓋蘇文的目標僅僅是新羅嗎?
我看未必。
看看地圖就知道,這三個國家就是微縮版的魏蜀吳。
高麗是魏,新羅是吳,百濟是蜀。
淵蓋蘇文的目標,不是新羅,而是整個半島。
這次他提議讓百濟進攻新羅,一方麵有試探大唐的意思在裏麵,另一方麵,如果大唐無所作為,那他肯定會出兵新羅,和百濟一起打敗新羅,然後趁勢一舉再滅掉百濟,這樣高麗就直接統一了半島。
有這樣的想法無可厚非,因為僅僅靠高麗自己,打敗新羅很困難,到最後隻會兩敗俱傷,而誰也滅不了誰。
隻有聯合百濟,才有可能實現他的目標。
可惜扶餘義慈並沒有意識到危險,他還在為得到幾座城池而沾沾自喜。
其實扶餘義慈最合適的計策應該是和新羅交好,這樣新羅就會騰出手來專心對付高麗。兩個大國打的熱火朝天,誰也滅不了誰,他百濟就可以安心的發展,不會陷入戰爭之中。
如果扶餘義慈是一個有野心,有能力的國君,他也會在高麗和新羅間遊走,以壯大自己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