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待封為什麽不爽?因為他考慮的不是如何堅守這裏,而是另一個問題。
這次薛仁貴帶領先鋒部隊去打吐蕃,這分明就是想獨占大功啊!
郭待封想著,為什麽他敢帶著那麽點人就深入土穀渾搶回來腹地?是他厲害嗎?完全不是,他就是再厲害,也就是一個人而已,難道他能一個人打一百個人?不可能。
他之所以敢這麽做,是因為吐蕃大軍很好打,根本就不是我大唐天軍的對手,所以他才敢孤軍深入。
還騙我們說吐蕃如何如何厲害,我看就是為了嚇唬我們,讓我們不敢去,然後他自己獨吞功勞。再讓我們誇他有多厲害。
哼,想騙我郭待封?沒那麽容易!
這樣的功勞怎麽能讓你一個人獨吞?
再說了,我來這裏可是為了打仗揚名的,待在大軍之中還怎麽顯出我的本事?
可是薛仁貴是大總管啊,全軍上下都聽他的,郭待封很鬱悶,好歹我也是副總管,也太沒存在感了。
不過這個時候沒人在意郭待封的想法,郭待封不知道此去的凶險,他們知道啊。作為常年帶兵打仗的人,他們打過的敵人太多了。知道吐蕃絕對不好對付,不然也不會這麽多年大唐都拿它沒辦法。
此去的一萬人聽說是跟著薛仁貴去,個個氣勢高昂。能跟著大總管去打吐蕃,那就是榮耀。
武器、戰馬、鎧甲,全部檢查一遍,確認沒有問題。
薛仁貴騎在戰馬之上,看著整裝待發的大軍,他手持長槍,大喝一聲,出發!
大軍聞聲而動,出大營而去。
留下的兵卒也沒有停歇,在各路將領的帶領下,大非川正在迅速的變成一個堅固的防禦基地。
畢竟,就是大不贏,這裏也是必須守衛的,大軍所有的糧草可都是在這裏,不容有失。
最乖的打算,先鋒部隊萬一打敗了,他們怎麽辦?起碼不能繳械投降吧,大唐天軍從來就不會投降。
假如,薛仁貴回不來了,他們就是大軍的希望,隻要有糧草在,即使打不贏,也能撤退,總比全軍覆沒強。
正是因為這裏進可攻,退可守,所以才顯得尤為重要。
薛仁貴率領大軍出發了,然而他總是不放心,左眼皮一直亂跳,希望自己是多想了。
他又把自己的計劃想了一遍,覺得沒有差錯。
大非川那裏隻要堅守,就不會出問題,相信以他們的兵力,堅守十天不在話下。
他看著身後蜿蜒曲折的大軍,正在泥濘之中艱難前行。
這一仗不好打啊,薛仁貴擰著眉頭,思索著接著來該怎麽做。
自己的大軍太疲憊了,這樣難走的路是他沒有預料到的。
如果再這樣走下去,恐怕到時候跑都跑不動。
前麵是什麽地方?薛仁貴問道。
一個副將回答道,回大總管,前麵就是烏海城。
烏海城?
薛仁貴大喜,烏海城,就是你了。大軍可以進去烏海城休息,而且可以作為一個跳板,進攻吐蕃的時候有所儀仗。
問題是,烏海城此刻肯定有吐蕃大軍在,就是不知道人多還是少。
什麽也別說了,薛仁貴下令,大軍就在這裏停留。薛仁貴翻身下馬,副將,你在這裏,我進烏海城去察看一下。
大總管,去不得!副將聽說薛仁貴居然想去烏海城,連忙阻止,此刻的烏海城可不比以往,裏麵肯定有吐蕃人,現在去,那就是送死啊!
有什麽去不得的?薛仁貴說道,你看我,卸掉鎧甲,換上麻衣,就是一個老農。誰會想到,我是大唐的將軍呢?
那也應該我去,大總管不可以身犯險,萬一出事,大軍怎麽辦?
所以才讓你留在軍中啊,薛仁貴說道,別告訴我你連一萬人都統領不了啊!你小子可是跟我南征北戰,打了無數的大仗了,別現在慫了。
那副將臉色猶如豬肝一樣難看,說什麽也不讓薛仁貴去。
開玩笑,大唐第一猛將居然隻身前往烏海城,這太危險了。說什麽也不能讓他去。
你這小子怎麽就這麽軸呢?薛仁貴一巴掌就把他拍飛了,老子的事你也高管。去,給老子找身破爛衣服來,時間緊迫,大軍現在需要休整,烏海城是一個好地方,如果有可能,攻下來。
薛仁貴帶著兩個親兵大搖大擺的去了。
當然,為了掩人耳目,三個人推了一輛糞車。
烏海城果然已經被吐蕃占領了,城門口就有幾個吐蕃人,正在盤查進出的人。
看穿著的衣服是吐蕃人無疑。
大總管,怎麽辦?兩個親兵打仗是一把好手,但是進城察看還是頭一次,所以完全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薛仁貴倒是輕車熟路,他完全不擔心那兩個吐蕃人。
別擔心別忘了,我們現在是進城掏大糞,你們兩個就裝成啞巴好了,省的一說話露餡。
薛仁貴他們三個人就這麽過去,糞車隔的十丈開外都能聞到,道路兩旁的人紛紛捂著鼻子躲避。
城門口的幾個吐蕃人別說盤查了,連問都懶得問,早就遠遠的逃開了。
進城後三人分頭行動,看看城裏到底有多少吐蕃人。
這樣的危險是值得冒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如果冒然攻打烏海城,很有可能會失敗。
一天下來薛仁貴已經轉了不少的地方,心裏終於踏實了不少。和他預想的差不多。這裏果然沒有多少兵卒。
最多也就一萬人。
攻打起來的話問題不大,不到一天應該就能打下來。
出來之後薛仁貴立刻命令埋鍋造飯,吃過之後好好休息,然後攻打烏海城。
夜裏很靜,大軍已經入睡。
薛仁貴站在一處高地,看著燈火闌珊的烏海城,思索著攻打的方向。
從白天來看,吐蕃防守的薄弱之處,似乎是北門。
那是因為北門是一大片沼澤,人跡罕至,看樣子人很難過去。
吐蕃防守最為嚴密的地方是南門,那裏是一條筆直的大路,早已經被石頭夯實。但是問題是,正因為那裏平坦幹燥,才成為吐蕃防守的重點。
這次薛仁貴帶領先鋒部隊去打吐蕃,這分明就是想獨占大功啊!
郭待封想著,為什麽他敢帶著那麽點人就深入土穀渾搶回來腹地?是他厲害嗎?完全不是,他就是再厲害,也就是一個人而已,難道他能一個人打一百個人?不可能。
他之所以敢這麽做,是因為吐蕃大軍很好打,根本就不是我大唐天軍的對手,所以他才敢孤軍深入。
還騙我們說吐蕃如何如何厲害,我看就是為了嚇唬我們,讓我們不敢去,然後他自己獨吞功勞。再讓我們誇他有多厲害。
哼,想騙我郭待封?沒那麽容易!
這樣的功勞怎麽能讓你一個人獨吞?
再說了,我來這裏可是為了打仗揚名的,待在大軍之中還怎麽顯出我的本事?
可是薛仁貴是大總管啊,全軍上下都聽他的,郭待封很鬱悶,好歹我也是副總管,也太沒存在感了。
不過這個時候沒人在意郭待封的想法,郭待封不知道此去的凶險,他們知道啊。作為常年帶兵打仗的人,他們打過的敵人太多了。知道吐蕃絕對不好對付,不然也不會這麽多年大唐都拿它沒辦法。
此去的一萬人聽說是跟著薛仁貴去,個個氣勢高昂。能跟著大總管去打吐蕃,那就是榮耀。
武器、戰馬、鎧甲,全部檢查一遍,確認沒有問題。
薛仁貴騎在戰馬之上,看著整裝待發的大軍,他手持長槍,大喝一聲,出發!
大軍聞聲而動,出大營而去。
留下的兵卒也沒有停歇,在各路將領的帶領下,大非川正在迅速的變成一個堅固的防禦基地。
畢竟,就是大不贏,這裏也是必須守衛的,大軍所有的糧草可都是在這裏,不容有失。
最乖的打算,先鋒部隊萬一打敗了,他們怎麽辦?起碼不能繳械投降吧,大唐天軍從來就不會投降。
假如,薛仁貴回不來了,他們就是大軍的希望,隻要有糧草在,即使打不贏,也能撤退,總比全軍覆沒強。
正是因為這裏進可攻,退可守,所以才顯得尤為重要。
薛仁貴率領大軍出發了,然而他總是不放心,左眼皮一直亂跳,希望自己是多想了。
他又把自己的計劃想了一遍,覺得沒有差錯。
大非川那裏隻要堅守,就不會出問題,相信以他們的兵力,堅守十天不在話下。
他看著身後蜿蜒曲折的大軍,正在泥濘之中艱難前行。
這一仗不好打啊,薛仁貴擰著眉頭,思索著接著來該怎麽做。
自己的大軍太疲憊了,這樣難走的路是他沒有預料到的。
如果再這樣走下去,恐怕到時候跑都跑不動。
前麵是什麽地方?薛仁貴問道。
一個副將回答道,回大總管,前麵就是烏海城。
烏海城?
薛仁貴大喜,烏海城,就是你了。大軍可以進去烏海城休息,而且可以作為一個跳板,進攻吐蕃的時候有所儀仗。
問題是,烏海城此刻肯定有吐蕃大軍在,就是不知道人多還是少。
什麽也別說了,薛仁貴下令,大軍就在這裏停留。薛仁貴翻身下馬,副將,你在這裏,我進烏海城去察看一下。
大總管,去不得!副將聽說薛仁貴居然想去烏海城,連忙阻止,此刻的烏海城可不比以往,裏麵肯定有吐蕃人,現在去,那就是送死啊!
有什麽去不得的?薛仁貴說道,你看我,卸掉鎧甲,換上麻衣,就是一個老農。誰會想到,我是大唐的將軍呢?
那也應該我去,大總管不可以身犯險,萬一出事,大軍怎麽辦?
所以才讓你留在軍中啊,薛仁貴說道,別告訴我你連一萬人都統領不了啊!你小子可是跟我南征北戰,打了無數的大仗了,別現在慫了。
那副將臉色猶如豬肝一樣難看,說什麽也不讓薛仁貴去。
開玩笑,大唐第一猛將居然隻身前往烏海城,這太危險了。說什麽也不能讓他去。
你這小子怎麽就這麽軸呢?薛仁貴一巴掌就把他拍飛了,老子的事你也高管。去,給老子找身破爛衣服來,時間緊迫,大軍現在需要休整,烏海城是一個好地方,如果有可能,攻下來。
薛仁貴帶著兩個親兵大搖大擺的去了。
當然,為了掩人耳目,三個人推了一輛糞車。
烏海城果然已經被吐蕃占領了,城門口就有幾個吐蕃人,正在盤查進出的人。
看穿著的衣服是吐蕃人無疑。
大總管,怎麽辦?兩個親兵打仗是一把好手,但是進城察看還是頭一次,所以完全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薛仁貴倒是輕車熟路,他完全不擔心那兩個吐蕃人。
別擔心別忘了,我們現在是進城掏大糞,你們兩個就裝成啞巴好了,省的一說話露餡。
薛仁貴他們三個人就這麽過去,糞車隔的十丈開外都能聞到,道路兩旁的人紛紛捂著鼻子躲避。
城門口的幾個吐蕃人別說盤查了,連問都懶得問,早就遠遠的逃開了。
進城後三人分頭行動,看看城裏到底有多少吐蕃人。
這樣的危險是值得冒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如果冒然攻打烏海城,很有可能會失敗。
一天下來薛仁貴已經轉了不少的地方,心裏終於踏實了不少。和他預想的差不多。這裏果然沒有多少兵卒。
最多也就一萬人。
攻打起來的話問題不大,不到一天應該就能打下來。
出來之後薛仁貴立刻命令埋鍋造飯,吃過之後好好休息,然後攻打烏海城。
夜裏很靜,大軍已經入睡。
薛仁貴站在一處高地,看著燈火闌珊的烏海城,思索著攻打的方向。
從白天來看,吐蕃防守的薄弱之處,似乎是北門。
那是因為北門是一大片沼澤,人跡罕至,看樣子人很難過去。
吐蕃防守最為嚴密的地方是南門,那裏是一條筆直的大路,早已經被石頭夯實。但是問題是,正因為那裏平坦幹燥,才成為吐蕃防守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