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無夜輕身入堡,與白亦非談判未果,慘遭凶手。”
這可不是韓經的一麵之辭,而是多位朝廷大臣實地檢驗得出的結論。
現場慘淡的光景至今留下後宮使節的腦海裏,並且以最快的速度傳到了韓王耳中。
白亦非狗急跳牆,擊殺大將軍姬無夜後倉促逃離血衣堡已經是舉國公認的事實了。
“什麽!”
韓王安本就心疾纏身,這下子更是麵無人色。
“這可如何是好,白亦非潛逃,該如何向魏國交待?”
在關鍵時刻,韓王刻薄寡恩的性情表露無疑。
第一時間不是為姬無夜的喪命感到悲傷,而是擔憂魏國方麵不肯罷休,自己的權位可能不保。
“兒臣請為議和大使,出使魏營,為兩國實現和平周旋一二。”
主動請纓的人是禦史韓宇。
要說最受震動的無過於韓宇了,他本就與姬無夜有著私下的約定,現在竹籃打水一場空,一切又要推翻重新洗牌。
為了不使韓經獨占其功,順利登上太子之位,韓宇越眾而出,想要在這最後關頭扳回一城。
韓王處於平衡局勢的考慮,答應得很痛快。
“那就由老八押送奴仆送往魏營,老四早點準備和談方案,必須早日與魏國重新達成友好條約。”
韓經本就不是他最中意的人選,現在有了恰當的理由,當然就順水推舟,將最後的功勳榮譽交給韓宇。
“如今韓國眾軍無主,急需選出一位善戰敢戰之士,防備魏國再度兵臨城下。”
張開地並沒有因為老對頭姬無夜的死亡而心花怒放,反而將眉頭皺得更深了。
“還請大王早做訣斷,盡快選定新的統軍人選。”
姬無夜身死,白亦非遠遁,韓國近十萬大軍已然無主,現在亟需的是統率三軍的將才。
張開地雖然對軍務垂涎欲滴,但他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兵戎之事,決非其所長。
而且,將新任統軍人選交給韓王決斷,本身就是政治智慧的表現。
“諸位愛卿議一議,張相國也是老成謀國之言,新任大將軍人選刻不容緩。”
韓國向來以中尉統率三軍,少有大將軍之職,韓王的這番話,在朝臣之中激起了軒然大波。
從話中意思可能得出,韓王有意再設一位大將軍繼任姬無夜的權責。
無論是誰最終獲此殊榮,假以時日,又一個權傾朝野的姬無夜將再次誕生。
“臣推舉司寇韓非擔當此職。”
“禦史韓宇允文允武,足以堪當此任。”
大量朝臣出席諫言,將兩位公子誇成了一朵花。
“韓非公子出使魏地未歸,大將軍一職又不能一直缺漏下去,韓宇公子才是最適合的人選。”
“禦史大人雖然賢名遠播,但為國家為社稷所立的功勳還遠遠比不上韓非公子,非司寇大人無以服眾。”
但凡是殿議,朝堂都會吵成一鍋粥。
張開地眯縫著眼睛打量爭論最凶狠的那些文武大臣,益發覺得事有蹊蹺。
論功勳論實力,八公子韓經當為諸公子之冠,為何沒有一位大臣為韓經發聲!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張開地可不是不懂得這些道理。
這種淺顯的伎倆張開地一眼就能看穿,但在韓王安那裏卻顯得十分奏效。
“幾位公子都是不錯的人選,諸卿慧眼識人,寡人心中甚慰。”
壓力變得小了好多,韓王的氣色也有所轉變,蒼白的臉色不再,隻是聲音仍舊有些嘶啞。
“還是等老四出使魏營歸來再定吧,畢竟想再找到一位像姬大將軍這樣富有才幹的統率並不容易。”
韓宇韓經隻能躬身應是,在一幫朝臣的擁簇下離開大殿。
四公子韓宇的魏營這行十分順利,魏國實際的掌舵者魏咎一口應承下了韓國方麵的乞和,並且表示將對潛逃的白亦非實話絕殺令。
隻要韓國配合捕殺白亦非,就可以重申兩國盟好,實現邦交正常化。
按理說韓宇此行算得上大獲全勝,為韓國爭取到了最大的利益,隻是隨著韓宇歸來的魏使接下來的話,讓朝堂一幹大臣震動不已。
“韓王昏聵,致使我國太後蒙難,國內紛爭不休,何不退位讓賢,以賢能之士重振韓國之威?”
而魏使所鍾意的新任韓王人選偏偏就是剛剛完成出使任務的韓宇。
理由是韓國四公子與寧陵君一見如故,相談甚契,定能將魏韓親好穩定維持下去。
雖然這不是魏國退兵的必要條件,隻是魏使的一番建議,但在朝堂之上仍是引起了大量爭論。
有些與韓宇走得近的大臣立即附和起來,為韓宇造勢,立請韓王立四公子為太子,於內於外,兩相齊備。
“經公子現在可以將韓兄的下落告知我們了吧,一直以來,流沙可從來沒有做到與經公子為敵的事情。”
張良久等韓非未歸,不由得焦心如焚,趕到正在新的紫蘭軒喝酒的韓經房中,質詢韓非的下落。
韓非作為第二批出使魏國的使臣,官麵消息是滯留在魏都大梁未歸,可私下裏流沙眾人都知道他已經被不良人限製了行動,控製起來了。
張開地的身體益發不好了,這裏麵多多少少有韓經的原因,因此張良對韓經的態度是一日差似一日。
這次要不是迫不得已,他絕對不會來到韓經的房間與之正麵相對。
“魏國方麵應該還沒有對九弟等人放行的意思,我會努力溝通的。”
正是由於韓經的交待,韓非才不能回歸韓國,現在他說的每一個字,張良都不帶信的。
“朝堂之上,流沙已經按照你的意思,力薦四公子為儲君,而您的人故意推舉韓兄,有意製造對立,如果我猜得不錯,投向四公子的人馬有好多應該都是收到了經公子您的指示吧?”
張良的悟性與政治嗅覺都是頂呱呱的強,對不良人往各勢力之中摻水的行為並非一無所知。
由於張開地的原因,韓經深表可惜。
王佐之才,卻難以收為己用,豈不是可惜。
“如果令祖父也能力薦韓宇為太子,想必老九得了消息,明天就能回到新鄭街頭。”
這可不是韓經的一麵之辭,而是多位朝廷大臣實地檢驗得出的結論。
現場慘淡的光景至今留下後宮使節的腦海裏,並且以最快的速度傳到了韓王耳中。
白亦非狗急跳牆,擊殺大將軍姬無夜後倉促逃離血衣堡已經是舉國公認的事實了。
“什麽!”
韓王安本就心疾纏身,這下子更是麵無人色。
“這可如何是好,白亦非潛逃,該如何向魏國交待?”
在關鍵時刻,韓王刻薄寡恩的性情表露無疑。
第一時間不是為姬無夜的喪命感到悲傷,而是擔憂魏國方麵不肯罷休,自己的權位可能不保。
“兒臣請為議和大使,出使魏營,為兩國實現和平周旋一二。”
主動請纓的人是禦史韓宇。
要說最受震動的無過於韓宇了,他本就與姬無夜有著私下的約定,現在竹籃打水一場空,一切又要推翻重新洗牌。
為了不使韓經獨占其功,順利登上太子之位,韓宇越眾而出,想要在這最後關頭扳回一城。
韓王處於平衡局勢的考慮,答應得很痛快。
“那就由老八押送奴仆送往魏營,老四早點準備和談方案,必須早日與魏國重新達成友好條約。”
韓經本就不是他最中意的人選,現在有了恰當的理由,當然就順水推舟,將最後的功勳榮譽交給韓宇。
“如今韓國眾軍無主,急需選出一位善戰敢戰之士,防備魏國再度兵臨城下。”
張開地並沒有因為老對頭姬無夜的死亡而心花怒放,反而將眉頭皺得更深了。
“還請大王早做訣斷,盡快選定新的統軍人選。”
姬無夜身死,白亦非遠遁,韓國近十萬大軍已然無主,現在亟需的是統率三軍的將才。
張開地雖然對軍務垂涎欲滴,但他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兵戎之事,決非其所長。
而且,將新任統軍人選交給韓王決斷,本身就是政治智慧的表現。
“諸位愛卿議一議,張相國也是老成謀國之言,新任大將軍人選刻不容緩。”
韓國向來以中尉統率三軍,少有大將軍之職,韓王的這番話,在朝臣之中激起了軒然大波。
從話中意思可能得出,韓王有意再設一位大將軍繼任姬無夜的權責。
無論是誰最終獲此殊榮,假以時日,又一個權傾朝野的姬無夜將再次誕生。
“臣推舉司寇韓非擔當此職。”
“禦史韓宇允文允武,足以堪當此任。”
大量朝臣出席諫言,將兩位公子誇成了一朵花。
“韓非公子出使魏地未歸,大將軍一職又不能一直缺漏下去,韓宇公子才是最適合的人選。”
“禦史大人雖然賢名遠播,但為國家為社稷所立的功勳還遠遠比不上韓非公子,非司寇大人無以服眾。”
但凡是殿議,朝堂都會吵成一鍋粥。
張開地眯縫著眼睛打量爭論最凶狠的那些文武大臣,益發覺得事有蹊蹺。
論功勳論實力,八公子韓經當為諸公子之冠,為何沒有一位大臣為韓經發聲!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張開地可不是不懂得這些道理。
這種淺顯的伎倆張開地一眼就能看穿,但在韓王安那裏卻顯得十分奏效。
“幾位公子都是不錯的人選,諸卿慧眼識人,寡人心中甚慰。”
壓力變得小了好多,韓王的氣色也有所轉變,蒼白的臉色不再,隻是聲音仍舊有些嘶啞。
“還是等老四出使魏營歸來再定吧,畢竟想再找到一位像姬大將軍這樣富有才幹的統率並不容易。”
韓宇韓經隻能躬身應是,在一幫朝臣的擁簇下離開大殿。
四公子韓宇的魏營這行十分順利,魏國實際的掌舵者魏咎一口應承下了韓國方麵的乞和,並且表示將對潛逃的白亦非實話絕殺令。
隻要韓國配合捕殺白亦非,就可以重申兩國盟好,實現邦交正常化。
按理說韓宇此行算得上大獲全勝,為韓國爭取到了最大的利益,隻是隨著韓宇歸來的魏使接下來的話,讓朝堂一幹大臣震動不已。
“韓王昏聵,致使我國太後蒙難,國內紛爭不休,何不退位讓賢,以賢能之士重振韓國之威?”
而魏使所鍾意的新任韓王人選偏偏就是剛剛完成出使任務的韓宇。
理由是韓國四公子與寧陵君一見如故,相談甚契,定能將魏韓親好穩定維持下去。
雖然這不是魏國退兵的必要條件,隻是魏使的一番建議,但在朝堂之上仍是引起了大量爭論。
有些與韓宇走得近的大臣立即附和起來,為韓宇造勢,立請韓王立四公子為太子,於內於外,兩相齊備。
“經公子現在可以將韓兄的下落告知我們了吧,一直以來,流沙可從來沒有做到與經公子為敵的事情。”
張良久等韓非未歸,不由得焦心如焚,趕到正在新的紫蘭軒喝酒的韓經房中,質詢韓非的下落。
韓非作為第二批出使魏國的使臣,官麵消息是滯留在魏都大梁未歸,可私下裏流沙眾人都知道他已經被不良人限製了行動,控製起來了。
張開地的身體益發不好了,這裏麵多多少少有韓經的原因,因此張良對韓經的態度是一日差似一日。
這次要不是迫不得已,他絕對不會來到韓經的房間與之正麵相對。
“魏國方麵應該還沒有對九弟等人放行的意思,我會努力溝通的。”
正是由於韓經的交待,韓非才不能回歸韓國,現在他說的每一個字,張良都不帶信的。
“朝堂之上,流沙已經按照你的意思,力薦四公子為儲君,而您的人故意推舉韓兄,有意製造對立,如果我猜得不錯,投向四公子的人馬有好多應該都是收到了經公子您的指示吧?”
張良的悟性與政治嗅覺都是頂呱呱的強,對不良人往各勢力之中摻水的行為並非一無所知。
由於張開地的原因,韓經深表可惜。
王佐之才,卻難以收為己用,豈不是可惜。
“如果令祖父也能力薦韓宇為太子,想必老九得了消息,明天就能回到新鄭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