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在幹什麽?”
典慶狐疑的問。
這裏是典慶的家鄉,師傅墳塋也在此處,眼見秦兵驅使刑徒、降卒在多段河道幹得熱火朝天,難免要多問一嘴。
韓經不知道該怎麽回答,有點擔心典慶接受不了。
“顯而易見,秦軍在蓄水,接下來就是借鴻溝之水倒灌大梁,讓魏咎與燕丹的希望徹底埋葬在這片汪洋裏。”
看見韓經沉吟不語,焰靈姬替他解答了。
“什麽!”
典慶被駭了一跳,禦水為兵,亙古未聞。
“秦軍要放水淹大梁?”
“師傅的墳還在郊外呢,城中還有披甲門不願背井離鄉的父老,公子...”
言下之意是求韓經想個辦法,阻止秦軍的計劃。
典慶是憨誠之人,這樣眼巴巴得盯著韓經,後者不過數息就敗下陣來。
“大兄不要著急,雖說秦軍的水淹之策我是沒有辦法化解,不過照目前的工程進度來看,大梁城遭水困還有段時間,無論是勸服披甲門老人離開還是另擇風水寶地遷葬老前輩都還來得及。”
韓經把自己從秦國的對立陣營摘出來都來不及,怎麽可能主動往上湊,為了大梁城不被水淹暴露在秦軍的視野之內。
而且韓經說的也是事實,秦軍刻意掩飾自己的挖渠行為,還要嚴防大梁哨探潛出城外觀陣,工程進度本就不快,要不是鄭國精通此道,在一旁協調指揮,掘的都是要害位置,燕軍到達時都不一定能全竟其功。
水淹之計進行到後半段,輕功冠絕天下的盜蹠出城逛了一圈,探明了虛實,城內不肯坐以待斃,集中兵力衝了兩次,可野戰遠不及秦軍,兩次都被李信率軍擊退。
意識到危險時已經太晚了,鴻溝之渠隻差那最後一鋤頭,大梁終究變成了熒澤那樣的人間澤國。
站在高崗上,從韓經的視野裏,大梁城高高的城牆已經不複存在,遠遠望去,就像一圈繞城的石垣浮在水麵上。
一開始水位深及城跺,經過將近一周的時間,水位開始逐漸下降,城內浸水沒有那麽嚴重了,守卒已經開始趟著黃泥加固城防了。
大梁城久曆戰火的洗禮,城防也是經過多次的修修補補,各處厚度不一、新舊不一,有的舊城段已經到了不加固就行將垮塌的地步了。
城外一開始更是白浪滔天,水攻是王賁首次運用,他也沒有料到自然災害的威力有這麽強,即便是移駐到遠處山丘,望著水麵上翻滾飄浮的人畜死屍,不禁咂舌不已。
城內暫時有城牆阻隔洪水,人畜可保無虞,隻是水火無情,洪水無法分辨城內守軍與城外平民,奔騰而下的時候誰擋在前麵就將其卷入浪潮。
這可苦了來不及撤離的魏國百姓,猛然間成了水上浮屍,被秦兵強征去挖河道的反而躲過一劫。
此等人間慘象,不僅韓經心有戚戚,目睹這一切的其他人等亦產生了物傷其類的哀情。
秦魏大戰,關注這裏的遠不止韓經一人,齊地儒家、農家都有人到場,他們沒有焰靈姬手裏的千裏鏡,離得相對近一些,差點就被洪潮卷走了。
“果然是暴秦,行事不擇手段,昔日長平坑降,今日再度荼毒生靈!”
“可惜我王被人蒙蔽了雙眼,但求一時苟安,看不到暴秦席卷天下的恐怖,縮在東海一隅坐以待斃。”
口出惡聲的都是齊地儒生,按理說此時齊秦還是盟邦,他們不該仇視秦軍。
可是一來,此地景象實在是太慘了些,二來他們不是短視的齊國君臣,癡心妄想著能與秦國一直和睦相處下去。
齊國因丞相後勝親秦,左右了外甥齊王建的思想,致命中原大交兵之時,獨齊國置身事外,沒有刀兵之禍,東海之濱成了少有的人間樂土。
受兵災影響,大量交戰處的百姓商人外逃,投奔齊國,反而使齊地產生了戰時的畸形繁榮。
國勢大好,這更堅定了齊王與齊相不交惡於秦的外資策略。
而且從曆史情仇來看,昔者五國伐齊,差點就將齊國徹底從諸侯的行列掃地出門,仇讎已深,齊與五國也不具備合作的基礎。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這句話雖然還沒有流傳開來,但桑海治學的儒家正親身踐行之。
諸子百家向來有遊學之風,孔子、墨子也曾周遊列國,增長學識,讀萬卷書不如行千裏路的思想深入人心。
而在此時,作為天下間最熱鬧的地方,各國各地士子不免就將遊學之所選在了秦魏戰場不遠的地方,從而也親眼目睹了大梁城像一座孤島漂浮在水麵上,隨時都有可能崩塌。
“走,大梁已身陷絕地,秦魏交兵再無懸念,我們還是早點回農家安排布置將來的事情吧。”
俠魁已經為了田曠深入潛伏羅網,能真正搏取羅網信任而舍身取義,但在農家上下眼裏,都隻當俠魁暫時失蹤了,就像墨家下落不明的六指黑俠一樣。
作為俠魁缺席時的農家第一人,田猛極為關注這場戰爭的走向,等親眼見到大梁城外濁浪濤濤,魏人麵如土色,終於排除了心底的妄想。
秦人暴虐如斯,強大如斯,青龍計劃勢在必行!
-------------------------------------
“大梁北角城牆塌了!”
包圍圈外的斥侯秦軍發一聲喊,吸引了周圍所有人的注意。
等核實後,一傳十,十傳百,很快中軍主帳內的王賁等人聞聲而來。
“轟...”
城牆一角的崩塌像是起了連鎖反應,帶起了整段城牆的垮塌,大段城牆紛紛矮了下去,倒在沼澤地裏。
“浸泡了三個月,城池終於破了!”
李信抬眼望去,由衷感歎。
河水衝擊浸泡了近三個月,固若金湯的大梁終於支撐不住了,牆身被撒開了一道大大的口子,魏人再無險可依。
為了持續圍城,王賁等人作出了巨大的犧牲,任由燕丹率兵掃蕩了趙魏之間的秦地,好在水漫大梁,燕軍不敢陷入這片黃泛區。
城內一片死寂,連哭號聲都沒有了。
圍城這麽長時間,魏人的生氣早被磨沒了。
“大王萬歲!”
“秦國萬勝!”
秦軍歡呼起來,因為城門洞開時,魏國宗族手捧先祖牌位,跪伏於道邊...
典慶狐疑的問。
這裏是典慶的家鄉,師傅墳塋也在此處,眼見秦兵驅使刑徒、降卒在多段河道幹得熱火朝天,難免要多問一嘴。
韓經不知道該怎麽回答,有點擔心典慶接受不了。
“顯而易見,秦軍在蓄水,接下來就是借鴻溝之水倒灌大梁,讓魏咎與燕丹的希望徹底埋葬在這片汪洋裏。”
看見韓經沉吟不語,焰靈姬替他解答了。
“什麽!”
典慶被駭了一跳,禦水為兵,亙古未聞。
“秦軍要放水淹大梁?”
“師傅的墳還在郊外呢,城中還有披甲門不願背井離鄉的父老,公子...”
言下之意是求韓經想個辦法,阻止秦軍的計劃。
典慶是憨誠之人,這樣眼巴巴得盯著韓經,後者不過數息就敗下陣來。
“大兄不要著急,雖說秦軍的水淹之策我是沒有辦法化解,不過照目前的工程進度來看,大梁城遭水困還有段時間,無論是勸服披甲門老人離開還是另擇風水寶地遷葬老前輩都還來得及。”
韓經把自己從秦國的對立陣營摘出來都來不及,怎麽可能主動往上湊,為了大梁城不被水淹暴露在秦軍的視野之內。
而且韓經說的也是事實,秦軍刻意掩飾自己的挖渠行為,還要嚴防大梁哨探潛出城外觀陣,工程進度本就不快,要不是鄭國精通此道,在一旁協調指揮,掘的都是要害位置,燕軍到達時都不一定能全竟其功。
水淹之計進行到後半段,輕功冠絕天下的盜蹠出城逛了一圈,探明了虛實,城內不肯坐以待斃,集中兵力衝了兩次,可野戰遠不及秦軍,兩次都被李信率軍擊退。
意識到危險時已經太晚了,鴻溝之渠隻差那最後一鋤頭,大梁終究變成了熒澤那樣的人間澤國。
站在高崗上,從韓經的視野裏,大梁城高高的城牆已經不複存在,遠遠望去,就像一圈繞城的石垣浮在水麵上。
一開始水位深及城跺,經過將近一周的時間,水位開始逐漸下降,城內浸水沒有那麽嚴重了,守卒已經開始趟著黃泥加固城防了。
大梁城久曆戰火的洗禮,城防也是經過多次的修修補補,各處厚度不一、新舊不一,有的舊城段已經到了不加固就行將垮塌的地步了。
城外一開始更是白浪滔天,水攻是王賁首次運用,他也沒有料到自然災害的威力有這麽強,即便是移駐到遠處山丘,望著水麵上翻滾飄浮的人畜死屍,不禁咂舌不已。
城內暫時有城牆阻隔洪水,人畜可保無虞,隻是水火無情,洪水無法分辨城內守軍與城外平民,奔騰而下的時候誰擋在前麵就將其卷入浪潮。
這可苦了來不及撤離的魏國百姓,猛然間成了水上浮屍,被秦兵強征去挖河道的反而躲過一劫。
此等人間慘象,不僅韓經心有戚戚,目睹這一切的其他人等亦產生了物傷其類的哀情。
秦魏大戰,關注這裏的遠不止韓經一人,齊地儒家、農家都有人到場,他們沒有焰靈姬手裏的千裏鏡,離得相對近一些,差點就被洪潮卷走了。
“果然是暴秦,行事不擇手段,昔日長平坑降,今日再度荼毒生靈!”
“可惜我王被人蒙蔽了雙眼,但求一時苟安,看不到暴秦席卷天下的恐怖,縮在東海一隅坐以待斃。”
口出惡聲的都是齊地儒生,按理說此時齊秦還是盟邦,他們不該仇視秦軍。
可是一來,此地景象實在是太慘了些,二來他們不是短視的齊國君臣,癡心妄想著能與秦國一直和睦相處下去。
齊國因丞相後勝親秦,左右了外甥齊王建的思想,致命中原大交兵之時,獨齊國置身事外,沒有刀兵之禍,東海之濱成了少有的人間樂土。
受兵災影響,大量交戰處的百姓商人外逃,投奔齊國,反而使齊地產生了戰時的畸形繁榮。
國勢大好,這更堅定了齊王與齊相不交惡於秦的外資策略。
而且從曆史情仇來看,昔者五國伐齊,差點就將齊國徹底從諸侯的行列掃地出門,仇讎已深,齊與五國也不具備合作的基礎。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這句話雖然還沒有流傳開來,但桑海治學的儒家正親身踐行之。
諸子百家向來有遊學之風,孔子、墨子也曾周遊列國,增長學識,讀萬卷書不如行千裏路的思想深入人心。
而在此時,作為天下間最熱鬧的地方,各國各地士子不免就將遊學之所選在了秦魏戰場不遠的地方,從而也親眼目睹了大梁城像一座孤島漂浮在水麵上,隨時都有可能崩塌。
“走,大梁已身陷絕地,秦魏交兵再無懸念,我們還是早點回農家安排布置將來的事情吧。”
俠魁已經為了田曠深入潛伏羅網,能真正搏取羅網信任而舍身取義,但在農家上下眼裏,都隻當俠魁暫時失蹤了,就像墨家下落不明的六指黑俠一樣。
作為俠魁缺席時的農家第一人,田猛極為關注這場戰爭的走向,等親眼見到大梁城外濁浪濤濤,魏人麵如土色,終於排除了心底的妄想。
秦人暴虐如斯,強大如斯,青龍計劃勢在必行!
-------------------------------------
“大梁北角城牆塌了!”
包圍圈外的斥侯秦軍發一聲喊,吸引了周圍所有人的注意。
等核實後,一傳十,十傳百,很快中軍主帳內的王賁等人聞聲而來。
“轟...”
城牆一角的崩塌像是起了連鎖反應,帶起了整段城牆的垮塌,大段城牆紛紛矮了下去,倒在沼澤地裏。
“浸泡了三個月,城池終於破了!”
李信抬眼望去,由衷感歎。
河水衝擊浸泡了近三個月,固若金湯的大梁終於支撐不住了,牆身被撒開了一道大大的口子,魏人再無險可依。
為了持續圍城,王賁等人作出了巨大的犧牲,任由燕丹率兵掃蕩了趙魏之間的秦地,好在水漫大梁,燕軍不敢陷入這片黃泛區。
城內一片死寂,連哭號聲都沒有了。
圍城這麽長時間,魏人的生氣早被磨沒了。
“大王萬歲!”
“秦國萬勝!”
秦軍歡呼起來,因為城門洞開時,魏國宗族手捧先祖牌位,跪伏於道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