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仍是那副鬱鬱蔥蔥的模樣,太行山徑道邊偶有白骨露於野,想來是有剪徑大盜曾在此做過買賣。
不過現在卻沒有不長眼的蠢賊滯留在周邊,一支戰意昂揚的軍隊蜿蜒前行,宵小之輩自然望風遠遁,更何況前哨為防事泄,還事先梳理了一遍。
這支軍隊正是趙國雁門軍,雖然臉上盡顯風塵仆仆的景象,但那股森冷的戰意仿佛直透雲霄。
邊軍不同於郡兵,常年鎮守塞外,那都是殺過人見過血的,刀口上滾過的士卒自帶剽悍之氣。
領軍之人正是李牧親孫李左車,鍾離眜打馬跟在左近,滿眼的興奮之色。
少年人在軍旅曆練久了,沉穩了許多,塞外的風沙也將他的棱角修飾得更加分明。
“將軍,一路上提心吊膽,生怕被秦人發現我們繞道太行,現在馬上就出來了,終於可以鬆口氣了。”
鍾離眜跟著這夥沉默的士卒趕了三天路,憋了一肚子話。
“不可疏忽大意,我軍肩負著阻敵逃離之路的重擔,仍要保持調度警戒。”
軍中自有規矩章程,李左車收起以往對鍾離眜的悉心看料,板著臉訓斥了一句。
太行山脈原本是秦與三晉的分水嶺,後來輪番大戰,多數以秦國的勝利而告結,趙國就像剜肉一樣今失三城,明丟五地,逐漸太行山脈就盡在秦國控製之下。
李左車這支偏師穿林過徑潛行在秦地上,再多的小心提防也不為過。
而在正麵戰場,謹慎的昌平君終於探明了李牧大軍拔營而來的準確消息。
但他沒有選擇退避,而是應下了趙蔥的戰書。
防的是李牧驟然突襲,既然已經掌握了對方行蹤,以秦兵之悍勇,無懼任何人的挑戰,即使對方在人數上要稍稍占有優勢。
兩軍對戰,看的是軍隊的素養、器械的精良,這方麵秦國有著絕對的自信。
打仗打的就是國力的累積。
而且昌平君還有後手,李信的五萬精騎已經快馬兼程即將趕來,稍作休整就能在一個恰當的時間點切入戰場,還能起到奇兵的效果。
王賁兵勢向邯鄲圍了過去,閼與戰場不受影響是不可能的。
-------------------------------------
當午,春日正濃。
秦趙雙方於郊野紮開陣腳,三通鼓畢,趙蔥大營旗幟一揮,左軍率先出動。
畢竟趙軍更急於打開局麵,邯鄲的信使已經來了三波了。
“啊!”
“啊!”
“啊!”
幾乎同時,率先向對方靠攏的步兵隊伍發出了慘哼。
兩軍材士營自一開始以箭雨射住陣腳以來,再次展現出那強大的遠程打擊力。
士卒被箭雨洞穿後的身體倒在地上不斷抽搐著,身下鮮血潺潺流出,眼神由不恐懼不甘逐漸化為空虛。
眼前隻是開胃菜,昌平君深知這一點,無視場上的廝殺,扭頭看了看左路李牧的大纛。
戰場邊緣的李牧巋然不動,並沒有急於支援趙蔥。
昌平君對李牧這支軍隊的警惕絲毫沒有減少。
“我們也上吧!”
司馬尚湊近李牧,以隻有兩人聽見的聲音小聲說道。
“在鞘中將出未出之劍才是最鋒利的寶劍,擊敗秦軍,我們要有耐心。”
李牧相信,即使自己不動,身負守土之責的趙軍也沒有那麽快敗下陣來。
有著李牧在旁牽製心神,秦軍隻能分心兩顧,不能集中精力猛攻趙蔥中軍。
“咚!咚!咚!”
戰鼓轟鳴,喊聲震天。
側麵高地上,忽然出現密密麻麻的人頭,放眼望去,黑壓壓一片。
這是昌平君麾下所有材官組成的弩陣,森冷的箭頭在陽光的映照下有光暈流過。
“風!”
“風!”
“大風!”
突然籠罩趙軍上空的烏雲奏響了激昂的秦風。
秦風卷過,趙蔥的左軍響起了一片哭嚎之音。
“放!”
司馬尚沉聲低喝,弓騎兵前衝兩百步,張弓如滿月,弦翻塞外聲,撥馬回陣,一氣嗬成。
拋射的箭矢衝上天際,密密麻麻,劃破長空之後落入秦軍大陣,猶如細雨連綿不絕得向大地傾灑。
“啾啾啾!”
李牧見趙蔥被秦軍的弩矢壓製了,隻是選擇以弓箭幹擾秦軍,仍是沒有下達總攻的指令。
昌平群以及秦國高級將領,站在築起的土台上,觀察兩邊局勢。
對麵密密麻麻的趙軍,結成厚厚的盾陣,擋住秦軍鋒銳的利刃,戰局陷入焦灼。
雙方都沒有投入全部的力量,整個戰場局勢都有些迷離。
想要局勢明朗,怎麽也要等到李牧將手上全部兵馬投入戰場,李信從趙蔥側翼發起侵掠如火的一擊。
“君上,好消息,李將軍到達山南了,隨時能投入戰鬥!”
就在昌平君盤算著雙方還有多有餘力未盡之時,忽有傳令兵滿臉欣喜的衝來。
土台上的秦軍將領心底的那點心煩意亂一掃而空,臉上露出勝券在握的神態。
同樣在這個時間段,一隻鷂鷹從高空掠下,落入李牧陣中。
“左車已經在秦軍回師的必經之處紮下營盤,我們可以盡情的驅趕、殺戮侵犯家園的敵寇了!”
大纛前移,三軍發出嘿然之聲,響徹雲霄。
這邊的動靜怎麽可能逃脫一直關注著李牧的昌平君之眼。
“司馬頎,左軍前移,卻月陣迎敵!”
“纏住李牧,配合李信給這個趙國名將致命一擊!”
昌平君揚起馬鞭,意氣奮發,“隻要你在三柱香內死死咬住李牧不放,戰後論功記你首功!”
同時,有傳令兵飛騎而出,朝著李信所在疾馳而去。
李牧並非對李信的存在全然無備,暗扣著一支騎兵在手隱忍不發。
趙軍在主戰場的兵力本就比秦軍多出近十萬,隻是趙蔥兵團訓練不足,戰鬥的意誌遠遠比不上李牧的邊軍,被人數較少的秦軍一點點往回攆。
李牧的主力一接戰,就以飽滿的戰鬥熱情給所向無敵的秦軍上了一課,鋼刀對鐵砧,狠狠得撞在一起。
“天下間竟然還有比之我大秦銳士不落下風的健兒!”
昌平君掖起長鞭,由衷得讚歎。
“不過,到此為止了!”
北麵,塵土飛揚,李信在山南飲馬休整的騎兵呼嘯而來,朝著李牧大纛撞去。
不過現在卻沒有不長眼的蠢賊滯留在周邊,一支戰意昂揚的軍隊蜿蜒前行,宵小之輩自然望風遠遁,更何況前哨為防事泄,還事先梳理了一遍。
這支軍隊正是趙國雁門軍,雖然臉上盡顯風塵仆仆的景象,但那股森冷的戰意仿佛直透雲霄。
邊軍不同於郡兵,常年鎮守塞外,那都是殺過人見過血的,刀口上滾過的士卒自帶剽悍之氣。
領軍之人正是李牧親孫李左車,鍾離眜打馬跟在左近,滿眼的興奮之色。
少年人在軍旅曆練久了,沉穩了許多,塞外的風沙也將他的棱角修飾得更加分明。
“將軍,一路上提心吊膽,生怕被秦人發現我們繞道太行,現在馬上就出來了,終於可以鬆口氣了。”
鍾離眜跟著這夥沉默的士卒趕了三天路,憋了一肚子話。
“不可疏忽大意,我軍肩負著阻敵逃離之路的重擔,仍要保持調度警戒。”
軍中自有規矩章程,李左車收起以往對鍾離眜的悉心看料,板著臉訓斥了一句。
太行山脈原本是秦與三晉的分水嶺,後來輪番大戰,多數以秦國的勝利而告結,趙國就像剜肉一樣今失三城,明丟五地,逐漸太行山脈就盡在秦國控製之下。
李左車這支偏師穿林過徑潛行在秦地上,再多的小心提防也不為過。
而在正麵戰場,謹慎的昌平君終於探明了李牧大軍拔營而來的準確消息。
但他沒有選擇退避,而是應下了趙蔥的戰書。
防的是李牧驟然突襲,既然已經掌握了對方行蹤,以秦兵之悍勇,無懼任何人的挑戰,即使對方在人數上要稍稍占有優勢。
兩軍對戰,看的是軍隊的素養、器械的精良,這方麵秦國有著絕對的自信。
打仗打的就是國力的累積。
而且昌平君還有後手,李信的五萬精騎已經快馬兼程即將趕來,稍作休整就能在一個恰當的時間點切入戰場,還能起到奇兵的效果。
王賁兵勢向邯鄲圍了過去,閼與戰場不受影響是不可能的。
-------------------------------------
當午,春日正濃。
秦趙雙方於郊野紮開陣腳,三通鼓畢,趙蔥大營旗幟一揮,左軍率先出動。
畢竟趙軍更急於打開局麵,邯鄲的信使已經來了三波了。
“啊!”
“啊!”
“啊!”
幾乎同時,率先向對方靠攏的步兵隊伍發出了慘哼。
兩軍材士營自一開始以箭雨射住陣腳以來,再次展現出那強大的遠程打擊力。
士卒被箭雨洞穿後的身體倒在地上不斷抽搐著,身下鮮血潺潺流出,眼神由不恐懼不甘逐漸化為空虛。
眼前隻是開胃菜,昌平君深知這一點,無視場上的廝殺,扭頭看了看左路李牧的大纛。
戰場邊緣的李牧巋然不動,並沒有急於支援趙蔥。
昌平君對李牧這支軍隊的警惕絲毫沒有減少。
“我們也上吧!”
司馬尚湊近李牧,以隻有兩人聽見的聲音小聲說道。
“在鞘中將出未出之劍才是最鋒利的寶劍,擊敗秦軍,我們要有耐心。”
李牧相信,即使自己不動,身負守土之責的趙軍也沒有那麽快敗下陣來。
有著李牧在旁牽製心神,秦軍隻能分心兩顧,不能集中精力猛攻趙蔥中軍。
“咚!咚!咚!”
戰鼓轟鳴,喊聲震天。
側麵高地上,忽然出現密密麻麻的人頭,放眼望去,黑壓壓一片。
這是昌平君麾下所有材官組成的弩陣,森冷的箭頭在陽光的映照下有光暈流過。
“風!”
“風!”
“大風!”
突然籠罩趙軍上空的烏雲奏響了激昂的秦風。
秦風卷過,趙蔥的左軍響起了一片哭嚎之音。
“放!”
司馬尚沉聲低喝,弓騎兵前衝兩百步,張弓如滿月,弦翻塞外聲,撥馬回陣,一氣嗬成。
拋射的箭矢衝上天際,密密麻麻,劃破長空之後落入秦軍大陣,猶如細雨連綿不絕得向大地傾灑。
“啾啾啾!”
李牧見趙蔥被秦軍的弩矢壓製了,隻是選擇以弓箭幹擾秦軍,仍是沒有下達總攻的指令。
昌平群以及秦國高級將領,站在築起的土台上,觀察兩邊局勢。
對麵密密麻麻的趙軍,結成厚厚的盾陣,擋住秦軍鋒銳的利刃,戰局陷入焦灼。
雙方都沒有投入全部的力量,整個戰場局勢都有些迷離。
想要局勢明朗,怎麽也要等到李牧將手上全部兵馬投入戰場,李信從趙蔥側翼發起侵掠如火的一擊。
“君上,好消息,李將軍到達山南了,隨時能投入戰鬥!”
就在昌平君盤算著雙方還有多有餘力未盡之時,忽有傳令兵滿臉欣喜的衝來。
土台上的秦軍將領心底的那點心煩意亂一掃而空,臉上露出勝券在握的神態。
同樣在這個時間段,一隻鷂鷹從高空掠下,落入李牧陣中。
“左車已經在秦軍回師的必經之處紮下營盤,我們可以盡情的驅趕、殺戮侵犯家園的敵寇了!”
大纛前移,三軍發出嘿然之聲,響徹雲霄。
這邊的動靜怎麽可能逃脫一直關注著李牧的昌平君之眼。
“司馬頎,左軍前移,卻月陣迎敵!”
“纏住李牧,配合李信給這個趙國名將致命一擊!”
昌平君揚起馬鞭,意氣奮發,“隻要你在三柱香內死死咬住李牧不放,戰後論功記你首功!”
同時,有傳令兵飛騎而出,朝著李信所在疾馳而去。
李牧並非對李信的存在全然無備,暗扣著一支騎兵在手隱忍不發。
趙軍在主戰場的兵力本就比秦軍多出近十萬,隻是趙蔥兵團訓練不足,戰鬥的意誌遠遠比不上李牧的邊軍,被人數較少的秦軍一點點往回攆。
李牧的主力一接戰,就以飽滿的戰鬥熱情給所向無敵的秦軍上了一課,鋼刀對鐵砧,狠狠得撞在一起。
“天下間竟然還有比之我大秦銳士不落下風的健兒!”
昌平君掖起長鞭,由衷得讚歎。
“不過,到此為止了!”
北麵,塵土飛揚,李信在山南飲馬休整的騎兵呼嘯而來,朝著李牧大纛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