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一個月,願意為楊記紅糖鋪種甘蔗的人家在村長的見證下,與楊瑋簽訂了合約。
楊瑋以兩文一斤的的價格收甘蔗,不管村民提供多少,一律不拘。
這賣甘蔗可比賣菜掙錢的多,家裏幹地多的人家一年也賣不了二兩銀子的菜錢。而且菜得好生照顧才會長的好,不然長的又醜又小的沒人買,隻能自己家裏吃。
但甘蔗不一樣啊,隻要按時施肥讓甘蔗營養充足,一塊地便能年產上千斤的甘蔗,這買賣可真的是劃得來。而且楊家鋪子有自己的牛車,每次收甘蔗時都會派店鋪小二來拉,也讓村名們省去了不少麻煩。
穆家也與楊家簽訂了份合同,不過沒讓村裏人知道。等又過了兩個月,有村名去鎮上買紅糖時,在楊家鋪子看到了穆記雞蛋酥的出售窗口,回來給一宣揚,大家這才知道原來穆家早已與楊家合作了。
秋去冬來,圭木村又迎來新的一年。臘月二十八這天是池塘捉魚的日子。
村長拿出保管了一年的大魚網給年輕小夥們,十多個人組成捕魚小隊。村長大兒子在池塘中間撐一葉小舟,幫著池塘周圍的人撒網。
每年打魚隻網一次,就算有漏網之魚也不會再去網。因為能漏掉的大部分是小魚,沒幾斤肉不說還賣不了幾個錢,不如留著養肥了來年再網!
村裏早就聯係好了鎮上幾家酒樓,他們派牛車來拉魚。那幾家酒樓每個分百來斤,輕輕鬆鬆就能把魚分完。
這些酒樓和圭木村合作多年,大家合作還算愉快,彼此也不會因為物價的上升下降而改變價格。
魚一賣完又到了分錢的時刻,大家全都興奮的呆在池塘邊等著。就算天氣再冷也打消不了他們的熱情,今天拿了錢,明天便可以去鎮上采購新年物資。
今年是圭木村過的最富裕的一年,先是楊瑋買地的錢每家分了幾百文,接著又是這賣魚分的一百多文。
其中最明顯的當屬家裏幹地多的那一類村名,他們才是最大的受惠者。
他們以前因為家裏幹地多,隻能在過年的時候賣完家裏所有的豬,然後把錢存著留著來年買別家打穀子時換下的陳米。
而過年菜價會翻一倍,他們會靠著賣菜掙點小錢買年貨,用來招待過年上門的客人們。這他們和楊家合作後,在年前賣了一批甘蔗,接著分了魚錢和地錢。他們終於舍得在這次過年大手筆的購買年貨,除了招待親戚外,自家人也吃。
鄉下人的年貨很簡單,瓜籽瓜生和橘子。像臘肉香腸這些都是找殺了豬的村民家買,比如穆家。
穆老二家今年和往年一樣,養了四頭豬賣掉三頭,留一頭自家吃。
殺豬那天依舊隻請了表舅公周明昭,但這次他把家裏的兒子閨女都帶來了。本來他依舊打算如往年那樣,就他和徐彩霞兩人來就好。
誰知道鄧玉芬親自跑到他們家來,千叮嚀萬囑咐,說穆家日子現在好了,得隔三差五的吃頓肉解饞,不差他們家人這一頓。周明昭也知道他們家雞蛋酥生意做得好,連鎮上紅糖鋪子裏都有售賣窗口呢!
所以這次他沒有再拒絕,臘月二十八一早天沒亮就把兒子從被窩裏拉起來。一家人忙慌收拾好,徐彩霞拿了二十個雞蛋後全家興高采烈的去穆家吃肉了。
鄧玉芬為何年年殺豬都不請親弟弟呢?原因是每年殺豬後,她會拿很多肉會娘家。要是殺豬時請娘家人來吃,殺完後再送很多豬肉給娘家,這會招來很多閑話不說,她自己也沒這個臉!
鄧於芬今年初答應了二丫,每天由她割豬草,過年分她幾百文和二十斤豬肉。
所以穆家今年的豬在二丫努力下,長的又肥又壯。鄧於芬說道做到,分了二十斤豬肉給二丫,做香腸也好臘肉也好隨她自己整。
二丫最終決定拿十斤豬肉做香腸,剩下的十斤熏成臘肉。
她一個人灌香腸有些麻煩,於是纏著大丫幫忙。因此鄧玉芬還罵了她,說家裏要處理的肉多著呢,還要騰出人手幫她。
……
等到了臘月二十九那天,鄧玉芬雞沒叫就起床收拾。想到今天要回娘家,她昨晚激動的一晚上沒睡好覺。
“這豬腿是拿一隻回去還是兩隻呢?”鄧玉芬有些猶豫,如果按照往常來看,她肯定隻拿一隻豬腿的。
但今年和往常不同,他們家今年有了雞蛋酥生意後家裏生活眼見著改善許多。所以她想著自己不缺肉吃了,但娘家還窮著啊!
“想拿就拿,不就一條豬腿嘛”這時穆老二走進廚房,他剛在房門口站了小會兒,見鄧玉芬一臉犯難拿不定主意,這才走進來。
鄧玉芬聽完心裏一喜:“真的?你到時候別拿這事兒來說事兒啊!”
“不會不會,你有見過我阻止過你給娘家送東西嗎?”
“確實!下嫁給你比我那些高嫁姐妹們過的好多了”鄧玉芬一高興就說了句大實話,但穆老二卻沒有到一絲難堪,鄧玉芬嫁給他確實是低架。
接下來鄧玉芬穆老二兩人這撿撿,那挑挑,一個幹淨的大背簍不一會兒就被塞的滿出來。估摸著七八十斤豬肉是有的。
其實鄧玉芬每年給娘家那麽多豬肉,她自己都覺得很不好意思,但沒法啊,她娘家親兄弟姐妹多。
鄧玉芬父母育有八個子女,然後父母輩的親兄弟姐妹又數不勝數。所以她這幾十斤豬肉看起來多,但背回去根本不夠看的。
鄧父鄧母是他們村出了名的慈母嚴父。鄧母嫁給鄧父那幾年,連生四胎女兒,村裏的嘲諷如大山般壓的她抬不起頭。
但鄧父卻從未有一絲怨言,對待四個女兒雖然嚴厲卻從未虐待,吃的穿的就沒少過。在別家幾個姐妹穿一條褲子的時候,鄧父連著兩年沒換新衣服,就為讓每個女兒有一身自己的衣裙。
直到鄧父鄧母的第五個孩子出生,村裏的閑言碎語才消下去。因為他們的第五個孩子是個男孩,鄧母懸著的那顆心終於落下!
所以鄧家兒子隻有三個,但在鄧父的嚴厲教導下全都成長為個正直善良的人。而鄧家姑娘們也感恩父母對她們一視同仁,所以她們嫁人後都心心念念著娘家,兄弟有困難時能幫忙絕無二話。
鄧玉芬亦是如此,她七八歲時著涼發高燒,幾碗退燒藥下去也不見好。村裏草藥郎中說她沒救了,就算救活也會燒成個傻子,等著辦後事吧!
但鄧父不信,他掏空家底去鎮上求了最好的大夫來家裏看病。正是因為鄧父的堅持,鄧玉芬這條命才撿了回來。
楊瑋以兩文一斤的的價格收甘蔗,不管村民提供多少,一律不拘。
這賣甘蔗可比賣菜掙錢的多,家裏幹地多的人家一年也賣不了二兩銀子的菜錢。而且菜得好生照顧才會長的好,不然長的又醜又小的沒人買,隻能自己家裏吃。
但甘蔗不一樣啊,隻要按時施肥讓甘蔗營養充足,一塊地便能年產上千斤的甘蔗,這買賣可真的是劃得來。而且楊家鋪子有自己的牛車,每次收甘蔗時都會派店鋪小二來拉,也讓村名們省去了不少麻煩。
穆家也與楊家簽訂了份合同,不過沒讓村裏人知道。等又過了兩個月,有村名去鎮上買紅糖時,在楊家鋪子看到了穆記雞蛋酥的出售窗口,回來給一宣揚,大家這才知道原來穆家早已與楊家合作了。
秋去冬來,圭木村又迎來新的一年。臘月二十八這天是池塘捉魚的日子。
村長拿出保管了一年的大魚網給年輕小夥們,十多個人組成捕魚小隊。村長大兒子在池塘中間撐一葉小舟,幫著池塘周圍的人撒網。
每年打魚隻網一次,就算有漏網之魚也不會再去網。因為能漏掉的大部分是小魚,沒幾斤肉不說還賣不了幾個錢,不如留著養肥了來年再網!
村裏早就聯係好了鎮上幾家酒樓,他們派牛車來拉魚。那幾家酒樓每個分百來斤,輕輕鬆鬆就能把魚分完。
這些酒樓和圭木村合作多年,大家合作還算愉快,彼此也不會因為物價的上升下降而改變價格。
魚一賣完又到了分錢的時刻,大家全都興奮的呆在池塘邊等著。就算天氣再冷也打消不了他們的熱情,今天拿了錢,明天便可以去鎮上采購新年物資。
今年是圭木村過的最富裕的一年,先是楊瑋買地的錢每家分了幾百文,接著又是這賣魚分的一百多文。
其中最明顯的當屬家裏幹地多的那一類村名,他們才是最大的受惠者。
他們以前因為家裏幹地多,隻能在過年的時候賣完家裏所有的豬,然後把錢存著留著來年買別家打穀子時換下的陳米。
而過年菜價會翻一倍,他們會靠著賣菜掙點小錢買年貨,用來招待過年上門的客人們。這他們和楊家合作後,在年前賣了一批甘蔗,接著分了魚錢和地錢。他們終於舍得在這次過年大手筆的購買年貨,除了招待親戚外,自家人也吃。
鄉下人的年貨很簡單,瓜籽瓜生和橘子。像臘肉香腸這些都是找殺了豬的村民家買,比如穆家。
穆老二家今年和往年一樣,養了四頭豬賣掉三頭,留一頭自家吃。
殺豬那天依舊隻請了表舅公周明昭,但這次他把家裏的兒子閨女都帶來了。本來他依舊打算如往年那樣,就他和徐彩霞兩人來就好。
誰知道鄧玉芬親自跑到他們家來,千叮嚀萬囑咐,說穆家日子現在好了,得隔三差五的吃頓肉解饞,不差他們家人這一頓。周明昭也知道他們家雞蛋酥生意做得好,連鎮上紅糖鋪子裏都有售賣窗口呢!
所以這次他沒有再拒絕,臘月二十八一早天沒亮就把兒子從被窩裏拉起來。一家人忙慌收拾好,徐彩霞拿了二十個雞蛋後全家興高采烈的去穆家吃肉了。
鄧玉芬為何年年殺豬都不請親弟弟呢?原因是每年殺豬後,她會拿很多肉會娘家。要是殺豬時請娘家人來吃,殺完後再送很多豬肉給娘家,這會招來很多閑話不說,她自己也沒這個臉!
鄧於芬今年初答應了二丫,每天由她割豬草,過年分她幾百文和二十斤豬肉。
所以穆家今年的豬在二丫努力下,長的又肥又壯。鄧於芬說道做到,分了二十斤豬肉給二丫,做香腸也好臘肉也好隨她自己整。
二丫最終決定拿十斤豬肉做香腸,剩下的十斤熏成臘肉。
她一個人灌香腸有些麻煩,於是纏著大丫幫忙。因此鄧玉芬還罵了她,說家裏要處理的肉多著呢,還要騰出人手幫她。
……
等到了臘月二十九那天,鄧玉芬雞沒叫就起床收拾。想到今天要回娘家,她昨晚激動的一晚上沒睡好覺。
“這豬腿是拿一隻回去還是兩隻呢?”鄧玉芬有些猶豫,如果按照往常來看,她肯定隻拿一隻豬腿的。
但今年和往常不同,他們家今年有了雞蛋酥生意後家裏生活眼見著改善許多。所以她想著自己不缺肉吃了,但娘家還窮著啊!
“想拿就拿,不就一條豬腿嘛”這時穆老二走進廚房,他剛在房門口站了小會兒,見鄧玉芬一臉犯難拿不定主意,這才走進來。
鄧玉芬聽完心裏一喜:“真的?你到時候別拿這事兒來說事兒啊!”
“不會不會,你有見過我阻止過你給娘家送東西嗎?”
“確實!下嫁給你比我那些高嫁姐妹們過的好多了”鄧玉芬一高興就說了句大實話,但穆老二卻沒有到一絲難堪,鄧玉芬嫁給他確實是低架。
接下來鄧玉芬穆老二兩人這撿撿,那挑挑,一個幹淨的大背簍不一會兒就被塞的滿出來。估摸著七八十斤豬肉是有的。
其實鄧玉芬每年給娘家那麽多豬肉,她自己都覺得很不好意思,但沒法啊,她娘家親兄弟姐妹多。
鄧玉芬父母育有八個子女,然後父母輩的親兄弟姐妹又數不勝數。所以她這幾十斤豬肉看起來多,但背回去根本不夠看的。
鄧父鄧母是他們村出了名的慈母嚴父。鄧母嫁給鄧父那幾年,連生四胎女兒,村裏的嘲諷如大山般壓的她抬不起頭。
但鄧父卻從未有一絲怨言,對待四個女兒雖然嚴厲卻從未虐待,吃的穿的就沒少過。在別家幾個姐妹穿一條褲子的時候,鄧父連著兩年沒換新衣服,就為讓每個女兒有一身自己的衣裙。
直到鄧父鄧母的第五個孩子出生,村裏的閑言碎語才消下去。因為他們的第五個孩子是個男孩,鄧母懸著的那顆心終於落下!
所以鄧家兒子隻有三個,但在鄧父的嚴厲教導下全都成長為個正直善良的人。而鄧家姑娘們也感恩父母對她們一視同仁,所以她們嫁人後都心心念念著娘家,兄弟有困難時能幫忙絕無二話。
鄧玉芬亦是如此,她七八歲時著涼發高燒,幾碗退燒藥下去也不見好。村裏草藥郎中說她沒救了,就算救活也會燒成個傻子,等著辦後事吧!
但鄧父不信,他掏空家底去鎮上求了最好的大夫來家裏看病。正是因為鄧父的堅持,鄧玉芬這條命才撿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