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洋先生,恩師去後,我輩該當如何?”
“是呀,請先生多多指點……”
“我徐門新學還要多多仰仗先生……拜托了!”
“恩師身前最是與先生交好,還望博洋先生多多提攜我輩……”
上海商市法華匯,大致就在後世上海徐家匯漕溪北路與南丹東路交匯的丁字路口的一處奢華莊園內,已經有數千名從南北各地聞訊而來的徐門子弟…….
他們各個都是披麻戴孝,表情異常悲痛……
盤腿坐在修剪的非常平整、漂亮的草坪上,而在他們的前方,有一個中式人工湖和一座假山,以及一座中式亭子,亭子內正襟危坐著孫承宗、侯恂、錢謙益、黃宗羲、徐驥等當世大儒大哲。
其中黃宗羲是最年輕的,僅僅二十七歲,也是在場所有人中在徐光啟晚年與之“論道”最多的,可以毫不誇張的說……
那就是兩人已是忘年之交了!
原因不外乎其他,就是因為他年紀輕輕就環遊世界了,而且還帶來諸多歐洲、新西班牙的人文地理、龐大的原始書籍、知識……
而剛剛被亭外的徐門子弟稱為博洋先生的正是他了——這個時空博洋是他的號,不再是南雷了,同時也是他的爵位——博洋男爵!
此刻他滿臉憂愁,似乎還沉浸在與昔日老友徐光啟激烈論道的場景之中,絲毫沒有注意有人在叫他,最後還是孫承宗拉了一下他的衣角道:
“太衝,太衝……”他臉上也帶著同樣的憂愁,隻不過到底是年紀大了,也看慣了生離死別,神廟朝的重臣們,現在也沒有剩下多少了……
“子先去了,可是他的事業才蒸蒸日上,看來少不了我等支持了,太衝,你說呢?”
黃宗羲聽到孫承宗的話,微微一點頭,卻又苦笑,把頭轉向了亭子外的徐門子弟,從他們眼神中看到隻有熱切的期盼,也透露著悲切…..
這是……失去了精神支柱!
這是無助!
更是迷茫……
靠近他們的王夫之、顧絳(顧炎武)、方以智、陳貞慧、侯方域(他爹謀逆的事情沒有“被發現”,抵達上海商市後,改名沒有多久,就又改回去了,而且在他爹侯恂的舉薦下,成為了徐光啟的關門弟子之一)、冒襄、陳子龍等徐子一百零八賢的表情被他一一收入眼底。
而在外圍還有8000徐門弟子——大多是帝國大學的學生(有的已經出仕,有的已經從商、更有從軍的……也都放下了手裏的所有事務,前來送他們的恩師)人人披麻戴孝、眼淚婆娑……
隻不過今天要討論的事情,他們注定是沒有耳福聽了……隻能當個看客!
黃宗羲看著這些年輕的麵龐,一個帝國的未來,老友的心血…….他難免心生憐憫,勉強擠出一點笑容笑道:
“玄扈已去,我輩仍須努力…….”
底下的一百零八賢頓時被吸引了,都連忙抹了一把眼淚,整理了一下衣冠,正襟危坐……隻見黃宗羲繼續道:
“古有孔孟荀,今我皇明有王、徐二子,前者顯者,心學也;徐子者,新學也,又以桃李滿天下者逾萬矣,兼築校教育也,亦修訂教科也……
更重者,乃補齊儒哲矣,使我儒門不再缺失,使我儒門大哲也……
是故,天降大任於斯人也,何為斯人,爾等也……”
……
終於開完了“大會”,送走了8000多徐門子弟,寬敞明亮的客廳內隻有家主文昌伯徐驥、孫承宗、侯恂、黃宗羲、錢謙益等人,後四者是朱大昏君頒發完光啟獎後才趕來上海的送徐光啟最後一程的。
幾人都端著茶杯,沉默不語,卻又不飲,良久還是孫承宗打破了寂靜,笑道:
“你們啊,都別這樣了,子先知道了,也不願意你們這樣的……
他這一生啊,總算也兌現了他當初的許願…….老夫還記得他在神廟朝,還是個輕狂的狂生……這一轉眼就幾十年過去了,他也該知足了…….”
他說著還有點羨慕的神情,將目光掃過端坐的幾人,繼續道:
“如今老夫也從內閣退了下來,知道為何嗎?”
侯恂這個老狐狸立馬就知道,這是這老家夥在轉移視線,也不點破,隻是沉默不語,就聽到錢謙益有點嫉妒的道:
“還不是朝中、商市都被奸商把持了……”
這話他隻說了前半段,後半段就是朱大昏君重用奸商,連他這個忍辱負重七八年的東林大佬也不重用,隻是一直將他當做筆杆子。
然後就封了一個溫泉子爵的爵位和莊園,將他恩養了起來。
可他這麽一大儒,怎麽甘心呢?
孫承宗微笑著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把目光投向了侯恂,這位先是被皇帝任命為安撫山東、河南大使,負責圍剿和安撫士紳百姓——其實整個大明朝都知道,他隻是個橡皮圖章……
而後又因為表現不錯,被朱大昏君任命為河南巡撫,並給予他更多的權力——這是用稅收作為條件的,而他這個本地人(商丘)一上任,便召集整個河南州府官吏、各地士紳名流商討分攤田稅、商稅的事宜。
本來很多參與了山東叛亂的士紳們、都心虛啊,即便是朱大昏君當時還沒有查到他們的所作所為……其實朱大昏君早就知道了一些士紳參與其中了,甚至連名錄都拿到了,他之所以沒有讓錦衣衛拿人,目的就在這裏……
另外一些沒有參與其中的士紳名流,也是如履薄冰啊,生怕那場叛亂連累自己……
於是在加上一些有了“吏升官”前途的地方胥吏們的幫助下,很快就達成了稅務分攤,從崇禎四年開始,河南省就能為大明朝廷交納400萬石糧食,以及300萬銀元的各種商稅……
比萬曆朝勘定的一百八十萬石足足多了近六倍不止,而且這還是初步的。
因為朱大昏君也不想把他們逼得太緊,也知道凡事要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隻要有了這個開頭,那麽以後就好辦了。
另外因為這次分攤稅務和收稅得力,河南省就有7名胥吏“因功授官”——七品縣令,另有10人列入考察期,隻要他們今後一年收稅得力,那麽可以做官了……
“是呀,請先生多多指點……”
“我徐門新學還要多多仰仗先生……拜托了!”
“恩師身前最是與先生交好,還望博洋先生多多提攜我輩……”
上海商市法華匯,大致就在後世上海徐家匯漕溪北路與南丹東路交匯的丁字路口的一處奢華莊園內,已經有數千名從南北各地聞訊而來的徐門子弟…….
他們各個都是披麻戴孝,表情異常悲痛……
盤腿坐在修剪的非常平整、漂亮的草坪上,而在他們的前方,有一個中式人工湖和一座假山,以及一座中式亭子,亭子內正襟危坐著孫承宗、侯恂、錢謙益、黃宗羲、徐驥等當世大儒大哲。
其中黃宗羲是最年輕的,僅僅二十七歲,也是在場所有人中在徐光啟晚年與之“論道”最多的,可以毫不誇張的說……
那就是兩人已是忘年之交了!
原因不外乎其他,就是因為他年紀輕輕就環遊世界了,而且還帶來諸多歐洲、新西班牙的人文地理、龐大的原始書籍、知識……
而剛剛被亭外的徐門子弟稱為博洋先生的正是他了——這個時空博洋是他的號,不再是南雷了,同時也是他的爵位——博洋男爵!
此刻他滿臉憂愁,似乎還沉浸在與昔日老友徐光啟激烈論道的場景之中,絲毫沒有注意有人在叫他,最後還是孫承宗拉了一下他的衣角道:
“太衝,太衝……”他臉上也帶著同樣的憂愁,隻不過到底是年紀大了,也看慣了生離死別,神廟朝的重臣們,現在也沒有剩下多少了……
“子先去了,可是他的事業才蒸蒸日上,看來少不了我等支持了,太衝,你說呢?”
黃宗羲聽到孫承宗的話,微微一點頭,卻又苦笑,把頭轉向了亭子外的徐門子弟,從他們眼神中看到隻有熱切的期盼,也透露著悲切…..
這是……失去了精神支柱!
這是無助!
更是迷茫……
靠近他們的王夫之、顧絳(顧炎武)、方以智、陳貞慧、侯方域(他爹謀逆的事情沒有“被發現”,抵達上海商市後,改名沒有多久,就又改回去了,而且在他爹侯恂的舉薦下,成為了徐光啟的關門弟子之一)、冒襄、陳子龍等徐子一百零八賢的表情被他一一收入眼底。
而在外圍還有8000徐門弟子——大多是帝國大學的學生(有的已經出仕,有的已經從商、更有從軍的……也都放下了手裏的所有事務,前來送他們的恩師)人人披麻戴孝、眼淚婆娑……
隻不過今天要討論的事情,他們注定是沒有耳福聽了……隻能當個看客!
黃宗羲看著這些年輕的麵龐,一個帝國的未來,老友的心血…….他難免心生憐憫,勉強擠出一點笑容笑道:
“玄扈已去,我輩仍須努力…….”
底下的一百零八賢頓時被吸引了,都連忙抹了一把眼淚,整理了一下衣冠,正襟危坐……隻見黃宗羲繼續道:
“古有孔孟荀,今我皇明有王、徐二子,前者顯者,心學也;徐子者,新學也,又以桃李滿天下者逾萬矣,兼築校教育也,亦修訂教科也……
更重者,乃補齊儒哲矣,使我儒門不再缺失,使我儒門大哲也……
是故,天降大任於斯人也,何為斯人,爾等也……”
……
終於開完了“大會”,送走了8000多徐門子弟,寬敞明亮的客廳內隻有家主文昌伯徐驥、孫承宗、侯恂、黃宗羲、錢謙益等人,後四者是朱大昏君頒發完光啟獎後才趕來上海的送徐光啟最後一程的。
幾人都端著茶杯,沉默不語,卻又不飲,良久還是孫承宗打破了寂靜,笑道:
“你們啊,都別這樣了,子先知道了,也不願意你們這樣的……
他這一生啊,總算也兌現了他當初的許願…….老夫還記得他在神廟朝,還是個輕狂的狂生……這一轉眼就幾十年過去了,他也該知足了…….”
他說著還有點羨慕的神情,將目光掃過端坐的幾人,繼續道:
“如今老夫也從內閣退了下來,知道為何嗎?”
侯恂這個老狐狸立馬就知道,這是這老家夥在轉移視線,也不點破,隻是沉默不語,就聽到錢謙益有點嫉妒的道:
“還不是朝中、商市都被奸商把持了……”
這話他隻說了前半段,後半段就是朱大昏君重用奸商,連他這個忍辱負重七八年的東林大佬也不重用,隻是一直將他當做筆杆子。
然後就封了一個溫泉子爵的爵位和莊園,將他恩養了起來。
可他這麽一大儒,怎麽甘心呢?
孫承宗微笑著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把目光投向了侯恂,這位先是被皇帝任命為安撫山東、河南大使,負責圍剿和安撫士紳百姓——其實整個大明朝都知道,他隻是個橡皮圖章……
而後又因為表現不錯,被朱大昏君任命為河南巡撫,並給予他更多的權力——這是用稅收作為條件的,而他這個本地人(商丘)一上任,便召集整個河南州府官吏、各地士紳名流商討分攤田稅、商稅的事宜。
本來很多參與了山東叛亂的士紳們、都心虛啊,即便是朱大昏君當時還沒有查到他們的所作所為……其實朱大昏君早就知道了一些士紳參與其中了,甚至連名錄都拿到了,他之所以沒有讓錦衣衛拿人,目的就在這裏……
另外一些沒有參與其中的士紳名流,也是如履薄冰啊,生怕那場叛亂連累自己……
於是在加上一些有了“吏升官”前途的地方胥吏們的幫助下,很快就達成了稅務分攤,從崇禎四年開始,河南省就能為大明朝廷交納400萬石糧食,以及300萬銀元的各種商稅……
比萬曆朝勘定的一百八十萬石足足多了近六倍不止,而且這還是初步的。
因為朱大昏君也不想把他們逼得太緊,也知道凡事要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隻要有了這個開頭,那麽以後就好辦了。
另外因為這次分攤稅務和收稅得力,河南省就有7名胥吏“因功授官”——七品縣令,另有10人列入考察期,隻要他們今後一年收稅得力,那麽可以做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