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一代雄主趙武靈王
其實我們一直活在春秋戰國5 作者:龍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現在,如果按照“三個世界”理論對公元前三世紀初的中國諸侯進行分類排名的話,將是這樣一個結果。
第一世界:秦、齊、楚三國。
第二世界:趙、魏、韓、燕四國。
第三世界:宋、魯、衛、周等小國,以及一些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
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加起來,就是所謂的戰國七雄。
秦國通過商鞅變法迅速發展壯大,又通過軍事和外交手段奪得魏、韓等國大片土地,雖然公元前297年被匡章帶領三國聯軍攻破函穀關,迫使秦國割地求和,但不能動搖秦國作為當世第一強國的根基。
齊國地處東海,得漁鹽之利,經濟發達。齊威王、齊宣王、齊閔王幾代國君苦心經營,再加上孟嚐君主持合縱運動,領袖群倫,堪與秦國為敵,為當世第二強國。
楚國是老牌的霸主之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本來足可與秦、齊抗衡,無奈楚懷王昏庸無能,喪師辱國,將大好河山丟失了一大片,隻能屈居第三。
趙國在三晉中地域最廣,又得代地的良馬之利,位居第四。
魏國在戰國前期一度稱霸天下,長達百餘年之久。然而自魏惠王中晚期以來,國勢每況愈下,逐漸淪為二流強國,反被秦、趙等國超越,排名第五。
韓國地域狹小,東有齊,西有秦,南有楚,北有趙、魏,一直是仰人鼻息,在夾縫中求生存,排名第六。
燕國地處北方,國力曆來不強,加上當年子之之亂,差點被齊國所滅,後雖複國,但是元氣大傷,在戰國七雄中排名最後。
現在要說的,是關於趙國的事。
胡服騎射,趙軍崛起
趙武靈王繼承君位,是在公元前326年,也就是秦國在龍門舉行臘祭的那年。當時他才不到二十歲,上台後先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虛心向父親趙肅侯留下來的重臣肥義問政,並且增加肥義的俸祿。
第二件事,國內八十歲以上的老人,每月發給養老金。
趙武靈王即位的時候,秦國已經強大,秦惠王任用張儀為相,施展連橫手段,不斷蠶食中原各國的土地,三晉首當其衝。
趙武靈王知道,單靠趙國的力量,是無法與秦國抗衡的。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三晉必須聯合起來,共同抗擊秦國的入侵。
出於這種目的,他參加了公元前323年公孫衍組織的五國相王,趙國成為三晉中最後一個稱王的國家。
公元前318年,公孫衍組織五國伐秦,趙武靈王積極參與。但是,由於合縱各國各懷心思,最後真正討伐秦國的,隻有三晉的部隊。秦國派樗裏疾出關迎擊,將三晉聯軍打得大敗,齊國又趁火打劫,致使趙國遭受巨大損失。趙武靈王一怒之下,宣稱:“有名無實的大王,我不當!”於是去掉王號,令臣民稱自己為君。
此舉大有與合縱運動劃清界限之意。
確實,自此之後,合縱與連橫之間的數次交鋒,趙國基本上都沒有參與。即便如此,秦國仍然沒有放過趙國。公元前313年秦軍伐趙,攻取藺城,俘虜趙將趙莊。這一戰史稱“趙莊之戰”,秦軍斬首甚多,後來蘇代說:“龍賈之戰、岸門之戰、封陵之戰、高商之戰、趙莊之戰,秦之所殺三晉之民數百萬……”足見趙國損失之慘重。
趙國的威脅不隻來自於秦國和齊國。
趙國東北與東胡相鄰,北麵與匈奴相接,西北和林胡和樓煩接壤,這些都是遊牧的少數民族,它們驍勇善戰,來去如風,經常襲擊趙國的邊境地區,燒毀房屋,擄掠百姓,給趙國造成很大的困擾。更有一個中山,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幾乎是“嵌”在趙國腹地,成為趙國的國中之國,讓趙武靈王吃不香,睡不好。
究竟怎樣才能讓趙國強大起來?
公元前307年正月,趙武靈王召見肥義商議天下大事,談了整整五天五夜。然後趙武靈王親自率兵討伐中山,一直打到房子(地名)。接著他又巡視代地,北至無窮(地名),西至黃河,遊覽了一圈之後才回到邯鄲。
他將所有大臣都召集起來開了一個務虛會,會議的主題是:如何將趙國建設成為一個軍事強國?
他在會上說:“過去我們的先王順應潮流,向南擴張勢力,又沿著漳河、滏水修築長城,攻取郭狼和藺邑,在荏地打敗林胡,但是未竟全功。現在我們北有燕,東有齊,西有林胡、樓煩和秦國,南有魏、韓,中有中山,如果沒有強大的軍隊,隨時可能滅亡,大家說怎麽辦?依我看,隻有一個辦法,向胡人學習騎射之術。但是,咱們中原人穿的寬袍大袖很累贅,我想先從服裝著手,讓趙國人從此改穿簡短的胡服。”
此言一出,群臣嘩然。
自古以來,中原民族有一種驕傲,就是認為自己比周圍的少數民族高一等級。這種高不僅體現在政治、經濟和技術上,更體現在文化上。簡單地說,中原人認為自己是有教養的,而所謂的“四夷”是沒有教養的。孔夫子就曾經說過,“夷狄之有君,不若華夏之無君”,意思是夷狄就算有人管,也不如華夏沒人管,那是因為人的素質相差太遠。
中原人之所以有教養,是因為有先王和聖賢的禮樂教化,知道禮義廉恥。四夷則享受不到這種教育,所以又稱為化外之民。說到學習,從來都是四夷向中原學習,沒有聽過中原向四夷學習的。讓中原人穿胡人的衣服,簡直就像讓清朝人剪辮子、穿洋服一樣,完全不可理喻。
當時就有人在堂下嘀咕:“我們才不向胡人學習呢!太沒麵子了,天下諸侯會怎麽看我們?列祖列宗會怎麽看我們?”
“騎射便也罷了,還要穿胡服,這不是全盤胡化麽?那樣做,符合我們趙國的國情麽?”
“我們決不走胡服騎射的邪路!”
朝堂上像是炸開了鍋。肥義站在趙武靈王旁邊,大聲說道:“請大家安靜,聽主公訓示。”好不容易才讓群臣平靜下來。
這也是趙武靈王意料之中的事。他對群臣說:“我知道你們難以接受,但我要告訴你們,身為國家的大臣,失意的時候要表現出良好的品德,而掌權的時候就要做對君主、對百姓有益的事,這才是臣子的職分!如今趙國強敵環伺,危機四伏,要想突破重圍,必須要有非常之舉。自古以來,創造蓋世功業的人,必然會受到世俗的指責;凡有獨到見解的人,也會遭到愚妄之人嘲笑。我現在要用胡服騎射來訓練全國的百姓,培養他們的尚武精神,建立一支無敵於天下的騎兵,肯定也會遭到國人的反對。即便如此,我也不會改變主意,因為隻有這樣,趙國才有出路,才能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上立足和生存。”
散會之後,趙武靈王將肥義留下來,說:“您看這事怎麽辦?大臣們都說不通,還怎麽在全國推行?”
肥義說:“您既然下定決心,就不用管人家怎麽說了。但是如果能夠先說服您的叔叔公子成,事情就好辦多了。”
公子成是趙肅侯的胞弟,在趙國王室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如果能夠做通公子成的工作,就基本上能消除王室中反對的聲音。趙武靈王先是派了大夫王絏(xiè)去公子成府上轉達他的意思——
“我明天就要穿著胡服去上朝,也想看到叔父您穿著胡服。在家中應聽宗主的話,在朝中要聽君主的話,這是先王定下的規矩。叔父如果不穿,恐怕天下人會議論紛紛,看咱們趙國的笑話。改穿胡服不是為了生活舒適養尊處優,而是為了培養國人的尚武精神,增強趙國的軍事實力,請叔父一定要支持我。”
公子成很惶恐地說:“我長期臥病,沒能入朝向國君請安,十分失禮。國君要穿胡服的事,我已有所耳聞。現在國君既然派您專門來向我說起,我便鬥膽說一句——中原本是四夷奉為楷模的地方,您卻要背離中原的習俗,去穿四夷的奇裝異服,這不是搞反了麽?”
王絏見話不投機,不敢多說,回去向趙武靈王稟報。趙武靈王說:“叔父有病,我應該去看看他。”
趙武靈王親自來到公子成府上,這時已經是深夜。叔侄倆寒暄一陣之後,屏退眾人,作了一番長談。
趙武靈王說:“所謂衣服和禮儀,都是為了讓人們更加方便而設計。斷發文身,裸露胳膊,是吳越一帶人民的習慣,主要是因為當地氣候潮濕,湖泊眾多,這樣穿著便於幹活。如果要那裏的人也像咱們一樣穿著寬大的袍子,不但行動不方便,同時還會覺得別扭。”
公子成說:“您說得對,趙國這個地方,就不能像吳越一樣,所以咱們的老祖宗設計衣服,是根據本地的特點而設計的,您現在為什麽要改呢?”
趙武靈王說:“人的思想變了,國家的政策就得調整;客觀形勢變化了,禮儀也應該隨著變化。中原各國都講禮義,但是各個地方的風俗教化還是有很大區別,並不是完全按照先王最初確定的原則來定的。同樣是禮儀,秦國和三晉不同,趙國和魏國也不同。所以聖賢認為,隻要對國家有利,就可以大膽變革,采用新的方法,不必拘泥於什麽先王之道。”
趙靈王的意思很簡單,從來沒有什麽一成不變的規矩,你別以為堅持穿傳統服裝就是沒有背叛老祖宗,其實早就背叛了!公子成聽了,呆若木雞,不知怎麽反駁。
趙武靈王又說道:“越是思想閉塞,越多古怪的規矩;越是歪門邪道的人,越喜歡強詞奪理,誇誇其談。對自己不能理解的事不妄加否認,這才是公正寬容的態度。我知道,叔父所講的是堅持習俗,而我講的是駕馭習俗。趙國夾在秦國與齊國之間,戰略地位很不利,又有東胡、林胡和樓煩不斷侵擾,必須大刀闊斧進行軍事改革,建立一支強大的騎兵,才能應付越來越複雜的局勢。”
公子成顯然已經被說動了,但還是嘴硬:“我怕您這樣做,會招來天下議論,給簡主、襄主身上抹黑啊!”
簡主就是趙簡子,也就是趙鞅;襄主則是趙襄子,也就是趙無恤。三家分晉以來,趙國一直將趙鞅、趙無恤父子尊為國家的創始人。趙武靈王見公子成搬出簡主、襄主來壓他,不覺微微一笑,道:“當年,簡主選擇襄主為繼承人,就是因為襄主目光長遠,能夠吞並戎地,消滅代國,趕跑東胡,為趙氏開疆辟土。我現在要做的事,也就是要繼承襄主的遺誌,為趙國驅除胡虜,鞏固邊防,怎麽是給祖宗抹黑呢?叔父就算不記得這麽遠的事,趙莊之戰咱們遭受的慘敗,總還是記得吧!”
聽到趙莊之戰,公子成便渾身發抖,意緒難平。他沒有再反駁趙武靈王,而是拜伏在地上,心悅誠服地說道:“老臣愚鈍,不了解您的遠大誌向,竟然說三道四,實在是罪過。”
第二天一早,公子成和肥義都穿著胡服上朝,滿朝文武見了,知道這件事已經勢在必行,沒有人再敢提反對意見。趙武靈王於是下令全國都改穿胡服,招募騎馬射箭之士擴充騎兵。
這一年,秦國的甘茂剛剛攻下宜陽。
傳位次子,埋下隱患
公元前306年,趙武靈王再度討伐中山。趙軍騎兵部隊攻至寧葭(今河北省石家莊),西略胡地到榆中(今陝西省榆林,在秦國上郡以北),林胡王歸順趙國。趙武靈王命代相趙固兼管榆中地區,並將林胡騎兵編入趙軍。
公元前305年,趙武靈王第三次討伐中山。經過胡服騎射改革的趙軍實力強橫。趙武靈王派周袑(shào)統領右軍,許鈞統領左軍,趙章統領中軍,他本人親自掛帥。同時命將軍牛翦統率車騎之眾,趙希統率林胡和代郡的騎兵。趙軍向北攻至恒山,向南攻至封龍(今河北省石家莊西南),中山王被迫割讓四座城池求和。趙武靈王答應了中山王的請求,轉而麾兵西進,於第二年征服了榆中以北的貉人部落,在那裏設置九原郡和雲中郡。
公元前303年,趙國又攻中山,北至燕國,西至雲中、九原。
公元前300年,趙武靈王第五次進攻中山。
公元前299年五月,正當楚懷王應邀出訪秦國被拘的時候,趙武靈王作出一個重大決定:將君位傳給次子趙何(即趙惠文王),由肥義出任相國,輔佐趙惠文王聽政。而他本人從此號稱“主父”,帶領軍隊向西北開拓疆土,還打算從雲中、九原一帶向南直接襲擊秦國。
公元前298年,趙武靈王西出代郡,討伐樓煩。樓煩王割地求和,趙國從此將樓煩部落納入勢力範圍,並將樓煩騎兵也編入趙軍。
公元前297年,趙武靈王經過十年的攻略,終於徹底消滅中山,為趙國摘除了這個心腹大患。至此,趙國北方地區皆已平定,由邯鄲至代郡的道路暢通無阻。趙國兵強馬壯,威勢直逼秦、齊二國。
也就在這一年,趙武靈王心滿意足地回到邯鄲,獎賞有功之臣,大赦囚徒,連續舉辦了五天的宴會來慶祝。
在這次宴會上,趙武靈王宣布封長子趙章為安陽君,駐守代郡,並命田不禮為安陽相,負責輔佐趙章。
關於趙章,有必要說明一下。趙武靈王一生娶過兩位正妻。公元前321年,他娶了韓宣王的女兒,尊為夫人。趙章就是這個女人的兒子,一度被立為太子。
可是到了公元前310年,趙武靈王又娶了大夫吳廣的女兒娃嬴,十分寵愛,立其為王後,也就是史書上所說的“惠後”。
後來惠後生了趙何(趙惠文王)。趙武靈王便廢除了趙章的太子之位,改立趙何為嗣君。
可想而知,趙章對於趙惠文王,是很不服氣的。即便被封為安陽君,也不能減輕他心中的憤恨和不滿。
大夫李兌,是個善於察言觀色的人,當時就對相國肥義說:“公子章(即趙章)為人強悍驕橫,而且黨羽眾多,是個有野心的人。田不禮為人刻薄殘忍,自視甚高。這兩個人搞到一起,不出亂子才怪!”
肥義說:“我也知道啊!可是他是主父的長子,又曾經被立為太子,現在主父封他為安陽君,我們這些做臣子的能有什麽意見?”
李兌說:“您怎麽能夠沒意見?您是相國,要對這個國家負責任啊!再說,如果發生什麽事情,矛頭必然指向您,您將是第一個受害者。仁者愛惜萬物,而智者防患於未然,如果您不能做到仁和智,何不假稱有病,把政務交給公子成處理?”
肥義說:“那怎麽行!主父把大王托付給我,我接受了使命,就要負責到底,怎麽能夠因為有危險就不幹呢?”
肥義是這個態度,李兌也不能再勸了,說道:“那好,您多保重吧!我能夠見到您也沒幾年了。”
李兌說完,抹著眼淚走了。後來他又去找公子成,多次提到要防備田不禮的事。
話雖如此,肥義卻多留了一個心眼,交代親信高信:“公子章和田不禮的情況令人擔憂,他們表麵上對我恭恭敬敬,內心卻十分險惡。特別是田不禮這個人,又貪婪又有野心,如果有朝一日他假傳主父之令,突然發難奪權,我是不會奇怪的。壞人出入不可不防,從今天開始,你要替我盯緊一點,假如主父有事要召見大王,你一定要先告訴我,讓我把情況摸清楚,確定沒有問題了,才能讓大王前往。”
宮廷內外的這些爾虞我詐,趙武靈王一概不知。他現在考慮的主要問題,是趙國逐漸強大後,該采取什麽樣的外交路線來獲得最大利益。
據《戰國策》記載,當時趙國的大臣中有兩種意見。富丁認為,齊、魏、韓三國正在攻打秦國,趙國應該與齊國聯合,趁機削弱秦國。樓緩則認為,齊國現在通過孟嚐君合縱韓、魏,勢力十分強大,已經對趙國構成威脅,因此趙國應該聯合秦、楚,共同對付齊國。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雙方爭執不下。趙武靈王說,你們別爭了,讓我先了解一下情況再作決定。
不久之後,一個趙國使團來到鹹陽。使者進宮麵見秦昭王,遞交國書,傳達了趙惠文王關於加強兩國關係的好意。
這位使者身材高大,髯須飄逸,說起話來派頭十足,而且條理清晰,很有說服力。秦昭王不禁暗暗稱奇,問了他一些關於趙國的情況,他的回答總是很到位——三言兩語便讓秦昭王知道了事情的大概,但是又不會讓他有過於深入的了解。
主客之間談了一個上午。使者告辭後,秦昭王越想越不對勁,第二天便召集曾經出使過趙國的外交官,問他們有沒有留意到趙國有這麽一個人物。秦昭王的意思,天下英雄,不論國籍,隻要是對秦國有用的,都應該網羅到秦國來。眼下這位趙國使者,雖然隻見過一麵,卻有一種排山倒海的氣勢,如果願意留在秦國,就是讓他做個相國也沒問題。
可是,大夥聽秦昭王的描述,都搖著頭說,沒見過,真沒見過這麽個人。後來有個家夥蹙著眉頭想了半天,恍然道:“大王所說的這個人,莫非就是趙主父?”
秦昭王大吃一驚,趕緊派人到賓館再去打探,發現趙國使團還在,使者卻已經不見了。逼問之下,使團成員才告訴秦國人,那使者確實就是趙主父,他從宮中出來,立刻騎上駿馬飛奔回趙國,這個時辰,估計已經出函穀關了。
趙武靈王回到邯鄲,便將大臣們召集起來說,我跑了一趟秦國,主要了解了兩件事:第一,秦國地形險阻,易守難攻;第二,秦王氣度不凡,雖然有太後製約,仍然是一代英主。有這兩點,趙國暫時不能與秦國為敵。
趙武靈王當場決定,趙國現在的外交政策是與秦國搞好關係,一心一意向北發展,謀求更大的戰略空間。於是派樓緩出使秦國,以加強兩國聯係。樓緩後來深得秦昭王信任,一度出任秦國的相國。
北狄易滅,政變難防
關於惠後這個女人,其實也是有故事的,而且這個故事還要追溯到很久以前。
據《史記》記載,當年趙國的先祖趙鞅,曾經有一次發急病,五天五夜不省人事。家臣們都慌了神,請來名醫扁鵲為趙鞅看病。扁鵲出來,對家臣們說:“你們不要慌,他的血脈很正常,不會有什麽危險。”
家臣們都將信將疑。扁鵲說:“以往秦穆公也得過這樣的病,昏睡七天七夜才醒。他醒來的那天,告訴大臣說,他是到天帝那裏去了,感覺很快樂。之所以耽擱了那麽久,主要是天帝留他做客。天帝還告訴他,晉國將有大亂,五代都不得安寧。大臣寫下這些話,將它收藏起來,也就是所謂的‘秦讖(chèn)’。後來發生的事情,你們都知道了,不用我多說。如今你們的主人的病和秦穆公一樣,沒事的,過兩天就好了。醒來之後,他一定有話說。”
過了兩天,趙鞅果然醒來。他告訴家臣:“我去了天帝那裏,與諸神遊於天庭,聽到仙樂飄飄,都是在人間沒有聽過的,非常動聽,令我心旌神搖,興奮不已。這時有一頭熊冒出來欲要襲擊我,天帝交給我一副弓箭,我一箭便將熊射死;又有一頭羆(pi,棕熊)出來,我又一箭射死了羆!天帝十分高興,賞給我兩個竹箱子,還帶著兩隻小箱子。我看見有個孩子站在天帝身邊,天帝又送給我一隻狄狗,說等我兒子長大了,就把這隻狄狗給他。天帝還說,晉國也不長久了,就快要滅亡了,他思念虞舜的功勳,在恰當的時候會把舜的後代女子孟姚許配給我的子孫。”
家臣將趙鞅的話記錄下來,藏在府中。
過了幾天,趙鞅出門,有人擋在路中間,要求麵見趙鞅。趙鞅一看,覺得這個人有點麵熟,但又記不起是在哪見過。那人要趙鞅屏退左右,說:“您見天帝的時候,我就在天帝身邊站著啊!”趙鞅仔細一想,確實是有這麽個人,趕緊問:“您來這裏是有什麽要指教我的嗎?”
那個人說:“您還記不記得,天帝讓您射熊羆,您把它們都射死了?”
趙鞅說:“記得。”
那人說:“晉國將有大難,天帝讓您滅掉兩位卿,他們的祖先就是熊和羆。那個小孩就是您的兒子,狄狗是代王的祖先,您的兒子將來必定占有代國。至於那兩個箱子,意味著您的後代將會進行改革,穿著胡人服裝,吞並狄人建立的兩個國家。”
那個人就是本書第一章說到的姑布子卿。
後來發生的事情,基本上將姑布子卿的話一一應驗。
到了公元前311年,也就是秦惠王去世那年,趙武靈王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處女在他麵前邊彈邊唱:“美人熒熒兮,顏若苕(tiáo)之榮。命乎命乎,曾我無嬴!”翻譯成現代文,大概意思是:美貌的女子光彩照人,有如盛開的紫雲英,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啊,什麽花兒都比不上我嬴氏漂亮!趙武靈王醒來後,對這個夢念念不忘,多次在喝酒的時候向人提起,而且將那女子的模樣描述得活靈活現。
大夫吳廣聽說後,托人將自己的女兒娃嬴送進宮。趙武靈王一看娃嬴,脫口而出:“正是她!”於是將她收於後宮,不久便立為王後,也就是惠後。
據司馬遷介紹,娃嬴就是當年天帝許給趙氏家族的孟姚。這種說法究竟有何根據,估計連司馬遷也說不清。
因為這個傳說,趙武靈王後來廢除趙章的太子之位,改立惠後的兒子趙何,也就不難理解了。
但是,在趙武靈王心中,對趙章多少還是有些內疚的。
公元前295年春節,群臣進宮朝覲趙惠文王,趙章也來了。趙武靈王讓趙惠文王坐在朝堂上聽政,自己則躲在屏風後麵觀察眾人。隻見長子趙章身材高大,與自己相似,卻要向北麵叩拜,向弟弟俯首稱臣,樣子十分委屈。趙武靈王不覺心生同情,一個大膽的想法出現在腦子裏。
何不將趙國一分為二,就讓趙章在代地稱王呢?
出現這樣的想法,說明趙武靈王一代梟雄,卻又不過是個家長裏短的老頭兒。古往今來,分家可以,分國卻是聞所未聞。心疼一個兒子就將國家一分為二,如果心疼十個兒子,難道就將國家一分為十嗎?
趙武靈王把這事兒跟肥義說了,肥義大吃一驚。趙章桀驁不馴,已經有人給肥義打過預防針了,現在趙武靈王還要擴大趙章的權力,分裂趙國,這到底是要唱哪出啊!他明確表示反對。趙武靈王也不著急,說:“你先想想,這事我也僅僅是有個想法,還沒有最終下決心。”
春節過後,趙武靈王就帶著趙惠文王前往沙丘(今河北省平鄉)遊覽。他想趁著這個機會跟小兒子好好說說,讓小兒子理解他的決定。畢竟,小兒子現在是趙國的主人,如果他不同意,事情就不太好辦。
趙武靈王沒有想到,他這邊為趙章想方設法爭取權力,趙章卻已經急不可耐,正在和田不禮商議要發動政變,殺死趙惠文王。
當時趙武靈王和趙惠文王在沙丘都有行宮,沒住在一起。有一天,趙武靈王正在寢宮中看書,突然聽到外麵喧鬧,剛想叫內侍出去看,隻見田不禮頂盔貫甲,帶著一群武士闖了進來。
趙武靈王大怒,將書甩到地上,喝道:“田不禮,你這是想幹什麽?”
田不禮一直走到趙武靈王麵前,單膝跪下,說:“啟稟主父,城裏發生了叛亂,安陽君擔心主父的安全,特命下臣前來護駕。”
“叛亂?”趙武靈王吃了一驚,“誰敢叛亂?”
“大王。”
“胡說,大王怎麽會叛亂?”
“大王即位已經四年,早就不甘受主父製約,所以叛亂。”田不禮說著,人已經站了起來,朝著門口走去。“這個地方已經由安陽君的人保護起來了,請主父放心。”
趙武靈王怒道:“我要他保護什麽?你趕快帶走你的人,我要出去看看是怎麽回事。”
田不禮頭也不回地說:“不行,您不能出去,外麵有危險。”
隨著宮門被緩緩關上,趙武靈王孤零零一個人呆坐在地上,這才不得不接受一個殘酷的現實——他,趙國的主父,已經被兒子囚禁了。
與此同時,一名使者來到趙惠文王宮中,宣召他去主父宮中談點國家大事。
趙惠文王剛要出發,高信攔住了他,說:“相國早有交代,如果主父宣召大王,必須先通知相國。”
趙惠文王說:“為什麽?”
高信猶豫了一下,說:“相國認為安陽君懷有謀逆之心,擔心大王的安危。”
趙惠文王想了想,說:“那好吧。”於是派人通知肥義。
肥義過來後,對趙惠文王說:“讓老臣陪大王一起去見主父吧。”
肥義和趙惠文王同坐一輛馬車,來到主父行宮門前。肥義說:“請大王在車上稍等片刻,老臣先進去向主父請安。”說著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駕車的高信。高信握了握腰間的佩刀,又看了看跟隨他來的幾十名騎士,朝肥義點了點頭,意思是您放心,大王就交給我了。
看著肥義拖著老邁的身軀,顫顫巍巍地走進行宮,趙惠文王的眼睛突然濕潤。這位趙肅侯時代留下的老臣,曾經堅定地站在趙武靈王身前,為推行胡服騎射而甘當鋪路石,現在又為了維護他的安全而甘為前驅,以身試險,叫他如何不感動?
可是事情真的有那麽危險嗎?趙章平日裏雖然狂妄自大,在主父麵前卻總是畢恭畢敬,一副唯唯諾諾的樣子,他難道敢挾持主父?這行宮,從外麵看起來還是一如往日的平靜,落日的餘暉灑在宮牆上,溫暖而寧靜,看不出任何陰謀的氣息。
但願是肥義多心了。
趙惠文王正這麽想,肥義就又出現了。
肥義還是顫顫巍巍地走出來。肥義雖然叫肥義,身形卻十分消瘦,一陣微風便將他花白的胡須吹起。他隻走了兩步,頹然倒地,背上赫然插著幾支箭,鮮血已經將整個背部染紅。
趙惠文王覺得喉嚨幹澀,剛想出聲,一支長箭從宮中射出,穩穩地釘在車轅上。緊接著從宮門冒出一群黑衣武士,以極快的速度向著馬車衝過來。
高信二話不說,打馬便走。他帶來的數十名騎士顯然訓練有素,有一半人自動攔在宮門口,與黑衣武士殺成一片;另外一半則緊跟在馬車後麵,形成一個半圓形的保護圈。
趙惠文王回到他自己的行宮,立刻命令集結軍隊,交由高信帶領,向趙章發動反攻。公子成和李兌在邯鄲聞知政變,也率領軍隊趕來,還調集四周各縣的地方部隊前來護駕。
趙章的黨羽很快被打散,隻剩下他和田不禮帶著一些人還堅守在主父行宮。眼看行宮的大門就要被撞開,趙章情急之下,竟然衝進趙武靈王的寢宮,一把抱住趙武靈王的大腿,號啕大哭起來。
“你這是怎麽啦?”趙武靈王問道。
“父親!”趙章帶著哭腔喊道,“大王要殺我,大王要殺我!”
“不會吧?”趙武靈王神色木然地說,“剛剛不是你叫田不禮帶人包圍了這裏嗎?是你想殺你弟弟吧?”
“啊!不是,不是這樣。”趙章一個勁否認。
“你這又是何苦呢?其實我已經跟相國商量,要把趙國的一半劃給你,讓你在代地稱王,可你……”趙武靈王說著,臉上露出一絲苦笑。
“父親!”趙章隻是大哭,“您一定要救我,不要讓大王殺了我,我是您的兒子啊!”
“可是,如果你得手了的話,你會不殺你弟弟呢?隻怕連我這把老骨頭都不會放過吧!”
趙章聽到這話,抬起頭來看著趙武靈王,搖頭說道:“怎麽可能?我怎麽可能對您下手?我隻是想要回原本屬於我的東西,我才是趙國的太子,我又沒犯什麽錯,父親您為什麽就要剝奪我的地位,讓弟弟後來居上呢?”
趙武靈王默然不語。
這時,門外傳來田不禮臨死前的一聲慘叫。公子成和李兌帶著人走進來,看到趙武靈王在這兒,趕緊退後幾步,說:“安陽君叛亂,下臣特意趕來救駕。”
趙章嚇得渾身發抖。
趙武靈王思索了片刻,問道:“叛黨都剿滅了嗎?”
公子成說:“都剿滅了……除了安陽君。”
趙武靈王說:“那就好。安陽君該怎麽處理,由我親自來決定。你們先退下吧。”
公子成作了個揖,就想退出。李兌暗中踩住他的腳,不讓他走。公子成驀然省悟,說道:“請主父將安陽君交給下臣。”
趙武靈王說:“你說什麽?”
公子成說:“主父早已經將國政交給大王處理,下臣要將安陽君帶到大王麵前,接受大王的審判。”
趙武靈王氣不打一處來:“我如果不交呢?”
公子成說:“那我們就在外麵等著。”說著他揮揮手,帶人退出了寢宮。
《史記》記載,趙章最終在趙武靈王的行宮中被殺。此後公子成被封為相國,號稱安平君。李兌也不錯,被封為司寇,相當於今天的司法部長。
至於趙武靈王,他的結局隻能用“悲慘”二字來形容。趙章被殺之後,公子成和李兌商量:“因為安陽君的緣故,我們包圍了主父。按照趙國的法律,這是要滿門抄斬的。”兩個人一不做,二不休,幹脆將主父行宮徹底包圍起來。而且將宮女和內侍全部趕走,隻剩趙武靈王一個人待在宮裏,想出又出不來,又得不到食物,隻好掏鳥巢裏的雛鳥出來生吃。
這樣圍了三個月之久,再派人進去打探的時候,趙武靈王已經不知道餓死多久了。
趙武靈王這個人,曆史上評價很高,關鍵是胡服騎射這件事很讓人佩服。真正的改革,從來就不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把戲,而是大刀闊斧地向舊製度、舊習俗挑戰。如果拘泥於什麽祖宗之法不可變,什麽邪路不可走,那就不用談改革。要知道,曆史是在不斷進步,觀念也是在不斷變化的。我們現在見了官老爺不用下跪,還可以時不時對政府發發牢騷,在一百多年前的人看來,已經是走在邪路上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武靈”這個諡號,恰如其分地評價了趙武靈王的一生。諡法:克定禍亂曰武,亂而不損曰靈。趙武靈王一生東征西討,武功赫赫,把趙國打造成了一個足與齊、秦抗衡的強國,卻在處理家務事上優柔寡斷,毫無章法,以至於父子二人都不得好死。
用司馬遷的話說:“豈不痛乎!”
第一世界:秦、齊、楚三國。
第二世界:趙、魏、韓、燕四國。
第三世界:宋、魯、衛、周等小國,以及一些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
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加起來,就是所謂的戰國七雄。
秦國通過商鞅變法迅速發展壯大,又通過軍事和外交手段奪得魏、韓等國大片土地,雖然公元前297年被匡章帶領三國聯軍攻破函穀關,迫使秦國割地求和,但不能動搖秦國作為當世第一強國的根基。
齊國地處東海,得漁鹽之利,經濟發達。齊威王、齊宣王、齊閔王幾代國君苦心經營,再加上孟嚐君主持合縱運動,領袖群倫,堪與秦國為敵,為當世第二強國。
楚國是老牌的霸主之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本來足可與秦、齊抗衡,無奈楚懷王昏庸無能,喪師辱國,將大好河山丟失了一大片,隻能屈居第三。
趙國在三晉中地域最廣,又得代地的良馬之利,位居第四。
魏國在戰國前期一度稱霸天下,長達百餘年之久。然而自魏惠王中晚期以來,國勢每況愈下,逐漸淪為二流強國,反被秦、趙等國超越,排名第五。
韓國地域狹小,東有齊,西有秦,南有楚,北有趙、魏,一直是仰人鼻息,在夾縫中求生存,排名第六。
燕國地處北方,國力曆來不強,加上當年子之之亂,差點被齊國所滅,後雖複國,但是元氣大傷,在戰國七雄中排名最後。
現在要說的,是關於趙國的事。
胡服騎射,趙軍崛起
趙武靈王繼承君位,是在公元前326年,也就是秦國在龍門舉行臘祭的那年。當時他才不到二十歲,上台後先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虛心向父親趙肅侯留下來的重臣肥義問政,並且增加肥義的俸祿。
第二件事,國內八十歲以上的老人,每月發給養老金。
趙武靈王即位的時候,秦國已經強大,秦惠王任用張儀為相,施展連橫手段,不斷蠶食中原各國的土地,三晉首當其衝。
趙武靈王知道,單靠趙國的力量,是無法與秦國抗衡的。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三晉必須聯合起來,共同抗擊秦國的入侵。
出於這種目的,他參加了公元前323年公孫衍組織的五國相王,趙國成為三晉中最後一個稱王的國家。
公元前318年,公孫衍組織五國伐秦,趙武靈王積極參與。但是,由於合縱各國各懷心思,最後真正討伐秦國的,隻有三晉的部隊。秦國派樗裏疾出關迎擊,將三晉聯軍打得大敗,齊國又趁火打劫,致使趙國遭受巨大損失。趙武靈王一怒之下,宣稱:“有名無實的大王,我不當!”於是去掉王號,令臣民稱自己為君。
此舉大有與合縱運動劃清界限之意。
確實,自此之後,合縱與連橫之間的數次交鋒,趙國基本上都沒有參與。即便如此,秦國仍然沒有放過趙國。公元前313年秦軍伐趙,攻取藺城,俘虜趙將趙莊。這一戰史稱“趙莊之戰”,秦軍斬首甚多,後來蘇代說:“龍賈之戰、岸門之戰、封陵之戰、高商之戰、趙莊之戰,秦之所殺三晉之民數百萬……”足見趙國損失之慘重。
趙國的威脅不隻來自於秦國和齊國。
趙國東北與東胡相鄰,北麵與匈奴相接,西北和林胡和樓煩接壤,這些都是遊牧的少數民族,它們驍勇善戰,來去如風,經常襲擊趙國的邊境地區,燒毀房屋,擄掠百姓,給趙國造成很大的困擾。更有一個中山,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幾乎是“嵌”在趙國腹地,成為趙國的國中之國,讓趙武靈王吃不香,睡不好。
究竟怎樣才能讓趙國強大起來?
公元前307年正月,趙武靈王召見肥義商議天下大事,談了整整五天五夜。然後趙武靈王親自率兵討伐中山,一直打到房子(地名)。接著他又巡視代地,北至無窮(地名),西至黃河,遊覽了一圈之後才回到邯鄲。
他將所有大臣都召集起來開了一個務虛會,會議的主題是:如何將趙國建設成為一個軍事強國?
他在會上說:“過去我們的先王順應潮流,向南擴張勢力,又沿著漳河、滏水修築長城,攻取郭狼和藺邑,在荏地打敗林胡,但是未竟全功。現在我們北有燕,東有齊,西有林胡、樓煩和秦國,南有魏、韓,中有中山,如果沒有強大的軍隊,隨時可能滅亡,大家說怎麽辦?依我看,隻有一個辦法,向胡人學習騎射之術。但是,咱們中原人穿的寬袍大袖很累贅,我想先從服裝著手,讓趙國人從此改穿簡短的胡服。”
此言一出,群臣嘩然。
自古以來,中原民族有一種驕傲,就是認為自己比周圍的少數民族高一等級。這種高不僅體現在政治、經濟和技術上,更體現在文化上。簡單地說,中原人認為自己是有教養的,而所謂的“四夷”是沒有教養的。孔夫子就曾經說過,“夷狄之有君,不若華夏之無君”,意思是夷狄就算有人管,也不如華夏沒人管,那是因為人的素質相差太遠。
中原人之所以有教養,是因為有先王和聖賢的禮樂教化,知道禮義廉恥。四夷則享受不到這種教育,所以又稱為化外之民。說到學習,從來都是四夷向中原學習,沒有聽過中原向四夷學習的。讓中原人穿胡人的衣服,簡直就像讓清朝人剪辮子、穿洋服一樣,完全不可理喻。
當時就有人在堂下嘀咕:“我們才不向胡人學習呢!太沒麵子了,天下諸侯會怎麽看我們?列祖列宗會怎麽看我們?”
“騎射便也罷了,還要穿胡服,這不是全盤胡化麽?那樣做,符合我們趙國的國情麽?”
“我們決不走胡服騎射的邪路!”
朝堂上像是炸開了鍋。肥義站在趙武靈王旁邊,大聲說道:“請大家安靜,聽主公訓示。”好不容易才讓群臣平靜下來。
這也是趙武靈王意料之中的事。他對群臣說:“我知道你們難以接受,但我要告訴你們,身為國家的大臣,失意的時候要表現出良好的品德,而掌權的時候就要做對君主、對百姓有益的事,這才是臣子的職分!如今趙國強敵環伺,危機四伏,要想突破重圍,必須要有非常之舉。自古以來,創造蓋世功業的人,必然會受到世俗的指責;凡有獨到見解的人,也會遭到愚妄之人嘲笑。我現在要用胡服騎射來訓練全國的百姓,培養他們的尚武精神,建立一支無敵於天下的騎兵,肯定也會遭到國人的反對。即便如此,我也不會改變主意,因為隻有這樣,趙國才有出路,才能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上立足和生存。”
散會之後,趙武靈王將肥義留下來,說:“您看這事怎麽辦?大臣們都說不通,還怎麽在全國推行?”
肥義說:“您既然下定決心,就不用管人家怎麽說了。但是如果能夠先說服您的叔叔公子成,事情就好辦多了。”
公子成是趙肅侯的胞弟,在趙國王室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如果能夠做通公子成的工作,就基本上能消除王室中反對的聲音。趙武靈王先是派了大夫王絏(xiè)去公子成府上轉達他的意思——
“我明天就要穿著胡服去上朝,也想看到叔父您穿著胡服。在家中應聽宗主的話,在朝中要聽君主的話,這是先王定下的規矩。叔父如果不穿,恐怕天下人會議論紛紛,看咱們趙國的笑話。改穿胡服不是為了生活舒適養尊處優,而是為了培養國人的尚武精神,增強趙國的軍事實力,請叔父一定要支持我。”
公子成很惶恐地說:“我長期臥病,沒能入朝向國君請安,十分失禮。國君要穿胡服的事,我已有所耳聞。現在國君既然派您專門來向我說起,我便鬥膽說一句——中原本是四夷奉為楷模的地方,您卻要背離中原的習俗,去穿四夷的奇裝異服,這不是搞反了麽?”
王絏見話不投機,不敢多說,回去向趙武靈王稟報。趙武靈王說:“叔父有病,我應該去看看他。”
趙武靈王親自來到公子成府上,這時已經是深夜。叔侄倆寒暄一陣之後,屏退眾人,作了一番長談。
趙武靈王說:“所謂衣服和禮儀,都是為了讓人們更加方便而設計。斷發文身,裸露胳膊,是吳越一帶人民的習慣,主要是因為當地氣候潮濕,湖泊眾多,這樣穿著便於幹活。如果要那裏的人也像咱們一樣穿著寬大的袍子,不但行動不方便,同時還會覺得別扭。”
公子成說:“您說得對,趙國這個地方,就不能像吳越一樣,所以咱們的老祖宗設計衣服,是根據本地的特點而設計的,您現在為什麽要改呢?”
趙武靈王說:“人的思想變了,國家的政策就得調整;客觀形勢變化了,禮儀也應該隨著變化。中原各國都講禮義,但是各個地方的風俗教化還是有很大區別,並不是完全按照先王最初確定的原則來定的。同樣是禮儀,秦國和三晉不同,趙國和魏國也不同。所以聖賢認為,隻要對國家有利,就可以大膽變革,采用新的方法,不必拘泥於什麽先王之道。”
趙靈王的意思很簡單,從來沒有什麽一成不變的規矩,你別以為堅持穿傳統服裝就是沒有背叛老祖宗,其實早就背叛了!公子成聽了,呆若木雞,不知怎麽反駁。
趙武靈王又說道:“越是思想閉塞,越多古怪的規矩;越是歪門邪道的人,越喜歡強詞奪理,誇誇其談。對自己不能理解的事不妄加否認,這才是公正寬容的態度。我知道,叔父所講的是堅持習俗,而我講的是駕馭習俗。趙國夾在秦國與齊國之間,戰略地位很不利,又有東胡、林胡和樓煩不斷侵擾,必須大刀闊斧進行軍事改革,建立一支強大的騎兵,才能應付越來越複雜的局勢。”
公子成顯然已經被說動了,但還是嘴硬:“我怕您這樣做,會招來天下議論,給簡主、襄主身上抹黑啊!”
簡主就是趙簡子,也就是趙鞅;襄主則是趙襄子,也就是趙無恤。三家分晉以來,趙國一直將趙鞅、趙無恤父子尊為國家的創始人。趙武靈王見公子成搬出簡主、襄主來壓他,不覺微微一笑,道:“當年,簡主選擇襄主為繼承人,就是因為襄主目光長遠,能夠吞並戎地,消滅代國,趕跑東胡,為趙氏開疆辟土。我現在要做的事,也就是要繼承襄主的遺誌,為趙國驅除胡虜,鞏固邊防,怎麽是給祖宗抹黑呢?叔父就算不記得這麽遠的事,趙莊之戰咱們遭受的慘敗,總還是記得吧!”
聽到趙莊之戰,公子成便渾身發抖,意緒難平。他沒有再反駁趙武靈王,而是拜伏在地上,心悅誠服地說道:“老臣愚鈍,不了解您的遠大誌向,竟然說三道四,實在是罪過。”
第二天一早,公子成和肥義都穿著胡服上朝,滿朝文武見了,知道這件事已經勢在必行,沒有人再敢提反對意見。趙武靈王於是下令全國都改穿胡服,招募騎馬射箭之士擴充騎兵。
這一年,秦國的甘茂剛剛攻下宜陽。
傳位次子,埋下隱患
公元前306年,趙武靈王再度討伐中山。趙軍騎兵部隊攻至寧葭(今河北省石家莊),西略胡地到榆中(今陝西省榆林,在秦國上郡以北),林胡王歸順趙國。趙武靈王命代相趙固兼管榆中地區,並將林胡騎兵編入趙軍。
公元前305年,趙武靈王第三次討伐中山。經過胡服騎射改革的趙軍實力強橫。趙武靈王派周袑(shào)統領右軍,許鈞統領左軍,趙章統領中軍,他本人親自掛帥。同時命將軍牛翦統率車騎之眾,趙希統率林胡和代郡的騎兵。趙軍向北攻至恒山,向南攻至封龍(今河北省石家莊西南),中山王被迫割讓四座城池求和。趙武靈王答應了中山王的請求,轉而麾兵西進,於第二年征服了榆中以北的貉人部落,在那裏設置九原郡和雲中郡。
公元前303年,趙國又攻中山,北至燕國,西至雲中、九原。
公元前300年,趙武靈王第五次進攻中山。
公元前299年五月,正當楚懷王應邀出訪秦國被拘的時候,趙武靈王作出一個重大決定:將君位傳給次子趙何(即趙惠文王),由肥義出任相國,輔佐趙惠文王聽政。而他本人從此號稱“主父”,帶領軍隊向西北開拓疆土,還打算從雲中、九原一帶向南直接襲擊秦國。
公元前298年,趙武靈王西出代郡,討伐樓煩。樓煩王割地求和,趙國從此將樓煩部落納入勢力範圍,並將樓煩騎兵也編入趙軍。
公元前297年,趙武靈王經過十年的攻略,終於徹底消滅中山,為趙國摘除了這個心腹大患。至此,趙國北方地區皆已平定,由邯鄲至代郡的道路暢通無阻。趙國兵強馬壯,威勢直逼秦、齊二國。
也就在這一年,趙武靈王心滿意足地回到邯鄲,獎賞有功之臣,大赦囚徒,連續舉辦了五天的宴會來慶祝。
在這次宴會上,趙武靈王宣布封長子趙章為安陽君,駐守代郡,並命田不禮為安陽相,負責輔佐趙章。
關於趙章,有必要說明一下。趙武靈王一生娶過兩位正妻。公元前321年,他娶了韓宣王的女兒,尊為夫人。趙章就是這個女人的兒子,一度被立為太子。
可是到了公元前310年,趙武靈王又娶了大夫吳廣的女兒娃嬴,十分寵愛,立其為王後,也就是史書上所說的“惠後”。
後來惠後生了趙何(趙惠文王)。趙武靈王便廢除了趙章的太子之位,改立趙何為嗣君。
可想而知,趙章對於趙惠文王,是很不服氣的。即便被封為安陽君,也不能減輕他心中的憤恨和不滿。
大夫李兌,是個善於察言觀色的人,當時就對相國肥義說:“公子章(即趙章)為人強悍驕橫,而且黨羽眾多,是個有野心的人。田不禮為人刻薄殘忍,自視甚高。這兩個人搞到一起,不出亂子才怪!”
肥義說:“我也知道啊!可是他是主父的長子,又曾經被立為太子,現在主父封他為安陽君,我們這些做臣子的能有什麽意見?”
李兌說:“您怎麽能夠沒意見?您是相國,要對這個國家負責任啊!再說,如果發生什麽事情,矛頭必然指向您,您將是第一個受害者。仁者愛惜萬物,而智者防患於未然,如果您不能做到仁和智,何不假稱有病,把政務交給公子成處理?”
肥義說:“那怎麽行!主父把大王托付給我,我接受了使命,就要負責到底,怎麽能夠因為有危險就不幹呢?”
肥義是這個態度,李兌也不能再勸了,說道:“那好,您多保重吧!我能夠見到您也沒幾年了。”
李兌說完,抹著眼淚走了。後來他又去找公子成,多次提到要防備田不禮的事。
話雖如此,肥義卻多留了一個心眼,交代親信高信:“公子章和田不禮的情況令人擔憂,他們表麵上對我恭恭敬敬,內心卻十分險惡。特別是田不禮這個人,又貪婪又有野心,如果有朝一日他假傳主父之令,突然發難奪權,我是不會奇怪的。壞人出入不可不防,從今天開始,你要替我盯緊一點,假如主父有事要召見大王,你一定要先告訴我,讓我把情況摸清楚,確定沒有問題了,才能讓大王前往。”
宮廷內外的這些爾虞我詐,趙武靈王一概不知。他現在考慮的主要問題,是趙國逐漸強大後,該采取什麽樣的外交路線來獲得最大利益。
據《戰國策》記載,當時趙國的大臣中有兩種意見。富丁認為,齊、魏、韓三國正在攻打秦國,趙國應該與齊國聯合,趁機削弱秦國。樓緩則認為,齊國現在通過孟嚐君合縱韓、魏,勢力十分強大,已經對趙國構成威脅,因此趙國應該聯合秦、楚,共同對付齊國。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雙方爭執不下。趙武靈王說,你們別爭了,讓我先了解一下情況再作決定。
不久之後,一個趙國使團來到鹹陽。使者進宮麵見秦昭王,遞交國書,傳達了趙惠文王關於加強兩國關係的好意。
這位使者身材高大,髯須飄逸,說起話來派頭十足,而且條理清晰,很有說服力。秦昭王不禁暗暗稱奇,問了他一些關於趙國的情況,他的回答總是很到位——三言兩語便讓秦昭王知道了事情的大概,但是又不會讓他有過於深入的了解。
主客之間談了一個上午。使者告辭後,秦昭王越想越不對勁,第二天便召集曾經出使過趙國的外交官,問他們有沒有留意到趙國有這麽一個人物。秦昭王的意思,天下英雄,不論國籍,隻要是對秦國有用的,都應該網羅到秦國來。眼下這位趙國使者,雖然隻見過一麵,卻有一種排山倒海的氣勢,如果願意留在秦國,就是讓他做個相國也沒問題。
可是,大夥聽秦昭王的描述,都搖著頭說,沒見過,真沒見過這麽個人。後來有個家夥蹙著眉頭想了半天,恍然道:“大王所說的這個人,莫非就是趙主父?”
秦昭王大吃一驚,趕緊派人到賓館再去打探,發現趙國使團還在,使者卻已經不見了。逼問之下,使團成員才告訴秦國人,那使者確實就是趙主父,他從宮中出來,立刻騎上駿馬飛奔回趙國,這個時辰,估計已經出函穀關了。
趙武靈王回到邯鄲,便將大臣們召集起來說,我跑了一趟秦國,主要了解了兩件事:第一,秦國地形險阻,易守難攻;第二,秦王氣度不凡,雖然有太後製約,仍然是一代英主。有這兩點,趙國暫時不能與秦國為敵。
趙武靈王當場決定,趙國現在的外交政策是與秦國搞好關係,一心一意向北發展,謀求更大的戰略空間。於是派樓緩出使秦國,以加強兩國聯係。樓緩後來深得秦昭王信任,一度出任秦國的相國。
北狄易滅,政變難防
關於惠後這個女人,其實也是有故事的,而且這個故事還要追溯到很久以前。
據《史記》記載,當年趙國的先祖趙鞅,曾經有一次發急病,五天五夜不省人事。家臣們都慌了神,請來名醫扁鵲為趙鞅看病。扁鵲出來,對家臣們說:“你們不要慌,他的血脈很正常,不會有什麽危險。”
家臣們都將信將疑。扁鵲說:“以往秦穆公也得過這樣的病,昏睡七天七夜才醒。他醒來的那天,告訴大臣說,他是到天帝那裏去了,感覺很快樂。之所以耽擱了那麽久,主要是天帝留他做客。天帝還告訴他,晉國將有大亂,五代都不得安寧。大臣寫下這些話,將它收藏起來,也就是所謂的‘秦讖(chèn)’。後來發生的事情,你們都知道了,不用我多說。如今你們的主人的病和秦穆公一樣,沒事的,過兩天就好了。醒來之後,他一定有話說。”
過了兩天,趙鞅果然醒來。他告訴家臣:“我去了天帝那裏,與諸神遊於天庭,聽到仙樂飄飄,都是在人間沒有聽過的,非常動聽,令我心旌神搖,興奮不已。這時有一頭熊冒出來欲要襲擊我,天帝交給我一副弓箭,我一箭便將熊射死;又有一頭羆(pi,棕熊)出來,我又一箭射死了羆!天帝十分高興,賞給我兩個竹箱子,還帶著兩隻小箱子。我看見有個孩子站在天帝身邊,天帝又送給我一隻狄狗,說等我兒子長大了,就把這隻狄狗給他。天帝還說,晉國也不長久了,就快要滅亡了,他思念虞舜的功勳,在恰當的時候會把舜的後代女子孟姚許配給我的子孫。”
家臣將趙鞅的話記錄下來,藏在府中。
過了幾天,趙鞅出門,有人擋在路中間,要求麵見趙鞅。趙鞅一看,覺得這個人有點麵熟,但又記不起是在哪見過。那人要趙鞅屏退左右,說:“您見天帝的時候,我就在天帝身邊站著啊!”趙鞅仔細一想,確實是有這麽個人,趕緊問:“您來這裏是有什麽要指教我的嗎?”
那個人說:“您還記不記得,天帝讓您射熊羆,您把它們都射死了?”
趙鞅說:“記得。”
那人說:“晉國將有大難,天帝讓您滅掉兩位卿,他們的祖先就是熊和羆。那個小孩就是您的兒子,狄狗是代王的祖先,您的兒子將來必定占有代國。至於那兩個箱子,意味著您的後代將會進行改革,穿著胡人服裝,吞並狄人建立的兩個國家。”
那個人就是本書第一章說到的姑布子卿。
後來發生的事情,基本上將姑布子卿的話一一應驗。
到了公元前311年,也就是秦惠王去世那年,趙武靈王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處女在他麵前邊彈邊唱:“美人熒熒兮,顏若苕(tiáo)之榮。命乎命乎,曾我無嬴!”翻譯成現代文,大概意思是:美貌的女子光彩照人,有如盛開的紫雲英,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啊,什麽花兒都比不上我嬴氏漂亮!趙武靈王醒來後,對這個夢念念不忘,多次在喝酒的時候向人提起,而且將那女子的模樣描述得活靈活現。
大夫吳廣聽說後,托人將自己的女兒娃嬴送進宮。趙武靈王一看娃嬴,脫口而出:“正是她!”於是將她收於後宮,不久便立為王後,也就是惠後。
據司馬遷介紹,娃嬴就是當年天帝許給趙氏家族的孟姚。這種說法究竟有何根據,估計連司馬遷也說不清。
因為這個傳說,趙武靈王後來廢除趙章的太子之位,改立惠後的兒子趙何,也就不難理解了。
但是,在趙武靈王心中,對趙章多少還是有些內疚的。
公元前295年春節,群臣進宮朝覲趙惠文王,趙章也來了。趙武靈王讓趙惠文王坐在朝堂上聽政,自己則躲在屏風後麵觀察眾人。隻見長子趙章身材高大,與自己相似,卻要向北麵叩拜,向弟弟俯首稱臣,樣子十分委屈。趙武靈王不覺心生同情,一個大膽的想法出現在腦子裏。
何不將趙國一分為二,就讓趙章在代地稱王呢?
出現這樣的想法,說明趙武靈王一代梟雄,卻又不過是個家長裏短的老頭兒。古往今來,分家可以,分國卻是聞所未聞。心疼一個兒子就將國家一分為二,如果心疼十個兒子,難道就將國家一分為十嗎?
趙武靈王把這事兒跟肥義說了,肥義大吃一驚。趙章桀驁不馴,已經有人給肥義打過預防針了,現在趙武靈王還要擴大趙章的權力,分裂趙國,這到底是要唱哪出啊!他明確表示反對。趙武靈王也不著急,說:“你先想想,這事我也僅僅是有個想法,還沒有最終下決心。”
春節過後,趙武靈王就帶著趙惠文王前往沙丘(今河北省平鄉)遊覽。他想趁著這個機會跟小兒子好好說說,讓小兒子理解他的決定。畢竟,小兒子現在是趙國的主人,如果他不同意,事情就不太好辦。
趙武靈王沒有想到,他這邊為趙章想方設法爭取權力,趙章卻已經急不可耐,正在和田不禮商議要發動政變,殺死趙惠文王。
當時趙武靈王和趙惠文王在沙丘都有行宮,沒住在一起。有一天,趙武靈王正在寢宮中看書,突然聽到外麵喧鬧,剛想叫內侍出去看,隻見田不禮頂盔貫甲,帶著一群武士闖了進來。
趙武靈王大怒,將書甩到地上,喝道:“田不禮,你這是想幹什麽?”
田不禮一直走到趙武靈王麵前,單膝跪下,說:“啟稟主父,城裏發生了叛亂,安陽君擔心主父的安全,特命下臣前來護駕。”
“叛亂?”趙武靈王吃了一驚,“誰敢叛亂?”
“大王。”
“胡說,大王怎麽會叛亂?”
“大王即位已經四年,早就不甘受主父製約,所以叛亂。”田不禮說著,人已經站了起來,朝著門口走去。“這個地方已經由安陽君的人保護起來了,請主父放心。”
趙武靈王怒道:“我要他保護什麽?你趕快帶走你的人,我要出去看看是怎麽回事。”
田不禮頭也不回地說:“不行,您不能出去,外麵有危險。”
隨著宮門被緩緩關上,趙武靈王孤零零一個人呆坐在地上,這才不得不接受一個殘酷的現實——他,趙國的主父,已經被兒子囚禁了。
與此同時,一名使者來到趙惠文王宮中,宣召他去主父宮中談點國家大事。
趙惠文王剛要出發,高信攔住了他,說:“相國早有交代,如果主父宣召大王,必須先通知相國。”
趙惠文王說:“為什麽?”
高信猶豫了一下,說:“相國認為安陽君懷有謀逆之心,擔心大王的安危。”
趙惠文王想了想,說:“那好吧。”於是派人通知肥義。
肥義過來後,對趙惠文王說:“讓老臣陪大王一起去見主父吧。”
肥義和趙惠文王同坐一輛馬車,來到主父行宮門前。肥義說:“請大王在車上稍等片刻,老臣先進去向主父請安。”說著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駕車的高信。高信握了握腰間的佩刀,又看了看跟隨他來的幾十名騎士,朝肥義點了點頭,意思是您放心,大王就交給我了。
看著肥義拖著老邁的身軀,顫顫巍巍地走進行宮,趙惠文王的眼睛突然濕潤。這位趙肅侯時代留下的老臣,曾經堅定地站在趙武靈王身前,為推行胡服騎射而甘當鋪路石,現在又為了維護他的安全而甘為前驅,以身試險,叫他如何不感動?
可是事情真的有那麽危險嗎?趙章平日裏雖然狂妄自大,在主父麵前卻總是畢恭畢敬,一副唯唯諾諾的樣子,他難道敢挾持主父?這行宮,從外麵看起來還是一如往日的平靜,落日的餘暉灑在宮牆上,溫暖而寧靜,看不出任何陰謀的氣息。
但願是肥義多心了。
趙惠文王正這麽想,肥義就又出現了。
肥義還是顫顫巍巍地走出來。肥義雖然叫肥義,身形卻十分消瘦,一陣微風便將他花白的胡須吹起。他隻走了兩步,頹然倒地,背上赫然插著幾支箭,鮮血已經將整個背部染紅。
趙惠文王覺得喉嚨幹澀,剛想出聲,一支長箭從宮中射出,穩穩地釘在車轅上。緊接著從宮門冒出一群黑衣武士,以極快的速度向著馬車衝過來。
高信二話不說,打馬便走。他帶來的數十名騎士顯然訓練有素,有一半人自動攔在宮門口,與黑衣武士殺成一片;另外一半則緊跟在馬車後麵,形成一個半圓形的保護圈。
趙惠文王回到他自己的行宮,立刻命令集結軍隊,交由高信帶領,向趙章發動反攻。公子成和李兌在邯鄲聞知政變,也率領軍隊趕來,還調集四周各縣的地方部隊前來護駕。
趙章的黨羽很快被打散,隻剩下他和田不禮帶著一些人還堅守在主父行宮。眼看行宮的大門就要被撞開,趙章情急之下,竟然衝進趙武靈王的寢宮,一把抱住趙武靈王的大腿,號啕大哭起來。
“你這是怎麽啦?”趙武靈王問道。
“父親!”趙章帶著哭腔喊道,“大王要殺我,大王要殺我!”
“不會吧?”趙武靈王神色木然地說,“剛剛不是你叫田不禮帶人包圍了這裏嗎?是你想殺你弟弟吧?”
“啊!不是,不是這樣。”趙章一個勁否認。
“你這又是何苦呢?其實我已經跟相國商量,要把趙國的一半劃給你,讓你在代地稱王,可你……”趙武靈王說著,臉上露出一絲苦笑。
“父親!”趙章隻是大哭,“您一定要救我,不要讓大王殺了我,我是您的兒子啊!”
“可是,如果你得手了的話,你會不殺你弟弟呢?隻怕連我這把老骨頭都不會放過吧!”
趙章聽到這話,抬起頭來看著趙武靈王,搖頭說道:“怎麽可能?我怎麽可能對您下手?我隻是想要回原本屬於我的東西,我才是趙國的太子,我又沒犯什麽錯,父親您為什麽就要剝奪我的地位,讓弟弟後來居上呢?”
趙武靈王默然不語。
這時,門外傳來田不禮臨死前的一聲慘叫。公子成和李兌帶著人走進來,看到趙武靈王在這兒,趕緊退後幾步,說:“安陽君叛亂,下臣特意趕來救駕。”
趙章嚇得渾身發抖。
趙武靈王思索了片刻,問道:“叛黨都剿滅了嗎?”
公子成說:“都剿滅了……除了安陽君。”
趙武靈王說:“那就好。安陽君該怎麽處理,由我親自來決定。你們先退下吧。”
公子成作了個揖,就想退出。李兌暗中踩住他的腳,不讓他走。公子成驀然省悟,說道:“請主父將安陽君交給下臣。”
趙武靈王說:“你說什麽?”
公子成說:“主父早已經將國政交給大王處理,下臣要將安陽君帶到大王麵前,接受大王的審判。”
趙武靈王氣不打一處來:“我如果不交呢?”
公子成說:“那我們就在外麵等著。”說著他揮揮手,帶人退出了寢宮。
《史記》記載,趙章最終在趙武靈王的行宮中被殺。此後公子成被封為相國,號稱安平君。李兌也不錯,被封為司寇,相當於今天的司法部長。
至於趙武靈王,他的結局隻能用“悲慘”二字來形容。趙章被殺之後,公子成和李兌商量:“因為安陽君的緣故,我們包圍了主父。按照趙國的法律,這是要滿門抄斬的。”兩個人一不做,二不休,幹脆將主父行宮徹底包圍起來。而且將宮女和內侍全部趕走,隻剩趙武靈王一個人待在宮裏,想出又出不來,又得不到食物,隻好掏鳥巢裏的雛鳥出來生吃。
這樣圍了三個月之久,再派人進去打探的時候,趙武靈王已經不知道餓死多久了。
趙武靈王這個人,曆史上評價很高,關鍵是胡服騎射這件事很讓人佩服。真正的改革,從來就不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把戲,而是大刀闊斧地向舊製度、舊習俗挑戰。如果拘泥於什麽祖宗之法不可變,什麽邪路不可走,那就不用談改革。要知道,曆史是在不斷進步,觀念也是在不斷變化的。我們現在見了官老爺不用下跪,還可以時不時對政府發發牢騷,在一百多年前的人看來,已經是走在邪路上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武靈”這個諡號,恰如其分地評價了趙武靈王的一生。諡法:克定禍亂曰武,亂而不損曰靈。趙武靈王一生東征西討,武功赫赫,把趙國打造成了一個足與齊、秦抗衡的強國,卻在處理家務事上優柔寡斷,毫無章法,以至於父子二人都不得好死。
用司馬遷的話說:“豈不痛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