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承慶殿


    李世民:“致治之本,惟在於審。量才授職,務省官員。若得其善者,雖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縱多亦奚為?孔子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此皆載在經典,不能具道。


    這些天朕一直在想一些事情,大唐三省七部九寺各司,是不是出了什麽問題,朝廷的詔令不能在短時間內傳達到地方州府。


    就拿這次的蝗災來說吧,盡然有那麽多的官員對賑災事宜玩忽職守,要不是太子以雷霆手段處置了他們,那關中必然大亂。


    如果是打仗的時候,如此的拖遝,就是你有再多的兵馬,也會被打得一敗塗地,所以,朕決定立即並省官吏。


    那些占著官位無所事事的官吏們,靡費朝廷的俸祿不說,廢弛朝政,無事生非,互相掣肘,這是要誤國誤民的。”


    殿內的眾人都知道,這次關中蝗災讓朝廷冗員的問題徹底的暴露了出來。


    讓太子不得不用強硬的手段來處理這次的災荒,這也讓不少官員都上書彈劾太子,嚴重的甚至說太子有謀逆之心,洛陽的事他們多少都是知道的。


    在加上鄭善果這個奇葩,也讓猶豫了很久的皇帝終於下決心並省官吏。


    讓李世民意外的是魏征這個平時眼睛不揉沙子的老家夥一樣不發,低著頭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麽,但是一向沉穩的岑文本第一個站了出來。


    “陛下,臣以為並省官吏一事,萬萬不可操之過急,關中蝗災剛過,百廢俱興,如果現在就並省官吏,恐怕會出亂子的。”


    李世民:“正是因為百廢待興,朝廷要做的事情很多,所以要盡速解決這件事,”


    岑文本見皇帝如此的執拗感到十分的頭疼,隻能再詳細跟皇帝闡明並省官員的利弊,希望能改變李世民的看法,畢竟因為幾頂烏紗帽去得罪那麽多人是不值得。


    “既然陛下執意要並省官吏,那麽必須要追本溯源,弄清楚這麽多官吏究竟是從那來的,官吏冗雜之害始自武德初,至今已有十餘載了。


    武德皇帝晉陽起兵後,為了籠絡前朝的官員和當地的鄉紳,不得不大量的封官。


    據吏部存檔記載,在進軍關中的途中,就曾經有一天,有錄用上近千名官員的記錄啊。


    因為如此之多的人出來做官,原本一個人能幹的事情,現在就不得不委給三個人、五個人、乃至更多的人去做。


    岑文本說的是實話,李淵為了盡快的占領關中,以謀求爭霸天下,對來投的官紳一律錄用,也顧不得考慮官員的才能及品格,更不要提冗員的問題了。


    要知道那時候李家也不過是群雄中的一員,並沒有把握能夠擊敗他們一統天下。


    不過這麽不能說李淵做出錯了,但當時的各路諸侯都是這麽幹的,很多地方頭一天還是夏王手下的官吏,第二天鄭王的軍隊來了,搖身一變立馬就變成了鄭王的忠臣,


    像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這也是亂世中官場的形態,曆朝曆代都是如此。


    就官員忠誠的問題,李承乾曾經問過李剛,忠臣是因為數量上少才被曆史所記住的嗎,李剛的回答說不可因水清而獨用,水濁而偏用。


    是啊,官員們也是人,是人就都有私心,這也是為什麽大多數的官員都選擇隨波逐流的原因。


    房玄齡:“是啊,據說武德皇帝也曾深察其害,曾經動過並省官吏的念頭。”


    還沒等房玄齡說完,岑文本立刻就把話接了過去:“但武德皇帝並沒有辦這件事情,為什麽呢,因為武德皇帝非常的清楚,封官是收攏人心鞏固皇權的一種手段。而摘掉別人的烏紗帽是要得罪人的啊。


    陛下,武德皇帝開創大唐基業,除了他英明神武之外,在授官這件事上也是受益匪淺啊。


    陛下收攏這點人心著時實屬不易,但要失去它,卻不費吹灰之力啊。”


    岑文本的話李世民陷入深深的沉思,朝中官員盤根錯節,稍有不慎就會造成朝局的動蕩。


    如果沒有妥善的辦法,那按岑文本說的那樣作就是唯一的選擇,但這讓一向好強的李世民又怎麽能安心呢。


    散議後,李世民讓李承乾去向告病在家的杜如晦討注意,而他自己則溜達到燈火通明的弘文殿,因為今夜弘文殿值事大臣是長孫無忌。


    李世民:“輔機這幾年你是熬得夠狠的,朕數過,你上傳下達的文牘,一天最多有七百二十五份。”


    長孫無忌:“陛下你還記得這麽清楚啊,臣也不想這個樣子,可是沒有辦法。


    您看現在官衙這麽雜,官員這麽多,很多事情都需要協調。每日上來的呈文公牘到弘文殿,臣都要盡量把它辦完。


    如果辦不完壓到明日,還不知要出什麽亂子了呢。”


    “朕知道,這裏頭十之六七都是些無用的東西,下麵的官員用它們來應付朝廷。


    可這樣一來不僅耽誤了你的時間,也虛耗了朕不少的精神。


    你說這並省官吏的事,不施行能成嗎。”,李世民看著案子上奏本,一邊問長孫無忌。


    “今日在承慶殿,朕提出要並省官吏,他們都不讚同,現在這裏沒有外人,你跟朕說句實話,朕想這麽做,難道真的錯了嗎”


    長孫無忌笑了隨即道:“陛下沒錯,不但是臣知道陛下沒錯,就連他們三個也一定知道陛下沒錯。”


    他相信這幾位重臣對他絕對是忠心的,他們也不是不知道冗員的危害,但到底是什麽為了什麽呢,


    李世民想不明白於是開口問道:“既然如此,那他們為什麽要麽反對,要麽三緘其口呢”。


    “陛下,臣以為這三個人都有私心,這岑文本說的是武德皇帝的事,其實是在影射陛下。


    武德皇帝是任用了不少前隋官吏為己用,可是陛下在登基之初,任用的建成、元吉的故舊遺臣也不少啊。


    就比如說馮立,張道遵,還有薛萬徹等等


    陛下登基一年內,前來長安候選的官員竟有千人之多,吏部侍郎劉林浦不得不奏請陛下,四時聽選隨到注擬官職。


    在那一段時間,被任用的官員高達八百之多,而這些官員大多出身是世家豪族,而岑文本素來和他們交好。


    如今陛下想裁撤這些人,岑文本能不站出來說句話嗎。


    而魏征呢,他自己就是陛下以懷德之心,赦免的政敵,所以在這件事啊,他隻好保持緘默。


    至於房玄齡,多年來一直在讚畫兵機,如果他力主裁撤文臣,那朝中大臣難免就會說他,做事有失公允,為人不厚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貞觀皇儲李承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叔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叔摯並收藏貞觀皇儲李承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