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軍的秦王破陣樂演練不錯,最起碼多年觀摩此舞的李承乾沒挑出什麽毛病來,由此可以看的出來,洛陽軍上下真是用了心了,清一色二十出頭棒小夥,精神頭十足,喜好武事的皇帝一定會對他們滿意。
人一高興,出手就大方,代表朝廷賞了一個月的軍餉後,又下令犒賞全軍一頓,讓大夥可著勁的吃好、喝好,弟兄們常年在軍營中生活,肚子裏的油水本來就不多,折騰大家這麽多天,不聚聚餐,犒賞一下怎麽行呢。
因為身份特殊的問題,有他的存在將士們肯定受約束,吃不好,喝不好,所以李承乾拒絕了大夥的挽留,起駕就打算回宮。可讓他沒有想打的是,李靖竟然也屁顛顛的跟了上來,美其名曰護駕返宮,這不扯淡嗎?
要是孤這個太子都淪落到讓花白胡子的老頭護駕的程度了,那大唐的社稷還能存留在這世上嗎?行,願意跟著就跟著吧,反正不差這老頭兒一口吃的,告別眾將後,帶著李靖就起駕返回了洛陽宮。
洛陽宮,下午蹭了一頓茶點不說,晚上李靖還是特麽不走,沒辦法,李承乾隻能傳晚膳,吃兩口東西,批兩句奏章,李靖願意在這看書就看唄,咱看誰能耗得過誰。
眼見天色不早了,宮門一會就要落鎖了,李靖坐不住了,手下手中的書,慢聲說道:“太子殿下,老臣想解釋下白天軍營的事。”
哦?坐不住了吧,李承乾在心笑了兩聲,然後淡淡笑說“大將軍,沒必要解釋吧,孤沒有責怪你的意思,再說將士們對你的愛戴,是對你征戰一生功績的肯定,你那麽緊張幹什麽。孤少時隨你北伐,轉眼間就快十年了,這期間打了不少的硬仗,惡仗,怎麽能不知道軍伍裏的規矩呢!”
不不不,一邊擺手,李靖一連說了三個不字,連上的神情就跟不自然,今時不同往日,太子已經不是當初那個什麽都不懂的少年了。經過了多年的征戰、治國,頭角崢嶸的他已經不容任何人小覷,即使他舅舅長孫無忌也不敢像從前那麽隨意,更不要說是他李靖了。
“殿下仁德、寬厚,不與臣下計較,老臣銘感五內,可殿下也知道,從武德朝起到現在,三十多年了,朝中從來都沒有斷過有關於老臣的流言蜚語,要是沒有陛下三番五次的庇護,那老臣早就死無葬身之地,那些人對老臣的恨是不會消散的。......”
李靖是隋將韓擒虎的外甥,這是人所共知的事,除了隨其舅舅學兵法外,還教授他忠君報國之道,即使跟天下大亂,群雄四起,李靖也沒有動搖。
後來,太武皇帝從晉陽起兵,長安攻防戰之時,奉京師留守、刑部尚書衛文升、左翊衛將軍陰世師的手令,李靖斬殺了不少隨太武皇帝起兵的官僚家屬,所以攻下長安後才有了時任秦王的皇帝法場救李靖的故事。
人與人之間,有兩種仇是永遠不能化解,其一斷人財路,其二是殺人親眷,李靖的命是保下來,可這仇怨卻怎麽也化解不開。是以,不管朝廷的情形如何,戰事多麽激烈,從他出兵之日起到凱旋回朝,彈劾他擁兵自重,陰謀造反的奏章沒日沒夜送到弘文殿。
李承乾在中書省當值的時候就曾看到岑文本是一摞一摞的往裏般參李靖的本章,有的人甚至要參上好幾回。這些人除了貞觀初蕭瑀所部以外,沒人組織,和皇帝玩起了人海戰術,據當時岑文本統計的結果,基本上每天三百多本。
這不是說李靖殺了三百名官員的家眷,這些人中有人真的認為李靖會造反,有的是真的有仇,至於剩下的就是親戚套親戚的關係,官場就是這樣,誰還沒點親戚朋友、門生故吏呢,有仇有怨的一塊來嘛,看看皇帝能信李靖多少次。
當然,這不是李靖人緣不好的全部原因,皇帝登基之初,為了穩固皇權,不得不更換當權三省宰相,陳叔達等人都挺識趣,既然人家看著煩,那咱就回家養老去好了。可裴寂、蕭瑀因為與太武皇帝的特殊關係,也許也有特殊使命,死活都不肯挪窩。
在皇帝的示意下,他與房玄齡一起設計了一場清洗計劃,不僅把他們從相位拉了下來,更是讓把他們手下的門生故吏弄的死得死,降的降,官職與權力嚴重縮水,換成誰都特麽恨的慌。
對於房玄齡,他們不敢,不管是皇帝還是太子,都敬著呢,而且穩坐相位十多年,手握他們的仕途。可李靖就不同了,他是個有前科的人,不管是長安攻防戰,還是玄武門之變,他都有嚴重的過錯,本著破鼓萬人錘的想法,大夥也就跟著一擁而上了。
以前李靖可以不在乎,因為他對皇帝還有用處,不管怎麽樣,皇帝都得保著他,虱子多了不怕咬,債多了不愁,隻要謹慎應對也就行了。可現在不同了,他年紀大了,眼前沒幾年活頭了,他的那些政敵們,隻等他一蹬腿,就收拾家裏兩個不成氣的東西。
如今皇帝又給他加了驃騎大將軍的散官,這讓他更是坐不住了,連皇帝都不想保他了,那豈不是危險極了。
從名義上來說,太子既是國家儲君,又是他的學生,有事找他也是正理,更為主要的是也隻要他才能在皇帝討的麵子,保下自己及闔府大小的性命。所以這也李靖為什麽一改往日推脫差事的習慣,接到敕令屁顛顛的跑到洛陽的原因。
理想是豐滿的,可現實卻很骨幹,李靖怎麽也想不到今兒在洛陽軍營回出現這麽一出,不僅卷了太子的麵子,更是給有心人留下了話把。就說現在吧,他敢保證彈劾他有造反嫌疑的本章,已經在送往含元殿的路上了。
是以,他必須得做出解釋,讓太子不會誤會,否則那可真是死無葬身之地了,要不然這麽大歲數人了,怎麽會賴皮賴臉扛著不走呢!李靖現在的狀態用熱鍋上的螞蟻來形容,那最是貼切不過了。......
人一高興,出手就大方,代表朝廷賞了一個月的軍餉後,又下令犒賞全軍一頓,讓大夥可著勁的吃好、喝好,弟兄們常年在軍營中生活,肚子裏的油水本來就不多,折騰大家這麽多天,不聚聚餐,犒賞一下怎麽行呢。
因為身份特殊的問題,有他的存在將士們肯定受約束,吃不好,喝不好,所以李承乾拒絕了大夥的挽留,起駕就打算回宮。可讓他沒有想打的是,李靖竟然也屁顛顛的跟了上來,美其名曰護駕返宮,這不扯淡嗎?
要是孤這個太子都淪落到讓花白胡子的老頭護駕的程度了,那大唐的社稷還能存留在這世上嗎?行,願意跟著就跟著吧,反正不差這老頭兒一口吃的,告別眾將後,帶著李靖就起駕返回了洛陽宮。
洛陽宮,下午蹭了一頓茶點不說,晚上李靖還是特麽不走,沒辦法,李承乾隻能傳晚膳,吃兩口東西,批兩句奏章,李靖願意在這看書就看唄,咱看誰能耗得過誰。
眼見天色不早了,宮門一會就要落鎖了,李靖坐不住了,手下手中的書,慢聲說道:“太子殿下,老臣想解釋下白天軍營的事。”
哦?坐不住了吧,李承乾在心笑了兩聲,然後淡淡笑說“大將軍,沒必要解釋吧,孤沒有責怪你的意思,再說將士們對你的愛戴,是對你征戰一生功績的肯定,你那麽緊張幹什麽。孤少時隨你北伐,轉眼間就快十年了,這期間打了不少的硬仗,惡仗,怎麽能不知道軍伍裏的規矩呢!”
不不不,一邊擺手,李靖一連說了三個不字,連上的神情就跟不自然,今時不同往日,太子已經不是當初那個什麽都不懂的少年了。經過了多年的征戰、治國,頭角崢嶸的他已經不容任何人小覷,即使他舅舅長孫無忌也不敢像從前那麽隨意,更不要說是他李靖了。
“殿下仁德、寬厚,不與臣下計較,老臣銘感五內,可殿下也知道,從武德朝起到現在,三十多年了,朝中從來都沒有斷過有關於老臣的流言蜚語,要是沒有陛下三番五次的庇護,那老臣早就死無葬身之地,那些人對老臣的恨是不會消散的。......”
李靖是隋將韓擒虎的外甥,這是人所共知的事,除了隨其舅舅學兵法外,還教授他忠君報國之道,即使跟天下大亂,群雄四起,李靖也沒有動搖。
後來,太武皇帝從晉陽起兵,長安攻防戰之時,奉京師留守、刑部尚書衛文升、左翊衛將軍陰世師的手令,李靖斬殺了不少隨太武皇帝起兵的官僚家屬,所以攻下長安後才有了時任秦王的皇帝法場救李靖的故事。
人與人之間,有兩種仇是永遠不能化解,其一斷人財路,其二是殺人親眷,李靖的命是保下來,可這仇怨卻怎麽也化解不開。是以,不管朝廷的情形如何,戰事多麽激烈,從他出兵之日起到凱旋回朝,彈劾他擁兵自重,陰謀造反的奏章沒日沒夜送到弘文殿。
李承乾在中書省當值的時候就曾看到岑文本是一摞一摞的往裏般參李靖的本章,有的人甚至要參上好幾回。這些人除了貞觀初蕭瑀所部以外,沒人組織,和皇帝玩起了人海戰術,據當時岑文本統計的結果,基本上每天三百多本。
這不是說李靖殺了三百名官員的家眷,這些人中有人真的認為李靖會造反,有的是真的有仇,至於剩下的就是親戚套親戚的關係,官場就是這樣,誰還沒點親戚朋友、門生故吏呢,有仇有怨的一塊來嘛,看看皇帝能信李靖多少次。
當然,這不是李靖人緣不好的全部原因,皇帝登基之初,為了穩固皇權,不得不更換當權三省宰相,陳叔達等人都挺識趣,既然人家看著煩,那咱就回家養老去好了。可裴寂、蕭瑀因為與太武皇帝的特殊關係,也許也有特殊使命,死活都不肯挪窩。
在皇帝的示意下,他與房玄齡一起設計了一場清洗計劃,不僅把他們從相位拉了下來,更是讓把他們手下的門生故吏弄的死得死,降的降,官職與權力嚴重縮水,換成誰都特麽恨的慌。
對於房玄齡,他們不敢,不管是皇帝還是太子,都敬著呢,而且穩坐相位十多年,手握他們的仕途。可李靖就不同了,他是個有前科的人,不管是長安攻防戰,還是玄武門之變,他都有嚴重的過錯,本著破鼓萬人錘的想法,大夥也就跟著一擁而上了。
以前李靖可以不在乎,因為他對皇帝還有用處,不管怎麽樣,皇帝都得保著他,虱子多了不怕咬,債多了不愁,隻要謹慎應對也就行了。可現在不同了,他年紀大了,眼前沒幾年活頭了,他的那些政敵們,隻等他一蹬腿,就收拾家裏兩個不成氣的東西。
如今皇帝又給他加了驃騎大將軍的散官,這讓他更是坐不住了,連皇帝都不想保他了,那豈不是危險極了。
從名義上來說,太子既是國家儲君,又是他的學生,有事找他也是正理,更為主要的是也隻要他才能在皇帝討的麵子,保下自己及闔府大小的性命。所以這也李靖為什麽一改往日推脫差事的習慣,接到敕令屁顛顛的跑到洛陽的原因。
理想是豐滿的,可現實卻很骨幹,李靖怎麽也想不到今兒在洛陽軍營回出現這麽一出,不僅卷了太子的麵子,更是給有心人留下了話把。就說現在吧,他敢保證彈劾他有造反嫌疑的本章,已經在送往含元殿的路上了。
是以,他必須得做出解釋,讓太子不會誤會,否則那可真是死無葬身之地了,要不然這麽大歲數人了,怎麽會賴皮賴臉扛著不走呢!李靖現在的狀態用熱鍋上的螞蟻來形容,那最是貼切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