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喜歡白龍魚服,所以衣櫃裏有各個品級品級的官服,上至一品親王,下至九品末吏應有盡有,同時還有全套的官防。當然了,這些東西都是尚書省備案實發的,是房玄齡親自去辦的,其目的就是為了保密,太子有多少私下的身份怎麽能讓人探知呢,而且辦起事來也不方便。
今兒,李承乾穿的是一身的綠袍子,身份是工部的閣員,下來核查溝渠入田的情況,得益的老百姓對於這樣的官自然待見,所以看他無聊就拿自家的棗子款待他。
這位叫他後生的老頭兒是已經六十多了,是個伺候莊稼地的好把式,他趁著李承乾吃棗的時機,好好誇了誇“通河通渠”的政策。便民利民,在最大限度上避免了天災,以後隻要黃河的水不幹,他們這的人就再也不用擔心地旱,顆粒阿無收,去山東逃荒了。
老頭兒對說不出大道理,不過李承乾明白,他的意思是授人予魚,莫不如授人予漁,朝廷賑災糧發的再多,也沒有自己種的糧食吃的踏實,老百姓再低賤也是有尊嚴的,不是嗎?
朝中那些受到儒家思想“教育”的官僚,那裏知道人民群眾的力量是多大一股勢不可擋的力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絕不是一句空話,想要得到老百姓的擁護很簡單,安靜的生活,吃飽、穿暖。
別看,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可做起來確實千頭萬緒的,李承乾相信大多數臨朝理政的皇帝都能想到這一點,可總是因為這樣,那樣的變故不能如願,要麽平庸一生,要麽身死國滅,所以想要有所作為不是說說,或者一道聖旨就能解決的。
“老人家,今年的收成這麽好,總算不用為吃飽飯擔心了,可你為什麽麵帶愁容呢,有什麽難事說出來,別看我歲數不大,但見過的事可不少,幫你出出主意還是能做到的!”,李承乾放下手中的棗,又對周圍幾個想過來又遲疑的百姓招了招手,示意大夥兒一塊坐坐。
唉,歎了口氣氣後,老頭用汗巾擦了一把汗,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表情,埋怨著自己家那兩個混賬東西。原來,老人家有三個兒子,老大為人憨厚,踏實肯幹,一直在家中幫他務農,算是為他分擔了家中的負擔。而老二、老三卻不是安分守己的家夥,不喜歡農活,鬆州之戰應征入伍。
好在祖宗保佑,這兄弟也爭氣,立了一些軍功回來,也帶回來了大量的賞賜,一家人總算是不愁吃穿了。本來想著哥倆在鬼門關走了一趟,也該長大了,娶個婆娘,老實種地,過兩年再給他生兩個孫子,這日子就美了。
可這兩混球,不僅對種地沒興趣,連娶婆娘的興趣也不高,在家中坐吃山空不說,更是整日整理盔甲,刀具,等著再上戰場搏一場富貴,這讓老漢感到十分無奈。
他們是府兵,又不是募兵,按照朝廷的規製,打完仗就將歸於朝,兵散於府,回鄉務農,天天好高騖遠,想著打仗領賞是老百姓過日子的道理嗎?
可這兩個混賬卻有反駁的理由,鬆州之戰後,朝廷不僅從他們中挑選一批人充實南北衙,六率更是挑了一大批人為募兵,他們隻是運氣不好而已,下次作戰多立一點功勞,一定能選的上。
要是能成為募兵,那不僅有固定的軍餉,更是可以為家中免除勞役,年紀大了,要麽轉到縣府當差役,要麽領一大筆錢養老,為什麽要一輩子在土裏刨食呢!
當然,有這樣的問題的不止老漢一個,其他的人家也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日子好過了,他們家的兒子們又都出去看來眼界,自然不甘心一輩子窩在鄉間的地頭。
“後生,朝廷什麽時候再打仗啊?我家的混賬兒子整日都盼著呢!”
“是啊,官爺,家裏的後生們想在縣城開個飯莊,你說這能行嗎?”
“還有,我家的崽子想跟著商隊跑活兒,說那裏兩趟活兒掙的比地裏一年都多,是不是真的!”
“就是,張家那小兒子前兩天回來就買了一頭牛,這才跑了一年而已,看樣子不像是假的。”......
李承乾樂此不疲的聽著老頭們嘮叨著,年輕人嘛,開了眼界之後自然不想老守田園,能把日子過的更好一點,誰願意麵朝黃天,背朝天的摔汗珠呢!
從這些老者頭疼的事就可以看出來,現在的日子真是比以前好多了,從為了吃飽飯到謀求更好的生活,更加注重生活的品質。李承乾在心裏會心一笑,不知道皇帝聽到這繁華後會有什麽感想。
就在李承乾一一回答老者們問題時,給他大棗的張老漢的那兩個混賬兒子,將老父回家的時辰晚了特意來找父親,所以今天的老年人活動就此結束了。
不過,這兩個家夥並沒有跟著父親走,反而催促大夥兒趕緊回家,一會兒天黑了,路不好走。對於二人的反常,李承乾莞爾一笑,並沒有阻止他們,隻是微笑著和眾位老者告別。
稍時,看著兩個漢子板板整整的跪在自己麵前,李承乾淡淡地說:“怎麽,認識孤?”
“回殿下,卑職兄弟二人曾在左驍衛大將軍蘇定方的中軍任職,殿下去勞軍的時候,我們有幸的在帳外伺候,是以識得殿下!”
哦,明白了,原來是蘇定方的中軍騎兵,怪不得呢。點了點頭後,李承乾抓起一個棗子放在嘴裏,吐了核後繼續說:“按理說,你們家事,孤不應該多管閑事,可孤承了你們父親的情,所以不得不多說兩句。
有好的誌向是好事,可人到了一定年紀再折騰下去,讓老子娘整日跟著擔心,那可就不懂事了。娶個婆娘好生過活,將來有戰事還可以繼續為國出力嘛!這點錢算是孤的一點心意。”,話間,掏出錢袋扔給他們,起身離去,不管在後麵磕頭謝恩的兩兄弟。......
今兒,李承乾穿的是一身的綠袍子,身份是工部的閣員,下來核查溝渠入田的情況,得益的老百姓對於這樣的官自然待見,所以看他無聊就拿自家的棗子款待他。
這位叫他後生的老頭兒是已經六十多了,是個伺候莊稼地的好把式,他趁著李承乾吃棗的時機,好好誇了誇“通河通渠”的政策。便民利民,在最大限度上避免了天災,以後隻要黃河的水不幹,他們這的人就再也不用擔心地旱,顆粒阿無收,去山東逃荒了。
老頭兒對說不出大道理,不過李承乾明白,他的意思是授人予魚,莫不如授人予漁,朝廷賑災糧發的再多,也沒有自己種的糧食吃的踏實,老百姓再低賤也是有尊嚴的,不是嗎?
朝中那些受到儒家思想“教育”的官僚,那裏知道人民群眾的力量是多大一股勢不可擋的力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絕不是一句空話,想要得到老百姓的擁護很簡單,安靜的生活,吃飽、穿暖。
別看,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可做起來確實千頭萬緒的,李承乾相信大多數臨朝理政的皇帝都能想到這一點,可總是因為這樣,那樣的變故不能如願,要麽平庸一生,要麽身死國滅,所以想要有所作為不是說說,或者一道聖旨就能解決的。
“老人家,今年的收成這麽好,總算不用為吃飽飯擔心了,可你為什麽麵帶愁容呢,有什麽難事說出來,別看我歲數不大,但見過的事可不少,幫你出出主意還是能做到的!”,李承乾放下手中的棗,又對周圍幾個想過來又遲疑的百姓招了招手,示意大夥兒一塊坐坐。
唉,歎了口氣氣後,老頭用汗巾擦了一把汗,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表情,埋怨著自己家那兩個混賬東西。原來,老人家有三個兒子,老大為人憨厚,踏實肯幹,一直在家中幫他務農,算是為他分擔了家中的負擔。而老二、老三卻不是安分守己的家夥,不喜歡農活,鬆州之戰應征入伍。
好在祖宗保佑,這兄弟也爭氣,立了一些軍功回來,也帶回來了大量的賞賜,一家人總算是不愁吃穿了。本來想著哥倆在鬼門關走了一趟,也該長大了,娶個婆娘,老實種地,過兩年再給他生兩個孫子,這日子就美了。
可這兩混球,不僅對種地沒興趣,連娶婆娘的興趣也不高,在家中坐吃山空不說,更是整日整理盔甲,刀具,等著再上戰場搏一場富貴,這讓老漢感到十分無奈。
他們是府兵,又不是募兵,按照朝廷的規製,打完仗就將歸於朝,兵散於府,回鄉務農,天天好高騖遠,想著打仗領賞是老百姓過日子的道理嗎?
可這兩個混賬卻有反駁的理由,鬆州之戰後,朝廷不僅從他們中挑選一批人充實南北衙,六率更是挑了一大批人為募兵,他們隻是運氣不好而已,下次作戰多立一點功勞,一定能選的上。
要是能成為募兵,那不僅有固定的軍餉,更是可以為家中免除勞役,年紀大了,要麽轉到縣府當差役,要麽領一大筆錢養老,為什麽要一輩子在土裏刨食呢!
當然,有這樣的問題的不止老漢一個,其他的人家也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日子好過了,他們家的兒子們又都出去看來眼界,自然不甘心一輩子窩在鄉間的地頭。
“後生,朝廷什麽時候再打仗啊?我家的混賬兒子整日都盼著呢!”
“是啊,官爺,家裏的後生們想在縣城開個飯莊,你說這能行嗎?”
“還有,我家的崽子想跟著商隊跑活兒,說那裏兩趟活兒掙的比地裏一年都多,是不是真的!”
“就是,張家那小兒子前兩天回來就買了一頭牛,這才跑了一年而已,看樣子不像是假的。”......
李承乾樂此不疲的聽著老頭們嘮叨著,年輕人嘛,開了眼界之後自然不想老守田園,能把日子過的更好一點,誰願意麵朝黃天,背朝天的摔汗珠呢!
從這些老者頭疼的事就可以看出來,現在的日子真是比以前好多了,從為了吃飽飯到謀求更好的生活,更加注重生活的品質。李承乾在心裏會心一笑,不知道皇帝聽到這繁華後會有什麽感想。
就在李承乾一一回答老者們問題時,給他大棗的張老漢的那兩個混賬兒子,將老父回家的時辰晚了特意來找父親,所以今天的老年人活動就此結束了。
不過,這兩個家夥並沒有跟著父親走,反而催促大夥兒趕緊回家,一會兒天黑了,路不好走。對於二人的反常,李承乾莞爾一笑,並沒有阻止他們,隻是微笑著和眾位老者告別。
稍時,看著兩個漢子板板整整的跪在自己麵前,李承乾淡淡地說:“怎麽,認識孤?”
“回殿下,卑職兄弟二人曾在左驍衛大將軍蘇定方的中軍任職,殿下去勞軍的時候,我們有幸的在帳外伺候,是以識得殿下!”
哦,明白了,原來是蘇定方的中軍騎兵,怪不得呢。點了點頭後,李承乾抓起一個棗子放在嘴裏,吐了核後繼續說:“按理說,你們家事,孤不應該多管閑事,可孤承了你們父親的情,所以不得不多說兩句。
有好的誌向是好事,可人到了一定年紀再折騰下去,讓老子娘整日跟著擔心,那可就不懂事了。娶個婆娘好生過活,將來有戰事還可以繼續為國出力嘛!這點錢算是孤的一點心意。”,話間,掏出錢袋扔給他們,起身離去,不管在後麵磕頭謝恩的兩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