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沉浮想要過河不濕鞋,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就算汪華自詡孔明在世嗎?那又怎麽樣,孔明不也有政敵-李嚴嗎?汪華的履曆太完美了,越完美就越讓人越不敢輕信。
完全就是一副世外高人,不圖功名富貴,一心參禪悟道、追求山林的模樣給誰看呢?他要真是清心寡欲,不幕名利當年為什麽不寄情山水,反而會起兵造反、稱王建國嗎?扯淡!!!如果他要是和程知節一樣對於名祿“欲壑難填”,那李承乾才真正放心呢!
今時不同往日,皇帝的身體不必貞觀初,精神頭兒也不比從前,再加上生活不節製,所以為了他的龍體著想,李承乾必須把能扼殺的危險,全部掐死在搖籃之中。反正那些找事的都不是什麽好東西,處理一個算一個,沒什麽覺得可惜的。
根據內衛的官檔,汪華一脈可為是根治葉茂,子嗣繁多,汪華父生有三個兒子世華、世英、世榮,汪華叔父生有七個兒子。到了汪華這一代汪華生了九個兒子,世英、世榮也各生了四個兒子,汪華堂弟鐵佛也生了八個兒子。
汪華長子汪健生有六個兒子,長子遷旌德新建,二到六子在眉山;二子汪璨生有二個兒子,長子處凝隨父遷涪陵,次子處崇遷衢州;二子處哲在任於並州發展,三子達生三個兒子,長子處惠隨父鎮守鞏昌。四子廣隨汪華在長安任左衛飛騎尉,生三個兒子,五子、六子、七子遷歙北慈姑,八子、九子,早亡。
在李承乾模糊的印象中,除了二子汪處哲和四子汪廣以外,其他人別說見了,連特麽聽都沒聽說,就算是這兩個認識的也是三腳踹不出屁的東西.而且更為讓人奇怪的是,汪家這麽多子孫,可多年來,他們從未來長安探望過汪華,這不奇怪嗎?人倫之道在這個時代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孝之一字豈能是這因為地理之遠而忘卻了的。
隨同官檔上一同來的,還有長孫衝的親自寫附件,汪華堂弟鐵佛及並沒有隨其兄遷到長安,而是上了一份辭官的本章後,就與八個兒子而一起消失了。
汪華當年給的說法是鐵佛性格暴躁,不堪教化,受不得朝廷的規矩,所以想遊曆天下山水,也省得給自己和汪家惹上不必要的麻煩。
長孫衝覺得汪華一脈中,如果要查就隻有汪鐵佛最為可疑,要知道當年的“吳國”軍隊中,他可是最凶悍的猛將,與其兄汪華不同,他帶兵的手段極其血腥,稍有不如其心,便金瓜破頭,弄他們個腦漿迸裂。
其麾下的軍隊清一色的山越族人,號曰狼兵,新安洞一役,大多折損在王雄誕手中,自此以後就一蹶不振,直至辭官隱居。
長孫衝沒帶過兵,可見過豬跑,這樣性格的將軍,是因為一場敗仗就頓生隱匿之意,這是不是太巧了。所以他把目光放在新安洞一役上,想知道那場慘烈異常、積屍如山的戰役的詳情到底是什麽。
可非常不幸,由於年代過於久遠,物是人非,當年的人參與那場戰役的人也大多凋零,王雄誕也在武德六年被輔公祏絞殺了,想要徹底查清當年的事,困難增加了不少。
目前內衛府已經派人前往江南,其一是搜羅當年的幸存者,了解事實的真像,其二是就近訪查一下,汪鐵佛其人其事,查查他辭官的真正原因,現在又在那裏落腳。
凡是做過必留痕跡,不管是李承乾,還是長孫衝都不相信這世上的人能把所有的痕跡都擦得一幹二淨。
丹陽公主是虔誠的佛教徒,死後還請佛門高僧作了幾天的法事,同為佛徒的汪華還送了奠儀,畢竟這是他們信徒之間的事,看在同為佛教門徒的因果上,盡上一份心,這本不是什麽奇怪的事。
可轉身老東西就上表辭官,他為什麽這麽著急呢?如果不是什麽事驚了他,他為什麽要走呢?李承乾想不明白。
好在皇帝曾下過旨意,凡是在京四品以上文武致仕,除了覲見皇帝外,還要東宮拜謁,都過關後才能到閣部去辦理手續,要不然他都不知道。
雖然不太和規矩,名頭卻說的很合理,老臣們為大唐操勞一生,隻要能挽留的,朝廷一定挽留。有些事與皇帝說不方便沒關係,可以和太子說嘛,他完全可以代表皇室撫慰下老臣,也算是皇室為老臣們盡最後一份心。
恩,汪鐵佛和八個兒子,這家夥玩的也是七郎八虎的路數?就在李承乾佩服汪家兄弟強大的生育能力,子嗣繁多的時候,李明達帶著小末子又來明德殿玩了,而且還催促著開點,不用多說,能讓他們倆這麽欺負就隻有小李象了。
看到兒子樂顛顛的應了姑姑的話,跑進來的時候,正在喝茶的李承乾直接就噴了出來,這特麽還是孤的兒子嗎?頭發被紮成了兩個亂糟糟的啾兒,小棉衣外罩了一個紅肚兜,手裏還揮舞著一個小木槍,要是再加上兩風火輪,豈不是成小哪吒了!
哎,歎了一口氣,李承乾都想抽自己倆嘴巴,沒事給他們講什麽故事,這下好了吧,讓這幾個小的活學活用了,所以連忙把三個小家夥叫了過來。
一邊給李象擦著花裏胡哨的臉,一邊說:“瞅瞅你們玩的,都成野孩子了。兕子,你和末子的功課都作完了嗎?大哥可跟你說,作不完母後可是要打你們的手心的,到時候求誰都沒用!”
實在是不忍心責怪這兩個這麽可愛的妹妹,所以李承乾隻能用功課來唬她們倆,讓她們回想一下長孫皇後手中的戒尺,看看還敢不敢這般胡鬧了。
可讓他沒想到兕子非但沒怕,反而拍著胸口說:“大哥莫要嚇唬兕子,兕子早就不是小孩子了,不怕!再說,功課早就作好了,我和末子也是得了母後的懿旨讓你給我們講故事的。”,李明達這話剛說完,末子和李象則也跟著起哄,讓他趕緊講故事。
宮裏的生活太無聊了,永遠是千篇一律的,連走路邁步子多大都有規矩,別說小孩子了,就算是李承乾也覺得生悶的很。所以能幫三個小家夥,排解下無聊,也不是不可原諒的事,就當給自己換換腦子了。
隨手搬過來一個小桌子,將果脯和點心擺上幾盤後,李承乾盤腿坐了下來,手裏端著茶盞,腦海中快速回想著.......。
完全就是一副世外高人,不圖功名富貴,一心參禪悟道、追求山林的模樣給誰看呢?他要真是清心寡欲,不幕名利當年為什麽不寄情山水,反而會起兵造反、稱王建國嗎?扯淡!!!如果他要是和程知節一樣對於名祿“欲壑難填”,那李承乾才真正放心呢!
今時不同往日,皇帝的身體不必貞觀初,精神頭兒也不比從前,再加上生活不節製,所以為了他的龍體著想,李承乾必須把能扼殺的危險,全部掐死在搖籃之中。反正那些找事的都不是什麽好東西,處理一個算一個,沒什麽覺得可惜的。
根據內衛的官檔,汪華一脈可為是根治葉茂,子嗣繁多,汪華父生有三個兒子世華、世英、世榮,汪華叔父生有七個兒子。到了汪華這一代汪華生了九個兒子,世英、世榮也各生了四個兒子,汪華堂弟鐵佛也生了八個兒子。
汪華長子汪健生有六個兒子,長子遷旌德新建,二到六子在眉山;二子汪璨生有二個兒子,長子處凝隨父遷涪陵,次子處崇遷衢州;二子處哲在任於並州發展,三子達生三個兒子,長子處惠隨父鎮守鞏昌。四子廣隨汪華在長安任左衛飛騎尉,生三個兒子,五子、六子、七子遷歙北慈姑,八子、九子,早亡。
在李承乾模糊的印象中,除了二子汪處哲和四子汪廣以外,其他人別說見了,連特麽聽都沒聽說,就算是這兩個認識的也是三腳踹不出屁的東西.而且更為讓人奇怪的是,汪家這麽多子孫,可多年來,他們從未來長安探望過汪華,這不奇怪嗎?人倫之道在這個時代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孝之一字豈能是這因為地理之遠而忘卻了的。
隨同官檔上一同來的,還有長孫衝的親自寫附件,汪華堂弟鐵佛及並沒有隨其兄遷到長安,而是上了一份辭官的本章後,就與八個兒子而一起消失了。
汪華當年給的說法是鐵佛性格暴躁,不堪教化,受不得朝廷的規矩,所以想遊曆天下山水,也省得給自己和汪家惹上不必要的麻煩。
長孫衝覺得汪華一脈中,如果要查就隻有汪鐵佛最為可疑,要知道當年的“吳國”軍隊中,他可是最凶悍的猛將,與其兄汪華不同,他帶兵的手段極其血腥,稍有不如其心,便金瓜破頭,弄他們個腦漿迸裂。
其麾下的軍隊清一色的山越族人,號曰狼兵,新安洞一役,大多折損在王雄誕手中,自此以後就一蹶不振,直至辭官隱居。
長孫衝沒帶過兵,可見過豬跑,這樣性格的將軍,是因為一場敗仗就頓生隱匿之意,這是不是太巧了。所以他把目光放在新安洞一役上,想知道那場慘烈異常、積屍如山的戰役的詳情到底是什麽。
可非常不幸,由於年代過於久遠,物是人非,當年的人參與那場戰役的人也大多凋零,王雄誕也在武德六年被輔公祏絞殺了,想要徹底查清當年的事,困難增加了不少。
目前內衛府已經派人前往江南,其一是搜羅當年的幸存者,了解事實的真像,其二是就近訪查一下,汪鐵佛其人其事,查查他辭官的真正原因,現在又在那裏落腳。
凡是做過必留痕跡,不管是李承乾,還是長孫衝都不相信這世上的人能把所有的痕跡都擦得一幹二淨。
丹陽公主是虔誠的佛教徒,死後還請佛門高僧作了幾天的法事,同為佛徒的汪華還送了奠儀,畢竟這是他們信徒之間的事,看在同為佛教門徒的因果上,盡上一份心,這本不是什麽奇怪的事。
可轉身老東西就上表辭官,他為什麽這麽著急呢?如果不是什麽事驚了他,他為什麽要走呢?李承乾想不明白。
好在皇帝曾下過旨意,凡是在京四品以上文武致仕,除了覲見皇帝外,還要東宮拜謁,都過關後才能到閣部去辦理手續,要不然他都不知道。
雖然不太和規矩,名頭卻說的很合理,老臣們為大唐操勞一生,隻要能挽留的,朝廷一定挽留。有些事與皇帝說不方便沒關係,可以和太子說嘛,他完全可以代表皇室撫慰下老臣,也算是皇室為老臣們盡最後一份心。
恩,汪鐵佛和八個兒子,這家夥玩的也是七郎八虎的路數?就在李承乾佩服汪家兄弟強大的生育能力,子嗣繁多的時候,李明達帶著小末子又來明德殿玩了,而且還催促著開點,不用多說,能讓他們倆這麽欺負就隻有小李象了。
看到兒子樂顛顛的應了姑姑的話,跑進來的時候,正在喝茶的李承乾直接就噴了出來,這特麽還是孤的兒子嗎?頭發被紮成了兩個亂糟糟的啾兒,小棉衣外罩了一個紅肚兜,手裏還揮舞著一個小木槍,要是再加上兩風火輪,豈不是成小哪吒了!
哎,歎了一口氣,李承乾都想抽自己倆嘴巴,沒事給他們講什麽故事,這下好了吧,讓這幾個小的活學活用了,所以連忙把三個小家夥叫了過來。
一邊給李象擦著花裏胡哨的臉,一邊說:“瞅瞅你們玩的,都成野孩子了。兕子,你和末子的功課都作完了嗎?大哥可跟你說,作不完母後可是要打你們的手心的,到時候求誰都沒用!”
實在是不忍心責怪這兩個這麽可愛的妹妹,所以李承乾隻能用功課來唬她們倆,讓她們回想一下長孫皇後手中的戒尺,看看還敢不敢這般胡鬧了。
可讓他沒想到兕子非但沒怕,反而拍著胸口說:“大哥莫要嚇唬兕子,兕子早就不是小孩子了,不怕!再說,功課早就作好了,我和末子也是得了母後的懿旨讓你給我們講故事的。”,李明達這話剛說完,末子和李象則也跟著起哄,讓他趕緊講故事。
宮裏的生活太無聊了,永遠是千篇一律的,連走路邁步子多大都有規矩,別說小孩子了,就算是李承乾也覺得生悶的很。所以能幫三個小家夥,排解下無聊,也不是不可原諒的事,就當給自己換換腦子了。
隨手搬過來一個小桌子,將果脯和點心擺上幾盤後,李承乾盤腿坐了下來,手裏端著茶盞,腦海中快速回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