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者,使天下赤黃之氣凝一之人,舉手投足之間山河震動,萬民俯仰,天下之人有誰不想坐在獨一無二的椅子上,試試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威力呢!


    當然,要非要在這上麵較真的話,在李承乾看來,這天底下唯一一個從沒想過取皇帝而代之的,就隻有他一人。這不是自賣自誇,也不是說他身為儲君,這皇位早晚都是他的囊中之物。


    而是因為他深知“量力而行”的含義,權力這東西就像美酒,是能讓人頭暈眼花,不辨東西的物件。他監國也不是一、兩次了,坐在那個位子混當然好過,可要真心實意的為國家,為黎民做點好事,就得“鬥智鬥勇”了。


    汪華當年在東南稱孤道寡,窺測中原,說他當年沒有定鼎天下之心,恐怕連他自己都不糊弄不過去。可人心之事,往往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轉變,最起碼對他心存怨望之事,李承乾隻信三分。


    席間的話,隻不過是他根據蛛絲馬跡大致推理出來,其真實性也就三四分而已,而且還沒有證據,根本就做不得說。李承乾之所以在這個時候說出來,其實就是想詐詐汪華,饒他智計百出,擅長自保之道,可要是一刀捅到痛處,他也會投鼠忌器的。


    可結果顯然是好的,老家夥能痛哭流涕正說明了他即使不是此事的主腦,也必知這其中的原委。行,窗戶紙捅破了,老頭兒還想解釋,那就聽聽又何妨呢!


    不得不說,李承乾還真蒙了個八九不離十,正好說中汪華的心事,碰到了那個壓在他心頭二十年的石頭,汪氏一族的生死存亡就在他一念時間,不說實話不行啊!


    貞觀初的時候,京兆韋氏是什麽實力,宮裏頭有貴妃、親王,宮外有數不清的大員,可謂樹大根深,朝中文武誰不得給三分顏麵,退避三舍。


    可就是因為惹了皇後一個不高興,就讓征塵未洗的太子直接幹掉了兩房,貴妃被削,親王被禁錮封地,從老到小那是一個都沒發過,全都發落了,到了現在韋氏也沒緩過氣來。


    與這樣的世家比起來,不管底蘊還是實力,汪家又算的了什麽呢,頂多就算是一鄉村土財主,不說實話與太子掰手腕,那與拿雞蛋碰石頭沒有區別,他年紀大了無所謂,可家裏還有那麽多人呢。


    於是,歎了一口氣,汪華將當年的事娓娓道來:沒錯,太子說得一點都沒錯,汪華確實留了一手,畢竟凡事都存在意外,他降唐也是迫不得已,不留後路怎麽辦呢。


    要知道,當時的皇帝是李淵,在前隋的時候就是個浪蕩公子哥,他們跟楊家還是親戚,最後怎麽對待人家的,他說的話又有幾分是可信的。


    他手下的六個州雖然沒有中原富庶,但因為沒怎麽受到戰亂的波及,錢糧賦稅也算充實,汪華在那裏經營的年頭也不少,所以也攢下了不少的家底。


    在他上表降唐的時候,特意把府庫中的大部分財帛轉移到了秘密之地,並由其堂弟汪鐵佛率領一部分親衛看管,一旦他在長安有什麽不測,汪家也可以憑借這些家當東山再起。


    可他非常幸運,李淵並沒有將他與李密、李子通、杜伏威等人一概而論,不僅將他放了回了,更是仍舊主管六州的軍政,算是落了一個圓滿的結局。


    武德九年,秦王登基,隨即在第二年又招他入京,這就讓神經剛剛放鬆下來沒幾年的汪華又緊張了起來。他讓汪鐵佛徹底脫離官場遁入民間,既可以讓目標變小,也更加保險。


    不得不說,汪花再一次猜錯了,李世民僅僅是受了他手中的權,但給他的待遇絲毫不壓於皇親,四時八節的賞賜也從不間斷,這讓汪華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而且這樣的舒服日子一過就是十年。


    可就在貞觀十一年秋的一天,一個年輕人的造訪打破了他生活中的寧靜,此人正是汪鐵佛家的老八-汪紘。他是來報喪的,汪鐵佛和他的七位兄長都在這十多年中,先後病亡於吳地的大山之中。


    現今既然大唐皇帝如此厚待汪家,那守衛大山的任務自然也就不複存在了,汪華希望侄子可以留在長安,他對不起堂弟一家,想借此補償一下堂弟留下的最後一子。


    想當官也不是問題,即使他閑雲野鶴慣了,在朝中沒什麽人脈,可這張老臉在皇帝那還是有幾分的,要一個五品官還是不成問題的。


    可讓汪華沒有想到,他這個侄子,不要名,也不要官,僅僅是要求他配合搞一些度牒和幾塊地皮,他要在長安城經營一些自己的營生。


    至於其他的就不用伯父操心了,甚至他不需要告知別人,有自己這麽個侄子,反正他們家這一脈已經沒什麽人,是死是活也沒人在意。


    汪華本來是要拒絕的,可他一不想讓人知道他曾經留的那一手,二來也是出於愧疚的心理,所以也就照著汪紘做了。


    正是因為做了這個決定,汪華的噩夢開始了,他慢慢發現了侄子不僅以和尚的身份為掩護大肆斂財,更是培養了大批的媚女暗中羅織勢力,大有圖謀不軌之嫌。


    汪華知道後也曾多次的勸阻,希望他可以罷手,放著好好的消停日子不過,瞎折騰什麽啊。再說了,皇帝父子兩代人都有雄主之資,文治武功皆是上乘之選,想要在他們活著的時候與朝廷作對無異於蚍蜉撼樹。


    .......,一直到這次丹陽公主出事,汪華徹底坐不住了,他心裏明白再這麽下去,侄子那點小秘密早晚大白於天下,到時候汪家就難免被他拖累,所以想盡早脫身以求自保。可沒有想到的是,還沒等他動身南去,太子先把話給點破了。


    聽完汪華的話,李承乾笑著抬了抬手:“老國公,你看,你早說了啊,這不是鬧誤會了嗎?來來來,快起來,咱們繼續飲酒。”


    還轉頭板著臉對狄仁傑說:“懷英,為師平時是怎麽教導你的,要尊重前輩,還不敢趕緊上前搭把手!”,話間還對在大殿門口的丘神績擺了擺手,示意他可去忙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貞觀皇儲李承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叔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叔摯並收藏貞觀皇儲李承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