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二十年,四月初八,長安城的人們像往常一樣從睡夢中醒來,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夜非常的不平凡,因為貞觀皇帝,偉大的人皇陛下禪位了。
李世民在位期間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製,虛心納諫;並采取了一些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複興,完善科舉製度等政策,使得國家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安定局麵。
更為主要的是,作為馬上皇帝,李世民大力平定外患,先後滅掉東突厥、吐穀渾、高昌、西突厥、西域三十六國、高句麗、新羅等國,使大唐的版圖無限擴大,成就更古未有的帝王功業。
在宣布退位的翌日,太上皇李世民親自下詔,昭告天下,禪位大典將在七日後舉行,京師六品以上官員皆在觀禮之列,宵禁取消七日,慶賀新皇即位。
李承乾的登基大典是在含元殿舉行的,受了文武臣工的大禮後,便命中書令-馬周宣讀新皇的詔命:其一:將貞觀二十年改元為洪熙元年,新皇登基,大赦天下,與民更始。
其二:冊封太子妃-獨孤妙音為皇後,良娣-勃律玉為貴妃。
其三:皇太孫李象晉為太子,入主東宮;李醫晉位雍王;李厥晉位楚王;李曦晉位藍田公主。
其四:準房、杜等臣工致仕所請,隨太上皇遷居翠微山,以長孫無忌為尚書左仆射,許敬宗尚書右仆射,竇寬、褚遂良為侍中;秦懷玉為南衙大都督,李景桓為北衙大都督,房遺直為兵部尚書......。
“諸位臣工,朕初登大寶,當繼續履行上皇之命,承繼貞觀之盛世,使我朝國力在洪熙一朝更進一步,讓我大唐更加的興旺昌盛!”,端坐在龍椅上的李承乾一板一眼的說著。
以長孫無忌為首的群臣高呼:新皇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後,大唐就正式邁入洪熙朝,一個全新的時代,而新皇和他們則是這個新時代的主角。
沒有人懷疑,新皇是否有能力帶領他們,因為在貞觀一朝,李承乾的做出的貢獻居功至偉,內理仁政,外攘夷狄,大唐勢必會在新皇的統帥下昂昂向前。
散朝之後,含元殿就隻剩下李承乾、李象、長孫無忌三人;作為新皇的元舅,長孫無忌無疑是眾臣工當中最為高興的存在,而新太子李象則揪著新袍服在找與原來那件的區別。
三個人,僅僅是幾日之變,就有三種的身份,說是有些不好接受,一時難以適應也是人之常情。李承乾雖然監國很多次了,可畢竟當皇帝是第一回,尤其是坐在這裏臨朝,感覺是絕對不一樣。
所以李象的表現並不是沒出息,連李承乾都不適應,更不要說孩子了。三個人中,就數長孫無忌最穩當了,畢竟當仆射,他不是第一回了,絲毫沒有生疏的感覺。
“陛下,您的興致好像並不是太高,是不是臣工們哪裏做的不妥當了,您說出來,老臣即刻命他們改過。”,長孫無忌恭聲問了一句。
即便坐在龍椅上的是自己的外甥,如今身份不一樣了,長孫無忌這個元舅也必需時刻保持臣子該有的恭敬,再也不能向從前一樣說話隨意的很。
作為外戚之首,他清楚的很,太上皇之所以禪位,就是因為自家這外甥太強勢,也太優秀了,優秀到太上皇那麽自大的人,都不得不服氣,自己這個舅舅又怎敢不敬重。
“舅舅,你多禮了,咱們還與從前一樣,你該說什麽說,該做什麽做;從前不會變,現在也不會變,將來亦如是。朕能有今天,在諸臣中你和長孫家厥功甚偉,這些,朕都記著呢!”
話間,李承乾從袖子裏掏出一封聖旨交給長孫無忌,繼續言道:“這道聖旨是朕當年對長孫家的承諾,今日是朕登基的第一天,朕當年的諾言兌現。至於朝堂上就不要太過張揚了,你照著聖旨的辦就好。”
李承乾這話一出,長孫無忌立馬跪了下來,捧著聖旨,眼睛蒙上一層霧水,激動言道:“陛下天恩,臣長孫無忌無以為報,唯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你看,舅舅,又多禮吧,快平身!”,話間,李承乾給小李象使了個眼神,讓他把長孫無忌扶起來。隨即繼續言道:“舅舅,你下去後,即刻去中書省草招,命西海道的牛進達即刻起兵,並吞吐蕃。”
“吐蕃這個國號,是該從世上消失的時候了,今年的上元節,朕要鬆讚幹部和祿東讚君臣給太上皇獻舞。牛進達的兵訓練了那麽多年,也該亮刃上場了。”
所謂新朝新氣象,李承乾就是要通過這一仗讓臣民們都明白,貞觀僅僅是個開始,洪熙將繼續帶領他們屹立於世間之顛,勝利將永遠屬於大唐,永遠屬於億兆黎民。
待長孫無忌躬身退出去後,李象歪著腦袋問了一句:“父皇,舅公好像變了,還有父皇為什麽要打吐蕃那樣的彈丸小國呢!”
聽了李象說這話,李承乾先是笑了笑,隨即把兒子拉了過來,溫聲言道:“象兒,你這樣兩個問題問的好。”
“其一,從今日開始,父皇與你就是這天下最至尊的人,所謂的皇權,盡在你我父子的掌握之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我們要盡君父的責任,舅公自然也要盡臣子的責任了。”
“其二,皇權至上,國威至上,不管到了什麽時候,你都要記住,戰爭的真理直在騎兵的攻擊範圍之內。所以未雨綢繆,作為君父,我們的責任就要為子孫後代和天下子民,最大限度的消滅潛在的敵人。”
看到李象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李承乾笑著摸了摸他的腦袋,繼續言道:“不要急,總有一天你會懂的,總有一天陽光照耀的地方將盡是我大唐的疆土。”
話畢,目光深遠的向大殿外看去,心緒則隨著清風飛翔遠方;從這一刻起,一個新的時代就要在他們父子手中開始了。
(全本完)
李世民在位期間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製,虛心納諫;並采取了一些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複興,完善科舉製度等政策,使得國家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安定局麵。
更為主要的是,作為馬上皇帝,李世民大力平定外患,先後滅掉東突厥、吐穀渾、高昌、西突厥、西域三十六國、高句麗、新羅等國,使大唐的版圖無限擴大,成就更古未有的帝王功業。
在宣布退位的翌日,太上皇李世民親自下詔,昭告天下,禪位大典將在七日後舉行,京師六品以上官員皆在觀禮之列,宵禁取消七日,慶賀新皇即位。
李承乾的登基大典是在含元殿舉行的,受了文武臣工的大禮後,便命中書令-馬周宣讀新皇的詔命:其一:將貞觀二十年改元為洪熙元年,新皇登基,大赦天下,與民更始。
其二:冊封太子妃-獨孤妙音為皇後,良娣-勃律玉為貴妃。
其三:皇太孫李象晉為太子,入主東宮;李醫晉位雍王;李厥晉位楚王;李曦晉位藍田公主。
其四:準房、杜等臣工致仕所請,隨太上皇遷居翠微山,以長孫無忌為尚書左仆射,許敬宗尚書右仆射,竇寬、褚遂良為侍中;秦懷玉為南衙大都督,李景桓為北衙大都督,房遺直為兵部尚書......。
“諸位臣工,朕初登大寶,當繼續履行上皇之命,承繼貞觀之盛世,使我朝國力在洪熙一朝更進一步,讓我大唐更加的興旺昌盛!”,端坐在龍椅上的李承乾一板一眼的說著。
以長孫無忌為首的群臣高呼:新皇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後,大唐就正式邁入洪熙朝,一個全新的時代,而新皇和他們則是這個新時代的主角。
沒有人懷疑,新皇是否有能力帶領他們,因為在貞觀一朝,李承乾的做出的貢獻居功至偉,內理仁政,外攘夷狄,大唐勢必會在新皇的統帥下昂昂向前。
散朝之後,含元殿就隻剩下李承乾、李象、長孫無忌三人;作為新皇的元舅,長孫無忌無疑是眾臣工當中最為高興的存在,而新太子李象則揪著新袍服在找與原來那件的區別。
三個人,僅僅是幾日之變,就有三種的身份,說是有些不好接受,一時難以適應也是人之常情。李承乾雖然監國很多次了,可畢竟當皇帝是第一回,尤其是坐在這裏臨朝,感覺是絕對不一樣。
所以李象的表現並不是沒出息,連李承乾都不適應,更不要說孩子了。三個人中,就數長孫無忌最穩當了,畢竟當仆射,他不是第一回了,絲毫沒有生疏的感覺。
“陛下,您的興致好像並不是太高,是不是臣工們哪裏做的不妥當了,您說出來,老臣即刻命他們改過。”,長孫無忌恭聲問了一句。
即便坐在龍椅上的是自己的外甥,如今身份不一樣了,長孫無忌這個元舅也必需時刻保持臣子該有的恭敬,再也不能向從前一樣說話隨意的很。
作為外戚之首,他清楚的很,太上皇之所以禪位,就是因為自家這外甥太強勢,也太優秀了,優秀到太上皇那麽自大的人,都不得不服氣,自己這個舅舅又怎敢不敬重。
“舅舅,你多禮了,咱們還與從前一樣,你該說什麽說,該做什麽做;從前不會變,現在也不會變,將來亦如是。朕能有今天,在諸臣中你和長孫家厥功甚偉,這些,朕都記著呢!”
話間,李承乾從袖子裏掏出一封聖旨交給長孫無忌,繼續言道:“這道聖旨是朕當年對長孫家的承諾,今日是朕登基的第一天,朕當年的諾言兌現。至於朝堂上就不要太過張揚了,你照著聖旨的辦就好。”
李承乾這話一出,長孫無忌立馬跪了下來,捧著聖旨,眼睛蒙上一層霧水,激動言道:“陛下天恩,臣長孫無忌無以為報,唯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你看,舅舅,又多禮吧,快平身!”,話間,李承乾給小李象使了個眼神,讓他把長孫無忌扶起來。隨即繼續言道:“舅舅,你下去後,即刻去中書省草招,命西海道的牛進達即刻起兵,並吞吐蕃。”
“吐蕃這個國號,是該從世上消失的時候了,今年的上元節,朕要鬆讚幹部和祿東讚君臣給太上皇獻舞。牛進達的兵訓練了那麽多年,也該亮刃上場了。”
所謂新朝新氣象,李承乾就是要通過這一仗讓臣民們都明白,貞觀僅僅是個開始,洪熙將繼續帶領他們屹立於世間之顛,勝利將永遠屬於大唐,永遠屬於億兆黎民。
待長孫無忌躬身退出去後,李象歪著腦袋問了一句:“父皇,舅公好像變了,還有父皇為什麽要打吐蕃那樣的彈丸小國呢!”
聽了李象說這話,李承乾先是笑了笑,隨即把兒子拉了過來,溫聲言道:“象兒,你這樣兩個問題問的好。”
“其一,從今日開始,父皇與你就是這天下最至尊的人,所謂的皇權,盡在你我父子的掌握之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我們要盡君父的責任,舅公自然也要盡臣子的責任了。”
“其二,皇權至上,國威至上,不管到了什麽時候,你都要記住,戰爭的真理直在騎兵的攻擊範圍之內。所以未雨綢繆,作為君父,我們的責任就要為子孫後代和天下子民,最大限度的消滅潛在的敵人。”
看到李象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李承乾笑著摸了摸他的腦袋,繼續言道:“不要急,總有一天你會懂的,總有一天陽光照耀的地方將盡是我大唐的疆土。”
話畢,目光深遠的向大殿外看去,心緒則隨著清風飛翔遠方;從這一刻起,一個新的時代就要在他們父子手中開始了。
(全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