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地了卻了這取名的頭等大事,新鮮的“柳薏仁兒”便自告奮勇去刷鍋洗碗了,柳氏芳娘也沒攔著。
柳奕到處找鍋刷,她娘給了一把小笤帚。
那是由另一種叫赤稷的植物莖杆紮成的小刷子,不知用了多久,反正都禿了,柳氏也沒舍得扔。
現在生活這麽清苦,衛生條件就不好過分指望,柳奕將鍋碗洗好,便想著給家裏再燒些開水喝。
柳氏也是一早就燒水涼在水罐裏了,這時候正好讓柳大灌滿一水筒帶去地裏,再新晾上一水罐。
那水筒是深山裏一種粗大的竹筒製作,竹節頗長,加個塞子,一筒水也能頂個超大號的運動水壺了。
他們村外的芸水雖清澈,水質沒有工業汙染,但也沒有過濾係統消毒殺蟲。
且不說上遊下遊洗衣洗澡,就是飲羊飲牛的也通在這一條河裏。
從心理上習慣了燒水喝的柳家人一致覺得,照其他人家那般渴了便拿瓢舀生水喝可不行。
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好的衛生習慣是必須要堅持的。
重新起火的檔口,柳氏又轉對柳全說起:“大郎,你可記著趁早抽空去把那溺溲的問題給解決了。”
柳奕豎著耳朵聽爹媽說話,低頭笑起來:“我就想著我媽啥時候忍不住呢。”
“你媽我也是為大家好,荒郊野地裏就罷了,咱們在家也不能總這麽湊合。”柳芳娘很頭疼。
人生大事不過吃喝拉撒,別的什麽困難都好解決,就這“進出口貿易”沒得商量。
可現在哪流行什麽文明廁所啊。
一般農家,為積攢肥料,至多在田間地頭角落旮旯挖一個大土坑,坑上能搭點劈開的長木頭棍子竹蔑板子,各種能方便踏腳的東西都可以拚湊來用,兩條支撐物中間留一道略寬的縫隙,左右墊墊不至於掉下去就成。
一個簡易的露天旱廁,既收集了肥料,又解決了人民內部矛盾。
講究點的人家,會在院子裏挖個深坑,聽說有些還會埋上一隻大瓦缸,但瓦缸上方依舊是各種簡陋的搭橋設施,至多在糞坑外頭再圍半道稀疏漏風的籬笆。
養了豬羊的,這個深坑就多挖在牲口圈旁邊,還可能借個牲口的光,遮上半拉茅草棚頂。
不講究的人家,基本便是野外操作了,隻要不在自家院子裏,那還不天高任鳥飛麽。
臨時刨個小土坑,或者哪怕不刨坑都能解決的問題,基本也沒人會在意。
身為一個本土鄉民,走在裏巷狹窄的土路上,不留神踩一腳人畜便溺簡直再正常不過。
尤其小孩子隨地解決個大小便,誰也不會覺得有何不妥。
是以遇到下大雨的時候,你絕對不會想踩著草鞋出門去走訪四鄰的。
若再遇到兩家吵架幹仗的,哪怕是成年人,撕破臉皮的婦女老太太都敢直接欺上人家門口去,當著大庭廣眾來上那麽一堆。
和現代世界裏很多民間文化一樣,發糞塗牆、潑灑便溺,都被視為對仇人進行的最行之有效的惡毒攻擊和詛咒。
而最為窩囊的死法,莫過於“掉進糞坑淹死”。
可偏偏這現象並不罕見,尤其對於老弱病殘不利於行的人來說,極其容易摔滑跌倒,從縫隙掉下陷在裏頭就爬不起來,獨自上廁所確實是冒著高風險的。
像柳家攏共就這麽大,住的地方尚且施展不開,院子裏自然連旱廁也沒挖。
她家的糞坑,挖在麻地過去的地頭,離家斜線三十米外。
可誰願意上那去解決大號啊,尤其夏天大太陽一暴曬,若再經風一吹,哪哪都是一股子怪味兒,直能飄到屋裏來。
更別說那一堆一堆老小中青,繁殖了不知多少代的蒼蠅,嚶嚶嗡嗡,惡心得沒眼看。
到了天黑,想上廁所都得摸黑離開院子,那環境還很可怕,柳氏芳娘怎麽忍得了。
尤其還沒有衛生紙。
上個小號尚能勉強湊合,至於大號……柳氏母女是絕對不會想效仿本土鄉民,用什麽就地取材的草葉木棍,哪怕高逼格一點的麻索解決都嫌太糙。
一個人會不會得痔瘡,直接取決於他每一次蹲下那地方附近的植被種類,以及他手指所能夠到的半徑長度——這如廁體驗,光想就很要命。
照這麽看來,人家某些地方用清水解決,可是極端條件下逼迫出來的智慧之舉。
反正這兩天,柳氏母女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她家院子裏的某些植物葉片,畢竟夠大、沒毛,它還比較柔軟,就是不吸水。
為了不讓她家附近蛆蠅成群蚊蟲滋害,柳家全體一致認為,確實很有必要新建一個小廁所。
“這旱廁最好能離咱屋子再遠些,不然給風一吹,那味兒就受不了。”廁所的選址很重要,柳氏很堅持。
“那個糞池,我過段時間看漚好肥,用完直接填了它。”柳大原就是那麽想的,“新挖一個在粟子地邊,到時掏糞掏得勤快點就不怕味兒了。”
“主要還是盡量不給蒼蠅蚊子留機會,我都給叮了好幾個大皰了。”柳奕何嚐不是心有餘悸。
經過一番商議,他們決定悄悄拓寬自家的院子。
畢竟這裏是沒人搭理的山野農村,她家又單門獨戶自占了一個山頭。
尤其這種丘陵處間隙土地,荒山野林千百年來它就在那裏,誰開出來便算誰的。
大靖朝土地雖在名義上屬於“王土”,但使用權是五花八門終歸於家族或者個人。
是以,有自家田地的農戶多還毗田而居,你要有能力折騰,弄個莊園也是成的。
柳家的院子目前隻劃拉了一點菜地進來,住的是一間茅舍,確實算小得很了。
“照我看吧,既然這院子要擴大,不如直接推到後院山坡下。”柳爹說到。
“推過去,後院那地就能多個三五步長,不過沒多規整,到時咱再把那一小片土坡上下都鏟平了,那一麵往後也不用籬笆,就是個天然的土牆。”
“這挺好,就怕你要費點勁。”柳氏點了點頭。
“不著急,這事兒啊,咱們緩說幾天,一樣一樣來。”
柳奕到處找鍋刷,她娘給了一把小笤帚。
那是由另一種叫赤稷的植物莖杆紮成的小刷子,不知用了多久,反正都禿了,柳氏也沒舍得扔。
現在生活這麽清苦,衛生條件就不好過分指望,柳奕將鍋碗洗好,便想著給家裏再燒些開水喝。
柳氏也是一早就燒水涼在水罐裏了,這時候正好讓柳大灌滿一水筒帶去地裏,再新晾上一水罐。
那水筒是深山裏一種粗大的竹筒製作,竹節頗長,加個塞子,一筒水也能頂個超大號的運動水壺了。
他們村外的芸水雖清澈,水質沒有工業汙染,但也沒有過濾係統消毒殺蟲。
且不說上遊下遊洗衣洗澡,就是飲羊飲牛的也通在這一條河裏。
從心理上習慣了燒水喝的柳家人一致覺得,照其他人家那般渴了便拿瓢舀生水喝可不行。
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好的衛生習慣是必須要堅持的。
重新起火的檔口,柳氏又轉對柳全說起:“大郎,你可記著趁早抽空去把那溺溲的問題給解決了。”
柳奕豎著耳朵聽爹媽說話,低頭笑起來:“我就想著我媽啥時候忍不住呢。”
“你媽我也是為大家好,荒郊野地裏就罷了,咱們在家也不能總這麽湊合。”柳芳娘很頭疼。
人生大事不過吃喝拉撒,別的什麽困難都好解決,就這“進出口貿易”沒得商量。
可現在哪流行什麽文明廁所啊。
一般農家,為積攢肥料,至多在田間地頭角落旮旯挖一個大土坑,坑上能搭點劈開的長木頭棍子竹蔑板子,各種能方便踏腳的東西都可以拚湊來用,兩條支撐物中間留一道略寬的縫隙,左右墊墊不至於掉下去就成。
一個簡易的露天旱廁,既收集了肥料,又解決了人民內部矛盾。
講究點的人家,會在院子裏挖個深坑,聽說有些還會埋上一隻大瓦缸,但瓦缸上方依舊是各種簡陋的搭橋設施,至多在糞坑外頭再圍半道稀疏漏風的籬笆。
養了豬羊的,這個深坑就多挖在牲口圈旁邊,還可能借個牲口的光,遮上半拉茅草棚頂。
不講究的人家,基本便是野外操作了,隻要不在自家院子裏,那還不天高任鳥飛麽。
臨時刨個小土坑,或者哪怕不刨坑都能解決的問題,基本也沒人會在意。
身為一個本土鄉民,走在裏巷狹窄的土路上,不留神踩一腳人畜便溺簡直再正常不過。
尤其小孩子隨地解決個大小便,誰也不會覺得有何不妥。
是以遇到下大雨的時候,你絕對不會想踩著草鞋出門去走訪四鄰的。
若再遇到兩家吵架幹仗的,哪怕是成年人,撕破臉皮的婦女老太太都敢直接欺上人家門口去,當著大庭廣眾來上那麽一堆。
和現代世界裏很多民間文化一樣,發糞塗牆、潑灑便溺,都被視為對仇人進行的最行之有效的惡毒攻擊和詛咒。
而最為窩囊的死法,莫過於“掉進糞坑淹死”。
可偏偏這現象並不罕見,尤其對於老弱病殘不利於行的人來說,極其容易摔滑跌倒,從縫隙掉下陷在裏頭就爬不起來,獨自上廁所確實是冒著高風險的。
像柳家攏共就這麽大,住的地方尚且施展不開,院子裏自然連旱廁也沒挖。
她家的糞坑,挖在麻地過去的地頭,離家斜線三十米外。
可誰願意上那去解決大號啊,尤其夏天大太陽一暴曬,若再經風一吹,哪哪都是一股子怪味兒,直能飄到屋裏來。
更別說那一堆一堆老小中青,繁殖了不知多少代的蒼蠅,嚶嚶嗡嗡,惡心得沒眼看。
到了天黑,想上廁所都得摸黑離開院子,那環境還很可怕,柳氏芳娘怎麽忍得了。
尤其還沒有衛生紙。
上個小號尚能勉強湊合,至於大號……柳氏母女是絕對不會想效仿本土鄉民,用什麽就地取材的草葉木棍,哪怕高逼格一點的麻索解決都嫌太糙。
一個人會不會得痔瘡,直接取決於他每一次蹲下那地方附近的植被種類,以及他手指所能夠到的半徑長度——這如廁體驗,光想就很要命。
照這麽看來,人家某些地方用清水解決,可是極端條件下逼迫出來的智慧之舉。
反正這兩天,柳氏母女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她家院子裏的某些植物葉片,畢竟夠大、沒毛,它還比較柔軟,就是不吸水。
為了不讓她家附近蛆蠅成群蚊蟲滋害,柳家全體一致認為,確實很有必要新建一個小廁所。
“這旱廁最好能離咱屋子再遠些,不然給風一吹,那味兒就受不了。”廁所的選址很重要,柳氏很堅持。
“那個糞池,我過段時間看漚好肥,用完直接填了它。”柳大原就是那麽想的,“新挖一個在粟子地邊,到時掏糞掏得勤快點就不怕味兒了。”
“主要還是盡量不給蒼蠅蚊子留機會,我都給叮了好幾個大皰了。”柳奕何嚐不是心有餘悸。
經過一番商議,他們決定悄悄拓寬自家的院子。
畢竟這裏是沒人搭理的山野農村,她家又單門獨戶自占了一個山頭。
尤其這種丘陵處間隙土地,荒山野林千百年來它就在那裏,誰開出來便算誰的。
大靖朝土地雖在名義上屬於“王土”,但使用權是五花八門終歸於家族或者個人。
是以,有自家田地的農戶多還毗田而居,你要有能力折騰,弄個莊園也是成的。
柳家的院子目前隻劃拉了一點菜地進來,住的是一間茅舍,確實算小得很了。
“照我看吧,既然這院子要擴大,不如直接推到後院山坡下。”柳爹說到。
“推過去,後院那地就能多個三五步長,不過沒多規整,到時咱再把那一小片土坡上下都鏟平了,那一麵往後也不用籬笆,就是個天然的土牆。”
“這挺好,就怕你要費點勁。”柳氏點了點頭。
“不著急,這事兒啊,咱們緩說幾天,一樣一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