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春光乍泄,驟暖還寒。


    柳奕提著籃子,飛奔在回家的小路上。


    豔陽照人,白芸裏的山陌間,已是桑綠成蔭。


    這是大靖朝泰錫八年的初春時節,從她家修好建蠶室,不覺已過去兩年。


    春蠶易老,韶光如逝,柳家人穿越到白芸裏當農戶,已進入了第個四年頭,這也是他們與蠶社人家一同養蠶的第三年。


    如今的柳奕,早也不是原來那個黃毛小丫頭。


    兩年過去,她的乳牙換得差不多,整個人從臉型到個頭皆長開不少,看起來精神多了。


    到今年的十一月,她就要滿虛歲十一,身量也與謝家十四歲的細姐相差不多,已算得個半大姑娘。


    對於自己總算隨了爹媽的高挑這一點,柳奕是心滿意足的。起碼在外形上,她也不算沒有“長處”了。


    當然,這和自家夥食開得不錯也有直接的關係。


    老遠聽見她家的羊叫,柳奕推開院門,院子裏大大小小的家禽已先一步飛奔而至。


    “去,去!一會兒給你們吃苞米,都別吵了。”柳奕將帶頭的白鵝哄開。


    它們中間的“老大”是翦翦和如絲的第六窩鵝崽中的一個,正經是個除了認吃認喝而外便六親不認的爆眼仔。


    柳奕還穿著初冬時的薄夾襖,幹起活來已有些熱得耐不住,一路跑出滿頭大汗,到家放下提籃便咕咚咕咚喝下半碗溫水。


    屋裏沒見阿娘的影子,柳奕洗過手臉,拿帕子包了頭,撣撣衣裙便準備去後院的草棚查看。


    “怎地這快便回來?”剛添過一遍桑葉的芳娘正從蠶室推門出來,“他們也快到了吧?”


    “到了,都去則椿家。”


    芳娘表示知曉,招呼女兒洗手吃飯。


    蠶社的幾戶人家湊錢新買了耕牛,今天便可送到白芸裏。這是他們的大事,也是喜事。柳全老早便出門去了,柳奕方跟著湊過熱鬧,趕緊回來跟阿娘報告。


    早在去年,為了彌補國庫的空虛,王上老兒又一次重新頒布了稅收法令。


    專門針對春夏時節農戶們的蠶桑收益,增加了一樣夏收的“繭稅”。


    依據最新的法令規定,從今年開始,白芸裏的農戶需按戶繳納一匹絹和二斤綿。


    這和丁口稅還不一樣,時間緊迫,不能等到秋季。農婦們待春蠶收獲便要立即繅絲紡織,從開春到夏收之後的這段日子,會一直忙得沒有功夫喘息。


    民間另有一種傳言說,這隻是本州的地方官員們擬訂的稅收項目,與遠在天邊的王上原也沒多大的關係。


    柳奕轉了半天的彎,覺得姑且可以理解為“國稅”和“地稅”的差異。


    畢竟,田賦與丁賦都是正經的國家稅收,地方官員們想幹點啥,不能單指望王上開恩啊,總得挖點小金庫什麽的,以備不時之需。


    實際上,便是正經的“國稅”,現也重新做了調整。


    比如田賦,畝均有所減少,從一畝一鬥,更改為畝收八升。


    但計收的田畝數量,卻由原來的一個男丁四十畝,增加到了五十畝。


    這是單單計算的糧食地,各家各戶的桑田等林地麵積不算在內。計賦的成年女子和半成年人的收稅情況,也以此類推。


    總體來說,柳家需要繳納的田賦,從四十畝地上交四石,變成了五十畝地上繳四石,聽起來暫時沒有變化。


    實際麽,一切不過剛剛開始……大家心裏有數便可。


    因為計賦的田地數量有所增加,原來有些地種得不多的農民們又得想方設法地開墾荒地。


    等到田熟地肥之後,畝收多少,對於大人們而言,調整數量隻不過是碰碰嘴皮、動動手指、搖搖筆杆子的功夫而已,早晚的事。


    另一個以前必收的稅賦項目“丁稅”,也搖身一變成了“戶稅”。


    在這一方麵,大靖朝過去都是按人口計稅,算得“人頭稅”。


    從經濟上而言,小民們生得越多,納賦就越多。


    計收這項稅目的詭異之處就在於,一個人的存在不是自然而然理所應當的。


    除了半成年以前和老朽之後,在一定的年紀內,隻要你活著,就必須為自己的活而“付出代價”。


    哪怕是個沒有勞動能力的人,活得豬狗不如,在繳稅這一點上,律法也“一視同仁”。


    這直接導致了許多特能生的窮苦人家,不知道該拿自己生出的孩子怎麽辦。


    也間接導致了某些極端行為——活著,就要給國家交錢,養不起那便不活好了,少一個孩子就少一分負擔。


    可這個時代沒什麽有效的節育措施,生孩子是老天的安排。


    窮苦人家對此既無節製,又沒有多少責任感。賣兒賣女不算稀奇,殺害“沒用的”女嬰更是“情有可原”。


    就在去年,王上老兒的智囊們終於在這一方麵開了竅。


    大約為了鼓勵生產,增加人口。


    新的稅政取消了丁稅,等同於承認自己國土上的百姓們,作為一個人,具有生存在天地間的“天賦”權力。


    不過,這項重要的稅收也不是不收了,而是改為按戶攤派。不論家中男女人口多寡,一律計算在戶主的頭上。


    比如柳大這樣的壯年男丁作為戶主,一戶即收絹三匹綿三斤。


    從實際效果來說,這項調整,對於柳家這樣人丁不旺的小戶,和之前並沒有差別。


    但是從心理上,柳奕可以把它看成一家人交納的“保護費”。


    每念及此,她時常自嘲,這可能是她作為一個現代靈魂,在心理上殘存不多的“人權意識”作祟。


    對於人口眾多的農家而言,這項稅收的調整,確實能讓他們的家庭負擔有所減輕。


    起碼,生再多的孩子,它不再是一種經濟上的“原罪”了,農家的父母多少能鬆一口氣。


    站到這個時代的角度看,爺娘們普遍習慣於“狹恩圖報”,竟然變得可以理解起來——他們能擠出十數年的口糧來養活一個孩子,已算不錯。


    等小孩養到半大的時候,該出徭役就出,該納別的稅就納,也算得給他們自食其力的機會。


    不過,從各項稅收加總算來,農戶們的負擔還是增加了。


    近來每議及此事,幾家的叔伯都會慶幸自己當初下定決心的幹脆利落。


    所謂人算不如天算,有時候,運氣就是那麽湊巧。


    蠶社的幾戶人家在一起養蠶的第一年,白芸裏遇到了難得的風調雨順,氣候適宜。


    他們養的十紙蠶都有不錯的收成,平均一紙能夠維持在三十八九斤的水平,產量最的高椿家超過了四十斤。


    到了去年的春天,他們便擴大了養殖的規模,各自認購的卵紙比前年翻了一倍,收成也頗不差。


    就這麽兩年的時間,趕在賦稅變動之前,他們的蠶社一共養成了四季蠶,除開繳稅的部分,其餘皆通過瘸三的門路換成了存糧。


    雖然這兩年繭價略有下跌,糧價亦頗不穩定,到而今,他們也總算能夠拿出些糧食來合買耕牛了。


    “吃罷飯,俺去放羊。”柳奕表示,牛,她隻看了一眼,椿家的院子已被裏人圍得水泄不通。


    往後,給小牛割飼草的活計,少不得都是她和芽姊二人負責。她的事情還多著呢,也不急在這一時半會兒的功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兵荒馬亂來種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瓣兒家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瓣兒家主並收藏兵荒馬亂來種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