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臘月二十三祭灶,這是國人的傳統習俗。
傳說,灶王爺會在這一天回天宮,向玉帝匯報全年工作,也就是所謂的回京述職。
民間的傳說,雖然多半是編出來的,但若是仔細推敲一番,卻也能發現,這樣的傳說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現實依據的。
比如說貞觀年間,諸多外放的重要官員,就會在臘月二十三前後,回到長安城,向皇帝匯報工作。
李孝常就是這些重要官員中的一個。
李孝常,隴西成紀人,唐朝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淵的族弟。
當年,唐國公李淵攻打長安時,他主動獻出永豐倉軍糧,率眾歸降,被授予光祿大夫的職位。
武德元年,李淵建立大唐,正式登基稱帝,再次封賞功臣,他又被加封為上柱國、義安郡王,出任利州都督。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已是貞觀元年,距離李孝常出任利州都督,足足過去了十年。
都督相當於現在的地方軍區司令,手握重兵,最早的節度使,就是被朝廷授予使節的都督。
為了防止都督擁兵自重,朝廷是絕對不容許,一個人在某個固定的地點,當都督太長時間的。
然而,武德年間,天下尚未統一,戰事頻發,臨陣換將屬於兵家大忌。
有了這樣的曆史背景,再加上李孝常屬於皇室宗親,這才在利州都督的位置上,穩穩當當的做了十年。
十年,對於現代人來說,可能是人生的七分之一、八分之一,但是對於平均壽命不足三十的唐人來說,已經勉強算得上是半輩子。
在一個地方生活、經營了半輩子,突然得到命令,說任期已滿,要回京述職,換了誰心裏都不願意。
李孝常自然也不願意,但如果隻是回京述職,以後還會換一個地方,讓他繼續當官,他心裏或許還不會生出造反的念頭。
問題是,李世民上位後,一直在收攏宗室的權利。
李神通、李孝恭,之前都是手握兵權的大將,如今雖然也有著某州都督的職位,但都隻是在長安遙領。
空有一個名頭,卻調動不了一兵一卒,這樣的都督,做著又有什麽意思?
有些人,拿起了能夠放下,而有些人,一旦嚐到了權利的美妙滋味後,便再也不舍得放棄。
李神通、李孝恭屬於前者,而李孝常屬於後者。
因為放不下,所以他生出了造反的心思。
造反,並不一定是要推翻某個王朝,李孝常身為皇室宗親,也從未想過推翻李唐江山。
所以,他給自己這次造反,換個一個更為恰當的詞匯——清君側。
李世民雖然已經登基稱帝,但李孝常並不認可這個皇帝,在他心中,皇帝依然是自己的族兄——李淵。
而李世民隻是皇帝身邊的那個奸佞小人,是要被他清除的對象。
曆史上第一次著名的清君側是西漢初年,漢景帝年間。
禦史大夫晁錯向皇帝上書,建議削藩,為漢景帝所采納。
當時的各藩國中,以吳、楚的實力最強,吳王劉濞為了保住自己的實力,糾集了包括楚國在內的七個藩國,以“誅晁錯、清君側”為名,發動叛亂,史稱“七國之亂”。
漢景帝為了平息叛亂,隻好將晁錯殺掉。
李世民殺兄囚父,得位不正,天下皆知,這正是清君側的最好借口。
搏一搏,單車變摩托。
贏了,他便能繼續手握大權,或許還能更進一步。
輸了,一切皆休。
李孝常自認能夠承擔輸的後果,所以早在回京前,他就下定了決心,並暗自聯絡了好幾個共同舉事之人。
此時此刻,他雖然沒有百分百推翻李世民,將之誅殺的把握,但在他心裏,勝率也差不多達到了四成。
李世民玄武門事變,勝率都一定有4成。
這麽大的勝算,足以嚐試放手一搏,可他終究不是稱王稱霸的材料,到了關鍵時刻,非但靜不下心來,反倒變的暴躁了許多。
這些天,來到長安後,光是被他摔碎的茶碗、花瓶的數量,就已經超過了三位數。
主人在氣頭上,府上的仆役,自然不敢多言,可謀士卻不在其列,他們天生就是給主公排憂解難的。
這樣的情況隻持續了兩天,就有一個謀士,小心翼翼的向李孝恭獻策道:“某聽聞蜀地有一卜相方麵的曠古奇才,恰好在前些日子入了長安。
傳說此人善“風鑒”,即憑風聲風向,可斷吉凶,累驗不爽,又精通麵相、六壬及五行等。
主公若是心有疑慮,何不找這道人算一卦?”
“汝所言之人,莫非袁天罡乎?”李孝常聞言,眼前一亮。
有關於清君側這事,他連自己的妻妾都沒有告知,隻告訴了自己的兒子,和一些心腹手下。按理來說,這麽機密的事,是絕對不能輕易透露出去。
可算卦本就是模棱兩可的,他並不需要明明白白告訴袁天罡,說自己要造反,問對方能不能成功,隻需含糊其詞,讓對方算一算自己的前程即可。
……
……
袁天綱年少時孤苦貧寒,但他愛讀書,好學問,精通技藝,對相術深有研究,唐時應友人張柬之邀赴洛陽任資官令。
當時,杜淹、王珪、韋挺三個人來見袁天綱,請他給看相。
袁天綱預言杜淹將以文章顯貴而名揚天下;王珪不出十年將官至五品;韋挺麵相如虎,將出任武官,並預言三人為官後都要遭貶譴,屆時大家還會見麵。
果然在唐高祖武德年間,杜淹以侍禦史入選天策學士;王珪由太子李建成舉薦,當上五品太子中允,韋挺出任武官左衛率。
正當三人仕途一帆風順時,沒想到受宮廷政變牽連,一起被貶雋州,在這裏又遇到了袁天綱。
大業末年,天下大亂,袁天綱返回故鄉,以賣卦為生。
初唐重臣竇軌曾於這段時間客遊德陽,此時他還很潦倒,而袁天綱恰好也在德陽,竇軌便請托袁天綱給自己看相,袁天綱說:“你前額到發際骨骼隆起,一直連到腦後的玉枕處,你的下巴渾圓肥大,下巴右側隆起,而且明潔光亮,必定在梁州、益州大樹功業。”
竇軌說:“如果真如所說,能成就功業,我定不忘您指點過我的大恩大德。”
武德初年,竇軌果然發跡,他跟隨唐高祖起兵反隋,因此立有戰功,任為益州行台仆射。
以上幾人,都是初唐名臣,有這些人為他作保,袁天罡的名氣想不大都難。
他入長安的這幾個月,找他算命的多不勝數,但大多都被他婉拒。
可今天這人,他無法拒絕,因為此人爵位頗高,正是同樣回京述職的應國公——武士彠。
傳說,灶王爺會在這一天回天宮,向玉帝匯報全年工作,也就是所謂的回京述職。
民間的傳說,雖然多半是編出來的,但若是仔細推敲一番,卻也能發現,這樣的傳說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現實依據的。
比如說貞觀年間,諸多外放的重要官員,就會在臘月二十三前後,回到長安城,向皇帝匯報工作。
李孝常就是這些重要官員中的一個。
李孝常,隴西成紀人,唐朝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淵的族弟。
當年,唐國公李淵攻打長安時,他主動獻出永豐倉軍糧,率眾歸降,被授予光祿大夫的職位。
武德元年,李淵建立大唐,正式登基稱帝,再次封賞功臣,他又被加封為上柱國、義安郡王,出任利州都督。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已是貞觀元年,距離李孝常出任利州都督,足足過去了十年。
都督相當於現在的地方軍區司令,手握重兵,最早的節度使,就是被朝廷授予使節的都督。
為了防止都督擁兵自重,朝廷是絕對不容許,一個人在某個固定的地點,當都督太長時間的。
然而,武德年間,天下尚未統一,戰事頻發,臨陣換將屬於兵家大忌。
有了這樣的曆史背景,再加上李孝常屬於皇室宗親,這才在利州都督的位置上,穩穩當當的做了十年。
十年,對於現代人來說,可能是人生的七分之一、八分之一,但是對於平均壽命不足三十的唐人來說,已經勉強算得上是半輩子。
在一個地方生活、經營了半輩子,突然得到命令,說任期已滿,要回京述職,換了誰心裏都不願意。
李孝常自然也不願意,但如果隻是回京述職,以後還會換一個地方,讓他繼續當官,他心裏或許還不會生出造反的念頭。
問題是,李世民上位後,一直在收攏宗室的權利。
李神通、李孝恭,之前都是手握兵權的大將,如今雖然也有著某州都督的職位,但都隻是在長安遙領。
空有一個名頭,卻調動不了一兵一卒,這樣的都督,做著又有什麽意思?
有些人,拿起了能夠放下,而有些人,一旦嚐到了權利的美妙滋味後,便再也不舍得放棄。
李神通、李孝恭屬於前者,而李孝常屬於後者。
因為放不下,所以他生出了造反的心思。
造反,並不一定是要推翻某個王朝,李孝常身為皇室宗親,也從未想過推翻李唐江山。
所以,他給自己這次造反,換個一個更為恰當的詞匯——清君側。
李世民雖然已經登基稱帝,但李孝常並不認可這個皇帝,在他心中,皇帝依然是自己的族兄——李淵。
而李世民隻是皇帝身邊的那個奸佞小人,是要被他清除的對象。
曆史上第一次著名的清君側是西漢初年,漢景帝年間。
禦史大夫晁錯向皇帝上書,建議削藩,為漢景帝所采納。
當時的各藩國中,以吳、楚的實力最強,吳王劉濞為了保住自己的實力,糾集了包括楚國在內的七個藩國,以“誅晁錯、清君側”為名,發動叛亂,史稱“七國之亂”。
漢景帝為了平息叛亂,隻好將晁錯殺掉。
李世民殺兄囚父,得位不正,天下皆知,這正是清君側的最好借口。
搏一搏,單車變摩托。
贏了,他便能繼續手握大權,或許還能更進一步。
輸了,一切皆休。
李孝常自認能夠承擔輸的後果,所以早在回京前,他就下定了決心,並暗自聯絡了好幾個共同舉事之人。
此時此刻,他雖然沒有百分百推翻李世民,將之誅殺的把握,但在他心裏,勝率也差不多達到了四成。
李世民玄武門事變,勝率都一定有4成。
這麽大的勝算,足以嚐試放手一搏,可他終究不是稱王稱霸的材料,到了關鍵時刻,非但靜不下心來,反倒變的暴躁了許多。
這些天,來到長安後,光是被他摔碎的茶碗、花瓶的數量,就已經超過了三位數。
主人在氣頭上,府上的仆役,自然不敢多言,可謀士卻不在其列,他們天生就是給主公排憂解難的。
這樣的情況隻持續了兩天,就有一個謀士,小心翼翼的向李孝恭獻策道:“某聽聞蜀地有一卜相方麵的曠古奇才,恰好在前些日子入了長安。
傳說此人善“風鑒”,即憑風聲風向,可斷吉凶,累驗不爽,又精通麵相、六壬及五行等。
主公若是心有疑慮,何不找這道人算一卦?”
“汝所言之人,莫非袁天罡乎?”李孝常聞言,眼前一亮。
有關於清君側這事,他連自己的妻妾都沒有告知,隻告訴了自己的兒子,和一些心腹手下。按理來說,這麽機密的事,是絕對不能輕易透露出去。
可算卦本就是模棱兩可的,他並不需要明明白白告訴袁天罡,說自己要造反,問對方能不能成功,隻需含糊其詞,讓對方算一算自己的前程即可。
……
……
袁天綱年少時孤苦貧寒,但他愛讀書,好學問,精通技藝,對相術深有研究,唐時應友人張柬之邀赴洛陽任資官令。
當時,杜淹、王珪、韋挺三個人來見袁天綱,請他給看相。
袁天綱預言杜淹將以文章顯貴而名揚天下;王珪不出十年將官至五品;韋挺麵相如虎,將出任武官,並預言三人為官後都要遭貶譴,屆時大家還會見麵。
果然在唐高祖武德年間,杜淹以侍禦史入選天策學士;王珪由太子李建成舉薦,當上五品太子中允,韋挺出任武官左衛率。
正當三人仕途一帆風順時,沒想到受宮廷政變牽連,一起被貶雋州,在這裏又遇到了袁天綱。
大業末年,天下大亂,袁天綱返回故鄉,以賣卦為生。
初唐重臣竇軌曾於這段時間客遊德陽,此時他還很潦倒,而袁天綱恰好也在德陽,竇軌便請托袁天綱給自己看相,袁天綱說:“你前額到發際骨骼隆起,一直連到腦後的玉枕處,你的下巴渾圓肥大,下巴右側隆起,而且明潔光亮,必定在梁州、益州大樹功業。”
竇軌說:“如果真如所說,能成就功業,我定不忘您指點過我的大恩大德。”
武德初年,竇軌果然發跡,他跟隨唐高祖起兵反隋,因此立有戰功,任為益州行台仆射。
以上幾人,都是初唐名臣,有這些人為他作保,袁天罡的名氣想不大都難。
他入長安的這幾個月,找他算命的多不勝數,但大多都被他婉拒。
可今天這人,他無法拒絕,因為此人爵位頗高,正是同樣回京述職的應國公——武士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