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正是早餐時分,徐景遷求才心切,一行人沒有顧得上吃早飯,盧絳更是不必說。不多時,眾人來到昨日相遇的食肆,店內食客不多,一名親隨上前點餐,眾人分兩桌落座,盧絳屁股還沒坐正,就自顧自向店家喊道:“溫一壺好酒。”點餐親隨聞言怒目而視,剛要開口嘲諷,卻見徐景遷微笑點頭,隻得把滿腹牢騷憋在口中。
不一會兒,熱騰騰的早餐端了上來,盧絳渾不當自己是個外人,不等徐景遷動手,顧自無人的用起餐來。隻見他左手抓起一個湯包向口中送去,右手提著酒壺斟滿一碗酒,就著桌上鹹菜大口大口地喝,口中嘖嘖有聲,臉上露出心滿意足的表情。看的朱匡業直皺眉頭,隻是想到徐景遷如此包容此人必有深意,所以隱而不發。
徐景遷卻也不理他,按著自己日常的節奏吃早餐。心中暗笑道:“盧絳這般目中無人的舉動,放在其他人身上可能早已發怒。隻是他麵對的卻是來自後世的中年大叔,經過電影電視的狂轟濫炸,早就對這個橋段司空見慣了。狂士做派嘛,既然想作,那就配合你演個全套。看誰能撐到最後!”
酒飽飯足後,盧絳打了一個滿足的嗝,拍了拍自己的肚子,然後眼睛直盯著徐景遷看。徐景遷並不理會,仍然細嚼慢咽地吃著包子。待所有人都吃完飯後,自有親隨上前付過飯錢。一行人出得食肆,盧絳把手中提起的行李向肩上一背,拱手向徐景遷說道:“多謝貴人款待,一飯之恩盧某謹記在心。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告辭!”
說罷,盧絳轉身而去。剛走沒兩步,就聽背後一聲“且慢”,卻是徐景遷叫住了盧絳。盧絳心裏暗嘿一聲,轉過身來,隻見徐景遷從親隨手裏接過一個十兩的銀餅,上前塞到盧絳手中,回禮道:“我知盧君是不拘俗禮的坦蕩君子,隻是出門在外,衣食住行,莫不需要阿堵物開道。小小銀餅,不成敬意,還望盧君收下。”言語間透露出一股暖人的真誠。
盧絳剛接過銀餅時一陣錯愕,很快就調整了心態,將銀餅坦然收入懷中,放下行李,正了正衣衫,拱手行了一禮,然後提起行李,毅然決然轉身而去。
徐景遷盯著盧絳身影看了一會,然後也轉身騎馬回府,回去把今天早上落下的功課補上。隻是朱匡業和眾親隨盡皆咬牙切齒。一名牙兵終於忍耐不住怒火,憤憤開口小聲道:“盧絳那廝太過猖狂,公子愛才之心溢於言表,不說納頭便拜,至少也應表達感謝之意吧。可他倒好,吃飽喝足後二話不說扭頭就走。一看就是賊性難改!”
朱匡業聞言嗬斥道:“放肆,公子麵前哪有你們說話的份。”徐景遷卻也不惱,隻是淡淡說道:“非常之人自有非常之處,我料那盧絳少則三日多則五日,必會至徐府登門拜訪,且去提前和門房通知一聲,別因他衣衫不整就拒之門外。”徐景遷本不欲多說,隻是想到盧絳終歸要與這些親隨們相處,故而解釋一二,隻聽得一行人麵麵相覷,回府鍛煉不提。
冬季日短,三天悄然而過。徐景遷如同往日一樣,每天都照常煉體、騎馬、外出拜訪。一些親隨卻如同貓抓一樣,每天都掰著手指數算著日子,看看盧絳到底會不會投上門來。
第四天上午,徐景遷一行人打馬走在金陵城主街上,忽然路旁一個聲音高聲響起:“徐公子,別來無恙!”隻見一名穿著一身嶄新冬衣的男子闊步走來,正是多日不見的盧絳。這次的他沒有背負行李,從上到下幹幹淨淨,顯得很有精神。
徐景遷聞聲止住馬蹄,就看見盧絳走上前來,拱手笑道:“多虧了公子饋贈,置換了一身行頭。”說完肅立在街頭不再多言。徐景遷朝他點點頭,問道:“盧君如無他事,不如隨小子在金陵城內一行。”看盧絳不置一詞,便吩咐親隨讓出一匹馬來,盧絳也不說話,坦然翻身上馬,跟在徐景遷身後。幾名親隨見此,對徐景遷更是佩服。
晚間用完餐,徐景遷起身離席,盧絳也一路緊跟其後。徐景遷當作毫不知情,施施然回到臥房,待盧絳進門後,方才轉身,麵帶微笑道:“盧君白天盯著我一天了,還沒有看夠嗎?晚間也不回客房休息,一路尾隨我至此。”說罷,揮手斥退了房中伺候的宋婆等人。
盧絳也不答話,自顧自在屋內坐下,倒了一杯白水,抿了一口,待女婢們從外麵輕輕合上門後,方才抬頭看著徐景遷,問道:“敢問公子前來金陵所為何事!”說罷,雙眼盯著徐景遷,仿佛直視人心。
徐景遷毫不怯場,反過來直盯著盧絳的眼睛,兩人對視了一會,然後才開口說道:“想必盧君前些時日打探清楚了,我是左仆射、參知政事徐家的二公子,前來金陵自然是因為先齊王歿了,我父身荷朝廷重任不能奔喪,特命我前來服齊衰。”
盧絳聽到這裏嘿嘿一笑,哂笑道:“如此簡單嗎?”
“盧君以為如何?”
“公子小看盧某不成。我吳國人盡皆知,政在徐氏久已,皇族楊氏不過泥胎木塑罷了。先齊王既歿,江都、金陵二徐並立。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二徐相爭必有一鬥,是以仆射不敢擅離江都,輕入虎穴。然則父死而子不奔,大不孝也。為堵天下悠悠之口,是以公子雖以稚齡而身負重任,服齊衰而替父盡孝,真是好算計。敢問公子,盧某所說對不對?”盧絳話語間毫不避諱,直接將問題擺在台麵上說來。
徐景遷並不答話,反而高聲問道:“盧君,你觀金陵城防如何?”
盧絳略微沉吟片刻,答道:“金陵城周二十裏,高約二丈六尺,夯土包磚,引秦淮河水而成護城壕,建有多處伏龜樓,又有數萬將士駐守,可謂固若金湯。”
徐景遷聽完搖搖頭,說:“不然,金陵城前依聚寶山,後枕雞籠山,東望鍾山,西帶石頭城。可謂四顧皆山,中間方幅,可謂絕地。設若大軍來攻,依山紮營,以上臨下,則金陵城中盡收眼底,如何久守?”
盧絳聞言一驚,雖是冬日,可汗水卻涔涔直下,背上一陣冷意。更令他震驚的是,徐景遷年方九歲,前來金陵不過月餘,竟有如此見識,簡直不可估量。心中如此想著,口中卻道:“公子見識非絳所及,敢問公子之誌。”
徐景遷看到盧絳口中隱含折服之意,心中頗感暢快,回道:“如今先齊王已歿,我父秉持朝政,身為人子,尚在幼齡,自當與父同心同德,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保吳國社稷,護百姓平安。”
盧絳聞言嗬嗬一笑,打斷道:“公子,你有那般高見,卻誌隻如此嗎?何必說冠冕堂皇之話!如果還是遮遮掩掩,信不過在下,那盧某現在就告辭了!”說罷,竟是起身向房門走去。
盧絳走過徐景遷身邊時,徐景遷伸出右手,拽住盧絳衣袖,身長七尺的昂藏大漢竟被徐景遷一把拉住。徐景遷倒退一步,微行一禮,開口說道:“盧君勿怪,《易》曰: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不過,剛才小子所言並非全然誑語,護國定亂,造福百姓,確是小子所願。”
盧絳深深看了徐景遷一眼,複又開口道:“好!盧某平生信奉一個念頭:大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必五鼎烹。生逢亂世,正是好男兒建功立業,為天下後世敬仰之機也。某願因公子以為進身之階。”說罷,躬身一揖到地。
徐景遷坦然接受了盧絳一拜,待他起身後,卻是岔開話題,問道:“盧君,你如何看待使相徐公?”
盧絳知道這就是考校了,思忖了片刻,斟酌了語言,然後答道:“以某看來,寧國鎮海節度使徐知誥掌控大軍,控扼上流,占據地利。仆射掌控朝堂十年,人心歸附,挾天子以令節鎮,占據人和。看似旗鼓相當,然而徐知詢為人輕佻,空有大誌;仆射輔政十年,政通人和,田無荒土,吳國上下受益匪淺,已是勝出數籌。況且仆射有佳兒如此,以子觀父,勝之必矣!”
然後,不待徐景遷說話,盧絳徑自說道:“盧某有言在先,某平素無賴,先前曾在吉州出任回運務計吏,因為偷竊庫金被人發現,按律當斬,被父老營救脫罪。後來家人把我送到新淦陳氏讀書,亦被陳家人目為一害,厚禮送我回家,為母親、兄弟恥笑。我席卷財物憤而離家,流落金陵無所事事,財物匱乏則行雞鳴狗盜之事,如此種種不可勝數。敢問公子,如此不孝不悌不仁不義之徒,可能容我?”
“有何不能!德厚而才高者為君長,德薄而才上者為僚屬,此天道也。魏武帝曾言:名揚仄陋,唯才是舉。方今之世,正欲用君之才而薄君之德!”
“願為公子效犬馬之勞!”
說罷,兩人相視,哈哈大笑。
《後唐書·朱盧劉柴列傳》:(盧)絳不拘禮法,素為無賴,鄉裏目為一害。……世祖微諷之,遂克己循禮,痛改前非。
不一會兒,熱騰騰的早餐端了上來,盧絳渾不當自己是個外人,不等徐景遷動手,顧自無人的用起餐來。隻見他左手抓起一個湯包向口中送去,右手提著酒壺斟滿一碗酒,就著桌上鹹菜大口大口地喝,口中嘖嘖有聲,臉上露出心滿意足的表情。看的朱匡業直皺眉頭,隻是想到徐景遷如此包容此人必有深意,所以隱而不發。
徐景遷卻也不理他,按著自己日常的節奏吃早餐。心中暗笑道:“盧絳這般目中無人的舉動,放在其他人身上可能早已發怒。隻是他麵對的卻是來自後世的中年大叔,經過電影電視的狂轟濫炸,早就對這個橋段司空見慣了。狂士做派嘛,既然想作,那就配合你演個全套。看誰能撐到最後!”
酒飽飯足後,盧絳打了一個滿足的嗝,拍了拍自己的肚子,然後眼睛直盯著徐景遷看。徐景遷並不理會,仍然細嚼慢咽地吃著包子。待所有人都吃完飯後,自有親隨上前付過飯錢。一行人出得食肆,盧絳把手中提起的行李向肩上一背,拱手向徐景遷說道:“多謝貴人款待,一飯之恩盧某謹記在心。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告辭!”
說罷,盧絳轉身而去。剛走沒兩步,就聽背後一聲“且慢”,卻是徐景遷叫住了盧絳。盧絳心裏暗嘿一聲,轉過身來,隻見徐景遷從親隨手裏接過一個十兩的銀餅,上前塞到盧絳手中,回禮道:“我知盧君是不拘俗禮的坦蕩君子,隻是出門在外,衣食住行,莫不需要阿堵物開道。小小銀餅,不成敬意,還望盧君收下。”言語間透露出一股暖人的真誠。
盧絳剛接過銀餅時一陣錯愕,很快就調整了心態,將銀餅坦然收入懷中,放下行李,正了正衣衫,拱手行了一禮,然後提起行李,毅然決然轉身而去。
徐景遷盯著盧絳身影看了一會,然後也轉身騎馬回府,回去把今天早上落下的功課補上。隻是朱匡業和眾親隨盡皆咬牙切齒。一名牙兵終於忍耐不住怒火,憤憤開口小聲道:“盧絳那廝太過猖狂,公子愛才之心溢於言表,不說納頭便拜,至少也應表達感謝之意吧。可他倒好,吃飽喝足後二話不說扭頭就走。一看就是賊性難改!”
朱匡業聞言嗬斥道:“放肆,公子麵前哪有你們說話的份。”徐景遷卻也不惱,隻是淡淡說道:“非常之人自有非常之處,我料那盧絳少則三日多則五日,必會至徐府登門拜訪,且去提前和門房通知一聲,別因他衣衫不整就拒之門外。”徐景遷本不欲多說,隻是想到盧絳終歸要與這些親隨們相處,故而解釋一二,隻聽得一行人麵麵相覷,回府鍛煉不提。
冬季日短,三天悄然而過。徐景遷如同往日一樣,每天都照常煉體、騎馬、外出拜訪。一些親隨卻如同貓抓一樣,每天都掰著手指數算著日子,看看盧絳到底會不會投上門來。
第四天上午,徐景遷一行人打馬走在金陵城主街上,忽然路旁一個聲音高聲響起:“徐公子,別來無恙!”隻見一名穿著一身嶄新冬衣的男子闊步走來,正是多日不見的盧絳。這次的他沒有背負行李,從上到下幹幹淨淨,顯得很有精神。
徐景遷聞聲止住馬蹄,就看見盧絳走上前來,拱手笑道:“多虧了公子饋贈,置換了一身行頭。”說完肅立在街頭不再多言。徐景遷朝他點點頭,問道:“盧君如無他事,不如隨小子在金陵城內一行。”看盧絳不置一詞,便吩咐親隨讓出一匹馬來,盧絳也不說話,坦然翻身上馬,跟在徐景遷身後。幾名親隨見此,對徐景遷更是佩服。
晚間用完餐,徐景遷起身離席,盧絳也一路緊跟其後。徐景遷當作毫不知情,施施然回到臥房,待盧絳進門後,方才轉身,麵帶微笑道:“盧君白天盯著我一天了,還沒有看夠嗎?晚間也不回客房休息,一路尾隨我至此。”說罷,揮手斥退了房中伺候的宋婆等人。
盧絳也不答話,自顧自在屋內坐下,倒了一杯白水,抿了一口,待女婢們從外麵輕輕合上門後,方才抬頭看著徐景遷,問道:“敢問公子前來金陵所為何事!”說罷,雙眼盯著徐景遷,仿佛直視人心。
徐景遷毫不怯場,反過來直盯著盧絳的眼睛,兩人對視了一會,然後才開口說道:“想必盧君前些時日打探清楚了,我是左仆射、參知政事徐家的二公子,前來金陵自然是因為先齊王歿了,我父身荷朝廷重任不能奔喪,特命我前來服齊衰。”
盧絳聽到這裏嘿嘿一笑,哂笑道:“如此簡單嗎?”
“盧君以為如何?”
“公子小看盧某不成。我吳國人盡皆知,政在徐氏久已,皇族楊氏不過泥胎木塑罷了。先齊王既歿,江都、金陵二徐並立。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二徐相爭必有一鬥,是以仆射不敢擅離江都,輕入虎穴。然則父死而子不奔,大不孝也。為堵天下悠悠之口,是以公子雖以稚齡而身負重任,服齊衰而替父盡孝,真是好算計。敢問公子,盧某所說對不對?”盧絳話語間毫不避諱,直接將問題擺在台麵上說來。
徐景遷並不答話,反而高聲問道:“盧君,你觀金陵城防如何?”
盧絳略微沉吟片刻,答道:“金陵城周二十裏,高約二丈六尺,夯土包磚,引秦淮河水而成護城壕,建有多處伏龜樓,又有數萬將士駐守,可謂固若金湯。”
徐景遷聽完搖搖頭,說:“不然,金陵城前依聚寶山,後枕雞籠山,東望鍾山,西帶石頭城。可謂四顧皆山,中間方幅,可謂絕地。設若大軍來攻,依山紮營,以上臨下,則金陵城中盡收眼底,如何久守?”
盧絳聞言一驚,雖是冬日,可汗水卻涔涔直下,背上一陣冷意。更令他震驚的是,徐景遷年方九歲,前來金陵不過月餘,竟有如此見識,簡直不可估量。心中如此想著,口中卻道:“公子見識非絳所及,敢問公子之誌。”
徐景遷看到盧絳口中隱含折服之意,心中頗感暢快,回道:“如今先齊王已歿,我父秉持朝政,身為人子,尚在幼齡,自當與父同心同德,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保吳國社稷,護百姓平安。”
盧絳聞言嗬嗬一笑,打斷道:“公子,你有那般高見,卻誌隻如此嗎?何必說冠冕堂皇之話!如果還是遮遮掩掩,信不過在下,那盧某現在就告辭了!”說罷,竟是起身向房門走去。
盧絳走過徐景遷身邊時,徐景遷伸出右手,拽住盧絳衣袖,身長七尺的昂藏大漢竟被徐景遷一把拉住。徐景遷倒退一步,微行一禮,開口說道:“盧君勿怪,《易》曰: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不過,剛才小子所言並非全然誑語,護國定亂,造福百姓,確是小子所願。”
盧絳深深看了徐景遷一眼,複又開口道:“好!盧某平生信奉一個念頭:大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必五鼎烹。生逢亂世,正是好男兒建功立業,為天下後世敬仰之機也。某願因公子以為進身之階。”說罷,躬身一揖到地。
徐景遷坦然接受了盧絳一拜,待他起身後,卻是岔開話題,問道:“盧君,你如何看待使相徐公?”
盧絳知道這就是考校了,思忖了片刻,斟酌了語言,然後答道:“以某看來,寧國鎮海節度使徐知誥掌控大軍,控扼上流,占據地利。仆射掌控朝堂十年,人心歸附,挾天子以令節鎮,占據人和。看似旗鼓相當,然而徐知詢為人輕佻,空有大誌;仆射輔政十年,政通人和,田無荒土,吳國上下受益匪淺,已是勝出數籌。況且仆射有佳兒如此,以子觀父,勝之必矣!”
然後,不待徐景遷說話,盧絳徑自說道:“盧某有言在先,某平素無賴,先前曾在吉州出任回運務計吏,因為偷竊庫金被人發現,按律當斬,被父老營救脫罪。後來家人把我送到新淦陳氏讀書,亦被陳家人目為一害,厚禮送我回家,為母親、兄弟恥笑。我席卷財物憤而離家,流落金陵無所事事,財物匱乏則行雞鳴狗盜之事,如此種種不可勝數。敢問公子,如此不孝不悌不仁不義之徒,可能容我?”
“有何不能!德厚而才高者為君長,德薄而才上者為僚屬,此天道也。魏武帝曾言:名揚仄陋,唯才是舉。方今之世,正欲用君之才而薄君之德!”
“願為公子效犬馬之勞!”
說罷,兩人相視,哈哈大笑。
《後唐書·朱盧劉柴列傳》:(盧)絳不拘禮法,素為無賴,鄉裏目為一害。……世祖微諷之,遂克己循禮,痛改前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