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兩難的抉擇,和失去摯親的悲痛之中,林歆以極快的速度變得消瘦。
她不停的在這兩種選擇中搖擺,在收到公眾號稿費的時候,棄學從文的想法占據了上風,然後她拚命的寫了一天,肝出了兩萬多字;然而這兩萬多字發到網站之後,卻被周姐批評“敷衍讀者、敷衍自己、比起之前完全不能看”,並要求林歆重新修改。
換成之前,林歆就老老實實修改了。但既然有了另一個選項,這個時候,去讀書的念頭,就又被重新點燃,林歆撿起課本,其他科目還好,可是,到了語文這個自己原本的強項,她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被小說填得滿滿的,已經很難再看得進那些散文、議論文和古文了。
我走到了哪裏,我看到了什麽,我有了什麽感觸,這種場景描寫是沒有讀者要看的!
我發生了什麽,我領悟到什麽,我要說明什麽樣的道理,這種說教式的寫法早就過時了!
至於古文……拜托,網站和公眾號都是按字算錢的,精煉到這種程度,一百個字就把可以寫一萬字的情節給講得明明白白,寫手們還怎麽混?
時間,就在林歆掙紮於電腦與課本之間慢慢度過。
外婆的頭七做完之後,林歆終於知道,自己一定要做出決定了。
第二天中午,她拿出手機,拔通了田老師的號碼。
“田老師,對不起,我……我不想讀書了。”
電話那頭的田老師似乎正在食堂吃飯,周圍有些嘈雜,他先說了句“你先等等”,然後又似乎和身邊的人說了兩句什麽,然後林歆清楚地聽到,手機裏的雜音越來越小。
“好了,現在可以聽到了,你剛才說什麽?”
“我……我說……”
就像自殺的人被救起來後,往往不會再有勇氣死第二次一樣。林歆鼓足勇氣做出了決定,但要再複述一遍這個決定,卻變得異常困難。她在電話裏猶豫了很久,卻說不完一句完整的話。
“別著急,你慢慢說。”
田老師的善解人意,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林歆再沒有說話,而是直接掛斷了電話。
手機響起來了,是田老師打來的;林歆按了拒接。再響,再拒接。終於,手機再也沒有聲音了。但這一刻的林歆,卻感覺悵然若失。
但無論如何,做了決定,就要承擔一切的後果。
繼續住在這裏,和舅舅舅媽一塊生活,那是絕無可能的。既然打算靠自己了,林歆就想著回縣城,回到自己的家裏。
林歆開始打包,先是自己的衣服、書,各裝了一個紙箱,然後到了電腦。
有過在周姐家打包的經驗,林歆輕車熟路的拔線,把顯示器和主機分別裝箱,鍵鼠音箱之類的外設,就放進了衣服的紙箱裏,一個小時後,整整齊齊的四個大紙箱,就擺在了林歆的臥室裏。
然後,她在打車軟件裏,叫了一輛去縣城的長途車。
梁園雖好,終非久留之地!
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有時林歆自己也很奇怪,她做過一些心理測試,測試結果從來都顯示,她是一個沒有決斷、沒有執行力的人。前者已經被很充分地,被這段時間地猶豫和搖擺所證明;但後者,顯然一小時打包找車準備搬家,很多人都是做不到的。
所以,這就是磨難讓人成長?林歆想要苦笑,如果有選擇,她寧可自己依然是那個天真的小姑娘,有爸爸媽媽或者外婆幫自己決斷,催促自己執行;而無論什麽樣的結果,都不必負一毛錢的責任。
車很快就到了樓下,在司機的幫忙下,這四個大紙箱隻用了兩趟,就都裝進了後備箱裏。林歆環顧著空蕩蕩的臥室,才發現自己還沒有跟舅舅舅媽說。
但她不想打電話,於是她拿過一張紙,寫了一張留言條。
很久以前,爸爸媽媽帶著林歆去唱歌的時候,有一個他們的朋友,點了一首張宇的《千金難買》,mv裏,女主把家又擦又拖又抹,弄得幹幹淨淨整整齊齊,然後寫了三個字:我走了。
不知道為什麽,這個畫麵給那時的林歆,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她從未想過,自己也會像那個女主一樣,寫一張留言條,然後如喪家之犬一樣離開。
如果外婆還活著的話……在車上,林歆反反複複的這樣想著。
然後,她的手機響了。
打來電話的,是一個陌生號碼,顯示的地區是廣粵市。林歆下意識的就覺得是田老師,想要拒接;但又想了想,好像有兩個投稿的公眾號平台,就是那個地方的。
遲疑了一陣後,林歆接通了電話。
“你好,我是廣粵程氏私立中學的董事長兼校長程默。”
不是廣告常用的甜美女聲電子音,雖然同是女聲,但對方明顯已經上了年紀,說得又急又快,普通話也並不標準,林歆一時間甚至沒有聽清她在說什麽,但即便是這樣,那一股久居高位的威嚴,依然隔著電話撲麵而來。
“啊,程校長,您好。”
“不客氣,我是從田潤生那裏拿到你的手機號碼的,他現在已經上課去了。介意我說幾句話麽?”
“田潤生”兩個字,又讓林歆一陣好想,直到聽到“上課去了”,才終於把這個稱呼和田老師對上。而對麵雖然最後一句是問話,但顯然這位程董事長兼校長也已經習慣了不等待回答。她用自己有些滄桑的嗓音,保持著那又急又快的廣式普通話,繼續說道:“首先,我要向你介紹一下我們學校……”
接下來的話,林歆隻能連猜帶蒙。這個學校,創立的時間好像蠻久,創立的人好像也姓程,還挺有名,每年投的錢好像也很多,師資力量在全國都排得上號……
可是,這和我有什麽關係?林歆的腦門上,畫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然而,程董事長兼校長顯然是做老了演講和報告的,在講完了“我們學校多牛逼”之後,毫不停歇,又講起了“我們學校裏,學生的待遇”。
她不停的在這兩種選擇中搖擺,在收到公眾號稿費的時候,棄學從文的想法占據了上風,然後她拚命的寫了一天,肝出了兩萬多字;然而這兩萬多字發到網站之後,卻被周姐批評“敷衍讀者、敷衍自己、比起之前完全不能看”,並要求林歆重新修改。
換成之前,林歆就老老實實修改了。但既然有了另一個選項,這個時候,去讀書的念頭,就又被重新點燃,林歆撿起課本,其他科目還好,可是,到了語文這個自己原本的強項,她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被小說填得滿滿的,已經很難再看得進那些散文、議論文和古文了。
我走到了哪裏,我看到了什麽,我有了什麽感觸,這種場景描寫是沒有讀者要看的!
我發生了什麽,我領悟到什麽,我要說明什麽樣的道理,這種說教式的寫法早就過時了!
至於古文……拜托,網站和公眾號都是按字算錢的,精煉到這種程度,一百個字就把可以寫一萬字的情節給講得明明白白,寫手們還怎麽混?
時間,就在林歆掙紮於電腦與課本之間慢慢度過。
外婆的頭七做完之後,林歆終於知道,自己一定要做出決定了。
第二天中午,她拿出手機,拔通了田老師的號碼。
“田老師,對不起,我……我不想讀書了。”
電話那頭的田老師似乎正在食堂吃飯,周圍有些嘈雜,他先說了句“你先等等”,然後又似乎和身邊的人說了兩句什麽,然後林歆清楚地聽到,手機裏的雜音越來越小。
“好了,現在可以聽到了,你剛才說什麽?”
“我……我說……”
就像自殺的人被救起來後,往往不會再有勇氣死第二次一樣。林歆鼓足勇氣做出了決定,但要再複述一遍這個決定,卻變得異常困難。她在電話裏猶豫了很久,卻說不完一句完整的話。
“別著急,你慢慢說。”
田老師的善解人意,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林歆再沒有說話,而是直接掛斷了電話。
手機響起來了,是田老師打來的;林歆按了拒接。再響,再拒接。終於,手機再也沒有聲音了。但這一刻的林歆,卻感覺悵然若失。
但無論如何,做了決定,就要承擔一切的後果。
繼續住在這裏,和舅舅舅媽一塊生活,那是絕無可能的。既然打算靠自己了,林歆就想著回縣城,回到自己的家裏。
林歆開始打包,先是自己的衣服、書,各裝了一個紙箱,然後到了電腦。
有過在周姐家打包的經驗,林歆輕車熟路的拔線,把顯示器和主機分別裝箱,鍵鼠音箱之類的外設,就放進了衣服的紙箱裏,一個小時後,整整齊齊的四個大紙箱,就擺在了林歆的臥室裏。
然後,她在打車軟件裏,叫了一輛去縣城的長途車。
梁園雖好,終非久留之地!
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有時林歆自己也很奇怪,她做過一些心理測試,測試結果從來都顯示,她是一個沒有決斷、沒有執行力的人。前者已經被很充分地,被這段時間地猶豫和搖擺所證明;但後者,顯然一小時打包找車準備搬家,很多人都是做不到的。
所以,這就是磨難讓人成長?林歆想要苦笑,如果有選擇,她寧可自己依然是那個天真的小姑娘,有爸爸媽媽或者外婆幫自己決斷,催促自己執行;而無論什麽樣的結果,都不必負一毛錢的責任。
車很快就到了樓下,在司機的幫忙下,這四個大紙箱隻用了兩趟,就都裝進了後備箱裏。林歆環顧著空蕩蕩的臥室,才發現自己還沒有跟舅舅舅媽說。
但她不想打電話,於是她拿過一張紙,寫了一張留言條。
很久以前,爸爸媽媽帶著林歆去唱歌的時候,有一個他們的朋友,點了一首張宇的《千金難買》,mv裏,女主把家又擦又拖又抹,弄得幹幹淨淨整整齊齊,然後寫了三個字:我走了。
不知道為什麽,這個畫麵給那時的林歆,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她從未想過,自己也會像那個女主一樣,寫一張留言條,然後如喪家之犬一樣離開。
如果外婆還活著的話……在車上,林歆反反複複的這樣想著。
然後,她的手機響了。
打來電話的,是一個陌生號碼,顯示的地區是廣粵市。林歆下意識的就覺得是田老師,想要拒接;但又想了想,好像有兩個投稿的公眾號平台,就是那個地方的。
遲疑了一陣後,林歆接通了電話。
“你好,我是廣粵程氏私立中學的董事長兼校長程默。”
不是廣告常用的甜美女聲電子音,雖然同是女聲,但對方明顯已經上了年紀,說得又急又快,普通話也並不標準,林歆一時間甚至沒有聽清她在說什麽,但即便是這樣,那一股久居高位的威嚴,依然隔著電話撲麵而來。
“啊,程校長,您好。”
“不客氣,我是從田潤生那裏拿到你的手機號碼的,他現在已經上課去了。介意我說幾句話麽?”
“田潤生”兩個字,又讓林歆一陣好想,直到聽到“上課去了”,才終於把這個稱呼和田老師對上。而對麵雖然最後一句是問話,但顯然這位程董事長兼校長也已經習慣了不等待回答。她用自己有些滄桑的嗓音,保持著那又急又快的廣式普通話,繼續說道:“首先,我要向你介紹一下我們學校……”
接下來的話,林歆隻能連猜帶蒙。這個學校,創立的時間好像蠻久,創立的人好像也姓程,還挺有名,每年投的錢好像也很多,師資力量在全國都排得上號……
可是,這和我有什麽關係?林歆的腦門上,畫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然而,程董事長兼校長顯然是做老了演講和報告的,在講完了“我們學校多牛逼”之後,毫不停歇,又講起了“我們學校裏,學生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