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話裏,賀琛隻用了一句話,就表達出自己態度的真誠,以及這句話的重要。
“如果,我是說如果,如果我今天不能知道林歆轉學去了那裏,那麽以後我也不會再去學校了,這個期限,一直到我找到她的下落為止。”
五秒鍾後,安校長就立刻把廣粵市程氏私立中學這個名字、校址,以及田老師跳槽去那,還帶上了林歆的事情,對賀琛和盤托出了。
“謝謝。”同樣簡短的作答,電話掛斷。
安校長對著空氣“喂?喂?”了兩聲。原本笑容舒展的臉上立刻布滿一層烏雲:“這個賀琛!簡直是在胡鬧!”
說完,他鬆了鬆原本就沒有勒太緊的上衣的衣領,若有所思的坐在辦公椅上。
怎麽說呢?優秀者總是會有優秀者的特權吧,這一點,在哪個領域裏都是一樣的。
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狀元是什麽樣的?人家赴的是瓊林宴,打馬的是禦街前,街邊繡球不要錢一樣的往身上砸……這些,不都是特權麽?
賀琛這個新秀,在彈出《初雪的約會》之後,隻要沒人跳出來,以無可置疑的鐵證來指責他抄襲,他在鋼琴界的地位,就相當於今科狀元——
出道即是巔峰,在下一個新科狀元出爐之前,他一直都會是風尖浪頂的那個人。業內人士,哪怕是業內權威人士,在這個階段都不會、也不敢對他有任何批評。
當然,要是他一直拿不出新作品,或者新科狀元的風頭蓋住了他,那他說過氣,也就真過氣了。隨之而來的滾滾罵聲,音波加在一塊甚至可以衝出太陽係。
少年得誌的人大概就是這樣吧,安校長本人也曾經當過所謂的天才,他完全能夠理解賀琛的言行——雖然在這件事上,他有些過於執拗,過於跋扈,過於不聽勸告了。
可這些說法,大概也隻能是……天才過氣、又沉澱了許多年之後的看法吧。
在這個十七八歲的少年眼裏,隻要不違法犯罪,天下間,還有什麽事情,是我不可以做的?
隻是,這個世界上,是有能量守恒定律的;有些事情,普通人可以隨意,狀元們卻絕不能去做——
拿到了狀元的特權,自然就要承擔狀元的義務;就像中國古代的戰爭,普通人可以跑,可以降,但狀元就一定要與國偕亡,數千年來,中國就沒有一個投敵的狀元;澳大利亞山火,所有人都可以吃瓜,都可以在網上指手劃腳,但總理在這個時候休假,就一定會萬夫所指。
還是太年輕啊,安校長微歎一聲,隨即,就又去處理自己的事情,把這個電話拋在了腦後。
而電話那一頭的賀琛,倒是沒有想太多。在他看來,這個世界原本就是、也理應這樣簡單的,我想知道什麽,我問了,你答了,這個事情就結束了。至於話裏的威脅——那還不是因為安校長這種人總是喜歡把事情弄得很複雜,自己才不得不用這種最簡單的解決方法嗎?
正是因為這種簡單的態度,所以他也並不需要考慮如何回答母親可能的追問。實話實說就好,有不想說的,也直接告訴她“我不想說”,雖然他也知道,這個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的母親,都會選擇追問到底,甚至是逼問到底,而一旦問不出答案,她們就會腦補出讓自己毛骨悚然的劇情。
但賀琛非常明白,他的母親,是一定不會追問他的,也不會過渡腦補什麽。
畢竟,當自己的兒子屬於那種巔峰王者型“別人家的孩子”時,身為母親,心態一定會是極好的。
然而,當賀琛在手機上通過軟件購買機票時,卻被客服婉拒了。
“十八歲以下未成年人購買機票,必須有家長或監護人陪同,獨自登機的話,到達機場必須有指定接機人接機。”
之前,賀琛的所有外出,都是主辦方與母親溝通——為此母親還抽空弄了個演藝經紀人資格證回來——機票也通常都是由主辦方提供的。這是他第一次自己購買機票,卻沒想到還會有這樣一條限製。
想來,高鐵也是一樣的吧。
人太聰明了就是這點不好,舉一反三用得過於熟練。賀琛忽略了林歆比他還小,卻能夠自己去廣粵市的這個事實,輕易地放棄了這種交通工具,不過即便他能想起,也會認定“林歆下了火車指定了田老師接人”吧。
但這一點點挫折,對賀琛來說根本不算事兒,他再次撥通了母親的電話。
“我要去一趟廣粵市。”
“很急嗎?”
“倒也……不是很急。”
正如簡奧斯丁的小說《理智與情感》書名一樣,在懷著滿腔憧憬來到這個縣城的時候,賀琛的腦袋裏全是情感,見到林歆的念頭,是那麽的澎湃不可抗拒。
如果當時就知道會是這樣,哪怕林歆現在在天涯海角,他也不說二話就會選擇直接過去。
但經過了整整一宿,這種情感漸漸冷卻下來,打車回家,就證明理智已經漸漸的回來了;而購買機票和這個電話的行動,不過是這種情感最後的慣性式延續。
訂票,登機,最快的結果,也就是晚上能夠抵達廣粵市;用膝蓋想都知道,林歆肯定是不會在晚上單獨出來見他的;那麽,要見到林歆就是明天,也就是周日了。
周一大家都有課,雖然上不上課的,對自己並不是很重要,但林歆剛去了新學校新環境,又是田老師那麽一個唯學習成績論的老師帶去的,按時上課,對她來說必然是絕對要做到的事情。
而見這一麵,能說什麽呢?能解釋什麽呢?賀琛一直都知道,林歆對自己並無太多好感,而在這個她剛剛賣掉版權,正是拚命寫完全本好用於改編的時候,去浪費耽擱她整整一天用於寫字的休息時間,這顯然是非常不靠譜,隻會引發她更強烈反感的行為。
所以,賀琛繼續補充道:“你看一下最近有沒有那邊的邀請,兩個月內,我都可以去。”
當然,無論如何,賀琛也絕不會承認,自己那種近鄉情更怯的感覺——
男人,絕不認慫!
“如果,我是說如果,如果我今天不能知道林歆轉學去了那裏,那麽以後我也不會再去學校了,這個期限,一直到我找到她的下落為止。”
五秒鍾後,安校長就立刻把廣粵市程氏私立中學這個名字、校址,以及田老師跳槽去那,還帶上了林歆的事情,對賀琛和盤托出了。
“謝謝。”同樣簡短的作答,電話掛斷。
安校長對著空氣“喂?喂?”了兩聲。原本笑容舒展的臉上立刻布滿一層烏雲:“這個賀琛!簡直是在胡鬧!”
說完,他鬆了鬆原本就沒有勒太緊的上衣的衣領,若有所思的坐在辦公椅上。
怎麽說呢?優秀者總是會有優秀者的特權吧,這一點,在哪個領域裏都是一樣的。
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狀元是什麽樣的?人家赴的是瓊林宴,打馬的是禦街前,街邊繡球不要錢一樣的往身上砸……這些,不都是特權麽?
賀琛這個新秀,在彈出《初雪的約會》之後,隻要沒人跳出來,以無可置疑的鐵證來指責他抄襲,他在鋼琴界的地位,就相當於今科狀元——
出道即是巔峰,在下一個新科狀元出爐之前,他一直都會是風尖浪頂的那個人。業內人士,哪怕是業內權威人士,在這個階段都不會、也不敢對他有任何批評。
當然,要是他一直拿不出新作品,或者新科狀元的風頭蓋住了他,那他說過氣,也就真過氣了。隨之而來的滾滾罵聲,音波加在一塊甚至可以衝出太陽係。
少年得誌的人大概就是這樣吧,安校長本人也曾經當過所謂的天才,他完全能夠理解賀琛的言行——雖然在這件事上,他有些過於執拗,過於跋扈,過於不聽勸告了。
可這些說法,大概也隻能是……天才過氣、又沉澱了許多年之後的看法吧。
在這個十七八歲的少年眼裏,隻要不違法犯罪,天下間,還有什麽事情,是我不可以做的?
隻是,這個世界上,是有能量守恒定律的;有些事情,普通人可以隨意,狀元們卻絕不能去做——
拿到了狀元的特權,自然就要承擔狀元的義務;就像中國古代的戰爭,普通人可以跑,可以降,但狀元就一定要與國偕亡,數千年來,中國就沒有一個投敵的狀元;澳大利亞山火,所有人都可以吃瓜,都可以在網上指手劃腳,但總理在這個時候休假,就一定會萬夫所指。
還是太年輕啊,安校長微歎一聲,隨即,就又去處理自己的事情,把這個電話拋在了腦後。
而電話那一頭的賀琛,倒是沒有想太多。在他看來,這個世界原本就是、也理應這樣簡單的,我想知道什麽,我問了,你答了,這個事情就結束了。至於話裏的威脅——那還不是因為安校長這種人總是喜歡把事情弄得很複雜,自己才不得不用這種最簡單的解決方法嗎?
正是因為這種簡單的態度,所以他也並不需要考慮如何回答母親可能的追問。實話實說就好,有不想說的,也直接告訴她“我不想說”,雖然他也知道,這個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的母親,都會選擇追問到底,甚至是逼問到底,而一旦問不出答案,她們就會腦補出讓自己毛骨悚然的劇情。
但賀琛非常明白,他的母親,是一定不會追問他的,也不會過渡腦補什麽。
畢竟,當自己的兒子屬於那種巔峰王者型“別人家的孩子”時,身為母親,心態一定會是極好的。
然而,當賀琛在手機上通過軟件購買機票時,卻被客服婉拒了。
“十八歲以下未成年人購買機票,必須有家長或監護人陪同,獨自登機的話,到達機場必須有指定接機人接機。”
之前,賀琛的所有外出,都是主辦方與母親溝通——為此母親還抽空弄了個演藝經紀人資格證回來——機票也通常都是由主辦方提供的。這是他第一次自己購買機票,卻沒想到還會有這樣一條限製。
想來,高鐵也是一樣的吧。
人太聰明了就是這點不好,舉一反三用得過於熟練。賀琛忽略了林歆比他還小,卻能夠自己去廣粵市的這個事實,輕易地放棄了這種交通工具,不過即便他能想起,也會認定“林歆下了火車指定了田老師接人”吧。
但這一點點挫折,對賀琛來說根本不算事兒,他再次撥通了母親的電話。
“我要去一趟廣粵市。”
“很急嗎?”
“倒也……不是很急。”
正如簡奧斯丁的小說《理智與情感》書名一樣,在懷著滿腔憧憬來到這個縣城的時候,賀琛的腦袋裏全是情感,見到林歆的念頭,是那麽的澎湃不可抗拒。
如果當時就知道會是這樣,哪怕林歆現在在天涯海角,他也不說二話就會選擇直接過去。
但經過了整整一宿,這種情感漸漸冷卻下來,打車回家,就證明理智已經漸漸的回來了;而購買機票和這個電話的行動,不過是這種情感最後的慣性式延續。
訂票,登機,最快的結果,也就是晚上能夠抵達廣粵市;用膝蓋想都知道,林歆肯定是不會在晚上單獨出來見他的;那麽,要見到林歆就是明天,也就是周日了。
周一大家都有課,雖然上不上課的,對自己並不是很重要,但林歆剛去了新學校新環境,又是田老師那麽一個唯學習成績論的老師帶去的,按時上課,對她來說必然是絕對要做到的事情。
而見這一麵,能說什麽呢?能解釋什麽呢?賀琛一直都知道,林歆對自己並無太多好感,而在這個她剛剛賣掉版權,正是拚命寫完全本好用於改編的時候,去浪費耽擱她整整一天用於寫字的休息時間,這顯然是非常不靠譜,隻會引發她更強烈反感的行為。
所以,賀琛繼續補充道:“你看一下最近有沒有那邊的邀請,兩個月內,我都可以去。”
當然,無論如何,賀琛也絕不會承認,自己那種近鄉情更怯的感覺——
男人,絕不認慫!